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十六字公式是誰提出的?

十六字公式是誰提出的?

紅軍遊擊戰術的十六字公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是誰提出的?史學界有三種不同觀點:壹是朱德具體概括;二是集體創作的體驗;第三,它是毛澤東在戰鬥實踐中形成和提出的。

1.1928年4月,朱德領兵上井岡山,正好趕上江西敵軍“進剿”。5月,朱德先後在五鬥江、高隴、草市口、龍源等地取得戰鬥勝利。在這些戰鬥中,有的采用突擊戰,有的采用伏擊戰,實際上就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戰術。1944年,朱德在《在紅軍兵團史編纂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過去,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我們在川滇同北洋軍閥打了十年仗,總是以少勝多。軍事上的主要經驗是采取了遊擊戰。記得在莫斯科學軍事的時候,教官考我,問我回國怎麽打仗。我回答‘贏了就打,贏不了就走’和‘必要時把隊伍拖上山’。當時,我受到了批評。其實這就是遊擊戰的思想。所以,在這壹點上,我起了主導作用。”在《西行漫記》中,朱德曾說:“我用以打擊敵人並取得偉大勝利的戰術是機動遊擊戰術,這是我駐紮在中法邊境時與野蠻人和匪徒作戰的經驗得來的。”劉在《朱德將軍傳》中,談到十六字公式時說:“朱德同誌是發明者和執行者。”

第二,因為這個十六字公式不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有,其他根據地也有。如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洪湖地區,在遊擊活動中采用“妳來我飛,妳去我回,多人跑,少人搞”的遊擊戰術。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遊擊戰爭中,采用了“集中作戰,分散遊擊”的方式;“敵進我退,敵退我進”;“采取跑圈對敵的形式”等等。

3.65438+1928年10月,毛澤東領兵攻克遂川縣,在遂川縣召開遂川、萬安兩縣縣委聯席會議。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敵退我追”的“十二字公式”。時任遂川縣委書記的陳正仁後來在《同誌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偉大實踐》壹文中回憶說:“我在遂川聽到毛主席提出的遊擊戰爭十六字方針(即1928 65438+10月),特別是今年上半年。”

對此,韓偉也在《毛主席教導我們要用兵打仗》壹文中回憶道。1928、1928年2月,工農革命軍進攻茶陵,毛澤東給部隊官兵講戰術問題。他說:“戰爭中無常的方法,要善於根據敵我形勢,拋去舊的,在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原則下,進行戰術思想的轉變。打架就像做生意。不做虧本也能賺錢...他還談到了走路,他說:即使是兩三歲的孩子也會走路,但當談到戰鬥時,走路是壹門偉大的學問!他舉了壹個例子。以前井岡山上有個老土匪,跟‘官兵’打了幾十年交道,總結出壹條經驗:‘不知道怎麽打,只知道怎麽繞圈。’毛委員說,圈是好經驗,當然土匪圈是消極的。我們必須改變它:我們必須知道如何繞圈和戰鬥。拐彎抹角的目的是為了逃避現實,為了殲滅敵人,為了鞏固和擴大根據地。強敵來了,先把他引在身邊,當他的弱點暴露出來的時候,壹定要準確、牢牢地抓住,打得幹凈利落,抓住。最後他笑著說:‘贏了就打,沒贏就走,賺錢就來,不要做虧本的事’。這是我們的戰術。"

朱、毛在井岡山會師,通過遊擊戰爭的實踐,把“十二字訣”發展為“十六字訣”。1929年4月5日,毛澤東在瑞金起草前委給中央的信,信中說:“我們從三年鬥爭中獲得的戰術,確實不同於古今中外。有了我們的戰術,群眾鬥爭的動員壹天比壹天廣泛,任何強大的敵人都無可奈何。我們的戰術是遊擊戰術。總的來說就是:‘分兵發動群眾,集中力量對付敵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固定地區的割據政權采用波浪式推進政策。強敵跟隨,采用轉圈策略。“很短的時間,很好的方法,和很大的人群。這種戰術就像織網,要隨時開,隨時關。開放是為了爭取群眾,封閉是為了對付敵人。這個戰術已經用了三年了。“這封信第壹次完整地記錄了‘十六字公式’,也是‘十六字公式’第壹次出現在歷史文獻中。1930,65438+2月,紅軍在小布召開動員大會。會前,毛澤東親筆題寫了壹副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遊擊戰勝算大”進退有度,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以運動戰消滅敵人。"

以上三種說法哪個最合理?當年參加井岡山鬥爭的黨和紅軍最重要的領導人,特別是朱德、陳毅、彭,都認為“十六字公式”是總結出來的。陳毅在《論遊擊戰爭》壹文中說,紅軍遊擊戰爭的戰術特點,包含在毛澤東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也可以包含在黃公略“化整為零”的兩個戰術口號中。"

  • 上一篇:人民民主原則的內涵及其歷史演變
  • 下一篇:“中國”這個詞是什麽時候來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