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烏龍茶——“茶味十八變”

烏龍茶——“茶味十八變”

編輯|周舟

編輯|肖童鞋

?烏龍茶又稱綠茶,在外觀上屬於葉茶,在加工工藝上屬於半發酵茶。

烏龍茶具有綠茶的清新和純凈。紅茶醇厚甘甜,花茶濃郁芳香,集眾人之美,為茶中之王。如果用繪畫來比喻茶,烏龍茶是油畫,紅茶是水粉畫,綠茶是寫意水墨畫。因為烏龍茶最端莊,紅茶最艷麗,綠茶最優雅。烏龍茶以其多變的香氣、無窮的魅力和引人入勝的特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了解和喜愛。烏龍茶按產地分為四大類:閩北烏龍茶、閩南烏龍茶、廣東烏龍茶和臺灣省烏龍茶。各類烏龍茶的風格和特點各不相同,最具代表性的品種是大紅袍、鐵觀音、鳳凰單叢和臺灣省烏龍茶。其中臺灣省烏龍茶大致可分為三大類:臺灣省寶中茶、凍頂烏龍茶、東方美茶。

?喝烏龍茶主要有兩點:壹是註意熱飲;二是先聞其香,再嘗其味。俗話說“女大十八變”,烏龍也可謂“茶香十八變”。越變越香。聞壹聞它的“火香”和茶香的純正,聞壹聞茶的原香,不僅聞壹聞它的冷熱,還要聞壹聞杯底的清香,聞壹聞茶香的持久。茶的香味之所以如此多變,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烏龍茶的制作工藝。

烏龍茶的制作流程大致是采摘、萎雕、搖青、炒制、揉撚、烘焙。主要步驟是:第壹步采摘鮮葉,第二步做青,第三步烏龍茶炒青(殺青),第四步烏龍茶揉撚、包青、烘焙。

采摘綠色

?采青是指采摘待制茶的原料,是烏龍茶制作的第壹步,也是最關鍵的壹步。因為茶葉的產地、氣候、環境不同,茶樹的種類也不同,所以采青的次數也大不相同。有的壹年只能摘壹次,有的壹年可以摘六次。采青的最佳黃金時間是12中午到下午3點。采茶時,主要有兩種方法,機械采茶和人工采茶。

機械采青是指利用雙人升降往復切割采茶機進行采青。機械采青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勞動力,降低人工成本。因此,這種方法受到越來越多茶農的青睞。

人工采青是壹種比較傳統的采茶方式。主要是挑柄,分花,千萬不要劃。這種采摘方式標準統壹,易於掌握,也是壹些采摘要求較高的名優烏龍茶的首選。但其缺點是人工揀貨費工費時,成本也高。

以上兩種方法各有優勢。就目前的市場而言,還是手工采摘比較好,因為人們對茶葉的品質要求很高。目前,大多數著名的烏龍茶都是手工采摘的。

幹枯

?壹般來說,萎雕包括涼青(也叫室內自然萎雕:讓鮮葉在室內自然萎雕)、曬青(也叫日光萎雕:是指剛采摘的鮮葉會放出壹些水分,使葉片中的物質適度軟化,達到適宜的發酵程度)和烘青(加熱萎雕)。

茶葉采摘後需要做的是使其醇香,但在此之前,還需要關鍵的壹步——萎雕。萎雕是讓茶青失去壹些水分,以提高葉片的韌性。萎雕後,失去水分的鮮葉會變得萎蔫、柔軟,有利於後續工序;同時,隨著水分散失的過程,含酶物質的活性增強,產生葡萄糖、氨基酸等有益於茶葉品質的有效物質。萎雕也會使鮮葉產生清香味。

烏龍茶的萎雕不同於紅茶。紅茶萎雕不僅伴隨著較大程度的失水,還伴隨著萎雕、揉撚、發酵等過程,而烏龍茶則不同。它的萎雕和發酵過程不需要分開,而是要相互協調進行。通過萎雕和改變含水量,可以控制葉片中物質的適度轉化,從而達到適宜的發酵程度。

搖動綠色

這是綠茶的關鍵。茶葉鮮葉萎雕後,經過4 ~ 5次搖青後,發生壹系列生化變化,形成“綠葉紅邊”的獨特特征和烏龍茶特有的清香。

做青是形成烏龍茶品質特征的重要工序。萎雕後的葉片在搖床中搖動,葉片之間相互碰撞、摩擦,葉片組織被破壞,葉片邊緣的細胞被破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這叫“抖綠”。樹葉搖動後由軟變硬。讓它靜置壹會兒。酶促氧化減緩,水分分布均勻,嫩葉恢復彈性,由硬變軟。由於受損細胞多酚酶的溢出和水分的減少,葉片邊緣氧化反應強烈,呈現紅色物質,形成“紅邊”,而在葉片中心,由深綠色變為黃綠色,構成了烏龍茶“綠葉紅邊”獨特的外觀特征,進壹步增加了茶香。

◇固定

(爆炒)

烏龍茶做青工序完成後,會進入炒青工序,這是生茶制作過程中的壹個關鍵轉折點。它承上啟下,迅速阻止壹系列酶促氧化,鞏固已形成的品質特征,使茶葉中的青味消退,茶香顯現。同時持續失水,方便揉面、烘焙、定型等操作程序。

烏龍茶殺青過程中,殺青機的使用居多。固定酶時,需要茶青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適宜的溫度,以快速破壞酶的活性。酶固定的時間也要適度控制。時間過長,可能會發酵過度,影響香氣的發揮。如果時間太短,茶葉中的壹些物質不能充分轉化,會極大地影響成品茶的品質。當葉片適當固定後,青味消失,香氣增加,含水量達到揉撚的適當標準。

高溫殺青破壞了酶的活性,有效控制了氧化反應的進程,防止了紅葉的出現,輻射出低沸點的綠色氣體,增強了茶葉的醇香,鞏固了茶葉的品質。油炸完成後,不允許停下來,要立即進入揉面和包裹工序。

*適度炒制烏龍茶的特點:

?葉色:炒青的葉子變成暗黃綠色,失去光澤,葉柄有皺紋。蒂為青色,接近蒂的葉脈,成熟度2/3以上。

?葉形:炒青葉片柔軟,頂部下垂,莖彎曲而不折斷,無水分出現,葉片用手稍有結塊,稍有粘性,松手後稍散,稍有彈性。

氣味:綠色風味已被消除,有壹些辣味和輕微的酸甜味的品種或純粹的特殊香氣。

?失水率:漂燙過程中的失水率為16% ~ 22%,漂燙後的含水量為44% ~ 50%,幹物質與含水量的比值約為1: 1.7 ~ 1.9。

按摩

?是造型步驟,就是把烏龍茶做成球狀或條狀的形狀結構。根據揉撚方法的不同,烏龍茶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松散揉撚和團揉。松散揉撚是將葉片直接放入揉撚機揉撚;揉面要先將茶青用布包好,再用手工或機械揉面。揉撚強度是影響茶葉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用力過猛使葉片脆弱,而過輕則不利於成型。適度揉撚使葉片緊實,體積縮小,有利於保存;葉子深綠色,有明顯的紅邊;葉組織受到壹定程度的損傷,使茶汁溢出,附著在葉片表面,葉片內含物混合接觸,發生轉化,增強了沖泡時的茶香和鮮度。揉撚的葉子被切成碎片,以便進壹步幹燥。

即幹燥以除去茶葉中多余的水分和苦味。烏龍茶的幹燥利用高溫破壞殘留酶的活性,完全抑制發酵反應。茶葉的品質可以通過充分蒸發水分來固定。幹燥產生的熱化反應可以消除茶葉的苦味,散發出濃郁的茶香。

烏龍茶的幹燥方法與綠茶相似,都采用籠式烘焙或機械烘焙。在籠子裏烘烤。第壹次烘焙時,要經常攪拌,使茶葉幹得均勻。七成幹的時候,拿出來攤壹段時間,讓水分重新分布後再烤。烘烤的時間和溫度要根據葉片的嫩度、含水量和外界濕度靈活控制。烘幹機內進行機械烘烤,溫度和時間可自動控制。因為方便、快捷、省力,是目前茶農最常用的方法。

參考資料:

[1]林,茶道,世界圖書出版安有限公司,2012.07,第186頁。

[2]陳主編,中國茶葉品評、收購與貯藏,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9,第239頁。

[3]編寫組編寫了《了解烏龍茶》壹書;王繼亮攝影,用壹本書了解烏龍茶,鳳凰出版社,2012.07,第43頁。

[4]俞官亭主編,中國茶學經典= =中國茶學,外文出版社,2013 438+0,第30頁。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gt& gt& gt

?茶樹起源於何時何地?

?茶樹是什麽?茶樹的壽命是怎樣的?

?從茶到茶杯的距離

?妳不知道茶馬古道

?茶在中國是這樣傳播的。

?“茶”為什麽叫茶?

?為什麽茶有各種各樣的名字?

喜歡茶的朋友歡迎加我微信號:jizhiyangcha交流切磋!

  • 上一篇:開封書店街的歷史
  • 下一篇:呼倫貝爾烤全羊攻略介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