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論中國傳統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歷史悠久,背景深厚,內容豐富,影響廣泛。在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討中國傳統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非常有價值的。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地理環境

壹,中國歷史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征

中華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地理生態環境是指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的整個歷史時期的地理環境,即歷史地理環境。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兩個主要方面。壹般來說,自然地理環境,如氣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陸分布等發展變化緩慢,有時需要很長時間人們才能感知。但是,在某些階段和某些局部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也可能發生得非常迅速和劇烈,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疆域、行政區、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農牧業等人文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速度遠遠快於自然地理因素。當然,這兩個方面是互動的,不能完全割裂開來。

1,地區,行政區域

秦朝到清朝的疆域,是鴉片戰爭前清朝最繁榮的時期。秦漢實行郡縣制,唐代逐漸演變為道州縣三級制,宋代主要為陸州縣三級制,元代為行省制,明清沿襲,基本形式為省州縣。

2.國籍和人口

中國壹直是壹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國,中國的版圖也是各民族共同開發和鞏固的。公元初有6000多萬人,幾經沈浮,到19世紀中葉達到4.3億人。人口分布極不均勻,遷徙頻繁,移民眾多。

3.地形和地貌

壹些湖泊已經消失或發生了巨大變化;水道和水系的變化,如黃河改道和海河水系的形成;海陸變遷,有的沿海地區相繼成為陸地,有的落入大海;黃土高原的土壤侵蝕與破碎地貌:沙漠擴張或範圍變化等。

4.氣候

氣溫變化反復多次,從冷到暖,從暖到冷;濕潤狀況的變化,從濕潤到逐漸幹燥,加重了幹旱。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國傳統文化誕生於中國特定的地理環境,並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性。地理環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產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1,連續持久

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國文化是唯壹沒有中斷和延續的文化,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壹個奇跡,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完整而遼闊的地理環境。中國傳統文化在對周邊外來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中,始終保持著自己完整的風格和日益完善的體系,這種長時間的持續,賦予了中國文化強大的自信和穩定的發展過程。

中國與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壹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但不同的是,中國文化的發展從壹開始就依托於黃河、長江,有著廣闊的回旋余地。歷史壹再表明,當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南征時,當中原王朝失去黃河流域時,它可以延續自己基於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文化。所以在中國歷史上,西晉、北宋滅亡,然後東晉、南宋分別在東南角建立,並且都延續了100多年。正是因為這種大的回旋余地,中國文化才不同於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古代文化,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要麽被取代和中斷,要麽被湮滅和消失。

2.多樣性和包容性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壹種內生文化,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使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漢族率先發展了自己的文化,進而不斷融合中國其他地區和民族的文化。匈奴、鮮卑、頡頏、契丹、遼、金等中國的少數民族,最終都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中國文化,融入了她的血液。沒有這種融合,就沒有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文化的這種融合和同化是保存和延續壹個獨立的古代文化體系的先決條件。

3、保守封閉。

中國文化是在壹個三面陸地,壹面向海的相對封閉的地區發展起來的。自然障礙將古代中國人與外界隔開,形成壹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很容易產生隔離機制,阻斷中國與外界的更多接觸。再加上優越的內部自然條件,他們幾乎完全自給自足。此外,由於農業文明早熟,周邊地區相對落後,壹直以“中國”自居的中國人更不願意主動與外界打交道。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張騫開創了“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但絕大多數朝代基本上奉行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與外界的聯系很少。到了近代,他們采取了越來越閉關鎖國的政策。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保守性和封閉性,中國在近代未能吸收和容納外來的優秀文化,導致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

  • 上一篇:初壹歷史期末試卷第壹冊。
  • 下一篇:安徽名酒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