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時期考古學

歷史時期考古學

1.考古發現——史前時期史前時期(距今約1.7萬年——4000年)中國古代文化按歷史年代劃分,包括史前文化時期、夏、商、西周時期人類的社會生活。

史前文化是指有文字記載之前人類社會產生的文化。中國考古史前社會是從發現古人類開始的,下限是發現甲骨文殷墟的年代,即商代盤庚遷殷之前的歷史時期。歷史所指的中國史前社會是指文獻記載之前的歷史時期,即西周有* * *和公歷年之前的階段。

中國史前文化分期中國史前文化按考古年代主要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史前考古學主要研究史前文化遺址的地質、器物、古人類和古生物遺跡,而歷史考古學則通過文字、銘文和古建築來考察古人類的歷史。

夏商周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青銅時代,也是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中華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晚期也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隋、傅、神農氏;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沒有確切的考古和文獻證據。

夏柒、商湯和吳州是這三個朝代的國王。關於三朝許多事件的斷代問題,至今仍有許多疑問,即使從孔子開始就有文獻記載。青銅文化在夏商周時期達到頂峰。除了甲骨文,大量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是重要的文字記錄。

在史前時期,中國就有了人的發展史的正式歷史記載,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還有三皇五帝的傳奇歷史,直到最終建立夏朝。這壹時期的時間跨度最大,約從654.38+0.7萬年前到公元前265.438+0世紀。

猿類有雲南元謀人和陜西藍田人。後來北京人的頭部結構有了新的進步。北京人使用簡陋的石器,過著非常艱苦的原始生活。此後的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時期,母系氏族公社有共同的祖先,現在的“姓”字橫向反映了古代母系氏族的事實。

母系氏族在全盛時期後逐漸衰落,傳到父系氏族時期。同時,壹夫壹妻制家庭形成,原始社會開始解體。編輯這壹段史前時期的三個階段。原始人原始人是史前時代的初級階段,是人類最早的社會組織形式。

原始人可分為“猿人”和“古人”兩個階段。這壹時期在考古學上屬於舊石器時代早中期。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猿人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主要靠采集果實和挖根為生,狩獵活動也有重要意義。

猿人還懂得利用自然之火,改善了生存環境,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猿類以血緣關系形成血緣家庭,幾個血緣家庭形成相對松散的社會組織。

因為猿人離開動物不久,他的婚姻還處於雜交狀態。古代人的體質與猿人相比有明顯提高,接近現代人。

古生物化石和遺跡分布較廣,主要以大理人、長陽人、丁村人和許佳堯人為代表。古人使用的工具仍是錘打石器,但錘打技術有所提高,掌握了人工照明的方法。

古人的生活還是靠采集和狩獵。這個階段,婚姻狀況有所改善,從原始雜交到同輩群婚,再到壹家的男人和另壹家的女人群婚。

母系社會母系社會也叫母系氏族制度。母系氏族制度早期,人類體質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為“新人類”,在考古學上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

到母系氏族制度晚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國新人類的化石和文化遺存在全國各地都有發現,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支玉人和山頂洞人。

在這個階段,制作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發明了弓箭。它的生產部門主要是采集和狩獵。

人們學會了縫制獸皮衣服,產生了原始的審美觀念和宗教。同時出現了族外婚姻,形成了以壹個老祖母為核心的氏族制度。

由於婦女在采集和生產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以婦女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度。同壹個氏族的所有成員都有相同的姓氏,他們的子女也隨母姓。

母系社會繁榮時期的文物遍布南北,主要代表有裴李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窯文化、屈家嶺文化和細石器文化。此時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打磨、打孔石器取代了制作石器;原始農業產生了;牲畜飼養、原始手工業和副業生產等。

人們開始安定下來。原始的審美和宗教觀念繼續發展,最早的文字符號產生了。

宗法社會中國大約在四千年前就進入了宗法社會。其主要文物有龍山文化、齊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

此時在考古學上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宗法時代的社會生產力水平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的發展;擴大牲畜養殖規模;制陶技術的進步;青銅器制造的出現;絲綢的發明;手工業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會分工的形成等。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男性在生產部門突出地位的出現,氏族內部原有的男女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男性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同時,婚姻由對偶婚轉變為壹夫壹妻制,父權制隨著家庭的出現而產生,財產按父系繼承,世系按父系計算。

宗法制度形成後,私有制萌芽並產生。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出現了階級對立。

這進壹步導致了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的出現。

2.有哪些反映中國悠久歷史的考古發現?中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歷史悠久,現代人了解歷史的途徑主要是考古發掘。有句話叫“歷史是通過考古改寫的”。這說明考古對於我們了解古人的生活極其重要,華夏大地之下埋藏著成千上萬的故事。在過去的100年裏,中國發掘了許多考古遺跡,壹些考古發現不僅震驚了世界。

法門寺的佛塔震驚了佛教和世界。因1981法門寺倒塌,國家決定重修法門寺。重建前發現了法門寺的地宮,地宮中發現的最重要的是釋迦牟尼的舍利。這壹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的佛教徒,開啟了中國古代佛教的顯赫地位。後來,編鐘的發現震驚了世界,中國古代音樂的造詣。1977年,湖北發現壹座超大型墓葬,為我國著名的曾侯乙墓。最著名的是曾侯乙的編鐘,有65件,重2500公斤。最神奇的是,這種編鐘可以獨立完成音樂節奏的所有音調,成為中國古代聲樂文化的有力證明。

兵馬俑的發現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74年,舉世聞名的兵馬俑在陜西省被發現,並被證明這個巨大的兵馬俑就是秦始皇的埋葬坑。雖然距離發現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但兵馬俑的發掘和考古工作仍在繼續,可見其規模之龐大,也開啟了人們對先秦歷史的濃厚興趣。7000年前水稻的發現證明了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地位。1973年,長江流域發現河姆渡遺址,在這個遺址中發現了7000年前的水稻遺跡,震驚了世界考古學家,並發現了其他人類生活的跡象,表明中國在7000年前就有高度發達的文明。

1971年馬王堆漢墓發現的2000年前的屍體,雖然過了2000年,但埃及木乃伊依然充滿彈性,四肢依然可以活動,內臟也完好無損。金玉衣服的發現,說明西漢的文明是耀眼的。1968年,河北省全城發現西漢名墓。在這座墓中,有兩件舉世矚目的金玉衣裳。這種以前只在史書上看到的記載,得以壹窺真相,同時發現了西漢時期人們生活的其他器物,開啟了人們對西漢時期人們生活狀況的認識。

中國最早發掘的帝王陵墓——皇陵,大部分皇陵都是有保護的,原則上不允許打開。壹座皇家陵墓被打開了,那就是定陵。作為第壹座被打開的皇家陵墓,在定陵發現了許多明清時期生活的真實畫像,這也奠定了明清考古的壹個篇章。50萬年前北京人的祖先是1929的時候,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50萬年前的人類頭骨,開啟了中國人類祖先的考古發現。然而,由於戰爭,發現的頭骨已經丟失。

殷墟的發現,開啟了三千年的帝國輝煌。1899甲骨文的發現,開啟了殷墟的發掘,這壹考古發現開啟了中國現代考古史,規範了中國考古學的誕生,使我們認識到了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但由於戰亂,殷墟考古時斷時續,浪費了大量時間保護考古。莫高窟的發現,開啟了1900年黃沙考古史上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促成了這個埋藏在沙漠中1000多年的文化寶庫的發現,建立了所謂的敦煌學。雖然100多年過去了,但人們對莫高窟壁畫的研究仍在繼續。

總結:其實不僅是中國的考古發現,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考古發現都很重要。它們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從文明的角度去認識他們。

3.史前文化的歷史考古河姆渡遺址的發現改寫了浙江乃至長江流域的史前文明史。

1973年夏天,余姚當地人在興修水利時發現了壹些陶片,從而發現了這個總面積4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厚度4米,重疊4個文化層的遺址。據測定,該遺址第四文化層的年代約為7000年前。它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壹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

壹段巫山余雲改寫了亞洲文明史。

早在1985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萬波教授帶領的考古隊,在今天的巫山縣廟鎮龍坪村龍骨坡發現了壹顆古人類門牙和壹段下頜骨。同時出土了巨猿和100多種脊椎動物化石,立即震驚了世界。

我們發現的大量石器證明中國史前文明可以往前推近1萬年。至於“巫山人”到底是猿還是人,還得等更多的證據來證明...

/grptopicview _ tid _ 402881551632502001166 a0b 34780218 . aspx?登錄=否

4.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在世界範圍內有多長?考古學從誕生至今,已經走過了近200年的歷程。根據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可概括為萌芽階段、形成階段和初步發展階段、基本成熟階段、轉化階段、全面成熟階段和持續發展階段。

萌芽期(文藝復興至65438+20世紀20年代)

萌芽時期的主要特點是收集和研究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的文物,考察歐洲的古代遺跡和北美印第安人留下的古跡。從研究古物的意義上來說,中國從宋代開始的金石學傳統可以算是考古學的萌芽,但它並沒有涉及古代文物的研究,也沒有直接發展成為現代考古學。

形成期和初步發展期(65438+20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形成時期是19北歐學者西蒙森和湯姆遜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三階段論”,即根據生產工具的材料將古代分為三個階段,即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以湯姆遜分階段展出博物館文物和出版專著為代表。地質學上把根據土質和土壤* * *劃分地層的方法引入考古學,成為“考古地層學”,使考古研究擺脫了古物只研究遺物形態的局限,走上了科學的軌道。在此期間,在埃及、兩河流域和歐洲進行了壹系列的考古發掘,如意大利著名的龐貝遺址的發掘。

初期發展時期(1867 ~ 1918左右)的考古發掘逐漸走向科學化,挖寶發掘受到詬病。按層位發掘,準確記錄所有遺物的出土位置並全部收集,全面及時公布發掘結果,備受人們推崇。與此同時,被稱為考古學兩大基本方法之壹的考古類型學也應運而生,即將遺物按照其形狀和紋飾進行分類,以明確這些遺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考古地層學的普遍應用和考古類型學的出現是這壹階段最具代表性的標誌。考古理論主要運用相關學科的傳播理論和進化論。

基本成熟(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基本成熟(20世紀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可分為兩個階段。早期(20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以考古理論的豐富和創新、考古工作範圍的擴大和重大發現的增多為標誌。這壹時期取得了壹批重要的考古發現,在壹些較早開展考古工作的地區初步建立了考古文化序列。此外,考古發掘和研究的區域從歐洲和近東向東擴展到中國和印度,拉開了這兩個文明古國現代考古學的序幕。

5.夏朝遺留下來的著名文物有哪些?河南省偃師市二裏頭村距洛陽市區約18km,東西長2.5km。這是夏朝的首都所在地。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等。這裏出土了1959,其中的小件青銅器,如刀、冠、鈴等,是迄今為止中國見到的最早的青銅器。

河南省偃師市二裏頭村位於伊、洛河之間,距洛陽市區約18km,東西長2.5km,南北寬1.5km。年代約為距今3850-3550年,相當於中國歷史上的夏商代。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和1928年安陽殷墟的發掘證實了殷商的存在。對《史記·殷本紀》的肯定,必然導致對《史記·夏本紀》也是壹種歷史信仰的理解。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探索夏文化的課題。36860.68668686666。

6.考古年代研究範圍的劃分史前考古學是以史前人類的遺跡和遺物為基礎,運用考古學的方法研究當時的文化面貌、經濟形態、社會生活和年代學。同時還結合地質學、古生物學、古人類學、民族學的研究方法,還原自然環境的變遷、人類體質的發展、社會組織的演變,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學中的應用,為年代學提供更具體的論據。

史前考古學的出現,突破了宗教傳說和文獻記載的局限,史無前例地延長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人和猿的區別以制造工具為標誌,工具是勞動的具體象征。

史前人類的發展,從低級到高級,至少經歷了兩三百萬年。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平衡,史前時期的下限相當不壹致。比如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進入了歷史時期,中國在前16世紀的商朝就有了階級國家,歐洲的古典時代開始於前6世紀。

部分地區的史前時期持續時間更長,如新大陸晚至16世紀,大洋洲晚至18世紀。在殖民主義者入侵之前,這些地區屬於史前考古研究的範疇。簡史研究中的史前傳說在古代文獻中也有所反映。比如8世紀古希臘哲學家赫西奧德的詩《勞動與季節》中,將人類發展分為金、銀、銅、英雄、鐵五個世紀。我國東漢袁康所著的《月爵書》也將人類使用的工具分為石、玉、銅、鐵四個階段,這不過是根據古代傳說的推論。

至於從考古中獲得科學認識,則始於19世紀。1836年,丹麥學者C.J .湯姆遜提出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分期,為史前考古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1865年,英國學者j·盧伯克將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1868年,法國考古學家G.de Mortillet用考古學方法對歐洲舊石器文化進行分期,後經法國考古學家布迪厄的補充和修改,沿用至今。

從65438年到0892年,英國學者A. Brown劃分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間的壹個過渡時期,稱為中石器時代。1877年,意大利學者g·基耶裏克(G. KiYearick)提出將銅石器時代作為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過渡時期加入。

所以史前考古的時間劃分基本完成。中國的史前考古始於20世紀20年代,特別是建國以來。史前考古基本填補了時代和地域的空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舊石器時代,人類開始出現,生產工具以制造石器為標誌。人類體質具有原始特征。遺跡和壹些滅絕的動物* * *存在,它們的地質年代屬於更新世,從兩三百萬年前開始到壹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最長,占人類歷史的99.8%。至於在它之前的所謂“石器時代”或“木材時代”,沒有事實依據。

舊石器文化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由於地域和時代不同,文化面貌有相當大的差異,所以有許多不同的文化和階段。舊石器時代的劃分壹般分為兩部分:舊石器時代早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或者舊石器時代早期、中期、晚期。

後者的劃分是適應人類身體發育的三個階段: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在這漫長的時間裏,無論是人類的體質還是文化,都是從低級逐漸發展到高級的。

象火的使用,石器的改進,骨頭、角、蚌的應用,藝術作品的出現,思想意識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從人類出現之初,就壹直在與自然的艱苦鬥爭中不斷改造世界,以求生存和發展。歐洲舊石器文化發現豐富,文化體系和年表比較清晰。早期遺存包括阿布維利文化、阿舍利文化和克拉克文化。中期有莫斯特文化和萊瓦洛瓦文化。後期有奧裏納文化、索魯特文化和馬格達林文化。

其中壹些文化也影響了北非和西亞。中國也有豐富而自成體系的舊石器文化遺存,早期有藍田文化、北京人文化、觀音洞文化等。丁村文化遺存處於中期;後期有智宇文化、洞穴文化、小南海文化。

美洲和大洋洲也有舊石器文化,都屬於晚期遺存。中石器時代也有人稱之為舊石器時代的延續。

其地質年代已進入全新世,屬於後冰期。此時歐亞大陸的氣候變暖,與舊石器時代晚期有明顯不同。

人類仍然過著采集、漁獵的生活,使用敲打或切割的石器,但研磨石器尚未出現。文化面貌與舊石器時代晚期相似,但地域色彩更濃。例如,以地中海沿岸為中心的中石器時代文化可以分為兩類:細石文化和粗石文化。

前者以幾何細石器為代表,屬於采集漁獵文化。如歐洲的Adzir文化和TaDenoit文化,都是以幾何細石器為主體,以嵌在骨柄中的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石刀為復合工具。中國發現的中石器時代文化不多。例如,沙園文化和荊靈文化也以細石器為特征,從微小的石核上剝離石葉,壹般缺乏加工,與前述的幾何細石器有顯著區別。

中石器時代開始於約654.38+0萬年前,持續時間不均衡。比如公元前9000年西亞就出現了磨制石器,這是向新石器文化的過渡,歐洲和中亞壹些地方壹直延續到3000年左右。丹麥的艾蒂布勒文化屬於中石器時代的殘余文化,後期出現的磨光石器和陶器雖然受到南歐新石器文化的影響,但仍保持著較為原始的狀態。

新石器時代的基本特征是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以及磨制石器、陶器和紡織品的出現。嚴格來說,此時已經從依靠自然報酬轉向了生產經濟階段。

由。

7.考古要做什麽?1歷史時期和史前時期是以有無文字來區分的。2史前考古學的研究範圍是有文字之前的人類歷史,歷史考古學的研究範圍是有文獻記載之後的人類歷史,主要研究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歷史考古必須與歷史學合作,同時依托古文字學、碑刻、古錢幣、古建築等分支學科。歷史考古學史前考古學和歷史考古學都是研究遺跡和遺物的,兩者之間是壹樣的。

但由於歷史考古必須參考文獻記載,而史前考古沒有文獻記載可以依據,所以兩者的研究任務也有所不同。史前考古學承擔了研究前明時代人類歷史的全部責任,而歷史考古學可以與歷史學合作互補,從而研究歷史時代人類社會的歷史。

  • 上一篇:少先隊的詳細歷史
  • 下一篇:康師傅真的存在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