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分析國家(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分析國家(政府)在其中的作用。

相關信息:

國際金融危機與中國的對策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壹體化趨勢日益明顯,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但隨之而來的金融風險也在增加。如何應對這壹挑戰,趨利避害,是擺在中國金融界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機原因和後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壹系列應對策略。

關鍵詞:國際資本流動,國際金融危機應對策略

國際資本流動是指資本在國際範圍內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流動,可以通過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來反映。資本流動分為資本流入和資本流出兩種情況。國際資本流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最常見的是國際直接投資、國際融資和國際債務。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資本流動日益活躍,成為許多重大經濟事件背後的關鍵因素,這與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密切相關。這些情況其實無非是壹個非常簡單的供需平衡。從需求來看,首先,發達國家老齡化人口的增加推動了養老金規模的逐步擴大,國際資本市場成為其投資和增值收益的主要場所;第二,中產階級人口增加。他們經濟實力雄厚,投資需求旺盛,為了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他們理解並願意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他們的收入儲蓄從傳統的銀行儲蓄流向收益更高的股票市場,從而促進了共同基金的快速發展;此外,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的管制逐步放松,客觀上促進了國際資本市場特別是衍生金融產品市場的快速發展。

國際資本市場現狀

資本市場的構成無非是兩個方面:市場參與者和市場中的產品。二十年前,商業銀行構成了整個金融市場的主體。今天,雖然銀行機構仍然是清算系統的用戶和主要管理者,但在資產規模方面,如養老金和共同基金,它們遠低於投資機構。

與20年前相比,國際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和產品已經大大豐富。從構成模式來看,目前的國際資本市場呈現出各部分緊密聯系的格局,也就是說網絡化。在這種日益突出的網絡化趨勢中,壹個重要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高度警惕,即壹些傳統的風險監控和管理方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特別是所謂的8%的銀行最低資本充足率,現在已經不夠“充足”,因為銀行只有8%的“底部資本”,不足以抵禦日益增加的資本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結果是實際生產部門面臨的壹些困難對銀行領域的“漣漪效應”被網絡大大放大了。另壹個因素:電子交易手段的成熟和不斷更新,帶來了更復雜的資金流動形式和更大的市場波動,大大提高了全球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動速度。更多的資金以短期利潤為目標,導致市場波動加大。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導致全球債務危機的時候,如果說當時人們還對世界上分化的市場之間的連鎖反應感到驚訝的話,那麽到了21世紀,如果全球資本市場體系中壹個市場出現問題,整個體系陷入危機,估計大家都不會再感到驚訝了。因為全球經濟和金融壹體化是壹個不爭的事實,沒有哪個市場會在全球危機中獨善其身。

另壹方面,國際資本市場資本流動的加速是由於20世紀90年代以來放松管制戰略的流行。各國放松金融管制的直接影響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和跨境資本流動的大幅增加。最直接的後果之壹是全球市場金融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

就中國而言,雖然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本市場開放程度很低,市場規模很小,但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到外部市場變化的漣漪效應。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參與全球經濟壹體化的深入,資本流動的壁壘和保護墻將逐漸減少直至最終消失,這些波動的影響將更加直接和明顯。因此,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高度重視國際資本流動可能帶來的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及其原因

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資本市場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促進資本和技術在各地區間的合理配置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之而來的波動和由此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風險也在增加。國際資本流動的全球化、網絡化和信息化是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特征。金融資產的波動幅度如此之大,波及範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這種劇烈波動及其附帶的擴散效應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

國際金融危機壹般有三種形式。貨幣危機是指壹國貨幣在外匯市場面臨大規模拋售壓力,導致貨幣大幅貶值,或迫使貨幣當局花費大量外匯儲備,大幅加息以維持當前匯率;外債危機是指壹國無法償還到期外債本息,包括私人部門債務和政府債務;銀行危機是指個人和公司因對銀行體系失去信心而從銀行提取大量存款的現象。

國際金融危機離中國不遠。從歷史上看,上世紀末是壹個金融危機頻發的時期:從最早的歐洲金融危機1992,到墨西哥金融危機1994,再到亞洲金融危機1997;最近的壹次是2000年的南美金融危機。其中,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最具國際金融危機的特征,當然其破壞力也是最具全球性的。

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傳導系統,國際資本市場的安全和效率備受關註。亞洲金融危機及其引發的全球市場動蕩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害,其影響延續至今,足以說明由國際資本流動引發的金融危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註。對其原因和對策的研究是關系到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問題。

如果簡單列舉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可以概括為:經濟過熱導致生產過剩;巨大的貿易逆差;外資過度流入;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和不適當的匯率水平;過早的金融開放。但是在實踐中,這些因素經常壹起起作用。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不難看出,總的金融危機的爆發是各種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原因可以歸納如下:

經濟發展過熱,結構不合理,資源效率不好。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相繼起飛,並迅速增長。然而,長期的高速增長也積累了嚴重的結構性問題,這些國家專註於推動新壹輪的經濟增長,而忽視了結構性問題的解決。

“房地產泡沫”的破裂造成了嚴重的銀行壞賬。在過去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間,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價格飆升,這吸引了銀行大量投資房地產。銀行壞賬的增加極大地影響了東南亞金融體系的穩定,壹些金融機構在危機前就瀕臨破產。

從外部來看,其他資本市場,如日本股市的回暖,美元的持續走強,使得部分原本流入東南亞的外資撤離,對這些亞洲國家的貨幣構成了強大的壓力。在這種形勢下,巨額國際資本的高流動性和高投機性最終攪起了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泛而巨大。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它對不同的國家產生了負面影響。亞洲金融危機沒有對中國產生直接影響,因為中國政府在向市場經濟過渡期間進行了適當的調控和管理。但無論如何,中國仍然感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間接影響。

中國防範未來金融危機的策略

6年後的今天,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減弱了很多,但余波並沒有完全消除,國際經濟仍在努力成功擺脫衰退,恢復繁榮。另壹方面,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仍然存在,地區發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國家的金融、經濟甚至政治缺陷都可能引發下壹次金融危機。對於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直接沖擊的中國來說,分析其原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與此同時,如何抓住機遇調整結構,制定策略,提前防範甚至化解下壹次金融危機,也是中國金融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中國防範和化解未來金融危機的策略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防範金融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優化國內經濟結構,壯大國內經濟。各種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發展中國家只有優化國內經濟結構,才能真正改善長期國際收支狀況,保護自己免受變幻莫測的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有計劃、有步驟地開放資本市場。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資本賬戶對外開放應該謹慎。發展中國家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為了吸引外資流入,往往在沒有條件或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然實施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眾所周知,在允許國外資金自由流入國內的同時,也必須允許其自由流出。當國際熱錢流入時,如果使用不當,會使我國經濟陷入困境。如果有風吹草動,大量資金流出,我國將面臨對外支付困難。因此,未來中國應放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步伐並保持謹慎,待條件充分時再實施資本項目可兌換。

中國的開放必須是在確保國家經濟安全的條件下。在世界經濟日益壹體化的背景下,國家經濟安全是許多國家必須考慮的問題。國家經濟安全是指大國和小國融合在壹個大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地位不同,抵禦日益壹體化的世界經濟沖擊的能力也不同。這種自衛能力是壹個國家的經濟安全。經濟安全的保障需要壹套完整的國內制度,不僅要開放,而且要使國內企業、政府、銀行家在金融控制、進出口資金管理等方面的經營能力與發達國家相當,在管理、經營、投資等方面擁有與發達國家同等素質的人才、制度、體系。

應該采取謹慎的步驟和戰略來準備和引導金融市場的開放。即使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和發達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的情況不能簡單地與發達國家相比。發達國家在實現資本自由流動方面也經歷了幾個過程。發達國家的資本自由流動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完善程度和金融監管水平相適應。同時,它也是金融創新和技術進步的產物。中國的市場基礎和市場規範還很不完善,金融監管水平需要在開放的動態博弈中逐步提高。對於資本自由流動這把雙刃劍來說,在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所以目前中國還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讓資本自由流動。但是,資本的全球化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是大勢所趨。因此,當前應積極準備,有步驟、有計劃地實現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調整,為中國安全、成功地融入全球資本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促進經濟的進壹步發展,中國融入全球市場是歷史的必然。在這壹過程中,如何享受國際資本市場和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好處,同時如何防範和化解由此帶來的金融危機風險,成為我國金融界乃至政府需要關註的重大問題。這給中國的金融機構、央行和政府帶來了許多政策挑戰。對此,只有未雨綢繆才是應對挑戰的正確策略。通過制定正確的政策和措施,我相信中國壹定能夠健康順利地實現更大的經濟發展。

參考資料:

1.姜波克,新版國際金融,2006年8月5438+0。

2.胡祖六,“刺激經濟增長與結構改革齊頭並進”,《亞洲華爾街日報》,1998年8月5日。

3.胡祖六,“中國——亞洲的避風港”,《彭博金融雜誌》,1998年9月。

僅供參考,請大家自己學習。

希望對妳有幫助。

  • 上一篇:西周的曹弱嗎?除了曹二人組,哪個君主都做過些什麽?
  • 下一篇:為什麽量子引力如此復雜?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