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屈光檢查簡介

屈光檢查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主觀插值法4十字柱面顯微鏡法5驗光法6帶狀光驗光法1拼音Qōguāng Jiǎn chá。

屈光檢查法;屈光測量法

屈光檢查

3主觀插入法①凡有角膜雲、虹膜粘連、晶狀體異常或40歲以上者均可做此法。②檢查遠近視力,必要時調整近點。③調整試聽框,使瞳孔位於框的中央。④遮住壹只眼,另壹只眼前用+0.5D球面鏡片測試,觀察視力改善情況。⑤如果使用+0.5D(或0.5D)球鏡改善視力,應逐漸增加凸(或凹)鏡的度數,直到視力達到正常或增加度數不能改善視力。⑥如果加了球鏡(+或)後視力達不到正常,可以用柱面鏡或交叉柱面鏡檢查是否有散光。⑦老花眼患者應先矯正遠視力,再根據年齡和工作需要添加老花眼鏡片。

4跨柱面顯微鏡(1)檢查是否有散光:將跨柱面鏡放在眼前,使手柄成45°,扭轉鏡頭手柄,將鏡頭翻轉過來,問受檢者扭轉前後是否同樣清晰,好像90°和180°都清楚沒有散光。然後把手柄放在90°,十字柱面鏡翻過來之後,它的視野還是壹樣清晰,所以是沒有散光的。如果在上述轉動過程中視力不同,則存在散光。假設十字柱面透鏡的“+”號在90°,而“”號在180°,如果是遠視散光,其軸壹定在或接近90°;如果是近視散光,其軸必須在180或附近。

(2)檢查散光的軸向位置;將十字柱面鏡的手柄放在鏡架上柱面鏡軸的延長線上,扭動手柄轉動十字柱面鏡,詢問受檢者扭動前後的視力。如果視野同樣清晰,說明鏡架上柱面透鏡的軸線是正確的。如差異明顯,以明確的為準。將鏡架上的柱面鏡的軸向具有相同符號的壹側移動5。重復實驗,直到扭轉前後視覺同樣清晰。

(3)散光矯正:十字柱面透鏡的軸線與鏡架上柱面透鏡的軸線重合。擰十字柱面鏡的手柄,翻轉鏡片,詢問患者視力。如果扭轉前後同樣清晰,說明原柱面鏡度數正確;否則,原始球面鏡和柱面鏡的數量應在清晰的基礎上進行更改。由於軸向原始柱面鏡和十字柱面鏡的符號相同,柱面鏡的數量應該增加,球面鏡的度數應該減少。如果符號相反,減少柱面透鏡的數量,增加球面透鏡的度數。經過反復實驗,直到扭轉前後的視覺同樣清晰。

5)驗光散瞳(1):①12以下兒童壹般在驗光前3天用0.5% 1%阿托品眼膏散瞳,直至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睫狀肌完全麻痹。②65分鐘,438±0,240歲者,用復方托吡卡胺溶液滴眼,每5分鐘1次,***36次,直至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如果1h後散瞳不夠大,可以加其他散瞳劑。③40歲以上的瞳孔可用1% 4%諾沃林溶液散瞳。④疑似假性近視者必須使用睫狀肌麻痹散瞳驗光。

(2)方法:記錄散瞳後的裸眼視力。在暗室中,患者與檢查者的距離為1m,使患者可以註視檢查者的前額,並用檢影鏡或帶狀檢影鏡檢查視力,根據檢查結果檢查視力,做主觀驗光試聽,分別記錄矯正視力。714d後,瞳孔完全恢復正常時,復檢。

(3)註:①0.25d以下(球鏡或柱面鏡)或視力無改善、眼底病變者不需復檢。②如懷疑青光眼,先排除,再散瞳。⑧如果驗光患者視力矯正小於1.0,進壹步檢查屈光間質和眼底是可行的。

(4)復習:①先檢查裸眼視力(遠近)。②調整試鏡架以適應瞳距。③根據驗光結果,將鏡片放在鏡架上試聽。如有柱面鏡,應註意其軸是否變化,並根據患者主訴的屈光、年齡、職業、配鏡史、內隱傾度數等情況適當調整鏡片。(4)有視疲勞癥狀者,試聽時應配戴矯正鏡片30分鐘以上。如果癥狀仍然不能緩解,可以做眼肌檢查。⑤配眼鏡時,要測量並記錄瞳距,檢查左右眼的鏡片度數。⑥看⑥1.5D以上的距離時應檢查瞳距,取兩者的平均值作為規定的瞳距(老花眼除外)。佩戴雙光眼鏡進行遠視和近視使用時,也應測量瞳孔距離。⑦對於高度屈光不正或屈光參差者,如壹時不能接受驗光度數,可酌情按可接受度數配鏡,並應向患者說明半年後需要檢查更換鏡片。8近視開最低度數,視力好;遠視是以最高可接受程度開出的處方。這個原則也適用於其他配鏡方法。

6.條形光驗光(1)操作方法:與普通點狀平面檢影基本相同。采用1m的距離。右手握住鏡柄,推板保持在最高位置,表示手指接觸到內管壁,可以隨意旋轉燈頭管,改變入射光帶的位置。移動鏡頭手柄,觀察被檢眼瞳孔中光帶的特征和趨勢。壹般屈光不正高的人,光帶暗而寬,運動緩慢;對於低度屈光不正,光帶更亮、更窄、移動更快。請註意,鏡頭手柄偏轉的方向必須垂直於光帶。例如,左右偏轉鏡頭手柄檢查180子午線上的屈光狀態時,光帶的位置應為90°。指著旋轉燈頭管,檢查者觀察瞳孔中的光線在每條子午線上是否有差異,如果沒有差異,說明沒有散光;如果光學帶寬窄度、亮度和前後運動不壹樣,說明有散光,同時可以很快找到兩個相互垂直的主子午線的位置。壹般只需要比較90°和180°經線與45°和135°經線的區別。這種驗光方法使用球面透鏡。即使用凸球面透鏡中和向前移動的光帶,使用凹透鏡中和反向移動的光帶,直到光帶到達反轉點。

  • 上一篇:人教版歷史必修知識點綜述
  • 下一篇:數據分析:如何從數據指標中找到背後的故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