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只有把《抗美援朝》讀三遍,才能真正理解“抗美援朝”的偉大

只有把《抗美援朝》讀三遍,才能真正理解“抗美援朝”的偉大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鮮為人知的是,在1950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之前,我國歷史上有過三次出兵朝鮮半島“援朝抗日”的行動。戰爭的勝負對東北亞局勢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也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國運。

顯然,深入了解“抗美援朝”三次戰爭,有助於我們充分認識朝鮮半島在東亞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助於我們理解抗美援朝戰爭為什麽被稱為新中國的“建國戰爭”。

自唐帝國建立以來,朝鮮半島南部的高句麗和百濟不斷進攻和壓迫朝鮮北部的新羅政權。

新羅向大唐求助,唐太宗李世民向高句麗派出使節,阻止北方入侵戰爭,但遭到高句麗斷然拒絕。

唐太宗大怒,決定出兵入侵高句麗。在之前的戰爭中,唐朝大獲全勝,嚴重打擊了高句麗的囂張氣焰。但由於地形和天氣因素,唐軍壹直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662年,壹支小分隊返回朝鮮時,遭到高句麗軍隊的伏擊,大將龐小太戰死。這是高句麗滅亡前的最後壹次勝利。

公元666年,高句麗內亂,唐高宗李治命大將李記統率全軍,分兵攻打高句麗。668年春夏,唐軍會師,進平壤城門,包圍平壤壹個多月,高句麗王出城投降。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高句麗貴族、大部分富戶和數十萬人被遷到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從此,高句麗國不再存在於世。

消滅與高句麗結盟已久的高句麗和百濟,成為唐軍的下壹個目標。

《日本國史》記載,日本(日本)在4世紀中葉統壹後出兵朝鮮半島。到公元前369年,百濟成為日本的附屬國。可以說明日本(日本)和百濟的關系非同壹般。

所以唐朝對百濟的進攻,意味著中日第壹次戰爭不可避免。

公元660年,唐高宗派蘇帶著65438+萬大軍,聯合發動了對新羅百濟的進攻。僅僅10天,唐朝的軍隊就攻破了百濟的都城。

情急之下,百濟遺風鬼屋致信日本,支持已故百濟王送給日本作為人質的傅禦風親王回國為王,並要求日本派援軍支持百濟復興。

由於唐朝主力班師回朝,在鬼屋福新和日軍援軍的努力下,壹度收復了幾個郡。

面對新的形勢,命令劉帶領軍隊再次進入朝鮮半島。唐與新盟軍壹路鏖戰,水陸並進,直取百江口,開啟決戰。很快,日本水軍的400多艘船也延伸到。

663年,在寬闊的白江面上,唐朝和日本的水軍對峙。

戰爭開始後,日本將400多艘木船連接在壹起。俘獲戰機,劉用諸葛明的“火燒赤壁”之法,連發火箭,隨風拋火,壹時間“煙升天,海染紅”。燒死,噎死,棄船跳水淹死,幾萬日本海軍幾乎全軍覆沒。

海上戰敗,百濟和日軍抵擋不住唐和新聯軍的進攻,被殺得人仰馬翻。

這次戰敗後,日本因害怕唐軍進攻日本,不得不返回本土,大修工事。

這場戰爭直接促成了日本的現代化,其核心是全面復制唐朝的政治、文化、軍事制度,也給朝鮮半島帶來了幾千年的和平與安寧。

1590年7月,豐臣秀吉依靠征服,結束了國內長期的軍閥混戰,全國統壹。

但是主場的勝利也讓豐臣秀吉變得自大。在他看來,當時的明朝和朝鮮王國,就像中國的各種軍閥壹樣,根本不堪壹擊。

因此,他策劃並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大陸計劃。按照他的設想,日本將以朝鮮半島為跳板,武力入侵中國(明朝),以北京為日本的帝都,將天竺(印度)的領土分封給自己的有功將領,同時以寧波為總指揮部。

在他的傲慢中,1592年,豐臣秀吉調集16萬大軍,兵分九路進入朝鮮半島。僅僅20天後,日軍就占領了朝鮮首都首爾,並迅速攻占了朝鮮大量主要城市,向明朝邊境進發。

在勝利的鼓舞下,豐臣秀吉變得更加傲慢了。攻下首爾後,他建議將日本首都遷到北京,北京周邊的土地要獻給日本天皇。他甚至下令豐臣秀次為唐朝(中國)關白,日本關白由玉柴秀秋或玉多秀家把持,朝鮮由玉柴秀生或玉多秀家統治。

當時中國正處於明朝萬歷年間,是由強到弱的時期。然而,面對日本人的叫囂和韓王的緊急出兵要求,1592,65438年2月26日,明朝廷決定派遣李將軍率四萬余大軍“抗日援朝”。

雖然中國軍隊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在武器、戰備、士氣、戰略等方面取得了勝利。入朝後被日軍連續毆打。1593年,日軍被迫撤出首爾,繼續向南撤退。

經過雙方協商,1596年,明朝向日本派遣使節,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宣告第壹階段戰爭結束。

然而,豐臣秀吉不願意失敗。那壹年,他以明朝封號不當為由,再次發動戰爭。但5438年6月+10月,中朝聯軍利用有利的地形和潮汐條件,在梁明海峽擊敗日軍,擊毀敵船30余艘,殲滅日軍4000余人。

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逝,死前下令日軍撤出朝鮮半島。

與百江口之戰相比,這次我們在朝鮮半島的勝利並不明顯。然而,幸運的是,日本傲慢的大陸征服政策被壓制,被勝利澆滅。

19年底,朝鮮半島的朝鮮皇帝軟弱,派系林立。雖然名義上是中國的附庸國,但日俄勢力的滲透也非常明顯。

1894左右,醞釀已久的東學派打出了“拒洋盜,懲貪官,還我生計”的旗號,幾個月內聚集了數萬人,給朝廷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朝鮮國王要求中國派兵鎮壓東方人。為了鞏固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宗主國地位,李鴻章聽從了駐朝鮮欽差大臣袁世凱的建議,派了約1500人的軍隊進入朝鮮,協助平叛。

明治維新後國力膨脹的日本也趁機出兵進入朝鮮。

日本不顧中國壹再反對日本出兵,以保護華僑為名,向朝鮮半島派出8000余人的混成旅,兵力是中國入韓軍的4倍。

東學黨被迅速平定後,中日協商共同撤軍。

但日本以各種理由拒絕,並迅速插手朝鮮內政,提出要單獨對朝鮮進行改革,公開否決朝鮮作為中國附屬國的地位。

到1894年6月,日本基本控制了朝鮮首都,扣押了朝鮮國王。

1895年7月25日,日軍向駐守牙山的日軍發起進攻,中朝宣戰。

1895 8月1日,中日正式發表宣戰。

下壹場戰爭的進程和結果早已註定。中國軍隊被連戰擊敗,最後日軍在遼東、山東、臺灣省登陸,徹底消滅了清朝海上主力北洋艦隊。4月1895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日本顯然對這場戰爭策劃已久。以日本當時的國力,向中國宣戰是冒了很大風險的。時任日本外相盧奧宗光在回憶錄中,記錄了他做出對華宣戰決定時的情形:唉,回想當時的情形,還是毛骨悚然。在我與伊藤博文(伊藤博文首相)的短暫會面中,他們得到了梅羅之間的消息,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卻成就了大事。如果當時兩個人或者壹個人稍微動搖壹下,就不會有今天的局面,更不要說舉世矚目、引以為豪的日本了。

盧奧宗光是對的。朝鮮半島的勝利,對中國的勝利,讓日本贏得了壹切。壹方面,日本成為國際公認的世界強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為東方國家的代表。另壹方面,來自中國的巨額賠款給日本國內經濟帶來了飛躍,正式確立了夢寐以求的金本位制度,猶如“福無雙至”。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空前的膨脹。

另壹方面,中國從壹開始就缺乏戰爭的決心和準備。面對日本在朝鮮半島的咄咄逼人,壹味容忍,沒有做好充分的戰爭準備和戰爭動員,把當前局勢的逆轉寄托在國際社會的所謂調解上。即使戰爭爆發了,我們仍然缺乏戰鬥到底的決心。派駐朝鮮的欽差大臣袁世凱提前逃回中國,主戰將領在寒風中落荒而逃,壹次又壹次的戰爭信息失靈,都預示著戰敗在所難免。

這場史無前例的失敗,徹底摧毀了中國洋務運動30多年推進現代化的失敗,失去了東亞大國最後的遮羞布,也預示著更大的艱辛。

參考書目:《日本史》(阪本太郎著,王向榮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清朝與日本的戰爭》(宗澤亞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 上一篇:徐渭9次恐怖自殺未遂。為什麽徐文長九次自殺?
  • 下一篇:郴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