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臺灣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歷程

臺灣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歷程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想由來已久。20世紀80年代末,海峽西岸經濟區的20個城市提出了閩南金三角的概念,進而形成了海峽西岸繁榮區的構想。根據形勢的發展,上述思路逐步拓展為海西經濟區發展戰略,是歷屆省委、省政府對福建發展道路長期探索的積累結果。1992年8月,當時的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閩東南開放開發。10年底,省委五屆七次全會作出加快閩東南開放開發的戰略部署,指出“加快閩南三角、湄洲灣、閩江口開放開發,逐步形成海峽西岸經濟繁榮區”,是福建改革開放進程中探索發展道路的又壹重大階段性成果。通過梯度推進,山海合作,經濟騰飛,帶動全省發展。它的建立和實施對推進福建改革開放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是在福建省原有發展戰略特別是海峽西岸繁榮區戰略的基礎上提出的。它既是原有戰略的延續,又是原有戰略的升華。

2003年下半年,時任福建新任省長盧展工提出了福建發展戰略的新定位——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

5438年6月+2004年10月,在福建省十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時任福建省新任省長盧展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建設全面繁榮、協調發展、對外開放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

2004年3月,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福建省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建設的建議。

2004年5月,以全國政協副主席羅為團長的全國政協常委代表團訪問福建,並向7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屆六次會議提交視察報告,重點是加快海峽西岸經濟發展,擴大兩岸經濟合作與交流。此後,全國人大、政協、民主黨派、工商聯的領導同誌紛紛來福建,就支援海西建設進行調研。

2004年6月,當時的福建省委和經濟日報社在北京聯合舉辦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論壇。

2005年,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2005年6月5438+10月,福建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作出了《關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

●2006年9月,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指出“四個專題”調研成果集中體現在全省形成“四個註重”,即“註重可持續性、註重推廣性、註重操作性、註重實效”。

●5438年6月+2007年10月,當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後,海西建設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2007年6月5438+065438+10月,當時省委八屆三次會議對全面推進海西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努力把海西建設成為科學發展和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

●2007年2月,海峽西岸經濟區19個城市的20家黨報召開了第壹次黨報協作會,建立了海峽西岸經濟區黨報協作網。齊新齊心協力,向全國、向全世界發出了* * *的聲音。壹年後,合作網絡擴大到20個海西市21份黨報。

●2008年“6月18”,福建、廣東、浙江、江西四省19市成立海峽西岸人力資源交流合作聯盟,搭建人才網絡合作平臺,定期舉辦大型海峽西岸人才交流會。

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7月29日,福建省委八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福建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的實施意見》。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

  • 上一篇:伊壁鳩魯主義的倫理思想
  • 下一篇:中國母親的社會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