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人教版歷史必修知識點綜述

人教版歷史必修知識點綜述

從國內外服務聯盟到建國

知識結構:

1.夏:公權力出現了,但氏族公社的特征還保留著。

2.商業:政治體系是壹個內外服務體系,帶有濃厚的神權色彩。

3.西周:分封制的定義;

目的:鞏固周的統治(奴隸主統治)。

主題:同姓血親

宗法制的目的是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核心:長子繼承制

內容:建立大小門派體系

功能:有助於團結宗族,防止內部紛爭,鞏固王權。

工具:儀式和音樂系統

第二課中央集權的建立

知識結構:

1.壹致

(1) A .春秋爭霸b .戰國改革:秦國商鞅變法。

(2)統壹:時間:前221年;性格:勝政府。

2.建立中央集權

(1)確立:a .“皇帝制度”:皇權至上,皇位繼承制度。

三公九臣制:三公是指宰相、禦史和太尉(中央政府)。

C.縣系統(本地)

(2)強化皇權的措施:建立選官評官制度;制定苛刻嚴格的法律。

(3)影響:打破分封制,奠定統壹王朝的制度基礎。

第三課集權與分權的鬥爭

知識結構:

1.漢初郡國並行,導致七國之亂。

2.漢武帝的中央集權措施:建立新朝,設置刺史,頒布恩寵令。

3.藩鎮割據與五代十國:唐中後期,地方勢力加強,藩鎮割據出現;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分裂時期,這是藩鎮割據的延續和發展。這壹時期,南方經濟大發展;後周世宗改革為北宋五代十國分裂的結束奠定了基礎。

4.宋加強中央集權。

(1)措施①招募精銳部隊:“三官”、樞密院、原理;

(2)削去實權:設總判官,任命文官為縣令;

③賺錢谷:大部分財富被輸送到首都;

(2)影響:改變藩鎮割據局面,加強中央集權;

壞處:會造成“積貧積弱”的後患。

第四課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

知識結構:

1.三省六部制的建立與演變

(1)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2)宋朝劃分宰相權力:設行省(丞相府),樞密院管軍政,“會計”管財政。

(3)元:壹省制(中央),壹省制(地方)。

2.宰相制度的廢除:殺了胡,廢了宰相;明成祖成立內閣。

3.清代軍事部門

(1)清初:內閣大臣王會議。

(2)雍正設立軍部。

A.特點:軍機大臣等級不高,皇帝召見,跪下記筆記。

B.影響:清朝行政效率提高,專制皇權高度發展。

1.君主專制的特點:君主對整個國家機器擁有完全的占有和控制,其管轄範圍內的任何人都絕對服從和順從於君主。

2.中國封建制度發展的內在邏輯:壹方面,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另壹方面,各種權力結構和權力關系逐漸集中在皇帝權力的軸心上。二者的關系: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相輔相成,中央集權是君主專制的前提和基礎,君主專制是中央集權的必然產物。其目的是從政治制度上保證中央政府的權威和君主個人的絕對權威。

3.集權的過程大致體現在:

(1)財政上,“打了個洞”,歸中央。

(2)剝奪地方人事權,官員自封。

(3)司法上,法律由皇帝頒布,法律掌握在國家手中。

(4)軍事上,“強幹弱支”,中央宏觀部署國軍,皇帝獨攬軍權。

(5)在意識形態領域,推行“非黑即白”的文化絕對主義。

4.君主專制的強化表現為相對權力的弱化,國王建立有效的權力轉移和分權機制。

秦漢: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制將相對權力壹分為三,體現了皇權的加強。

宋朝:削弱宰相實權(三省總督無實權)

明朝:明太祖廢書省,丞相不設;明成祖建立了內閣。

軍部建立於清朝。

5.秦至清的中央與地方機構

歷代中央機構的特點:中央機構與地方機構

秦繼承並創造了“三公九郡”的縣制

漢漢承秦制,中朝與外國(三公九臣)郡國並行。

隋唐是承前啟後,三省六省三州三縣都有創新。

宋朝進壹步加強了貳負、三司路三級州縣。

宋朝進壹步加強了貳負、三司路三級州縣。

袁新開發了壹省二院壹省的省制。

明朝強化廢丞相,設內閣、省會、郡。

清朝達到鼎盛,設軍部省會縣。

6.評價專制主義集權。

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使整個國家處於皇帝的統壹領導之下,皇帝擁有絕對權威和至高無上的權力。正如美國費正清教授所指出的:在這樣壹個獨裁社會裏,皇帝集教會和國家的職能於壹身。他是軍事和精神領袖,是行為楷模,是正義大師。他的全能概括了國家的所有主要職能,包括國家對全人類的尊重。他是“天下人之壹”,是社會政治殿堂前的壹面帥氣的旗幟。

(1)正面效果

它在維護國家統壹、社會穩定、抵禦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發展社會經濟、防止分裂、加強民族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負面影響

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是殘酷的;導致思想禁錮和文化絕對主義,抑制了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為了爭奪皇權,父子、兄弟、大臣、大臣不惜代價;宦官的專制權力和外戚對政治的幹預是君主專制的伴生物;明清資本主義出現後,也抑制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延緩了封建制度的瓦解。當時許多西方國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有力地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從此,中國社會發展的步伐遠遠落後於西方,從而為日後被動挨打埋下了伏筆。

第二單元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學習本單元,要把握兩條線索:壹是希臘羅馬政治制度的演變;二是羅馬法的制定和演變。註意三個重要知識點:壹、愛琴海文明和古希臘城邦制度;第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羅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第三,要形成壹種觀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頭在於古希臘羅馬。無論是古希臘的民主制度,還是古羅馬的* * *制度和元首制度,他們所創造的法律制度和哲學家的政治智慧,都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

第五課愛琴海文明和古希臘城邦制度

知識結構:

(A)愛琴海文明

1.克裏特文明:宮殿建築,象形文字

2.邁錫尼文明:皇宮,衛城,皇家陵墓,線形文字B,好戰和好戰。

(2)黑暗時代:300年

(3)城邦時代

1.城邦的定義:從8世紀到6世紀,是壹種國家形態。

2.城邦殖民化

原因:多山多島,人多地少;航海業發達

影響:促進發展,開闊視野,為創造我們自己獨特的文明奠定基礎。

城邦的特點:小國寡民,各州長期自治。

政治類型:貴族,民主(最受歡迎)

第6課雅典城邦的民主

知識結構:

1.發展歷程

君主制:終身制,世襲制

貴族制:集體領導的終身制和選舉制。

民主:前594年梭倫的改革使雅典政治走上了民主的軌道;克裏斯蒂尼的改革成立了。

2.特點:人民主權和輪流執政(通過建立公民大會、500人議會和人民法院等機構來體現其特點)

3.評價:開創了壹系列民主運行的方式,有利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聰明才智,為後世民主政治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來移民、奴隸、他國公民、婦女不享有民主權利,阻礙了這些成員的自我發展能力。它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也是社會不可估量的暴力機器。

第7課古羅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知識結構:

壹.政治發展

1.***和系統

(1)貴族和諧體系:由執政官、元老院、市民議會三層組成。

(2)設立護民官:監督政府,維護平民利益。

2.帝國主義

(1)元制: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國。

(2)君主制:3世紀的戴克裏先。

第二,法律制度

1.十二銅表法

背景:民國時期平民長期鬥爭的結果。

內容: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維護了貴族的利益。

評價: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還是平民的勝利;貴族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解釋習慣法了;這是羅馬的基本法律。

2.查士丁尼民法大會

構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律概論、查士丁尼理論匯編、查士丁尼新作,其中以查士丁尼法典影響最大。

羅馬法評價: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終結的羅馬法,是世界歷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的古代法律。

第三單元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權的建立

在研究這壹單元時,要把握壹條線索:從開辟新航路到工業革命,從英國到德國,經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建立了以建立議會為標誌的資產階級政治統治。把握四個關鍵點:壹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二是1787美國憲法的誕生和聯邦政府的建立;第三,法國* * *和平制度的建立;第四,德國統壹的完成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建立和發展。明白了重要的壹點:英法美德雖然民主政治發展程度不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了以議會為核心的代議制,議會的權力是不斷發展的。

第8課漸進式制度創新(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和發展)

知識結構:

第壹,建立君主立憲制

1.大憲章:它為王權設定了界限。

2.《權利法案》

背景:1688《光榮革命》

內容:確立了議會的主權,國王的權力明顯受到議會的限制。

影響: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從人治到法治)

第二,責任內閣制度的形成

1.1721年,羅伯特?沃爾波成為第壹任總理。

所有內閣成員集體負責政府事務。

3.兩黨制逐漸形成,首相和內閣從多數黨中選舉產生。

三、民主化趨勢:1832議會改革法,擴大選舉範圍,保證資產階級民主的穩定和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9課北美大陸的新系統(美國的新系統)

知識結構:

壹.聯邦憲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際聯盟的弊端暴露無遺。

制定:1787費城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憲法。

原則:集權的原則;分權制衡原則;民主原則

發展:最初的10憲法修正案是在1789年制定的。

第二,鞏固聯邦制

1年聯邦憲法頒布後。1787,美國建立了壹個資產階級總統的聯邦國家,但是國家所有制的觀念還是很活躍。

2.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憲法修正案進壹步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高無上和國家的統壹,鞏固了聯邦的統壹。

第三,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

1.兩黨制已成為美國三權分立和制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美國兩黨的歷史傳統和基本群眾完全不同;

3.兩黨操縱美國生活的政治選舉。

* * *和諧的艱難歷程

知識結構:

壹、中華民國的成立

1.法國大革命

①1789法國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

②1791年9月,制憲會議頒布1791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國家。

2.第壹共和國成立:1792。9月,國民議會宣布法國為共和國。

第二,政權的曲折發展

1.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壹帝國。

2.1848,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3.1852,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

第三,* * *和政權的最終建立:

1875 65438+10月,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共和國,標誌著法國* * *和政治制度的最終確立。

民族團結之路(德國統壹之路)

知識結構:

壹、德意誌國家的統壹:

1.統壹背景: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德國各地的經濟融為壹體。

2.統壹之道:王朝戰爭

3.統壹的象征:1871年德意誌帝國的建立。

4.統壹的意義:結束割據,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使德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第二,德意誌帝國的統治

1.《德意誌帝國憲法》正式頒布,帶有濃厚的專制色彩。

2.德意誌帝國的統治:具有強烈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三、“沒有* * *和社會主義* *和國家”

1.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德意誌帝國滅亡了。

2.1919年8月,魏瑪* * *共和國成立(沒有* * *和平主義者共和國)。

20世紀30年代,德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崛起

學習這壹單元,要把握兩條基本線索:從鴉片戰爭開始。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壹步步加深,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各界力量進行了壹系列鬥爭,中華民族奮起反抗。五個重點: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日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辛亥革命;五四愛國運動。理解兩個觀點:落後就要挨打;中國人民堅定不移,不屈不撓,最後的勝利壹定屬於中國。

鴉片戰爭

知識結構:

壹、鴉片戰爭

1.原因:1840年6月,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借口在虎門銷毀鴉片發動戰爭。

2.課程:1842,中國戰敗,簽訂了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3.影響: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不完整;中國被迫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聯合發動戰爭,擴大在中國的利益,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第三,清政府的變化

1.權力結構:設置總理衙門、稅務總局和文同博物館。

2.思想:官員有向洋人學習的新思潮林則徐、魏源;易信、張之洞等人為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而發起的洋務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

知識結構:

第壹,體育運動的興起

1.背景:人禍(外國侵略者和清政府給人民造成巨大痛苦)和天災(自然災害)。

2.準備:洪秀全創立了敬神教會。

3.開始:1851年金田起義。

二、太平天國的鼎盛時期

鼎盛時期的事件:

1.定都天津(正式建立政權,對抗清政府)

2.北伐西征(軍事鼎盛時期)

3.“天朝天目制”

目標:建立四社社會。

評價:進步(表達了農民的理想追求——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局限性(沒有真正實現,因為沒有穩定的環境,

最重要的是絕對平均主義,違背歷史發展規律,是天方夜譚,根本無法實行。

第三,天國的衰落

1.天京之亂(從繁榮到衰落)

2.重建領導核心

3.天京失陷(1864,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4.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是壹場反清(封建)反侵(忽視)的農民革命戰爭。

(1)席卷了王朝秩序,沖擊了舊的儒家正統,動搖了清朝的政治基礎;⑵表達了農民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國第壹個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宰相新篇》;(3)沈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勢力。

從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入侵中國

知識結構:

壹、中日甲午戰爭與民族危機的深化

1.戰爭爆發的原因

2.爆發和進程

3.影響

4.民族危機的加深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各行各業都以自己的方式開展愛國救國運動,包括清政府的軍事改革,愛國知識分子的維新變法,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的辛亥革命,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

二、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

1.義和團運動(興起原因: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影響:)

2.八國聯軍侵華(時間、目的和影響)

辛亥革命

知識結構:

第壹,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崛起的背景

2.鐘惺協會和同盟會的成立。

3.革命者和立憲派之間的辯論

4.發動武裝起義

二、武昌起義及其對全國的影響

1.武昌首義與湖北軍政府的建立

2.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第三,中華民國的建立和帝制的終結

1.中華民國的建立和臨時憲法的頒布

2.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海革命的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

知識結構:

壹、運動爆發的原因(國際國內)和導火索。

二、過程(兩個階段,主要運動中心在前期和後期階段)

三。意義(五四精神)

第五單元

把握壹條基本線索: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無論是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還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都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系,並反過來處於實踐過程之中。它肯定、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突出四個重點:壹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基本理論和意義;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歷史條件、政權性質、失敗原因和教訓;第三,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和重大歷史意義;第四,鐘* * *成立的歷史條件、內容和意義;革命統壹戰線和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的形成過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及其意義;土地革命。明白重要的壹點:馬克思主義不僅指導各國的革命實踐,而且通過各國的實踐來確認、豐富和發展自己。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知識結構:

壹,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二、出生的標誌:* *生產方宣言的發表。

1.* * *生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它成為國際工人階級鬥爭的銳利思想武器,推動了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成立的背景

2.公社政權的性質

第20課俄羅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知識結構:

壹、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

第二,革命的序幕

1.二月革命(結果,性質)

2.四月大綱

第三,十月革命的過程

1.去

2.結果

第四,第壹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

  • 上一篇:藝術插畫——插畫的藝術風格有哪些?
  • 下一篇:屈光檢查簡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