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清朝的遼東在哪裏?

清朝的遼東在哪裏?

問題壹:明朝遼東的清朝去了哪裏?難道都是後金殺的?近代以前遼東* * *不多。

到了明朝,遼東雖然是疆域,但實際管理權掌握在服從朝廷的各大少數民族部落手中,這些部落逐漸被滿族統壹。

* * *明朝進出山海關需要朝廷文書。壹般除了貿易,朝廷是不會隨便讓* *進出關隘的。

明朝和後金爆發戰爭後,本來就不多的遼東大部分都內遷或者投降了後金。

清朝時,大部分滿族人遷入關隘,清廷以保護王朝發源地為由,關閉了遼東入口,禁止普通百姓出入。有壹個細節說明,在近代,當沙俄進入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時,驚訝地發現這裏的土著居然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可想而知清朝的封鎖有多嚴厲。

東北包括遼東基本都是近代發展起來的,* * *大規模移民是近代的結果。

問題二:盛京在清代是指哪個地方?盛京1625 ~ 1644是晉末(清朝)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沈陽市。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曾在此設沈陽中衛,屬遼東都督管轄。天命六年三月,努爾哈赤占領沈陽。四月,東京從興京遷都遼陽。十年後,他把首都從遼陽遷到沈陽。天命十壹年,努爾哈赤駕崩,清太宗在此設址,擴建沈陽城,建宮。天聰八年改沈陽為盛京。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定都北京,改盛京為定都。先後有五部,即戶、禮、兵、刑、工。各部有侍郎,主事大臣留在盛京。三年,內政部長改為鎮守安邦的張靜。康熙元年(1662)

問題三:清軍入關前遼東有多少* * *人?遼東在明朝屬於遼東都城,洪武八年納入明朝版圖。明代遼東首府有25個魏2個州,其中25個魏為漢族聚居,2個州為少數民族聚居。明朝和歷史上其他漢族政權壹樣,往往只統計漢族人口,不統計少數民族人口,因為只有漢族人納稅。遼東自古以來就是漢人居住的地方,是九州幽州之壹。居民以漢族為主,人口也不算少。僅25衛之壹的錦州衛壹衛,在明朝洪武年間的人口就有45620人(《遼東實錄》卷三),由此可見,明朝洪武年間遼東25衛的漢族人口約為1140000人,更不用說駐紮在戰車上的了。據明朝洪武時期的統計,明朝總人口只有60545712。到明朝末年,根據現代學者葛和高望陵的研究,1600年明朝人口為2億(註:見高望陵:《明清中國人口》(清史研究1994,第3期)和葛、王陵。)。可以看出,明朝從洪武到1600的總人口增加了3.3倍多。據此可以推斷,1600年遼東都司土著漢族人口不會少於378萬,但遼東都司也是明朝流放犯人的地方。而且自16年底明朝被* * *,山海關大量漢人通過山海關為生。就連遼東關北的努爾幹都斯也有大量蠻族城鎮(漢族城鎮)。關於這壹點,可以參考壹份關於努爾甘杜斯及其健康所的研究,從中我們可以計算出1616。

清末光緒年間清廷廢除對漢族的墾荒禁令時,整個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包括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內的總人口只有455萬人左右,看上去與明末遼東大致相當。但是請不要忘記,清朝康熙初年的人口只有140萬左右,而光緒年間的人口已經是4.2億,也就是說從清初到光緒年間,中國人口增加了三倍。從另壹個方面也說明清初東北人口應該不會超過151000。即使加上清初入關的滿蒙漢八旗及其家屬60萬,以及隨吳三桂逃入關的遼兵、遼人20多萬,也不過230萬左右。但如果230關入關前的東北總人口還包括06年後多次被清兵從關內掠奪到東北的數十萬漢人(見葛《中國人口與疆域的統壹》壹書),以及被滿清和滿清本身困住的蒙古、索倫等東北少數民族近百萬人,如果扣除這些,最樂觀的估計也就是清初的東北。

400萬-1萬= 300萬,那麽遼東的300萬漢人在1616到1645這短短的29年裏都去了哪裏?是憑空蒸發的嗎?還是被外星人綁架了?顯然不是,只能任清朝宰割。清朝和後金入關之前,有兩代酋長,壹個是皇太極,壹個是努爾哈赤。皇太極上臺後,重用漢臣,試圖緩解晉末尖銳的民族矛盾。他顯然不可能把遼東的300萬漢人全部殺光。那就只剩下努爾哈赤了。事實上,中朝無數史料中都有努爾哈赤攻下撫順關後在遼東都司汗區攻城殺城的記載,雖然往往只有寥寥數語或壹句話。攻城略地,殺壹城是什麽概念?妳想壹想就知道,日本侵華沒有做到。可見努爾哈赤在遼東屠殺300萬漢人還是最低水平,根本不是謠言。

問題四:明朝遼東* * *為什麽打不過滿清很簡單。這個要從幾個方面說。

首先,明朝連續幾年水旱災害,明朝內部腐敗到了骨子裏,百姓吃不飽飯。官員把錢揮霍給了老百姓怎麽辦?當時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到達明朝都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也可以說,明朝已經被農民起義軍滅了,滿清軍隊此時入關,聯系了幾個投降滿清的明朝官員,走狗軍逼近京都。此時的李自成也被京城的魅力所迷,無力反抗,進而改朝換代。可以說明朝不是被滿清打敗的,而是被內亂和天災打敗的。內部政府也極其腐敗,連年幹旱是吹倒城墻的最後壹陣風。

其實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雖然也有明成祖的嫌疑,但是魏忠賢去職初期的很多改革也是有效果的。連李自成都說皇帝是個好皇帝,只是天時不利。

問題5:現在清朝的盛京在哪裏?今天在遼寧省沈陽的什麽地方?

盛京是清朝(後金)1625年至1644年的都城。也就是遼寧省沈陽市。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曾在此設沈陽中衛,屬遼東都督管轄。

問題6:東北三省在清朝之前屬於哪個朝代,還是壹直被滿族占領?自古以來都屬於中國,但在漫長的歷史中又分又合。周唐元時期,整個東北有壹段時間被金(後改為清朝)控制。不是因為清朝,東北三省才屬於中國。歷史本來就是壹個長期分裂,長期分裂的過程。

舜帝(約公元前2277年-公元前265438年+公元前078年)將中國分為十二州,廬山被命名為東北幽州的鎮山,即北鎮。

公元前11世紀,姬子在遼西建立了姬子(箕子朝鮮)侯爵,並冊封紂王。周代古籍中“蘇神吳蓓土野”的明確記載表明了中原與東北的關系,即東北是周朝的北方土壤。

公元前300年,燕開秦至東湖,開拓遼東。

前226年,秦大將王翦攻克燕都薊,太子Xi和太子丹逃往遼東,秦大將李信追太子丹至燕水,故名太子河。

222年,王儉之子王賁率軍攻打遼東,攻占燕國,燕國滅亡。秦在東北建立遼西郡和遼東郡。

公元前2世紀,扶余建立。

公元前37年,高句麗在西漢宣土郡高句麗郡建立。

公元337年,稱燕王,建在龍城(今朝陽市),史稱前燕。

668年,唐朝吞並高句麗,唐朝擁有整個東北。

698年,滿族始祖大左戎建立渤海國。

713年,渤海國被唐朝冊封。

926年,遼吞並渤海。

1287年,元朝在遼陽設立書省,管轄整個東北。

1371年,明朝在遼東設駐軍(後改為遼東都督)。

1409年,明朝在今俄國設立了努爾戇徒都指揮使司(以下簡稱努爾戇徒司)。

1616、後金(後改清)政權建立。

天聰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布命令,更改滿人名稱。(滿洲是民族,不是地名!)

1644年,清軍入關,統壹中國。

1689年,清朝擊退了俄國的侵略,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1858,中俄愛和條約,沙俄占領黑龍江以北的領土。

1860,中俄北京條約,沙俄占領烏蘇裏江以東領土。

1894,中日甲午戰爭開始。

1906,“滿鐵”成立。

1928,皇姑屯事件,張遇刺身亡。

1928年,東北改旗易幟,張學良名義上向南京國民投降。

1931年,柳條湖事件。九壹八事變發生了。

1932年,偽滿洲國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黑粉登場。把長春改成“新北京”。

1934年,溥儀登基為滿洲國皇帝。

1945年,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殲滅日本關東軍,日本投降,偽滿洲國滅亡,東北光復。偽滿洲國“皇宮”所在地被命名為光復路。全國* * *同時進入東北。

1946,四平保衛戰

1948,遼沈戰役,東北三省徹底解放。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問題7:清朝初期管理遼東半島的機構是東北,也就是清朝的龍興之地。順治年間入關後,駐防八旗留在盛京、沈陽,禁止內地外出農耕。逐漸形成了相當於省的三個總轄區:盛京、吉林、黑龍江。壹般下,特別市的副首府設在各個城市,管理各個城市的毗鄰地區。在副指揮之下,有壹個指揮旗幟的總經理。

問題8:清朝滿洲哪裏答地主?

滿洲裏和中國東北關系密切。東北這個詞起源於近代。辛亥革命後,尤其是張學良宣布東北改旗易幟後,民國開始用東北取代滿洲裏這個清朝的發源地。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國,滿洲、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壹般統稱為東北或東北三省。後來東北三省西部劃入內蒙古自治區,所以內蒙古東部(東五盟)也屬於滿洲。

滿洲、遼東、關東、關外、東北先後繼承關系,但具體地域範圍差異很大。春秋時期,燕國在東北設立遼東郡和遼西郡。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在燕國故土建立遼東郡,範圍包括今天的遼寧省和吉林東南部,秦長城的東起點是遼東。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大將軍徐達修築山海關,從此東北的疆域被稱為關東、關外。天聰九年(1635)十月十三日,皇太極下詔,將姓氏改為滿洲,既是姓氏,也是地理概念。從那時起,東北的領土被稱為滿洲。從歷史上看,滿洲(中國東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東北是指1689中俄《尼布楚條約》之前,清朝在東北方向的全部領土。總的來說,西至貝加爾湖、葉尼塞河、勒拿河壹線,南至山海關,東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覆蓋整個東北亞海岸線,包括楚科奇半島、堪察加半島、庫頁島和千島群島。遼東是南滿的壹個地理概念,曾經用來指廣大的滿洲地區。歷史上的遼東曾包括漢泗郡(朝鮮半島漢江流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狹義的滿洲裏是指遼寧、吉林、黑龍江三個東北省份,或東北四省(包括內蒙古東部)。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妳。

問題9:誰能給我解釋壹下明末東北大部分原生漢人消失的奧秘,是清初滿人和明末遼東人造成的?

去過遼寧的人都應該知道,東北人絕大多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東渡的河北、山東人的後裔。當地土著漢族人的後代很少。這並不令人費解。

是因為建國前遼寧沒有* * *嗎?顯然不是。遼東在明朝屬於遼東都城,洪武八年納入明朝版圖。明代遼東首府有25個魏2個州,其中25個魏為漢族聚居,2個州為少數民族聚居。明朝和歷史上其他漢族政權壹樣,往往只統計漢族人口,不統計少數民族人口,因為只有漢族人納稅。遼東自古以來就是漢人居住的地方,是九州幽州之壹。居民以漢族為主,人口也不算少。僅25衛之壹的錦州衛壹衛,明朝洪武年間人口就有45620人(《遼東實錄》卷三)。由此可見,遼東25衛在明朝洪武時期的漢族人口為1萬余人,更不用說駐紮在戰車上的軍戶及其家屬了。據明朝洪武時期的統計,明朝總人口只有6000萬,而現在中國人口在6543.8+03億以上。如果從正常人口再生產的比例來看,算起來是654.38+000萬,他們的後代到現在應該有2000多萬,占遼寧4090萬總人口的壹半以上,這絕不罕見。遼寧土著的後代現在滅絕的原因只有壹個,他們的祖先集體消失了。

那他們是怎麽消失的?今天的歷史專家都不敢守口如瓶。

我們得看看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努爾哈赤極度排華,也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努爾哈赤吹噓說“培育尼堪(* * *,貶義)”殺死了遼人。

明天就是第三年了,1623)六月,聽說福州漢人增多,接受了大明派來的“奸細雜服”,準備叛變。努爾哈赤派出戴珊、翟三姑、阿齊格、、碩等貝勒,率兵兩萬,鎮壓並屠殺了所有的男人,帶回了大量的孩子和牲畜。

後金委任統治的第九年正月,努爾哈赤派出大批八旗官兵,到晉國管轄的大部分地區查收漢人的糧食。凡有壹粒不如壹個五金桶者,定為“無壹粒之人”。努爾哈赤把“無谷之人”辱罵為“不種地、無谷而無限期地住在家裏的學士,要從此逃往另壹個地方(明國)”,命令八旗官兵“把無谷之人當作敵人”,發現他“四處流浪乞討食物”,立即“把他帶到這裏”,並“殺死了從各處找到的尼堪”。

後晉定都十年十月初三,努爾哈赤頒布長詔,指責漢人“窩藏奸細,收受賄賂,不斷叛逃”,列舉了漢人在鎮江、長山島、程川、耀州、張藝車站、鞍山、海州、錦州等地武裝反抗的事例,宣布要斬殺叛逃者。他命令貝勒、八旗、總兵做好以上軍官、將領的準備,帶領士兵,到自己的村莊去“區別”漢人。任何抗拒黃金的人都將被處死。眾將遵命,“各走各的路,遇到寨堡,即下馬斬殺。”

遼人不時被說成是被徹底屠殺了。

在十月初三的《單於》中,努爾哈赤下令將未被殺的“小人”(即勞動者)全部編入李單於和貝勒的托克索(莊),每莊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日,莊丁中午八十“自吃”,中午二十“官賦”。編定李莊後,總兵以下,守備以上,“各守備賜莊園”。這樣,過去“計劃分田”的漢人失去了“私戶”的身份,變成了帶有奴役農奴性質的“莊丁”,被迫向丁付數倍於“計劃分田”的錢,加劇了人身奴役和剝削。

遼東的漢人(除了原籍阿哈的漢人)大多從後金國家“打算分田”的“私戶”淪落為支付高額地租、受地主壓迫的封建農奴,嚴重加深了遼人的苦難,農奴制莊園惡性擴張,遍布後金轄區,是壹種大倒退。

努爾哈赤下令* * *與女真合並,實際上是將滿族旗人安置在* * *戶,滿族奴役* * *,漢族男子承擔所有繁重的體力勞動,漢族婦女成為他們的奴婢。

這種不平等,加上缺衣少食,導致了...> & gt

問題10:明清時期東北* * *多還是人多?明朝遼寧多少屬於山東,所以* * *占了差不多90%。但滿清攻占遼東後,大肆屠殺* *,實行柳條邊境政策,所以東北鮮有* * *存在。

  • 上一篇:如何查詢各城市隔離政策和全國隔離政策的入口和方式?
  • 下一篇:鼎盛時期阿拉伯帝國的首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