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這個詞是什麽時候來的?

“中國”這個詞是什麽時候來的?

“中國”壹詞的由來

根據傳說,中國歷史上的第壹個朝代是夏朝。古代黃河流域的先民自稱“華夏”,簡稱“華”、“夏”。“華夏”壹詞最早出現在《左傳》相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華夏”。唐朝的孔英達:“中國也是中國”。從詞義上來說,“華”字有美好的含義,“夏”字有宏大的含義。合在壹起,確實是壹個很美的詞。“華夏”指的是中原的藩屬,漢族的前身,所以“華夏”還是中國的別稱。

壹、“中國”壹詞的本義

華夏族人稱自己的四個民族為蠻夷、夷、戎、狄,而自稱“中華”。“中國”壹詞最早出現在周代文獻中,後來隨著對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總的來說,有以下六個概念:壹是指首都(首都),如《詩經》註:“中國,首都也”。二是指天帝直接統治的地區。比如諸葛亮對孫權說:“如果能以吳越之民與中國抗衡,不如趁早收兵。”。三是指中原,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邀全國為華弟子”。四是指大陸和中國,如《史記·武帝》:“天下八大名山,蠻夷三,中國五”。第五,是指夏人居住的地區,如《論語》:“在夏,華也”。六指的是中國或漢族建立的國家,這個稱謂經常出現在《史記》和《漢書》中。因此,自漢代以來,人們常把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正因為如此,少數民族進入中原時,自稱“中國”。比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南朝稱為“島夷”。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中原,但仍自稱“中國”,稱北朝為“盧梭”,北魏為“蘆偉”。再比如,宋朝、遼朝、北宋、金、南宋都自稱“中國”,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第二,“中國”壹詞的地域概念的演變

“中國”壹詞所指的範圍,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了壹個由小到大的擴大過程。《尚書》中出現“中國”時,只是西周時期人們用來稱呼所居住的關中、河洛地區的名稱。到了東周時期,周的所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中國”的含義延伸到黃河中下遊,包括各諸侯國。隨著諸侯國領土的擴張,“中國”成為所有國家的稱謂。自秦漢以來,不屬於黃河流域而屬於中原政權管轄範圍內的地區稱為“中國”,“中國”這壹名稱最終成為中國的通用名稱。自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成為壹個專門術語,泛指我國所有的領土。

其實“中國”這個名稱雖然有3000年的文字歷史,但它只是壹個地域概念。從夏商周到清末,沒有壹個朝代或政權以“中國”為官方國名。“中國”作為壹個國名,始於辛亥革命之後。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稱為中華民國(“中國”)。至此,“中國”這個名稱成為帶有現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中國”的概念完善並豐富到今天的含義。

三。“中國”壹詞的別名

除了上面提到的“華夏”,中國還被稱為“中華”、“九州”、“四海”、“神州”。“中國”原指黃河流域,“中國”壹詞最早出現在《三國誌》裴註中。隨著疆域的擴大,中原王朝管轄的所有地方統稱為“中國”,泛指全國。唐代韓的詩說“中國去邊城,外國雲自島來”,已將“中國”與“外國”相提並論。因此,“中國”也簡稱“中國”,生活在國外的中國人稱為“華僑”。

“九州”這個名稱起源於戰國中期。當時國與國之間紛爭不斷,戰亂不斷,人們渴望統壹,於是萌生了瓜分中原的想法,於是就包括了冀、燕、清、徐、楊、荊、虞、梁、雍九州。其他古籍,如《爾雅迪什》、《李周紙坊》、《呂氏春秋遊石蘭》等,也記載了“九州”。雖然具體州名不同,但都記載了9個州。“周”正式成為行政區是在東漢時期。後世的州越分越細,管轄範圍越小,但中心區域大致相當於戰國時期九州的範圍。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名字,壹直沿用至今。

中國古代曾有“四海”之稱,因周圍有海而得名。戰國齊人鄒衍受海外交通的啟發,大膽提出“大九州”說。他認為“龔宇”九州只能算作壹州,稱為“池縣神州”;同樣大小的九個州,卻只是壹個被大海包圍的小九州。這樣的小九州* * *,有九個,組成了大九州;九州被大英縣包圍。所以“神舟”只占全球的81%。雖然後世的事實證明這只是壹個假設,但“神州”這個名字壹直沿用至今。第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國”之名。

在古印度、希臘、羅馬等國家,中國被尊稱為Cina、薄和西奈。很多發達國家幾乎都是用與其接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中文音譯為:支那、支那、支那、希尼、斯年等。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對應詞,或者認為來源於“絲”的讀音,也有人認為來源於閩南語的“中國”或“茶”。

中國被俄國人稱為“契丹”,顯然另有出處。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勢力強大,控制了整個蒙古高原及其周邊地區,鐵騎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當時剛剛在東歐平原嶄露頭角的俄羅斯人,第壹次聽說東方只有契丹,就把中國稱為“契丹”,壹直沿用至今。

  • 上一篇:十六字公式是誰提出的?
  • 下一篇:通州為什麽被稱為“史靜屏障”?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