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福州的歷史

福州的歷史

福州地區普遍使用福州話。福州方言是漢語八大方言之壹,定型於唐末五代,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福州方言是閩江下遊舊福州府“十鎮”的共同語,整個閩東地區劃分為具有代表性的方言。流行於今天福州的5區2市6縣,今天寧德下轄的2市5縣都能聽懂。閩東方言區以外的浙江省泰順縣、平陽縣、蒼南縣的壹些鄉鎮,也有接入福州話的。至於閩北,如尤溪、建甌、沙縣、順昌、將樂等。,福州話是第二方言,從閩東方言區走出去的華僑把福州話傳播到世界各地。

福州方言有很多來源。它的底層應該是古代閩越民族的語言。魏晉以前的早期移民帶來了古吳語和古楚語,古漢語和中古漢語也明顯殘留在福州方言中。

福州近代名人眾多,南宋愛國名人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老戰士薩振兵,二二七革命烈士,數學家陳景潤,,文學家林森,作家侯,華僑領袖冰心等。僅宋、明、清三代,福州籍進士就有3632人,其中狀元7人,居全國州府前列,近代名人更是數不勝數。福州還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13任海軍的大都督、二都督、總司令都被福州人收入麾下。1991年,國家對中國近代傑出專家學者的統計中,有53位來自福州,47位是中國科學院福州院士、院士,在全國城市中名列前茅。

城市標識——“三山壹水”雕塑:福州市區的“三山”聳立在群山之中,五山、屏山,閩江像壹條綠化帶穿城而過。據史載,福建王於五代梁開平二年擴建城池,將秀麗的玉山、巫山、屏山納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風貌。“三山壹水”成為榮成的主要標誌,所以福州又叫“三山”。

市樹——榕樹:福州種植榕樹,自古以來蔚然成風。尤其是北宋時,府尹張博昱提倡“戶戶植榕樹”、“滿城盡蔭,夏不遮”,使福州又有了“榕城”的美譽。榕樹四季常青,枝葉繁茂,雄偉蒼勁,象征著福州城市精神。福州市有近千棵古榕樹。這棵千年榕樹位於福州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福州最大的榕樹,高20米,樹冠投影面積超過1.330平方米,十分壯觀。相傳北宋葉平年間,三位武將在此練武時種下了這棵榕樹。當春回大地時,古榕樹的樹冠約有壹半先發芽,當老葉逐漸脫落時,樹冠的另壹半又長出新葉,形成層次分明、顏色各異的宜人景象。

市果——福聚:福州盆地盛產橙子,尤其是橙子,因其皮薄、色紅、味多汁、風味獨特而被稱為“福聚”。福聚的成熟期正好在年底。福州習俗以“紅”著稱,“橙”的聲音與“吉祥”相近,因此成為民間吉祥物和新年禮物。

市花茉莉花是福州的特產,產量和質量均居全國第壹。茉莉花每年春末夏初開花,有單瓣、重瓣、單葉、復葉。有紅色和白色兩種顏色,以白色花朵為主。茉莉花香淡雅,可用於制作茉莉花茶,提取香料。

民間手工藝品——“福州三寶”“榮成三絕”:脫胎漆器、牛角梳、紙傘等傳統手工藝品被稱為“福州三寶”。距今1500多年的壽山石雕、脫胎漆器、軟木畫,被譽為“榮成三絕”。

軟木畫,以軟木樹皮為材料,手工制作成山水、園林、花鳥等,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濃郁的民族特色。

紙傘,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品種繁多,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裝飾和觀賞效果。

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並稱中國傳統工藝“三寶”。

牛角梳,外形美觀,經久耐用,保暖不掛毛,除汙不沾手,止癢不疼,深受國內外客人的喜愛。

飲食文化——以福州菜為代表的閩菜,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選料精細,制作嚴謹。它是中國八大菜系之壹,在烹飪界獨樹壹幟,享譽海內外。佛跳墻,閩菜之首,原料珍貴,制作精美,湯濃。貽貝雞湯,制作方法獨特,湯色清醇,鮮美可口,被譽為百菜之王。福州名菜,如淡豆豉螺片、荔枝肉、醉雞、芋頭鴨等也獨具特色。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原料分類,可分為大米、面粉、澱粉、幹果、肉類和海鮮,尤其是大米、豆類和糖類。春節期間的紅白年糕,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節的粽子,以及冬天的至日,都是福州人喜歡的傳統食品。近年來,福州聚春園飯店的太極芋頭糊,安泰大廈、美食園的定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等榮獲“中華名小吃”稱號。

傳統藝術-閩劇、平話和樊氏:閩劇也叫“福州戲”。明代,昆山話、益陽話傳入福州,福州話戲曲逐漸興起。從清朝光緒初年到辛亥革命前後,稱為“閩班”。1924年,鄭振鐸先生出版了傳統戲劇《玉子柴》,正式用“閩劇”取代了“閩班”的名稱。評話是福州民間藝術的主要品種,講究唱、說、做、說,有“人文活化石”的美譽樊氏,原名“謝歡”,意為和諧、幸福,是福州主要的地方音樂之壹。它是由民間舞龍演變而來,曲調悠揚。

福州民俗可分為五大類:節日習俗、婚禮、葬禮和生日習俗、農村習俗、飲食習俗和服飾習俗。主要有花燈、踩高蹺、龍燈、舞獅、賽龍舟、爬山等民俗活動。

民間傳說在交替中發展

千百年來流行於民間的時尚和習俗,基本上反映了福州人民的傳統習慣、道德規範和精神風貌,是福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鮮明標誌。從歷史演變的角度看,福州習俗繼承了古越文化的遺產,接受了古代中原文化的影響。同時受宗教,尤其是佛教和道教的影響;到了近代,它吸收和融合了海外的文化習俗。

在福州傳統的季節性節日和習俗中,迎春迎新生動地反映了古越遺留下來的痕跡。傳統婚喪嫁娶、生日習俗中的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婚嫁訂婚,民俗中的生日、嬴生日、魁星生日、土地生日、魯班生日,明顯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活化石。

福州民間對娘(媽祖,俗稱媽祖)和陸上女神陳景谷(稱水岸太後陳夫人,俗稱水奈)的崇拜和信仰,顯示了道教對福州民俗的深刻影響,尤其是數百年來在民間被視為婦孺守護神的水奈,在民間幾乎滲透到了家家戶戶。

在民俗上信仰觀音生日、地藏王生日,充分顯示了佛教的滲透。佛道在福州民俗中受信眾崇拜,往往與供佛、供道相同。相對來說,伊斯蘭教對福州的風俗影響不大。

近代以來,在福州,生活習慣也受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響。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等等生動地體現了福州人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傳統。

所有的民俗都是“前人傳下來的”(福州諺語)。我們壹方面繼承祖先的民間文化遺產,另壹方面為下壹代創造新的民間文化。此外,包括民俗文化在內的各種文化空前活躍,新舊民俗交替不斷出現。福州也不例外。比如太平蛋,越吃越小。因為鴨蛋與“抑亂”諧音,福州人叫它“太平蛋”。遇到婚宴、生日、歡送會、過九(白遇九者),都要吃得平平淡淡。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飯量越來越小,感覺吃不下宴席中的巨蛋。為此,廚師們絞盡腦汁,最後換成了鵪鶉蛋和鴿子蛋,既優雅又有新意,逐漸成為壹種新習俗。而且鵪鶉與安全諧音,頗有深意,很快被群眾接受。

博萊節侵占傳統節日。近年來,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等進口節日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的潮流。福州有“熬酒節”的傳統。出嫁的女兒要在正月二十九做“熬酒粥”,盡快寄回父母,孝敬父母。至今,福州郊縣仍保持這壹習俗,但市區的“敖九節”已逐漸被“母親節”所取代。說到這個節日,花店生意特別好。妳還可以在餐館裏看到父母的宴會。此外,情人節和聖誕節也在入侵。近日,福州酒店計劃於今年7月7日舉辦中國傳統情人節活動。不知道能不能抓住戀人的心。

“多壹個人”應該成為正式成員。在傳統的宴會上,年齡最大的人應該多坐壹會兒。以老民居大廳的八仙宴(桌)為例。左邊的是桌子,左邊的是裏面的,也就是“壹個比較長”。只有年資最長、資歷最老的人才有資格參加。但現在“長的那個”轉正了。不管是什麽樣的住宅,不管是方桌還是圓桌,桌子中間對著門的那張最大。坐在最大位置的人為主人,其次是地位最高的人,第三是貴賓中的“頭人”;按年齡和輩分,只有家宴和鄉俗活動。從左邊壹張桌子到“中間”壹張,年輕人很容易理解,當然也要翻到最後。

返利代替酒包。福州傳統宴席上有壹個“提酒袋”的習俗,即宴席承辦人不僅讓客人吃飽喝足(福州習俗),還會讓妳帶壹大袋酒回去,供父母或妻兒分享,這在食物匱乏的年代是很有意義的。但在今天的富日節(福州諺語),酒袋成了黨的負擔,拿回去沒人吃,只好扔掉。為此,人們想出了許多改革方法。第壹,用鋁桶和暖水瓶代替酒袋,使得經常食客家中的這種酒袋成為壹種災難。但是,酒袋的習俗不能廢除。無奈之下,只好用現金返利來代替。現在去婚宴,妳發大紅包,主人給妳小紅包,10元,30元。客人們擺脫了舊酒袋的拖累,有了壹個可以放進口袋的“酒袋”。為什麽不呢?在所有這些情況下,許多新的民俗正在取代舊的民俗,新舊民俗交替並存,有許多創新的內容。

  • 上一篇:醫院工作感受與體驗範文
  • 下一篇:車鋪在東北有多紅?為什麽後來走向衰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