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余散文廢墟的思考

關於余散文廢墟的思考

當我第壹次讀余的《虞丘廢墟》時,我被清新典雅而又不失大氣的筆觸所打動。“我詛咒廢墟,我同情廢墟”,這是作者留下的第壹個問題。當文章中提到“廢墟文化”時,我更加困惑了。這裏有什麽遺跡?什麽樣的廢墟讓他又恨又愛?

廢墟是文化的終結。廢墟是歷史留下的痕跡。秦始皇陵的廢墟告訴我們壹代君主的沈浮與霸氣,黃鶴樓的廢墟告訴我們建築史上的輝煌與過往,圓明園的廢墟告訴我們舊社會中國的腐朽與無能...這些廢墟,都終結了曾經在壹個時代、壹個朝代繁榮的文化。廢墟象征著毀滅和衰落。他們殘忍地把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東西埋葬在歷史的塵埃裏,只留下世人的嘆息和哀愁。然而,這廢墟不是很美嗎?人的雕刻和大自然的巧思完美地展現在人們眼前。廢墟的悲涼與破敗,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歷史是公平的,它用廢墟警告人們,誰會重蹈覆轍!

廢墟是文化的開端。歷史的車輪周而復始,幾千年壹晃而過。當廢墟還承載著曾經的文化,承載著世人的嘆息,壹種新的文化開始了,它在廢墟上重建。黃鶴樓重建後,又不失古樸、質樸。雷峰塔雖有裝飾,但蒼勁飄逸;萬裏長城雖經修繕,但凝重大氣...這壹切都是人們對歷史的追憶,不忘壹個新文化誕生之初被金粉掩埋的廢墟。然而,這重建的廢墟怎麽能說是美麗而明亮的呢?不知何故,廢墟中有壹種完美的遺憾。就像作者開玩笑說的,“黃鶴樓改建了,可以裝電梯了;如果重建阿房宮,可以作為酒店使用。如果滕王閣重建,可以開商場。”是的,修復後的廢墟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卻充滿了現代氣息。黃鶴樓用鋼筋連接,用磚瓦砌成;雷峰塔是用現代塗料和電腦技術繪制的;萬裏長城實際上是用混凝土和黃磚修的...失落的廢墟讓我們放棄了對自稱“文化”的發現,而覺醒的人們開始發現廢墟之外的美好文化。於是新與舊,笑與淚,苦與樂匯聚在廢墟的交匯處。

廢墟,文化。如果說前兩個主題是引子,那麽輝煌的交響樂現在就開始了。古往今來,無數的故事和傳說總是以大團圓結局收場,但看似美好的願望和憧憬,往往是殘酷的現實。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現實和想象不壹樣,現實並不完美,更談不上完美。近千年來,中國脆弱的民族往往是完美主義者,這也揭示了這個弱小民族面對破碎廢墟時的懦弱和膽怯。廢墟中隱藏的文化,正如作者所說,“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只有悲劇和廢墟才能使人的靈魂升華,只有悲劇和廢墟才能使全世界的人強大,只有悲劇和廢墟才能使時代進步和輝煌!

被破壞的文化。其實我們不必去掩蓋悲劇,去掩蓋廢墟,歷史的軌跡總有壹天會幫他們擺脫枷鎖。欲蓋彌彰的僥幸心理只會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失敗。既然如此,何必去追求遠在天邊的完美,何不坦然地走在荒涼的廢墟中?當有壹天,妳的眼前滿是古遺址和滄桑,不要退縮,更不要閉眼。收起那顆憐憫的心。當妳的手觸摸到粗糙的巖壁時,請用心感受廢墟的心跳。放下廢墟中的煩惱和苦行,讓時間掩埋。它似乎是僅僅是訪問的關鍵,它似乎是壹本理解世界上所有圖像的字典。

我恍然大悟,荒廢的文化,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壹種自省和自律的美德,也是面對人生歷程的勇氣。它包含了未來和過去,榮耀和毀滅的命運,它是壹面我們從未找到的鏡子。

我們,帶著廢墟,走向現代。

我們,更是帶著廢墟走向文明。

  • 上一篇:吳剛演過什麽電視劇?
  • 下一篇:與暗戰有關的事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