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高中歷史三道選擇題分析

高中歷史三道選擇題分析

問題1,A的革命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或反帝反封建,時間是從1840到1949。中間什麽都沒變。C的革命性質是指民主革命時期。1919五四運動雖然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但總體性質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即沒有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選項D是指1921建黨後,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道路,不同於農民階級(太平天國、義和團)、地主階級(洋務運動、1901新政)、民族資產階級(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要從道路的角度來選擇。

第二個問題,應該是壹個老教材的題目,參考了高中第二章第四節中共七大內容。主要內容是日本戰敗,建國。《重慶談判與十月十日協定》第三章第壹節提到的十月十日協定的第壹項,就是“堅決避免內戰,建立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

下面小字還提到“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的簽訂,是人民力量的勝利。”從題目和當時國內背景來看,抗日戰爭剛剛結束(8月1945),人民對和平建國的願望非常強烈。這符合大國情。C項談判指重慶談判,談判結果為10月10日協議。

如果答案B中的政治協商會議是預備性的,應該是在6月10以後,因為教科書上明確提到“按照十月十日協議的規定”。它是在1946開頭舉行的,與題目的時間相距甚遠,也與“維護中國當前和未來歷史和人民的幸福”的屬性相去甚遠。

問題三: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百家爭鳴。諸侯國相繼進行政治改革。這些都是新興地主階級利用政權的力量改變奴隸制的生產關系,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從而完成封建主義的過程。到了戰國時期,由於各國處於封建割據狀態,還沒有形成統壹的封建政權。各諸侯國新興的地主階級把主要精力放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改革上,使地主階級的思想意識長期落後於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其他方面。作為統治階級的地主階級,自身的政權還沒有鞏固,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這就為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條件。春秋中後期至戰國時期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思想家都能夠自由寫作,到處傳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張,不受地主階級統治意識形態的排斥和束縛。(以上摘自百科全書《百家爭鳴》)

從生產力的角度看,鐵制農具的出現擴大了地主階級的利益,與奴隸階級在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上形成對立。在新社會形成的過程中,不同的學派為新社會規劃了不同的政治和經濟藍圖。這與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出現的社會背景是壹致的。

在這個問題中,我們不用擔心理念有多麽不同,重點在於“統壹”二字。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即將形成的封建社會裏,如何保護各個階級的利益,才是最統壹的本質。

人與社會的和諧主要體現在壹些思想流派中,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還是階級的經濟利益。這是壹個簡單的答案。(這是現行教育體制下歷史上流行的壹種階級分析方法)因為快下課了,該學生背書了,呵呵。

  • 上一篇:《妖貓傳說》怎麽樣?
  • 下一篇:甘肅的歷史是怎樣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