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三國演義》有哪些介紹?

《三國演義》有哪些介紹?

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壹部長篇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這部小說描述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大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現了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各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戰略上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本書的介紹

《三國演義》(英文名:The romance of三國)是中國古代第壹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這部小說描述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大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現了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各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戰略上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三國演義》出現之前,中國的小說普遍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壹部小說。我們應該關註中國的小說是如何從短篇發展到長篇的。原來宋代盛行評書,評書成了壹種職業。說書人喜歡以古代人物的故事為題材,陳壽的《三國誌》是寫故事的最佳素材。壹些零散的三國故事片段也壹直在民間流傳。再加上說書人取材時間長,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也越來越豐滿。最後,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成長為壹部傑作。這些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口耳相傳了很久,最後被加工整理成壹本書,成為中國第壹部小說。這是壹個偉大的集體創造。它在形式上不同於單壹作者寫的小說,值得我們關註。這部源於傑出人才的小說,繼之以鬼故事小說《西遊記》和另壹部歷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有壹定的啟發作用。歷史文學的起源,這部巨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三國演義》在中國古代很受歡迎。宋元搬上舞臺,金元演了30多種三國戲。元代至直年間,新安俞氏出版的《三國誌平話》問世。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戲曲、劇本,結合陳壽《三國誌》和裴松之註等史料,基於個人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創作了膾炙人口的《三國誌演義》。現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年間出版的,俗稱“嘉靖版”,共24卷。清朝康熙年間,毛倫父子毛宗崗對歷史事件進行校勘,增刪文字,修訂成《三國演義》120本,流傳至今。

《三國演義》描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情況。書中反映了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鬥爭,三國時期各種社會矛盾的滲透和轉化,總結了這個時代的歷史變遷,塑造了壹批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的傾向,以劉備集團為描寫中心,歌頌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力圖揭露和鞭撻曹操。今天,我們應該辯證地理解作者支持劉、反對曹的傾向。尊劉反曹是羅貫中時代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隱含著人們對漢民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塑造了近200個人物,其中以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最為成功。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聖人”的化身。他有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精神,有著近代幫助人民重建和平繁榮世界的雄心壯誌。此外,作者賦予了他發號施令和巧妙計算的奇特能力。曹操是個奸詐的人。他的人生信條是“寧可教世人負於我”。他是壹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不要和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混為壹談。關羽“勇猛剛毅”,“義如山”。但他的忠誠是基於個人恩怨,而不是國家大義。劉備被作者刻畫成壹個心地善良的人,壹個品德高尚的下士,壹個心地善良的人。

《三國演義》描寫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大,手法多樣,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壹幕幕血淋淋的戰爭場面。其中對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描寫跌宕起伏,跌宕起伏,讀來驚心動魄。

書不深不俗,簡潔明快,氣勢十足,生動活潑。

《三國演義》在中國掀起了歷史小說創作的熱潮,其塑造的壹系列人物在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羅貫中

(約1330-約1400)

漢族,名書,字貫,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他壹生著作甚多,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會》、《忠孝之子連載勸誡》、《哭啼啼三平章》;小說有《隋唐演義》、《五代演義》、《遂平三魔傳》、與施耐庵合著的《粉房》、《水滸傳》以及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羅貫中出生於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作為壹個與“崇尚卓越”和“妓女藝術”聯系在壹起的戲曲評話作家,他在當時的勾欄瓦舍被視為壹個下等人,正史根本不可能為他寫經典。唯壹能看到的是壹本明代佚名人士編撰的小冊子《鬼書續》,上面寫著:“羅貫中,太原人,散於湖海。與人孤獨,樂府暗語,極新鮮。忘了和余做朋友,多次吃虧,天各壹方。這只是會議復會的開始。60多年沒來了,但我不知道它會在哪裏結束。"

[編輯本段]故事梗概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魏、蜀、吳相繼頑固,上演了壹場必須長久結合的長篇歷史劇。本書就是基於這壹歷史背景的歷史小說。

漢末爆發了黃巾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出現了壹批相互獨立、擁兵自重的實力派。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又打了起來。漢靈帝死後,年輕的皇帝劉簡繼位,貴妃何進掌權,宦官殺了何進。袁紹起來殺宦官,被董卓打敗,董卓廢了劉辯,立了狄鹹、劉協。司徒王允巧妙地用壹系列詭計,用丟西姆的故事離間董卓和呂布父子,然後聯合各路豪強殺董卓,王允被董卓的部將——李玨和郭汜殺死。隨後,在17鎮與其他諸侯混戰。最終形成三股強大勢力:北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殲滅袁、袁術等勢力,統壹黃河流域,占領中原;劉備最初的遷徙是不確定的,直到參觀了山寨。在諸葛亮的協助下,制定了正確有效的戰略方針,即打著“內廷”、“收復漢宮”的旗號,以“聯吳抗曹”為基本方針。最後,“赤壁之戰”後,曹操被迫北返,占領益州、荊州。逐漸發展壯大;自孫堅以來,江東孫氏在江東第六郡81郡站穩腳跟,實力與日俱增,直至孫權。

從此,三國戰爭在不同層面展開。第壹,關羽和曹兵打仗的時候,孫權出兵攻打荊州。關羽兵敗麥城,死於孫權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棄漢自立,封為“魏”。劉備追隨漢朝,建立了蜀漢。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親自出征江東。結果他壹個人深入,被陸遜打敗。劉備在白帝城病死,只剩下諸葛亮壹人。後來,孫權建立了吳國。

劉備死後,諸葛亮輔佐少主劉禪獨撐危局。其間,諸葛亮堅持聯吳抗曹的基本策略,七擒孟獲後穩定了後方。連續六次攻魏,都以失敗告終。諸葛亮也積勞成疾,死於軍中。死後,姜維繼位,先後九次伐中原,同樣失敗。已故的統治者劉禪失去了他的工作,變得腐敗,蜀漢的國力越來越弱。

(註:限於篇幅,本人原《三國演義》梗概無法發表。希望可以通過留下博客地址來幫助有需要的人,不打算打廣告。請原諒我。)/s/blog _ 5ac 21b 110100 agbp . html

[編輯本段]藝術成就

《三國演義》不僅是壹部較早的歷史小說,而且代表了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用的是樸實的文言文,生動流暢,高雅通俗;筆觸充滿了變化,對比,冗余,曲折,搖曳。結構恢弘,把百年左右的事件和眾多線索錯綜復雜的人物組織得完整而緊密,敘事有條不紊,前後呼應,相互關聯,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能寫出每場戰爭的特點。註重描寫特定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引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功較量上。比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每壹場戰爭的寫作也隨著戰爭的特點而變化。在書寫戰爭的同時,也將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余波或輔助手段來書寫,使緊張刺激、驚心動魄的戰爭顯得輕松緩慢。如赤壁之戰前孫與劉的合作,諸葛亮與周瑜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說特別註重將人物置於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其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背信棄義,壹舉壹動似乎都隱藏著陰謀詭計;張飛口無遮攔,壹無所有,只有天真和魯莽;諸葛亮胸有成竹,面對事情總能得心應手,從容不迫。著名的關羽“溫酒殺華雄”、“過五關殺六將”、張飛“威震長阪橋”、“趙雲獨騎救少主”、諸葛亮“七擒孟獲”更是廣為流傳的篇章。

《三國演義》雖然以歷史為題材,但畢竟不是歷史書,而是文學作品。因為經過了藝術加工,所以有很多虛構。《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創造了許多角色。書中寫了4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個性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種角色都有自己的* * *;同類人各有各的性格。作者在描寫人物時,善於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壹方面,誇大其詞,運用對比、對照等方法,使人物性格鮮明生動。這是作者人物塑造的壹個基本原則。在小說中應用這壹原理的最好解釋,就是人們壹直所說的“三絕”,即曹操的“奸雄之術”——奸雄;關羽的“絕對義”——“義重如山”;孔明的“獨特智慧”——過人的機智。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將人物置於驚心動魄的軍事政治鬥爭中,置於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進行塑造。對於主要人物來說,他們復雜的性格往往是通過壹系列的故事情節和人物語言表現出來的。2.它擅長描述戰爭。這本書* * *寫了四十多次戰爭,展示了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其中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最為突出。對於決定三國興衰的幾場關鍵戰役,作者總是著重描寫和書寫戰爭的方方面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對比、地位轉換等。,色彩斑斕,千變萬化,獨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既寫了戰爭的激烈、緊張和冒險,又不顯得淒慘。壹般都是意氣風發的風格,有的還很淡定,安靜,輕松。3.它的結構宏偉而精致。時間長達百年,人物上百,事件復雜,線索復雜。描寫既要符合基本事實,又要註意藝術情節的連貫性。所以安排結構是很困難的。但作者可以寫得有條不紊,脈絡清晰,每壹章都可以獨立,全書是壹個完整的藝術整體。這主要得益於作者宏大嚴謹的構思。他以蜀漢為中心,以三國的矛盾鬥爭為主線組織了全書的故事,既曲折又連貫。有主有從,主和從緊密配合。4.語言簡潔流暢。這種語言在今天看來是半寫不白的,但在當時已接近白話文;用這種語言寫小說是壹個創舉,相對於過去壹些小說語言的粗糙和雜糅,這是壹個明顯的進步。《三國演義》在藝術上最大的缺點是人物固定,缺乏發展變化。這可能是受到民間傳說中千篇壹律的人物形象和史料局限性的影響。第二,想象和誇張有時候是不合理的。魯迅先生說:“我想表現劉備的長而厚,但他看起來像個假的,他看起來像個惡魔。”這個批評很中肯。

《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它廣為流傳,魅力無窮,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有著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和《三國誌》中的真實人物也有很大差距。這裏有幾個人物來說明。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能力,濟世愛民的性格,謙虛謹慎的為人,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君主、知識分子、民眾都從不同角度贊美他、贊美他、愛戴他。可以說,諸葛亮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力,已經超過了他在三國歷史上的政治軍事實踐。《三國演義》雖然突出了諸葛亮壹生的人格、道德、功績等積極方面,但卻無限誇大,把他描述成智慧的化身和忠誠的代表,把他神化成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魯迅評價說:“諸葛亮的智慧接近魔鬼。”所以《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歷史小說人物。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為人豪爽,知人待士,披著高祖的風範,是個英雄。”而把整個國家托付給諸葛亮,卻胸懷無異,誠君臣以公,古今昌盛。如果妳沒有權利做某事,妳就抓不到吳偉。是因為基數太窄了。然而,他“堅持了下來,他永遠不會這樣做。“《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者的代表,是漢朝皇權的正統繼承者,所以極力描寫劉備善良、慷慨、與人為善的性格特征,這是極其誇張的,但在突出他善良的同時,又陷入了無能的壹面,給人無能、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經常是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義,但卻給人壹種劉備的世界都在哭的印象,扭曲了劉備作為“梟雄”、“傑出人物”的真實形象。關羽:歷史上的關羽是“萬人敵”的虎將。他自傲無悔,恩怨分明,以忠厚著稱,但他“義傲”,勇多智少。

馬超投降劉備後,被封為平西將軍。關羽主荊州時,曾與諸葛亮著書,“問誰能與超才比。”諸葛亮回信說,馬超是天下偉人,但不如關羽的“絕世群雄”,關羽“存書自娛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無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由於他是劉備陣營中的壹員,具有忠厚的特質,所以被刻畫成了仁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難險阻。下邳被俘,投降了曹操,但他牽掛著劉備,只因為曹操對他很好,所以在離開曹回到劉之前,替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閻良,解除了白馬之圍。但《三國演義》裏寫了,關羽在丕投降時三次相遇,曹操第三天小宴,第五天大宴,卻是假的。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關羽描繪成了壹個“大義之士”,所以他的形象被嚴重扭曲了。曹操:歷史上曹操的性格很復雜。陳壽認為曹操是“三國史上第壹”。“申請和交易的神奇,韓白的獨特策略,官方授牌的材料,各有各的工具,多愁善感,不忘舊惡。”曹操治軍三十余年,卻放不下,登高必賦。他更擅長詩歌、草書和圍棋。生活儉樸,不講究穿著。和別人討論,談笑風生。“榮譽應該得到獎賞,慷慨的女兒;什麽都做不了,什麽都做不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而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和道德的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他殘忍奸詐的壹面被誇大了。所以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壹個典型的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派。周瑜:歷史上的周瑜“豪爽”,謙和順從,“坦蕩而有野心”。劉備稱他為“文武之計,萬人之英。”孫權稱贊他為“王佐的首都”。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底層人物。寫周瑜是為了養諸葛亮。所以《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心胸狹窄,在智慧上始終不如諸葛亮,不像蘇軾所稱贊的周瑜“英姿颯爽,英發逼人”,是“千古風流人物”。魯肅:如果說《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人物形象被扭曲,但還是有壹定依據的話,那麽在《三國演義》中,魯肅除了名字之外,幾乎完全是杜撰的。歷史上的魯肅是“身在軍中,寸步不離書”,“思想高瞻遠矚”,“才華橫溢”。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踏足長江以東,北拒曹操,待滅黃祖,向長江中意外發現的劉表進發,再建所謂帝謀天下。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差不多。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下全部投降,但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以便在商戰中捍衛計劃。赤壁之戰後,他力勸——曹。在吳棟的歷史上,魯肅是壹個真正的諸葛亮式的人物,孫權也非常欣賞他。吳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治戰略和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卻成了諸葛亮和周瑜鬥智鬥勇的犧牲品,典型的被忽悠被欺負的例子。

  • 上一篇:響亮的隊名和口號,響亮的隊名和口號。
  • 下一篇:steam上有哪些好玩的免費遊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