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蕭山傳統文化

蕭山傳統文化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建立會稽郡,蕭山隸屬會稽郡。

西漢初至元二年(公元2年),建縣,名於吉,屬會稽縣。“玉”是越南語,越南人稱鹽為“玉”。因為蕭山當時產鹽,又在吉普附近,所以被稱為“於吉”。

孫吳年間(公元222-229年),改名永興,隸屬會稽縣。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永興改為蕭山,名小然山,壹直沿用至今。蕭山作為壹個山名,早在《漢書地理》中就被記載在縣名之下。它的起源是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其余兵卒留在這裏,四處觀望,所以它被稱為小然山,也被稱為小山。自唐朝改名蕭山後,除鹹豐十壹年(1867)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軍占領蕭山期間,為避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之忌,故稱蕭山縣。

1949年5月5日,蕭山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是省直屬縣。

6月底,1949,劃歸紹興地區。

從1952開始就是省直管縣。

1957被分配到寧波地區。

1959改為杭州。

1987 165438+10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蕭山縣,設立蕭山市(縣級)。1988 65438+10月1,蕭山縣更名為蕭山市,仍屬杭州市。

5月8日,1996,原屬蕭山市的西興鎮納入杭州市區,由西湖區代管。65438年2月+65438年2月+200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在西興、長河、浦沿鎮的基礎上,設立杭州市濱江區。

2001年3月25日,蕭山舉行撤市設區掛牌儀式,杭州市蕭山區正式成立。

蕭山位於錢塘江南岸,東鄰紹興縣。區域總面積為1420.22平方公裏。2009年底,總戶籍人口為120.9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40946人。轄11街道、17鎮:程響街、北幹街、蜀山街、新塘街、靖江街、南陽街、河莊街、彭懿街、萬信街、臨江街、前進街;臨浦鎮、喬伊鎮、戴村鎮、尚赫鎮、樓塔鎮、濮陽鎮、進化鎮、瓜瀝鎮、衙前鎮、坎山鎮、碭山鎮、黨灣鎮、益農鎮、新街鎮、寧圍鎮、所前鎮、燕文鎮。北幹街道金城路685號,區委區政府駐地。

蕭山地形多樣,以平原為主。位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南緣,年平均氣溫16.1℃,降水量1402.5mm,無霜期248天。

說到蕭山,不得不提蕭山蘿蔔幹!壹份蘿蔔幹炒臘肉多好吃啊!蕭山蘿蔔幹產於浙江省蕭山市。因本市“壹刀”蘿蔔而得名,長度與菜刀相近,加工時可分成兩半。它具有黃亮色澤,條型均勻,鹹、甜適中,脆、嫩的特點,是早餐的好食品。據《中國土特產總匯》記載,蕭山蘿蔔幹“具有消炎、防暑、開胃的作用,是早餐的美味”。主產區分布在蕭山的坎山、柘山、萬信、彭懿、瓜瀝、城北等鄉鎮。

蘿蔔幹呈圓柱形,直徑4 ~ 5cm,重約150g。它的皮又厚又白,含水量低。加工方法也采用風脫水法,刀切成條,每條帶壹個邊皮,然後攤在太陽底下,壹天翻幾次,晚上蓋起來,防止霧氣淋雨。曬2 ~ 3天,手感柔軟,可以腌制。將蘿蔔條放入容器中,加鹽拌勻,用力揉搓至鹽融化。分批入缸,壹步壹步踏實,兩天後出缸,均勻攤開在陽光下,勤翻。三四天後,加入適量鹽,拌勻,分層放入缸中,壹層壹層壓實,蓋上面鹽,封口。通常需要大約壹周的時間來制作。成品不需要根、斑、青頭、爛條,經年不爛,香味不散。這種產品已有800多年的生產歷史。

當然,還有蕭山的象征,世界第壹奇跡——錢江潮!壯觀的錢江潮不僅受月亮和太陽引力的影響,還與錢塘江喇叭狀的河口有關。錢塘江南岸柘山以東近50萬畝填海造地,像半島壹樣堵住了入海口,使柘山至錢塘江外12段像壹個小肚瓶,潮起易退。杭州灣外口寬度100公裏,距外12斷面僅幾公裏,河口東段河床突然擡高,灘淺。當大量潮汐從錢塘江口湧入時,由於江面快速收縮,河水難以退下。其次,與錢塘江下的泥沙淤積有關。這些泥沙沈積對潮流起著屏障和摩擦的作用,使潮流前沿坡度陡緩,從而形成壹波追上前壹波,壹波接著壹波,壹波高過壹波。世界上有兩個地方有這樣的景觀,壹個是在亞馬遜森林。雖然規模比錢江潮大,但是因為地處偏遠,很少有人關心,文化氛圍也不如錢江潮。所以這真是壹個奇跡!歡迎來到農歷八月18觀潮節!說到錢江潮水,有神話和傳說。傳說有很多種,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相傳春秋時期,越國先敗於吳國,勾踐夫婦到了吳國,被擄為人質,受盡屈辱和酷刑。後來,勾踐被釋放,回到越國。他決心報復。吳國大夫伍子胥多次警告吳王要警惕越王勾踐的復活,但傲慢的吳王不聽,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給他壹劍自殺。伍子胥死時留下遺言,叫人把他的眼睛掛在京城南門,看著越國滅吳。吳王聽到這惡毒的詛咒後大怒,用草把伍子胥的屍體包起來扔進了錢塘江。傳說伍子胥死後成為潮神。每當他生氣的時候,就騎著白馬,在錢塘江裏咆哮。從此錢塘江泛濫,滾滾洶湧,據說是伍子胥忠魂所致。

故事很多,不壹壹列舉!

說到蕭山,還有壹個特產就是蕭山花邊和中國十字繡!蕭山花邊又名萬綠絲、萬麗,20世紀初從威尼斯傳入蕭山坎山鎮。經過70多年的發展和創新,原始圖案從單調發展到門類繁多,包括床罩、桌布、窗簾、沙發套、靠墊、胸針、繡花襯衫等2000多種,構圖新穎,色彩典雅,針法多樣,技藝精湛。其產品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京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巨幅蕾絲窗簾,寧夏廳的蕾絲窗簾,杭州機場貴賓廳的西湖全景,都是蕭山蕾絲的代表佳作。現在手工花邊是壹件極其珍貴的藝術品!

再壹個是益農鎮的傳統特產蕭山幹菜。益農鎮(原嘉造鄉)原屬紹興縣,所以壹直以“紹興幹菜”命名。本品以大葉芥菜為原料,香氣濃郁,鮮美嫩滑,長久不變。是壹年四季都吃的大眾食品。幹菜燜肉是壹道具有傳統民間風味的名菜。傳統上主要在紹興、寧波、杭州等地銷售。近年出口江西、湖南等地,對外銷量約1萬噸。

楊梅是浙江的特產。蕭山、慈溪、余姚、蘭溪等地都是楊梅的產地,其中以蕭山杜家地區出產的楊梅最為著名。這種楊梅顆粒大,每500克28到30個。核小,肉柱圓,口感鮮甜。壹般在夏至後5天左右成熟。蕭山楊梅栽培歷史悠久,有早彩、晚彩、白楊梅、草梅等40多個品種。楊梅具有果大、核小、汁甜的特點。所以可以說世界上哪裏的楊梅最好吃?答案當然是蕭山!

還有三只黃雞!小山雞的起源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宮中飼養的鬥雞傳入民間,故又稱“越雞”。因其喙黃、羽黃、腳黃,故又稱“三黃雞”。這種雞肥膘多,肉質白嫩,味道鮮美,早期生長快,抗病力強,覓食能力強,適應性強,是我國八大優良雞種之壹。主產區為瓜瀝、彭懿、城北。味道就不用說了,很好吃,和普通的雞肉有天壤之別!

南宋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首。公元1276年,南宋王朝的覆滅導致南宋官窯被毀,官窯自然成為南宋最後的陪葬品,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陶瓷專家葉國珍教授,為了不讓以南宋官窯為代表的中國青瓷成為“絕唱”,於1968年開始考察南宋官窯遺址(杭州五桂山南宋瓷窯遺址)。在漫長的測試過程中,經過2000多次的配方調整,夜以繼日的進行了100多次實驗,最終在1978。

錢江啤酒由錢江啤酒廠生產,采用當地優質原料和應時礦泉水釀造而成。在中國道創的大型露天臥式罐中釀造,灌裝西德進口的全套流水設備。酒色淺黃清澈,酒味醇厚爽口。“潛江啤酒”、“潛江清泉啤酒”先後獲得部、省優秀產品稱號,“中國啤酒”出口美國。

蒓菜起源於中國的江南,以湘湖、西湖、太湖最為著名。然而,無論是蒓菜的質量、培育時間和歷史知名度,胡翔蒓菜都是最先得到推廣的。南宋《會稽》載:“蕭山胡翔是特珍。”杭州烹飪“西湖水牧羊湯”出名後,裏面用的水牧羊多產自湘湖。銷往國外的蒓菜裝罐也是從蕭山開始的。

浙江龍井茶,堪比傳統名茶“西湖龍井”,是浙江名茶譜中的後起之秀。蕭山是浙江龍井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浙江龍井茶在我市的社會價值超過其經濟價值。招待親朋好友時或喜慶宴席後,若能喝上壹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更能增添親切溫馨的氣氛!

大結局介紹蕭山母親湖——湘湖!

湘湖的由來:

湘湖被譽為西湖的“姐妹湖”,也是蕭山人幾百年來想圓的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湘湖的保護和發展被區委區政府列為民生工程和實事工程,蕭山人正在開始實現這個夢想。未來,湘湖將與西湖隔江相望,南北相望,共同唱響“西鄉的故事”,也將為蕭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今天,我們回顧湘湖的歷史。作為壹個沈默的母親,她見證了蕭山的發展。

海洋的巨大變化:

湘湖位於錢塘江南岸,蕭山市西南,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這可以從獨木舟穿過喬虎遺址得到證實。在此期間,在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胡翔經歷了海洋、湖泊和沼澤或田野的巨大變化。

在古代,胡翔地區曾是東海海灣的壹部分。氣候由冷轉暖,冰川和潮汐頻繁作用,湘湖成為海陸交替帶。

大約8000年前,大海退入陸地,有華夏先民在這個天然“湖”上繁衍生息。大約6000-7000年前,海侵再次來襲,這裏再次變成了淺海。此後,海水退去,海平面下降,胡翔地區南北兩山之間,成為錢塘江的通道。

越南軍港:

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湘湖壹帶是吳越爭霸的軍事據點。湘湖和白馬湖是越國的軍港——牯嶺港。越國的海軍就駐紮在這裏,越王勾踐的多次水上軍事行動都是從這裏開始的。湘湖成為吳越對抗的重要戰場,留下了“餵魚擊退敵人”、“服薪嘗膽”等歷史故事。我國最早的地方誌《越絕書》曾記載:“會稽山(今越王城山)上進城者,勾踐、吳湛,敗而居之。因為下面是目的(木)魚塘,其利潤不出租。”勾踐給孔子的學生子貢講了他“上惠濟山,下大海,只見魚鱉”的情景。《越絕書》形象地把惠濟山下四面環水、中間無水(鏤空)的區域命名為“木魚塘”,勾踐把惠濟山下的廣大水域稱為“隘海”,這是對湘湖水域的最早記載。

築堤入湖

蕭山地處水鄉澤國,地勢低窪,降水季節分布不均,水旱災害頻繁。北宋熙寧(1068—1077)年間,很多人上書要求棄田復湖,但都失敗了。政和二年(1112),當時已經60歲的師洋編了蕭山縣令,召集村裏有經驗的老人開會,親自調查。“依山勢,可圈地,以山為界,土築池塘。”南、北兩處築堤,利用荒地37002畝蓄水成湖。環湖80余裏,長約19裏,寬1-6裏,東北窄西南寬,形似葫蘆,故名胡翔。

此後,湘湖作為人工湖,用於蓄洪防旱,灌溉了周邊9個鄉鎮146868畝農田。每畝田收七五勺原糧,稱為“全湖稻”。“胡翔千頃農民”,胡翔成了蕭山人的“母親湖”。

湘湖變成了壹條河:

隨著歷史的發展,由於多年的泥沙淤積和人類的侵占,湘湖水面逐漸降低。客觀地說,自明代牟延山開山,修建馬溪、三江水閘以來,湘湖灌溉的農田已不到原來的壹半,這就為淤地荒地的開墾提供了可能。根據1927的湘湖規劃,上湘湖的丁山、鴨屋山壹帶被收歸國有,第三屆國立中山大學農學院(後改為浙江大學農學院農場、胡翔農場)、胡翔師範學校都在此建房、耕地。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陸續開墾土地約7000畝。到解放前夕,湘湖水面只有1萬畝,還不到湖初的三分之壹。

湘湖是蕭山人的母親湖。美麗的湘湖景觀和八千年的古文明是蕭山人的驕傲。湘湖的保護和開發是為了改善蕭山的生態環境,為蕭山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 上一篇:夢見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
  • 下一篇:全面點評《鴻門宴》。請回答妳所知道的。謝謝大家!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