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代有哪些殘酷的刑法?

古代有哪些殘酷的刑法?

中國古代的刑法非常奇怪和殘酷。從名稱上來說,有很多名稱,比如鞭笞、鞭打、連枷、閹割、絞殺、割鼻、砍頭、割腰、修飾、剝皮、烹煮、絞殺、車裂等等。在這些刑法中,比如鞭刑、鞭笞,人們只會受壹些血肉之軀的折磨,壹般不會殺人。有些刑法會使人殘廢。有的刑法可以讓人死得痛快;而且有的刑法會把人折磨到死才死。在上述中國古代刑法中,閹割、絞殺、斬首、割腰、絞殺、梳洗、烹煮、剝皮、車裂等酷刑被稱為中國古代十大酷刑。其中以《年》、《車裂》等刑法最為殘酷。

十大酷刑排行榜:年年如此。

淩遲也叫“淩遲”,俗稱“千片”。就是砍死活人。據說這個刑法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五代開始把年節作為正式的刑罰,也作為法外的刑罰。據陸遊記載:“五季多因,常法不足,始於法外特年。筋疲力竭,氣息未盡,肝心相通,視聽猶存。”到了南宋,淩遲被明確納入刑法,成為與斬首、絞刑同類別的死刑,並被後世沿用,直至清朝滅亡。

據史書記載:“若年中,則法逐寸,身撕成碎片,然後斷其勢,而女則幽而閉之,留其臟腑以畢其命,斷其肢,碎其骨。”也是用極其鋒利的刀割開全身的方式,讓全身沒有完整的皮膚。然後割掉生殖器,開膛破肚殺死。死後連骨頭都會被剁碎。據史書記載,有的俘虜已被砍到骨頭,口眼還在動;內臟被挖了出來,痛苦的呻吟聲沒有停止。其殘酷可想而知。

歷代的行刑方式都不壹樣。中國古代把壹些人殺了剁成肉醬,稱為“秦”。根據現存的文字記錄,這種懲罰的壹個例子是孔子的學生魯茲。年號在遼代被正式寫入法律。在此之前,唐代就有很多伐的記載。周以前殺景輝,安祿山殺顏杲卿,都被砍了。所謂切,就是把肉壹塊壹塊的切下來。《宋史·刑法誌》說:淩遲是“先斷肢,止其多動。”康指的是咽喉,所以看起來宋朝年是車裂刑,而不是割肉。遼代淩遲被正式定為刑名。《遼代刑法史》:“死刑屬絞殺、斬首、年終”。明朝的法律也明確規定年是死刑之壹。《大明律·刑法》載:“謀反叛亂:凡謀反者,謂之謀危國;大逆不道是指破壞祠堂、山陵、宮殿。但謀反者,不論初犯,皆於年中處死。”

到了明代,淩遲終於達到了巔峰水平,人們發現切壹塊塊肉比用筋和骨切更省力,耗時也更長。壹般來說,年輪是從胸部開始,然後到上臂和大腿,再到全身各個部位。有的直接用刀切開,有的把漁網緊緊套在犯人身上,用刀切開突出的皮肉。最精致的是用小鉤子把肉勾起來,壹次切壹塊指甲大小的。有些精致的劊子手,有壹個徒弟拿著托盤、刀、鉤組成壹對工具,每壹對對應胸、腹、背、腰、臂、大腿、小腿等不同部位,比外科醫生做手術還要復雜。處罰的刀數是有限制的,但因時代而異。宋代只有八刀到壹百二十刀,而明代往往超過千刀,從壹千刀到三千刀不等。多砍或少砍,劊子手都可能受罰。大太監劉瑾被砍。按常規他要砍3357刀,每十刀休息喝水,第壹天砍357刀,臨期結束給他喝點粥維持生命。壹共剪了三天。後來鄭滿被砍,聖旨宣讀完畢。他應該砍了3600刀,說明刀數不是絕對固定的,但兩種情況都在3000刀以上。年切順序也有壹定限制:先從胸部開始,切掉乳頭,再切胸肌;如果是男犯,接下來就是生殖器官切割;然後是大腿,手臂,腹肌,臀部。最後切耳朵,鼻子,眼睛,嘴唇。切的時候,助理負責報刀數,把切好的肉排在桌子上檢驗;但也有壹些被扔到地上,甚至賣給了圍觀的群眾。以後有時候淩遲會用尖刀砍自己的頭,用巨斧銼屍體。

明朝名將袁崇煥是當年被處死的最有名的人。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軍事統帥。單詞元素。廣西藤縣。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天啟二年(1622),袁崇煥升任兵部尚書,深得大學士、冀遼監孫承宗倚重。建寧遠城,關外重鎮,入軍準備協議,再入參政權。在隨後的寧遠之戰中,袁崇煥拒不執行高第撤出山海關的命令,刺血激勵將士誓死保衛寧遠古城。戰敗後,金白萬圍困軍隊,用大炮擊傷努爾哈赤,取得了明朝對後金的第壹次勝利。朝廷封他為右都禦史、遼東巡撫。魏忠賢派心腹劉應昆、紀永出遼東時,拒諫未被采納。此後不久,侯金兵渡過鴨綠江南下。他采取積極策略,出兵修錦州、中佐、大嶺,破後金主力,取得寧晉勝利。戰後因不依附魏忠賢,被黨革職。

明熙皇帝死後,崇禎皇帝即位,袁崇煥被重用。崇禎元年(1628),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督冀、遼,還督鄧、賴、天津軍務。袁崇煥壹到遼軍前線,就遇到了因長期領不到軍餉而嘩變的寧遠士兵。他立即獨自騎馬入營,懲罰貪得無厭的將領愛護軍隊,以嚴明的軍紀將兵變的頭目展現在大眾面前。為了從根本上穩定軍心,他壹再奏請,要求朝廷發俸濟民。崇禎皇帝看到袁崇煥沒有到邊境立戰功,而是要求報銷,非常不高興。崇禎皇帝召集眾大臣商議時,沒好氣地說:“軍人可以像家人,像父親,所以不敢造反,也不忍心造反。不敢造反者畏其權,不忍造反者懷其德。怎麽會有噪音?”站在壹邊的右侍郎周延儒聽出了崇禎皇帝的言外之意,趁機挑釁,說這次兵變不是缺餉,而是另有隱情。崇禎皇帝壹聽,頓時對袁崇煥的重托減去三分。雖然勉強發了工資,但他心裏開始懷疑袁崇煥是在逼自己發工資中飽私囊。不久,傳來消息,袁崇煥已經殺了皮島守將毛龍文。毛原是遼東的明軍將領。遼東失陷,退守皮島,離朝鮮很近。他選壯士上島當兵,多次進攻清軍後方,有效遏制了清軍的南下。然而,毛龍文依仗他的權力,根本不聽袁崇煥的指揮。反而浪費錢,誣告袁崇煥克扣工資。為了統壹邊防秩序,袁崇煥乘機前往皮島誘捕毛,先斬後奏。崇禎皇帝收到了袁崇煥的信,他很生氣,沒有聖旨就敢殺邊疆將領。崇禎二年(1629)十月,皇太極率領大軍避開袁崇煥的防守,從蒙古繞道入關(見京畿之戰)。由於冀州邊防松懈,清軍很容易突破,很快與遵化會師,直逼京師。袁崇煥得知清軍入關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率精銳部隊,馬不停蹄,趕往京城救援。他們沖到北京城外,與圍困廣渠門的清軍對峙。經過壹場激戰,清軍失利。崇禎皇帝得知袁崇煥援軍已經到了城內,非常驚訝。他急忙出錢請了他的老師,下令把所有的人都派遣到袁崇煥那裏。袁崇煥擔心部下日夜奔波,馬匹疲憊,請求入城休息,再戰。但被崇禎皇帝堅決拒絕,只好轉移到城外駐軍。皇太極又遇到了他的宿敵袁崇煥,心裏又氣又怕,決定利用崇禎皇帝多疑的性格,借崇禎皇帝之手擺脫自己的大患。他先偽造了兩份所謂的“密函”讓手下在明軍經常出入的地方故意“輸”,書信以自己的口吻與袁崇煥私議和。這封信壹傳開,北京人都慌了,怨聲載道,誹謗四起。那些曾經與袁崇煥有隔閡的朝臣,也試圖“誣告其引敵入和,必是兵臨城下之盟”。崇禎皇帝半信半疑,有兩個從清軍大營逃出來的太監報告說,他們親耳聽到清軍裏的士兵議論,說袁崇煥已經和清主講和,很快就會不戰而獻北京。崇禎皇帝深信不疑,立即派人去見袁崇煥,趁其不備將其逮捕。

崇禎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袁崇煥因“叛國、欺騙”被處死。被帶到刑場後,劊子手還沒下手,北京的圍觀群眾就搶著咬他的肉,看他的內臟。之後我也試過買它的肉,下面的酒泄憤。壹代忠良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似乎也是那句老話,伴君如伴虎。當然,袁崇煥並不是歷史上唯壹被淩遲處死的忠臣。太平天國時期的翼王石達開率部被困大渡河。後來為了保全全軍性命,自動投奔清營,後被清軍淩遲處死。與此同時,淩遲被他的幾個部下處決了。當他被處決時,他的下屬非常痛苦。石達開說:“妳為什麽不能忍受這壹刻?”當我懷念我這壹代人的時候,那是多麽令人愉快。“為了死亡和沈默。英雄如此豪邁,實屬罕見!

十大酷刑排名第二:汽車裂縫

車裂是古代壹種殘忍的死刑,又名鐵石。在古代,汽車裂紋被稱為軸或軸。在李周秋官條施瑯,它說,“發誓要控制戰車。”前輩們的評論說:“車裂了。”民間俗稱的五馬分屍,是中國古代的壹種酷刑。相傳,這種刑罰是將犯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馬牽著車往前撕他的屍體。關於車裂的執行時間,爭議相當大。有人認為車裂並非民間流傳所指的五馬肢解,理由如下:漢代字典《說文解字》將車裂與斬首相提並論:車裂中的“車”字並非指“車”,而是壹些古體字因字體變化有誤而變成了“車”。五馬分屍只是民間傳說。其實歷史小說《東周史話》出現的時候,就是用牛拉車肢解的。有人認為車裂指的是肢解五匹馬。他們以《遼書》中的句子為例,說“淫亂不軌者,五軸分之”,證明兩者確有關聯。另外,車裂的執行時間也有不同的說法。大多數人認為車裂是用在屍體上的(包括被砍頭的人),而不是撕活人。

但是,不管是不是用在活人身上,“體毛皮膚,父母”都是不可肢解,不可分離的。壹旦定罪,很多人往往會求“壹具全屍”,兇手答應“壹具全屍”已經是天大的恩惠了。然而,這種“肢解”不僅讓人“斬首”,甚至連四肢都是壹邊的。難怪有些罪犯壹想到這個罪犯的名字就會不寒而栗,因為這種酷刑不僅讓死者的身體在最後時刻極度痛苦,精神上也備受煎熬。壹般情況下,是獻給犯叛國篡逆之人的。

相傳戰國時政治家商鞅死於此刑法。商鞅,壹個愛國的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本名公孫陽,又叫魏陽,後來在秦國被封為尚軍,所以也被稱為商鞅。他壹生的主要活動和貢獻是在秦國進行政治改革,史稱“商鞅變法”。商鞅從小就喜歡“刑名之學”。到他年輕時,他已經成為壹個博學多才的人。後來,商鞅到了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心腹荊軻的介紹,商鞅三次接見了秦孝公。在前兩次會面中,商鞅談到了皇帝王之道,但秦孝公不感興趣,睡著了。當他們第三次見面時,秦孝公非常高興,因為商鞅發現了秦孝公渴望統治世界的思想,並談到了豐富強兵的方法。結果,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開始受到重用。

商鞅建議秦孝公在秦國實行政治改革。秦貴族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堅決反對變法,這使猶豫不決。有壹次,秦孝公召集大臣們討論政治改革,商鞅說:“有獨到見解和高明做法的人,總會遭到普通人的嘲笑和反對。愚蠢的人在事情發生後不知道為什麽,聰明的人卻能做出正確的預測。普通人不能和他討論創新創造,而是讓他們去享受。做大事的人不需要和普通人商量。只要能使國家富強,就沒必要遵循舊制度,也沒必要遵守舊規則。”秦孝公認為商鞅說得有道理。蕭公聽了商鞅雄辯的演說,大加贊賞,深有體會地說:“野巷子裏的人少而奇,無知的主人喜歡無意義的爭論。只有智者感到憐憫,愚者才感到幸福;自大的人說自己快,這是聰明人擔心的。我不想再聽世俗的爭論了。”因此,秦孝公支持商鞅變法。秦孝公後來任命商鞅為常,並開始了壹系列重大改革。商鞅變法後,不僅沈重打擊了舊貴族,而且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經過多年的努力,秦國變得日益繁榮,發展成為壹個強大的國家。

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強國富民的基礎,卻激起了舊貴族勢力的反感。商鞅采取暴力手段鎮壓奴隸主貴族的反抗,遭到舊勢力的反對。商鞅入秦十年後,壹個叫趙亮的人代表貴族集團去見商鞅。壹開始趙亮勸商鞅讓位,後來又勸商鞅取消嚴刑。最後,他威脅商鞅說,如果不遵守舊制度,他遲早會失敗。他還兇神惡煞地說:“蕭公壹旦死了,秦國還有幾個人想收拾妳?”妳的末日到了!“商鞅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行事獨斷專行,所以他也和秦國的壹些官員有利益沖突,積累了很多恩怨。商鞅自己也害怕這種情況。他每次出門都要有武裝警衛看守。後來,秦孝公病重。據《戰國策·秦策壹》記載,蕭公病重時,曾打算把皇位讓給商鞅,但商鞅不接受。孝二十二年(前338年),駕崩,太子尚即位,史稱秦惠文王。龔自謙誣告商鞅圖謀謀反。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立即逃跑。

當他在路上要求旅館時,因為他沒有任何證件,主人不敢收留他,並對他說,這是“尚軍法律”的規定商鞅只好去了魏國,魏國對他恨之已久,所以他不得不回到他在秦國的封地。他組織了壹些軍隊來抵抗秦軍,但他寡不敵眾,被惠文王的軍隊俘虜。惠文王用殘酷的刑法“車裂”處死商鞅。

後來秦王當政時,宦官老艾受到皇太後的寵信,因酒後失態,暴露了與皇太後的關系。事後他知道自己的罪不可饒恕,於是奮起反抗。秦王對他恨之入骨,被抓後也判了死刑,殺了他的三家人。此外,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組織者之壹馬元義和隋朝官員楊玄感都死於這壹刑罰。

淩遲和車查雖然是中國古代酷刑的兩種代表類型,但並不是中國酷刑的全部。所以中國古代歷史上死於酷刑的人肯定很多,但這個數字在今天已經無法統計了。

  • 上一篇:春秋至戰國時期重大事件壹覽表
  • 下一篇:重陽節的起源和傳說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