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特點

與中國古代歷史相比,中國近代歷史發展有什麽特點?

首先,它的歷史變化非常迅速和劇烈。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內容豐富,但從歷史發展的宏觀方面,即生產方式、政治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應該說處於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變化非常緩慢。壹些外國學者對此感到非常困惑。比如大文豪雨果感嘆“中國真是保存胎兒的酒精瓶”。著名作家黑格爾曾經說過:“中國本身的歷史是沒有發展的,所以我們不需要知道這段歷史的所有細節。”當時有德國學者說:“眼前的中國沒有過去,但我們自古就知道。壹個今天還完全壹樣存在的國家。”德國著名歷史學家讓-克洛德·朗克(Jean-Claude Runck,1795-1886)說得更典型:“中國人民永遠是安息的”(見《中外文化交流史》,第18-119頁)。中國古代史變化不大。中國近代史則不同。新中國成立才110年,卻經歷了新舊民主革命兩個歷史階段,可以說是跨越式的變革。除了社會性質和革命階段的變化,還表現在其他許多方面。比如我們要講的現代80年,發生了不下十幾起震驚全國甚至有國際影響的人民抵抗的戰爭、事件和重大鬥爭。社會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我們應該關註中國近代史上的劇變。

第二,它的社會變遷非常復雜。這種復雜性主要是因為它不是壹個完整的、單壹的社會形態。其表現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

(1)表現在生活方式上。近代以來,中國始終處於舊的生產方式衰亡,新的生產方式產生和發展的狀態。封建經濟在鴉片戰爭後呈現出衰落的趨勢,但與小規模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緊密結合的封建經濟的基石自然經濟從未完全解體,相當多的邊遠地區,甚至直到解放初期,這種痕跡依然明顯。但是,資本主義的近代工業生產,這種應被視為社會新的生產方式,並不是主要來自明末清初以來封建社會已經孕育出來的資本主義萌芽(這種萌芽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後幾乎被摧毀),而是在帝國主義壓迫和封建束縛的夾縫中,由依附於洋務派所辦民企的商業股和小規模商業企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非常有限的。在社會生產中,從來沒有占主導地位,而外資比民族資本強得多。這樣,中國現代社會經濟就有了多種經濟形態,如地方經濟、小農經濟、成分各異的資本主義等。總之,在現代中國,各種經濟從來都是並存的,並不是壹種生產方式代替舊的生產方式那麽簡單。

(2)表現在階級結構上。正是基於上述觀點,各種經濟成分交替並存,相應地,造成了各種階級力量的並存和復雜的階級關系。我們知道,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是最基本的階級。而中國近代的情況則不同,因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並存,所以主要有四個階級: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另外壹些少數民族地區還有奴隸主和奴隸,農奴主和農奴的存在不占主要地位)。然而,這四個階層的內部情況相對復雜,處於劇烈的分化和變化之中。比如由官僚、買辦、商人組成的資產階級,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地主,甚至是兩屆的地主資本家。農民和工人階級有壹種天然的聯系,就是壹部分破產的農民流入了。作為無產階級的後備軍,變成了產業無產階級。就說資產階級吧,這很復雜,可以分為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兩部分,而在民族資產階級中,又明顯表現出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的劃分。總之,近代中國的階級狀況非常復雜。

(3)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壹起。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社會矛盾很簡單,就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在近代中國,不僅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仍然作為社會主要矛盾存在,而且資本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也仍然存在。中國人民肩負著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中國封建統治者與外國侵略者的關系是微妙的,即壹方面有矛盾沖突,另壹方面又有勾結結盟,具體情況因時而異,所以近代中國反侵略反封建鬥爭的格局是非常復雜的。

(4)還表現在中國是列強共同控制下的半殖民地,被侵略的特殊情況。近代中國不同於壹個獨立的國家,也不同於壹個帝國主義國家控制的完全殖民地,而是壹個被各國共同屠戮的半殖民地。大國的社會特點、地理環境、國力和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地位不同,所以侵略中國的方法和特點也不完全壹樣。但他們都試圖控制和影響中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自挾持壹個或幾個政治勢力。在侵略中既有勾結又有競爭,都想攫取盡可能多的侵略權益,但又不能獨善其身,又要保持壹定的平衡,使中國處於半殖民地狀態,這也增加了近代中國社會歷史的復雜性。

  • 上一篇:長春市征地補償面積綜合價格測算及應用分析
  • 下一篇:天津九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區位優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