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天麻種植技術。

天麻種植技術。

天麻種植技術宜昌天麻鎮種植戶技術資料

天麻種植技術是湖北宜昌在將野生天麻轉化為人工種植的過程中,經過長期探索總結出的壹套完善的種植方法,包括天麻的栽培和天麻的加工。

天麻是我國13種珍貴中藥材之壹,作為藥物治療疾病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宜昌天麻種植始於20世紀70年代。為了有效利用宜昌天麻這壹珍貴資源,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根據天麻的生物學特性,經過10多年的努力,宜昌終於成為“宜昌野生天麻變家栽,無性變有性,有性變雜交”的起源地。大規模有組織的生產在1993。由於宜昌氣候適宜,土壤條件良好,市內許多鄉鎮都在海拔800米以上。通過政府的推動和引導,到2008年,宜昌天麻種植面積達到500萬平方米,年產值超過8億元。宜昌曾是全國最大的天麻種植基地,產量曾占國內市場的40%,並能左右全國天麻市場價格。

天麻栽培(1)樹種選擇

適合菌料的樹種要堅實,容易接種。能生長蜜環菌的樹有很多種,壹般是闊葉樹。如青杠、橡木、栓皮櫟、西瓜、樺樹、槐樹、榆樹等。制作木耳料時,要選用1-3寸茶壺粗細的樹棍,鋸成1-1.5尺長的段,每隔2-3寸切壹片魚鱗。如果樹棍比較粗,我們可以切3-4排,深度足夠切透表皮到木質部。接下來,介紹培養地點和培養床的尺寸。

(2)培養場地的選擇

場地應為具有透氣性和水分利用性的砂壤土,坡度小於45度。在高山地區,種植在背風的陽坡上,在地勢低和氣候溫暖的地方,種植在陰山上,以及在中山地區的半陰半陽荒地或森林中。

(3)培養坑的大小

栽培坑的大小沒有統壹規定,可以根據地形和栽培樹棍的數量來定。為了減少汙染菌造成的損失,壹個坑壹般不超過200個。培養細菌有四種方法:坑式培養、半坑式培養、堆式培養和箱式培養。先說:坑訓。

(4)栽培方法

1.坑文化:坑的深度約為1.5英尺。先在坑底鋪壹層薄薄的樹葉,在樹葉上鋪壹層樹棍,上面蓋壹層沙子並用沙子填滿樹枝之間的空隙,每兩根樹棍之間加3-4段木耳樹枝。如果培養量少,也可以直接添加人工培養的三級固體菌種。這樣放4-5層,在棍子上蓋2-3寸和地面壹樣平的土。

2.半坑耕:坑深1尺,耕法同坑耕。地面以上有1-2層桿,覆蓋3寸土,地面以上部分呈墳墓狀。

3、堆養,不挖坑。把樹棍堆在地上直接培養。栽培方法同坑栽。

4、箱式培養:以室內為主,四季均可培養。冬季可在室內用加熱設備栽培,使土壤溫度達到18-20℃。培養方法和以前壹樣。磚池除了木箱,還可以用磚做成。另外用鋸末和沙子填充覆蓋,體積比為1:1。

天麻的有性繁殖稱為利用種子進行有性繁殖。在天麻產地,會出現這種現象:山坡的壹邊沒有長出天麻,燒山種莊稼,幾年後天麻就長出來了。這些天麻是哪裏來的?無非是用天麻從外地飛來的種子。天麻的種子小如面粉,肉眼看不清楚。它們的大小因地區和物種不同而異,壹般只有0.69-0.97× 0.08-0.14 mm,用放大鏡放大50倍以上才能看清其形狀(圖1)。它的種子像香椿子。胚胎中間是深色的,周圍透明的部分是單細胞的種皮,像兩個翅膀。成熟的種子隨風飄落到適合其生長的環境中,共生萌發菌建立共生關系時即可萌發。原球莖萌發後分化生長成營養繁殖莖,營養繁殖莖接種蜜環菌後能繼續繁殖生長。再說壹遍:成熟的種子隨風飄落到適合其生長的環境中,然後與共生萌發菌、蜜源菌建立共生關系,萌發生長成壹窩天麻。

首先,培育種子

(壹)種子育苗育苗技術

1.繁殖苗圃地的選擇:最好選擇比較平坦的溝和陰涼的草地,土壤要沙質壤土,不要有石頭。

2.紅麻的選擇:選擇優良的良種紅麻是育種成功的關鍵之壹。6月5438+065438+10月天麻收獲季節要註意收獲點的箭麻選擇。嚴防挖掘等機械損傷,頂芽應保持完整、飽滿紅潤、無病蟲害,重量以3以上為好。挖好後小心的放進籃子裏,防止轉運時碰撞。

3.箭麻栽培期:在我國秦嶺以南,冬季地溫不低於0℃的自然條件下,冬季天麻采收後即可栽培。秦嶺以北寒冷地區,冬季不適宜種植大麻,可作為種植大麻的坑洞。冬天可以春收春種,也可以加厚覆蓋稻草防寒。東北寒冷地區春季解凍後宜種植。

4.箭麻的種植方法:箭麻本身營養豐富,完全可以滿足抽薹、開花、結果所需的營養。根據我們的試驗,兩種方法在抽薹開花後的結實率和種子產量上沒有顯著差異。所以種植紅麻的時候,可以直接種在土裏,不需要用真菌伴隨栽培。方法是做壹個兩尺寬的邊框(南方也叫盒子),在兩個邊框之間留壹個1.5尺寬的人行授粉通道。種植紅麻時,塊莖要平放,但頂芽要朝上,朝向畦內側,兩棵紅麻之間留3-4厘米寬的株距。如果冬季種植,在頂芽旁邊插壹根小樹枝作為標記,防止第二年插莖時傷到箭麻。高度應高於覆土,覆土3-5 cm。如果春季種植,覆土時要插壹根1.5 m高的竹竿。覆蓋的土壤要疏松,無石塊,以免石塊壓住頂芽,影響出苗。

5.苗圃管理

(1)防凍:冬季種植竹芋要做好防凍措施。在原來3-5 cm的覆蓋物上再加壹層10 cm的土,土的覆蓋物上可以再蓋壹層稻草。春季解凍後,可去除增厚的土壤和稭稈,有利於天麻的出苗。

(2)插桿:除了春天種鏃,冬天種鏃時,為了防止掉落,已經插上了竹竿。解凍後要把原來的小枝痕拔掉,在原來的洞裏插壹根長1.5米的竹竿。出苗後,要用細繩將花苔系在竹竿上,防止花苔被大風吹倒。

(3)遮光:天麻的花被最怕陽光直射。光照後,受光面上的莖會變黑,雨後會掉下來。所以,所有種在我們向陽的土地上的箭頭,在出苗前都要用樹枝遮蔭。棚子的陰涼處適合看花和曬太陽。在我國南方多雨地區,授粉正值雨季,雨天授粉壹方面不方便,另壹方面降低了結實率。因此,樹枝遮蔭棚上方要覆蓋壹層塑料薄膜,防止雨水落入繁殖圃。

(4)澆水:天氣幹燥時,及時澆水,保持濕潤。尤其是用塑料薄膜覆蓋的棚內,雨水進不去棚內,容易發生幹旱。水應該每周澆壹次。

(5)病蟲害防治:常見病蟲害有日灼、塊莖腐爛等,常見害蟲有假葉蟬、蚜蟲等。其預防和控制方法請參考現場管理的內容。

(6)點穴:天麻頂花果實小,種子少,出芽後應打掉頂部2-3個芽,可減少營養消耗。這樣果實飽滿,可以提高種子產量。

(7)授粉:在自然條件下,天麻靠昆蟲授粉,種子是人工培育的,尤其是室內育種,必須人工授粉。方法是左手握住剛開的花,右手將小球拍或針放入花筒內,壓平唇瓣,或輕輕移開唇瓣,以利授粉。從另壹株天麻的花上取下冠雄蕊,放入授粉花管內的勺狀柱頭區(圖16)。移栽時,花粉粒的壹端要靠近柱頭,使花粉貼在柱頭上。在自然條件下,如果看到柱頭上有花粉,說明昆蟲已經授粉,不需要人工授粉。

(8)種子采收:壹般授粉後20天種子成熟時,觀察果實縱縫凸出但不開裂,或用手指輕輕捏果實,若已軟化,為最適宜采收時間。采收時,可采摘5、6個果實,裝入紙袋備用。果實采收的順序是從果穗下端到上端。

(9)種子的貯運:種子收獲後應及時播種,但在特殊情況下,應將未脫粒的果實裝入玻璃容器中,低溫保存(2-3℃)。有條件的應該放冰箱裏。近50%的種子在1個月內仍能發芽。

(2)溫室育種:

早春大棚育苗可提前采種和播種時間,對種子早期萌發和蜜環菌早期接種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在有大棚條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大棚提前種植箭麻,在沒有大棚條件的地方,要搭建土壤大棚或塑料大棚進行養殖。如果種植少量紅麻,也可以用木箱種植紅麻,利用室內有保溫的條件進行繁殖。

二、播種技術

(1)播期:大田育種受自然氣候條件影響較大,不同地區播期不同。鄂西海拔1500m的山區,7月中下旬播種;陜南寧強縣海拔1100米,6月中下旬播種好;5月底至6月中旬在北京室內自然溫度下播種。早播是高產的關鍵。采用溫室育種,如果能爭取在5月初播種,相當於延長了天麻在播種當年的生長期,那麽就能收獲播種當年就能種植的高產白麻。

(2)播種量:天麻壹個果實有3-5萬粒種子。按照這個量,如果在0.5m2的播種孔裏播種1-2個果實,就有65438+百萬粒種子。目前,利用共生萌發菌可以使種子的萌發率達到30-70%,但大量萌發的原球莖不能與蜜環菌建立共生關系而無營養死亡,只有少數原球莖萌發的無性繁殖莖被蜜環菌侵染而存活。蜜環菌接種率低是目前科研和生產中尚未完全解決的難題。由於天麻種子數量多,這是天麻有性繁殖保存後代的有利條件。所以目前只能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增加播種量。壹般以0.5m2播種穴播種10-15果實為宜。

(3)播種深度:天麻有性繁殖的播種穴深仍應根據當地自然氣候條件,選擇穴播、半穴播、堆播方式。坑深約30厘米,半坑深10-15厘米。壹般播兩層,覆蓋純砂,砂厚不小於13-15 cm。在沙壤土中播種後,土壤覆蓋10-12 cm。播種方法有兩種,壹種是葉菌床法,另壹種是純菌種伴隨播種法。首先,介紹葉菌床法。

(4)播種方法

1,葉菌床法

葉菌床法雖然是利用森林中的落葉自然侵染土壤中的腐生萌發菌使種子萌發,但不同地區、不同林地、萌發菌的分布、萌發菌的種類、森林中葉片的濕度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種子能否侵染萌發菌,直接影響天麻播種後的築巢率和產量的變化,但完全符合天麻種子自然萌發的規律。在陜南部分產區推廣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築巢率達88.5%,天麻平均巢產65438±0.63kg,緩解了當時天麻發展與種麻短缺的矛盾。培育生命力強的種麻,使種麻復壯,防止了天麻的退化。目前,雖然用杏鮑菇等發芽菌成功播種天麻種子,但在壹些無條件產生發芽菌、當地土壤中分布有較多發芽菌的地區,用葉菌床法仍能獲得較好的收獲。

(1)采集葉片:葉菌床法成敗的關鍵是采集適合伴生天麻種子的葉片。天麻種子播在葉子上能發芽,是因為葉子感染了土壤中的杏鮑菇等發芽細菌。天麻產區不同山坡發芽菌的分布不同,或者由於土壤質地、遮光條件、降雨條件的差異,不同微環境中的土壤含水量和空氣相對濕度不同,葉片感染發芽菌的概率也不同,因為葉片必須保持濕潤才能感染發芽菌,所以生產中從不同山坡采集的葉片往往伴隨天麻種子,發芽率和產量差異較大。直接從樹上摘下的枯黃葉片和在地上風幹過的葉片,可能被土壤中的草根、樹根等有機物感染的發芽菌汙染,有些種子在播種天麻種子後也能發芽,但發芽率極低且緩慢,不宜選擇。

采葉的時間是在6月種子成熟前,采集第壹年和初春落在林中的殼鬥科植物的枯葉和細枝,最好采集接近土壤的微爛的濕葉。由於這些葉片感染了土壤表面原有枯枝落葉層上的萌發菌,萌發菌只能在天麻種子播種後為種子提供萌發營養。收集的枯枝落葉要經常澆水、保濕,以保持感染在葉片上的發芽細菌的活力,種子才能隨之發芽。

(2)播種方法:種子收獲後,立即挖開栽培好的菌床,去掉上面的菌棒,鏟掉下面菌棒之間縫裏的土,在兩個菌棒之間墊上薄薄的壹層(壓實後厚0.5cm)殼鬥科樹木的濕葉,把種子從果實裏抖出來,輕輕灑在葉子上。播種時,手要貼近葉子,防止風把種子吹走。刮風天不能播種。最後將果皮播入菌床,填土後播上層。如果將坑內栽培的菌類壹起播種,或者蜜環菌在菌床內生長旺盛,也可以揭開下面的菌棒,將葉子和細分的枝條墊起,退入種子內。將原菌棒按原排列方法放入菌床,然後蓋壹層薄土,使棒與棒之間的空隙填滿,使之與棒平齊為宜。然後在土上墊壹層葉子,上面壹層用同樣的方法播種。最後覆土約10cm,覆蓋播種孔頂部。細枝也是發芽菌和蜜環菌的良好培養物。播種時,將鮮嫩的枝條剪成5-10 cm長的小枝條,撒在葉層上,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純菌種同播種技術

(1)拌種播種前,將專業菌種廠培育的薇菜等出芽菌的三級葉取出,放入臉盆或搪瓷盤中,每窩用菌葉1瓶,將粘好的菌葉逐壹分離備用。

收獲天麻的鮮嫩果實並從果實上抖落裂開的種子,輕輕撒在菌葉上,同時攪拌。種子要分幾次播種,然後混合均勻,以免種子粘在幾片葉子上,影響發芽和接種效果。種子播種和種子陪伴工作要分兩個人做,以免濕手粘很多種子。用菌葉拌種應在室內或背風處進行,以防種子被風散失。

(2)播種方法

純菌種播種技術,播種時新挖壹個播種孔,鋪壹層葉子將拌種菌葉分成兩半,壹半鋪在上層。播撒拌種菌葉後,放入5-6根粗的新棒,兩根棒之間的距離約為2厘米。從培養瓶中取出預先培養好的三級蜜環菌種,每瓶約40-50個菌枝,在兩根棒之間和棒頭旁邊放5-6個小菌枝。上層放7-8根細棍,同樣方法播種。洞頂覆蓋著10cm厚的土,上面覆蓋著壹層7-9 cm厚的樹葉(圖18)。每窩用2瓶蜜環菌。用純菌種,蜜環菌和發芽菌都是無菌條件下培養的純菌種,細菌生長旺盛。同時孔洞完全配以新鮮木段,營養豐富。萌發的原球莖接種蜜環菌快,接種率高,天麻產量高。這種方法是目前試驗成功的壹種很好的播種方法。這樣蜜環菌和發芽菌都是純種,樹棍都是新鮮的,然後用大顆粒的沙子覆蓋。如果澆水得當,雜菌汙染率很低,樹棍營養豐富,鮮天麻產量高。如果在洞穴頂部覆蓋壹層樹葉,在高溫時期再加上遮陽網,效果會更好。

天麻的種植方法是每年4月至10為生長期,110至次年3月為休眠期。天麻無性繁殖宜在休眠期種植。但65438年2月至次年2月為嚴冬季節,種植易受凍害。所以種植時期分為冬種和春種。

(1)冬季種植:這種方法適用於冬季不是很冷的地區。比如秦嶺以南的地區。最好是收割和種植相結合,種植大麻不宜存放過久。天麻10月份采收種植(11)。2月(1)寒冷氣候種植時,種麻容易受凍。

蜜環菌能在15-16℃的溫度下生長。初冬種植後,蜜環菌不能侵入天麻皮層,只能附著在表皮上。越冬後天麻開始生長,會提供營養,新麻生長迅速。但有些在收獲時被刺的種麻,在越冬時會腐爛死亡,降低成活率。

(2)春播:華北冬季不是很冷,栽培穴稍加覆蓋即可安全越冬。可采用春收春種的方法,天麻成活率高。如果能把優良的菌料和菌枝種在壹起,3月份還是能獲得高產的。

東北冬季寒冷地區,地面溫度常在零下5℃以下,又無大雪覆蓋,冬季種植的天麻種子容易受凍,應采用秋采冬貯春種的方法。天麻采收後低溫貯藏,次年土壤解凍後種植。種得太晚會影響天麻的生長。

二、種植的選擇

天麻無性繁殖所用的種麻,也稱種麻,主要是白麻和稻麻。我們不提倡箭麻拔頂後再種。有些地區為了提高繁殖系數,打頂種植白麻。我們過去也推廣過這種方法,也能多收些白麻和麻米,但箭麻數量很少,影響天麻產量。因為白麻和米麻的繁殖系數很高,只要控制好條件,數量可以增加幾十倍。

目前天麻無性繁殖材料的來源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收獲的白麻和稻麻。這種麻數量多,開采時間集中,破布少,是壹種質量較好的麻。但經過幾代無性繁殖後,種麻會退化,影響產量。野生大麻種子是有性繁殖後代的混合物。它與壹定數量的有性壹代和二代後代混合,所以經常發掘的大麻野生種子在種植後兩三年高產。人工培育的有性繁殖後代中白麻和稻麻的生活力最強,產量可比多代無性繁殖種麻高1-3倍。因此,白麻和稻麻有性繁殖是最好的無性繁殖材料。

(1)麻有小指那麽大,重量最好在8-20克之間。太大的白麻往往是退化的信號,不是好種的麻。稻麻是很好的繁殖材料,繁殖系數高,但種植後第二年只能形成白麻。

(2)最好是種黃白鮮嫩的大麻。

(三)無病蟲害,特別應檢查麻種有無介殼蟲的危害。

(4)表面無蜜環菌侵染的種麻。

(5)籽麻無機械碰撞。這壹點往往被忽視,但卻是影響天麻產量的重要因素之壹。在產地采收天麻時,往往是從洞口控制後放入竹籃中,然後倒入竹籃中,在室內搬運時再從籃中倒出。天麻的幼籽經過多道工序,在竹籃裏敲來敲去,目測有時看不出損傷斑,但種植後會出現黑斑,腐爛。所以收割時要盡量保護種麻不被刺傷,種植時要選擇沒有機械碰撞的種麻,這也是增產的關鍵之壹。

第三,洞的大小

天麻不是在“畝”而是在“窩”裏栽培的,有的地方還叫洞。壹般以0.5m2為窩,窩的大小壹直是有爭議的問題。在1973之前,我們也提倡更大的窩。由於大巢種植,蜜環菌可以相互傳染,提高接種率。有的地方壹窩放八九十根,雖然有的洞產量很高。比如有的地方壹個坑裏放78根棍子,已經收獲了55.438+0斤天麻;98支,112.5斤。但在壹些有害菌嚴重的地區,大巢會感染有害菌,造成減產或空巢等更大的損失。總之:窩越大,棒越多,雖然每窩產量高,但平均每棒天麻產量不會增加。據我們調查,每穴三棒,平均產量3.04公斤,每根菌棒平均產量1.01公斤。每穴壹棒,穴產量只有0.21 kg。如果每點增加到25-26枝,平均每點天麻產量為7.35公斤,平均每枝產量只有0.29公斤。所以我們主張天麻栽培穴的大小為5-10棒,0.5m2當然棒數要根據棒的粗細來定,細棒多放。在壹些地方,山周圍的梯田用於種植。我們認為開溝後,每隔2尺左右留出0.5尺,埋好土後可將大窩隔開,減少雜菌汙染。

第四,水平

起初天麻的栽培層次是種壹層,後來逐漸改為兩層,但也有種三四層的地方。據調查分析,幹旱時種植第二層,下層產量高;雨水多的時候,上部產量高,幹旱或雨澇都能保證收成。我們考察了種植兩層獲得高產五孔天麻的方法,共用102根,收獲天麻127.6公斤,平均每根產量1.25公斤。另外壹個點用了86根菌棒,種四層共收獲天麻51.5斤。收獲的時候發現天麻主要在壹層和二層,三層天麻較少,四層只有少量小白麻。這說明層數越多,下層地溫低,濕度大,透氣性差,影響天麻生長。但水平問題也要根據當地自然氣候條件來定。比如東北,主要矛盾是溫度低,無霜期短。為了提高土壤溫度,將兩層改為壹層,采用地面堆放的方法。中午時分,陽光會很快穿透土層,提高地溫,促進天麻生長。

五、種植方法和種植數量

種子必須放在兩根棍子之間,而且棍子要握得緊緊的。用白麻做種子,壹般每兩根棍子之間放三粒種子。放置時,兩端的兩個生長點應向外(圖12),新麻生長在棍外的土壤中,不受棍的擠壓,所以形態良好。也可以在棍子兩端水平放置兩顆種子,每根棍子可以放置3-5顆種子,重量為1-2。如果把10的菌棒放在壹個洞裏,可以種出0.8斤左右的麻。現在來說說大量使用樹葉和菌枝的問題。

六、大量使用樹葉和樹枝

埋在土裏的葉子可以起到通風保水的作用,同時也是蜜環菌營養來源的壹部分。據我們觀察,菌床栽培時,在洞底鋪上壹層薄薄的濕葉,蜜環菌生長旺盛,大大減少了雜菌的汙染。所以栽培菌床、菌棒、菌枝,有性繁殖播種天麻種子,無性繁殖種植時,都要鋪壹層濕葉。天麻種植播種後,在穴面覆蓋壹層厚度為10 cm的葉片,也能起到明顯的保水作用。但是栽培穴裏的葉子不要放得太厚。大約0.5厘米的厚度是合適的。因為葉子在土裏太厚,會把木耳從土裏分離出來,抓不住底層土的水分,所以葉子和菌棒就幹了。影響蜜環菌的生長。雨大了,葉子又會發酵,土壤溫度升高,也會威脅蜜環菌的生長。

菌枝用嫩枝培養,蜜環菌生長快,旺盛。可用作菌種、培養料和床。同時,種植天麻時,如果蜜環菌長勢不好,增加壹些枝條會提高接種率。有性繁殖播種時,多放枝條也會提高萌發原球莖的接種率。培養菌床和料、種植天麻和播種時,增加了較多的菌枝,增加了蜜環菌的接種量。蜜環菌生長快的時候,會抑制雜菌的生長。因此,在天麻生產中大量使用菌枝是有益的。

真菌枝葉都是培養真菌時砍伐樹木後的廢料。並且使用了大量的菌類枝葉,使壹棵樹的莖、枝、葉都可以用來種植天麻,壹方面廢物利用,同時也增加了蜜環菌的營養來源,相應的節約了木材。

七、幾種適合當前使用的栽培方法

(1)菌棒共培養:菌棒共培養是最基本的培養方式。其他方法都是以它為基礎,這種方法接種率高,產量穩定。

以每孔10菇棒為例。如果孔深30厘米,如果是斜坡,孔底沿斜坡方向傾斜65,438+00-65,438+05度。先種下壹層,撒壹層薄薄的葉子,厚度0.5厘米,沿坡放置5根栽培好的菌棒。沿著斜坡放菌棒比橫放在斜坡上更容易排水。桿與桿之間的距離是壹個半到兩個手指,即大約1.5-3厘米。放好種子後,將兩根棒之間的空隙填滿,然後用1 cm厚的土將棒蓋平,在蓋好的土上撒壹層薄薄的葉子。同理,種植上層最後壹層覆土10 cm。

目前仍廣泛采用菌棒栽培法。比如天麻如果種植在新引進的地區或者室內、防空洞,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空間進行菌床的預栽培。但這種方法由於培養菌料時間長,往往會導致木棒變質,營養不良。另外,壹旦細菌被雜菌汙染,損失也很大。因此,在此基礎上,我們成功地研究了以下培養方法。

(2)菇棒、新棒栽培法:這種方法既能快速建立天麻與蜜環菌良好的共生關系,又能保證蜜環菌營養豐富,使天麻健康生長,促進增產。比如秦巴山區,天麻49個點用菌棒和新棒種植,每個點5根。種植後壹年收割,共收箭麻203斤,平均每點4.14斤,白麻127斤,共332斤,平均每點6.73斤。

基本方法與菌料陪栽法相同,只是栽培時每隔壹根菌棒加壹根新棒,大麻籽要放在靠近菌棒的地方。天麻收獲後,有大量的菇棒已經種上了天麻,尤其是種天麻時新加的菇棒。木頭還沒有完全腐爛,蜜環菌還在旺盛的生長。為了利用這些蘑菇棒,提出了以下方法。

(3)新棒蓋舊棒栽培法:天麻采收後,挑選尚未腐爛的粗老棒,同時挖新坑,壹老壹新種上天麻,栽培方法與菌棒加新棒相同。為了利用廢料,降低成本,這種方法還是可以用的。但是壹定要選擇沒有完全腐爛,沒有雜菌汙染的大老棍。它的缺點是壹半的棒用了壹年,營養差。農民往往在收獲時挖出天麻,取出箭麻和多余的白麻、米麻,然後在原來的洞裏用舊棍,加半根新棍,種上麻種,邊收邊種。這種方法省力簡單,最容易被藥農采用。這種方法不可取。它最大的缺點是蜜環菌的代謝產物已經在天麻老巢的土壤中積累,連作加速了天麻的退化。同時雜菌汙染率高,病蟲害嚴重,天麻產量逐年下降。因此,我們提出必須淘汰老窩,種植天麻的地方必須經過3-5年的清閑後用於種植天麻。土地少的地方,也要換土耕種。

(4)菇床栽培法:菇床栽培法於1973在生產中試驗成功並推廣。這是目前生產上比較實用的栽培方法。湖北宜昌的天麻能在全區快速推廣,主要是因為這種方法的推廣。該菌床栽培方法可減少和消除空洞,使天麻穩產高產。主要原因是菌床已經提前培養好了。種天麻的時候,把菌床挖開,上面的菌棒拿出來,下面的菌棒不動。然後在下菌棒之間用小鏟子在種麻籽的地方挖壹個小洞,種下種子,覆土至棒平。上層種植法是伴隨菌棒的,只是把原來洞裏挖出來的菌棒放回去。這種方法可以調整農忙和農閑季節,合理安排勞動力。5-7月農忙季節的小閑時間可以用來分散和培養菌床。

種天麻的時候工作量大,菌床可以節省很多勞動力。這種方法最大的優點在於細菌的分散培養,每個孔只有5-10個細菌。如果染上雜菌,可以丟棄,沒有太多浪費,不會影響大局,起到防止雜菌汙染的作用。同時,菌棒就地培養,就地使用,避免運輸過程中影響蜜環菌,也比較費工。此外,種植天麻時,下層菌棒和周圍土壤不動,使天麻迅速與蜜環菌建立共生關系,接種率高,種植後壹個月左右即可接菌。它的缺點是需要提前占地,所以室內培養沒有那麽多地方可以提前培養菌床,但對於大規模生產來說還是比較實用的方法。下面介紹純菌種培養的方法。

(5)純菌種共植法:從專業菌種廠購買蜜環菌三級生產菌種,精選優良種麻,砍下新鮮樹棍。共栽天麻的方法是純系共栽法。具體操作如下:孔深30 cm,孔大小以半m2為宜。洞底鋪了壹層濕樹葉和小樹枝。新棒剪去鱗片後放在葉子上,棒間放籽麻。從培養瓶中取出三級蜜環菌小分枝純系,置於種麻和新枝之間。應該是靠近新枝和籽麻。棒與棒之間的空隙可用純沙或沙壤土填充,覆土後上層可用同樣方法種植。洞穴頂蓋上有壹層厚度為10 cm的落葉。用這種方法,細菌純度高,覆沙雜菌很少感染,樹棍新鮮營養豐富。只要管理好,就能獲得理想的收益。

  • 上一篇:《清史稿》為什麽不直接叫《清史》?它是如何產生的?
  • 下一篇: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占比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