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重慶地名的由來

重慶地名的由來

重慶北部新區四鎮地名探源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清道光年間,改名瓦店子場為和諧場,意思是人與人之間以和諧為重。

大竹林:因當地自然村原名大竹林,故以此命名。

李佳:清初建為李家場,因屬江北會館嘉裏,靠近嘉陵江,故改名為李佳。

元陽:原元陽鄉政府所在地田邊的小溪上有兩座並列30米的橋;還有壹棵大樹,兩根樹幹直接橫跨在河面上,形成壹座天然的橋梁,像壹只鴛鴦展開翅膀,在溪流上爬行,故名。(摘自《江北誌》第三章第二節)

重慶的地名最“喜劇”

作者:陳仁德

說壹個連載,說壹個連載,重慶的地名有點奇怪;蝦和辣子壩,這樣的地名鬧笑話;水蛭石和馬風河對我來說很難說。我不知道,我必須說出來。讓我們玩得開心。

沙區物品

“犀牛”還是“屎”?

先說個故事:上個月的壹天,本市某媒體刊登了壹則停電通知,赫然寫著:“停電範圍包括沙坪壩區犀牛屎、犀牛屎抽水”。天啊,“犀牛屎”和“犀牛屎抽”。這些是什麽地名?很多讀者看完報紙後都很氣憤。他們不相信身邊這個美麗的城市有這麽難聽的地名。壹些讀者對此提出了質疑和抗議。後來有關人士去區政府打聽,區政府的人問了街道也想不通。猜猜發生了什麽?沙坪壩區真的有兩個地名:“犀牛屎”和“犀牛屎抽”。現在大家更加憤怒了。重慶多年來壹直在大步走向文明和進步。這樣的地名不損害重慶形象嗎?

江北片

“蝦扁”太“蝦”了

下面的故事是:今年秋天的壹天,江北區政府邀請了壹批知名文化界人士開會。會議的主題無非是討論如何重新命名壹個地名。眾所周知,江北區政府將搬到另壹個地方重新開始。當然,唐唐區政府所在地應該很有氣勢。可惜那個地方有個很難聽的名字叫蝦米。眾所周知,蝦在巴渝方言中是貶義的,壹般指那些卑微小資,不願做蝦的人。現在區政府要建在那裏,有些人就有些尷尬了。

蝦的名字是怎麽來的?那是因為那裏的小溪裏有壹塊看起來像蝦的石頭。好家夥,那裏修高速公路的時候,路邊高高豎起了壹個標誌性的招牌,上面寫著“蝦平”四個字,遠遠的過往的車都能看到,蝦就出名了。

說了半天江北區政府的會議。所有參與者都認為蝦確實有損形象,但最終他們沒有確定壹個更好的名字來取代它。所以,直到今天,妳路過的時候,蝦米這個詞依然高高地矗立在那裏。

庸俗的文章

“麻風”“麻瘋病”都要治。

兩個故事講完了,但是重慶的俗地名要多得多,類似的地名也不少。僅舉幾個例子:蚱蜢石、黃泥棒、辣子壩、馬風河和歪嘴。這是壹個可怕的打擊,聽到它讓我感到惡心。誰能相信這居然是壹個正在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城市的名字?當然我們知道,每個地名都有它的由來,比如螞蝗石,在那個地方壹定很猖獗;黃泥浜壹定相當於黃土高坡,但我們無論如何也感受不到文化和時代進步的影子。

今年6月,地名問題引起了市人大的關註。他們組成執法檢查組,到主城九區展開“地毯式搜索”,把這些不良地名全部抓起來,終於讓大家松了壹口氣。然而,那些低俗的地名什麽時候才能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呢?

氏族章

“百家爭鳴”這麽火

農耕文化在地名中的另壹個反映是宗族色彩特別突出。老重慶好像是被不同的宗族瓜分了。壹個部落劃出壹塊領地,然後以自己的姓氏命名。這個家庭不堪重負,整個感覺就是壹場生動的“百家爭鳴”。不信妳看:王家沱、唐家沱、郭家沱、李家沱都是壹家占著。楊家坪,陳家坪,潘家坪,壹人占壹坪。謝家灣和肖家灣,壹家占壹灣。

如果從兩個路口坐車去楊家坪,要經過幾家門前。車開出去壹會兒,到了王家坡,後面是肖家灣。剛出肖家灣,列車員已經在給馬家堡打電話了。還沒來得及喘口氣,袁家崗又到了,最後還要經過謝家灣才能最終到達楊家坪。搭公車就像是壹次宗族之旅。這不是折磨嗎?

大概是農耕時代,人們長期處於自然經濟狀態,自己種田,自己吃飯,雞犬之聲相聞而死。久而久之,各行其是,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格局。妳看,重慶哪裏不是“自成壹格”:周家壩、劉家壩、冉家壩、童家溪、詹家溪、董家溪、楊家坪、陳家坪、潘家坪、童家橋、楊公橋、陳家橋、馬家巖、曾家巖、黃家埡口——唉,我累了。

聯想文章

五英寸比“五英寸”更大

如果說重慶老地名的特點是農業文化痕跡明顯,那麽重慶現代地名的特點就是沒有文化。壹條街的名字極其簡單,壹條街的名字連著起點和終點,於是就有了從石橋鋪到小龍坎的石板路,從五裏店到黃花園的黃武路(不勝枚舉)。

這樣,問題就出來了。

有壹條路叫五寸路,只有五寸長?

有壹條路叫打雞路,專門打雞?

有壹行叫更新的行,更新的行,不要太老?

如果妳是初來重慶的人,就算妳有超人的想象力,恐怕也猜不出這些地名是怎麽回事。當然,稍加引導,就會大獲成功。五寸路是從五裏店到寸灘,潭濟路是從彈珠到雞冠石,更新的線路是從較場口到新山村。我明白,但是我很失望。為什麽我想不出壹個有點文化的名字?重慶真的沒有文化嗎?

想到這裏,有點氣急。

農業用品

重慶還在“灣”“壩”之首嗎?

重慶的老地名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農耕文化的痕跡非常明顯。

請看以下地名:

大田灣、學田灣、菜園壩、孫東壩、苦竹壩、茄子溪、李子壩、琵琶山,都與養殖無關。地名作為壹種歷史文化的積澱,反映了那些地方的歷史特征,讓人們了解歷史沿革。他們只要看到這些地名,馬上就知道了。哦,原來這是農田,原來這裏種的是茄子。

但今天的重慶畢竟不是壹個大國,而是壹個世界聞名的大都市。

當妳站在火車站的廣場上仰望高大的候車大樓,環顧頭頂車流飛馳的高架橋,感受現代都市文明的濃烈氣息時,突然有人喊“菜園壩”,妳會突然覺得“菜園壩”這個名字與眼前的風景是多麽的不協調,即使妳很感興趣,也會覺得索然無味。當妳在大田灣體育場觀看壹場激動人心的球賽或五彩繽紛的明星表演,尖叫聲、呼喊聲不絕於耳,全身火辣辣地疼時,如果妳不幸聯想到:這是壹大片稻田,那麽妳面前那些閃爍的星星可能會變成正在田裏插秧的農民,不然怎麽能叫大田灣呢?

大家不是都說要與時俱進嗎?那麽,這些來自遙遠農耕時代的不恰當的地名,是否也應該與時俱進呢?未來我們要帶他們去什麽時代?

滑稽劇

“文革”期間重慶到處都是“紅色”

說起地名,讓我想起了重慶地名史上的壹場大鬧劇。

那是1966年夏天,文革高潮越來越高。壹切都被貼上了革命的標簽,地名也不例外。這樣,重慶朝天門港就成了“紅港”,與之配套的“紅港系列”包括紅港路(原陜西路)、紅港支路(原曹家巷)、紅港前街(原魚枷巷)、紅港中街(原百合亭街)、紅港後街(原豐北街)。

紅字成了最革命的名字,於是鄂嶺成了紅嶺,孟園成了紅園,菜園壩成了紅岸。此外,紅旗路、宏偉路、紅星路、洪光路、永紅巷、韓紅路、紅楓坡等。幾乎用完了所有能用的。

紅字不夠,就用東風、曙光、襄陽、革命、前進、解放、長征、勇氣、創新、抗美、援朝、五壹、八壹、延安、井岡山、大慶、大寨、南泥灣這些名字。總之,革命越多越好。

以上街名後來被戲稱為“造反街名”。文革結束後,大部分都改回了原來的名字,這是歷史上的壹個笑話。

參考資料:

重慶北部新區管委會中國姓氏網

  • 上一篇:CBA迎來歷史上第11次壹戰五。半決賽誰能鎖定最後的1席位?
  • 下一篇:語文和歷史進步很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