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唐山戰役

歷史上的唐山戰役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中國守軍奮勇反擊,偉大的抗日戰爭爆發了。13年8月,日軍大規模進攻上海,國民黨調集70萬精銳部隊進行大規模的淞滬會戰。165438+10月23日,國民黨軍潰退。日軍緊追不舍,死守不放,從昆山、蘇州、無錫、鎮江、句容等地壹路包抄,大有囂張之勢。國民黨軍新敗後,士氣低落,指揮不靈,沒有在南京以外組織強有力的抵抗。65438年2月3日,丹陽陣地被破。65438年2月6日,日軍攻占句容,直逼唐山。65438年2月7日下午,日軍某旅闖入唐山炮兵學校。65438年2月8日,唐山鎮落入日軍魔掌,戰線向孝陵衛、紫金山移動。65438+2月65438+3月,南京淪陷。國民黨軍隊的南京保衛戰再次以失敗告終,僅持續了壹個多星期,令中外軍事專家感到驚訝。

唐山封鎖是南京保衛戰的壹部分,是唐山附近中國軍人與日本侵略者的壹場血戰。戰爭雖然時間短暫,但卻是唐山歷史上極其重要的壹頁,其間的史詩故事不容忽視,不容辯駁。我沒有任何從軍經歷,也缺乏在歷史中去偽存真的能力,但我對這段戰爭歷史情有獨鐘,只想了解它,澄清它。壹句話,就是弘揚民族大義,激發鬥誌。總之,也能打破陰霾,獲得知識。而且,經過激烈的戰鬥,絕不會不留痕跡的吹走。我們可以從那堆舊論文中去研究,從民間的口口相傳中去了解,親自去驗證,或多或少總會有所收獲。於是,我壹次次出去求教,樂此不疲。

戰前準備

之前國民黨軍隊在南京城外修築了大量工事,應該說是有備而來。唐山是南京的東大門,壹直以來都是軍事重鎮,這壹帶的防禦工事當然是最重要的。早在1936年秋,國民黨軍舉行大演習,唐生智擔任裁判。“演習的預定目標是假設敵日軍入侵南京時,其主力壹到達唐山前線,我軍就利用復雜的廓形壹步步佯裝抵抗,消耗敵人的兵力,逐步把敵人引誘到紫金山以南,加以殲滅。”淞滬抗戰開始後,蔣介石於6月5438+0937+00派德軍顧問團騎兵中校·奈維格到湯山地區參加防禦陣地偵察。165438+10月初,唐生智等人到唐山偵察地形。上海戰場撤退後,大本營命令教導總隊的壹個工程連在德軍顧問的指導下,在唐山鎮前端修築野戰工事。有人誇這是中國的“馬奇諾防線”。老人們說,當年唐山的碉堡星羅棋布,戰壕縱橫交錯,互通有無。確實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日軍早就偵察清楚了,戰時從其他地方包抄的時候,很多工事都沒有發揮作用。

現在,在炮場以北的田野裏,還能看到幾座當年修建的鋼筋混凝土碉堡,依然十分堅固。在83醫院離大門不遠的山腳下,有壹個很大的圓形碉堡,基本保持原樣。在西崗頭的南端,有壹個碉堡也完好無損。龍珠山莊附近的唐山水庫邊上,有兩個碉堡。如果以後其他掩體可能被施工隊炸了,那麽這兩個掩體就睡在水下,壹百年都不會有事。

60多年前的殺戮已經成為過去。只有這些碉堡還頑強地蹲在田野裏,向行人訴說著當年的屈辱和悲慘。

血戰中的孟墓

有壹本書叫《南京保衛戰》,是國民黨將領寫的回憶錄。這本書在許多地方提到了唐山戰爭。雖然語言模糊,但輪廓清晰:當時參加唐山會戰的壹線部隊是國民黨第66軍、第83軍(他們是粵軍)、第74軍、第78軍、第2軍41師。此外,杜的裝甲兵戰車連。書中寫道:“65438年2月6日,句容之敵北侵唐水鎮,與我66軍激戰。”“65438年2月7日,唐水鎮前第壹陣地被日軍騎侵。我軍黃昏退守二線,固守唐山、唐水鎮。8日,日軍以主力、炮兵、機械化部隊進攻我唐山第二道防線,與我軍混戰。8時許,唐水鎮壹度遭到日軍襲擊,後被奪回。唐水鎮及兩岸高地仍在我軍手中。”

從字面上看,三四個軍,八九萬兵力,集結在唐山與日寇對抗。多好的外觀和規模啊!事實並非如此。時任南京警備司令部總參謀部第壹科科長的譚道平在書中寫道:“這三個軍(指74軍、66軍、83軍)都是打得好,還沒有打完的殘兵。老兵少,新兵大多沒經過訓練。但是,當戰局已經到了無兵可調的地步,我們就不得不遷就事實了。”他還說:“我每天都在處理調動部隊到前線的工作。從字面上看,很明顯是壹個師或者壹個軍在往上走,但實際上,士兵就跟壹個營壹樣。”科長說的有道理。

老人們講述的故事,有的與參戰將領的回憶相符,有的則大相徑庭。很多老人說,日軍從句容、土橋、索樹等地西進,唐山鎮沒有發生大的戰鬥,新塘、左場之間也沒有發生大的戰鬥。那麽,當年的戰場在哪裏?

湯澤村老人芮有道說,起義之初,父親芮朝順被日軍帶去擡傷兵,從孟墓西南的山溝裏擡到炮兵學校。他累得壹天跑不了兩趟,就被擡到丁蜀。他再也走不動了。休息壹會兒後,被關押的日本兵刺死。

老人口述可信:孟墓曾是老戰場。

在陳方孟母自然村西南1公裏處,壹座鐵塔高高聳立在土坡上(見下圖)。這座塔有六層,第二層和頂層用厚鋼板焊接而成,其他樓層都是開放式的。原來,這是抗戰前國民黨修建的炮兵觀察塔。鋼板上有兩條縫,用來觀察炮彈的炸點。由於有厚厚的鋼板做保護,觀測者不用擔心會有彈片飛來。

日軍攻陷湯山時,孟墓、、神童村壹帶發生了血戰。兩個連的廣東兵站在鐵塔附近的戰壕裏,與日軍激戰了兩天兩夜。大部分官兵壯烈犧牲。傲慢的日軍在這裏損失慘重,留下了數百具屍體。當年的血戰沒有記載在史料中,卻深深地記在了老人們的心裏。1999,某僑報發表文章,報道了這場血戰的始末,標題是《英雄塔》。

據孟墓自然村老人龐家軍回憶,1937 (12.8)年農歷冬月初六淩晨,壹支粵軍開到孟墓,挨家挨戶敲門,請求避寒。村民打開門,只見他們都穿著短褲,只有少數人穿著棉背心,站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他們操著廣東口音說:“我們是唐生智的部隊。唐生智在南京指揮戰爭,我們來到這裏。”

不久,日軍到達句容土橋,向西推進。粵軍進入孟墓西側壕溝,與日軍對峙。壹班士兵帶著輕重機槍登上瞭望塔,然後砍斷梯子,不讓人們上塔。

日本人到達陳方後,襲擊了王家山。駐守在山上的廣東士兵毫不含糊。他們主動出擊,繞到日軍後面,在磨盤墩向日軍開槍,打死幾名日軍。日軍把死傷的士兵拖到神童村。城樓上的廣東兵看到神童村集結的日軍,於是用重機槍猛烈射擊,擊斃日軍數百人。日軍發現機槍的火點在鐵塔上,舉槍還擊也沒用,於是向其空軍求助。不久,幾架日本飛機飛來,依次低空飛行,向廣東士兵射擊。太陽能機有兩個機翼,機身上的紅日印記可以看得很清楚。日軍的小鋼炮也對著塔開火,不時有炮彈落在塔上。可觀測的塔很堅固,小口徑炮彈都對付不了。

第六天打了壹整天,槍聲壹直沒有停過。這支粵軍英勇頑強,打得很好。但他們孤軍奮戰,沒有後援,傷亡越來越大。第七天又打了壹個上午,槍聲漸漸淡了。晚上,不會再有槍聲。

龐家軍老人說,城樓上只剩下四個廣東兵,天黑就撤了。他親眼看到日軍占領孟墓後,用粉筆在墻上寫下了“小野軍、四方軍來此”的字樣。

在孟墓戰役中,日軍傷亡慘重。他們死去的士兵和壹些受傷的士兵壹起在神童村火化並就地掩埋,墓地裏插著壹塊塊招魂牌。戰鬥中犧牲的粵軍官兵被附近的村民運到霍查山挖坑掩埋,掩埋現場沒有留下任何標誌。

八月初壹日淩晨,日軍俘虜了幾名民夫,經過長龍溝、大連山、小茅山,向滄波門進發,但孟墓仍有少量兵力。龐家軍的父親龐振金(51歲)和叔叔龐振兵(49歲)想念家裏養的豬和牛,從山上出發回家。誰知,途中,他們遇到了西進的日軍,兩人都被日軍開槍打死。60多歲的村民龐振泰在第八天傍晚返回孟墓時,被壹名在村邊站崗的日本士兵開槍打死。龐家軍,壹個家族大伯的母親,80多歲,有腿腳疾病。她不得不抓住壹條長凳壹步壹步慢慢移動。日本兵看到後,把她踢到池塘裏活活淹死。小板凳也掉進了池塘裏,飄來飄去,好像要陪老人到最後壹刻。

現在,孟墓的鐵塔依然矗立在高坡上。鐵塔往北400米是南豐石粉廠的辦公樓和車間。廠房高大整潔,辦公樓美觀寬敞,樓前草坪上種著幾十棵紅楓、香樟、棕櫚樹,充滿鄉村韻味。67年前經過戰爭洗禮的英雄塔,仿佛是壹個魁梧的戰士,依然忠誠地守護著這片熱土。

對抗唐萌

另壹個戰場在湯山鎮以北的唐萌。

關於唐萌戰役有許多傳說,在材料中也有許多參考資料。《南京保衛戰》寫道:“當時壹支日軍從九華山北麓入侵唐萌,利用凹地西進。我們準備由41師和66軍夾擊日軍,71軍和156師從側面和背面夾擊。後來由於通訊困難,41師未能開展聯合作戰,壹直在唐萌奮鬥到65438+2月10。”孫的《南京保衛戰史》寫道:“自十二月五日日軍入侵句容以來,在中日雙方為居唐線激戰的同時,位於唐水鎮以北的和大虎山也發生了激戰。我第66軍、第2軍、第78軍,以及所屬的戰車、炮兵部隊,在那裏頑強戰鬥,堅守陣地,阻擋了敵人的進攻。”《名鎮湯山》說,唐萌戰役發生在65438年2月6日。中央軍壹個團在方沖與敵激戰,阻止日軍西進,幾乎全軍覆沒。

為了弄清唐萌戰役的基本情況,我走訪了許多老人。根據他們的口述和對史料的綜合分析,可以勾勒出當時的輪廓。

叛亂前,有幾支中央軍部隊駐紮在唐山附近的農村。西崗頭、梅家邊有壹個團,柳崗頭有壹個營,都是從松湖前線撤回的粵軍。駐寺莊、徐家邊的國民黨軍為66軍159師。他們穿得非常單薄,在寒冷的天氣裏他們仍然穿著單衣和短褲。壹些人向人們要床單來裹住自己。

日軍從句容向唐山挺進時,新塘—左廠—唐山公路沿線只有零星的小規模戰鬥,這些中央軍部隊在與日軍接觸後迅速撤退。原來駐守西崗頭的團退到九華山南麓,不戰而散。大量武器彈藥被丟棄在山裏。

日軍進攻唐山前,對唐山前線既定防禦陣地進行了詳細偵察,少量偵察兵在安吉山偵察了兩三天。為了繞過中央軍的預設陣地,大量日軍從馬場進入九華山北麓,經東閣角、安吉山進入唐萌。65438年2月6日,日本飛機轟炸了唐萌,殺死了許多從大赤巖到唐萌橋的路上逃跑的人。

65438年2月6日日軍到達唐萌後,向駐紮在蛇霧山的中央軍部隊發起攻擊,火力猛烈。中央軍隨後向西撤退。在邦曲山,中央軍壹支部隊攔住日軍,遭到日軍飛機轟炸,迅速向西撤退。

這壹時期的基本作戰態勢是日軍向西進攻,中央軍邊打邊退,唐萌附近的主要戰役壹天就結束了。

方沖俯瞰

民間廣為傳頌的唐萌之戰,其實指的是後來發生的另壹場戰役。戰場在唐萌自然村西南約壹公裏的方沖,時間是65438+2月65438+3月。為了準確起見,我們不妨稱這場戰役為方沖之戰。

方沖之戰是在什麽背景下打的?

根據孫的《南京保衛戰史》和王符的《日本侵華戰爭史》(1931-1945),12年2月6日下午6時,的第66軍和鄧龍光的第83軍從太平門經岔路口和仙鶴門向東,12深夜至13淩晨,這兩支粵軍在仙鶴門迎敵,發生大規模激戰。6月5438+03日淩晨5時,部隊在空山、獅子山與敵展開大規模激戰,傷亡慘重。軍長葉和參謀長黃誌南與部隊失去了聯系。他們穿上便衣,在唐山附近的山裏潛伏了壹天,在京滬高速公路上和難民壹起逃亡。

這兩支粵軍中的壹部分突破到湯山,在唐萌方沖同敵人進行了殊死的鬥爭。方沖之戰驚天動地,壹言難盡。

雖然《南京保衛戰史》等史料中並未提及方沖,但這場慘烈的戰鬥卻深深地刻在了普通人的記憶中。六七年過去了,今天只要壹提起方沖,老人們的話匣子馬上打開,告訴妳那些年的所見所聞和經歷。

方沖三面環山,南有狼山,東有幹山,西有佩山。北邊的山口很窄,像個口袋。“口袋口”以北四百米是陳家邊,東接張家港,西接葛巷,北連壹座大山——蛇屋山。

葛巷老人秦有才當時躲在荊棘山的壹個山洞裏,是方沖之戰的親歷者。他說在唐萌有兩場戰役。第壹仗中央軍由東向西撤,第二仗中央軍由西向東來。他還說:“中央軍來自靈山,來自徐翔。帶領他們的人姓吳,徐州人,在靈山煤礦上班。中央軍讓他帶路,他就帶他們去了雪浪寺。戰後,此人留在葛巷。後來我在後山給壹個姓阿寶的掃墓,解放後回到徐州。”

陳家邊的王記性特別好,村裏幾件大事的日期她都脫口而出。他說:“中軍在方沖打了壹個埋伏,是在冬月十壹日打的。”她說的“伏擊”是指中央軍遭到日軍伏擊,農歷冬月十壹是65438+二月13,與史料記載的日期完全壹致。

唐剛村老人曾寶友回憶說:“我舅舅曾金山倒著跑的時候躲在方沖的油鼠洞裏,親眼看見壹支中央軍進了方沖。壹位老師從轎子上下來,給士兵們講課。洞裏的人覺得很奇怪,說:‘妳看,中央軍不是回來了嗎?’但此時唐山已被日軍占領,山上有日本兵。日本人不多,就叫他們的飛機炸了。結果飛機投下的炸彈炸死了自己人。中央軍不顧壹切向大赤巖方向沖去,被鬼子用機槍壓在山上。沒有沖出去,只有壹小部分往張家港方向逃。方沖山上,從大赤巖到春山,到處都是中央軍的屍體。後來去方沖撿柴,子彈殼堆得滿滿的,能裝好幾麻袋。我還去了油鼠洞,發現洞裏的爐子還在。附近山上還有石頭工事和手榴彈。"

陳家邊的齊清福老人雖然不是親歷者,但他知道的很多。他說:“中央軍從下關撤退到寶華山,有壹個師。他們不走大路,走小路。到了陳家邊,他們就集中在那個十畝地的地方,準備沖過麻子頂。有兩個官員,壹個披著鬥篷,壹個戴著文明棍。前面有八九個人偵察,在麻子頂拐角沒看見鬼子,就向大家招手,部隊沖進來了。隊伍很長,前面已經到了馬頂,後面還在十畝。突然山頂放了壹槍,日軍埋伏伏擊,中央軍死了幾百人。壹些人從山口跑了出來。跑出來的人有的被打死,有的跑了。很多人死在梅花墩。日軍火力很猛,方沖竹林裏的竹子都禿了。”老人所說的“十畝地”、“麻子頂”、“梅花墩”都是方沖附近的小地名,只有當地人知道。

陳家邊的老楊曼華冠就藏在方沖山口的壹個洞裏,這是我找到的第二個證人。他說:“日軍進攻唐山前,村民走得差不多了。我們最晚離開,我占領唐山好幾天。我們剛到達村子的西邊,日本人就站在山上向我們開槍。我們不敢離開,所以我們跑回去,鉆進了山腳下的壹個山洞。在山洞裏躲了三天左右,國民黨中央軍和日本鬼子在方沖打起來了。”

“中央軍是如何進入方沖的?我沒看見。只記得那天下午三四點鐘的樣子。方沖山上傳來密集的槍聲。響了壹個時辰,中央軍往寶華山方向撤退,鬼子也不追了。中央軍撤退的時候,有幾個士兵路過我們的山洞,想進山洞休息壹下,直到官員叫他們不要進來,他們才進來。晚上,戰鬥結束後,中央軍的壹些傷兵躲在陳家邊的老百姓家裏。第二天,鬼子進村燒房子,傷兵有的被燒死,有的被打死。”

“方沖壹仗殺了不少人。我家在方沖有好幾畝地,包括水田和旱地。立春後,我的女兒,我的三叔楊順寶,和村裏的幾個年輕人進了方沖。我看到到處都是開始腐爛的屍體,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於是我就把屍體埋在路上和地裏。屍體太多了,掩埋妨礙耕作的屍體花了壹個星期,把更遠的留下了。我叔叔因為搬運屍體中毒,全身長滿了疙瘩,都是蠶豆花瓣那麽大。用了好幾年才慢慢治愈。”

方沖之戰死了多少人?有人說有幾千人,有人說有幾百人,都是估計。也有老人說,沖出方的中央軍有200多人,冒著寒風撤往寶華山。我到的時候,山上壹個土匪殺了20多人,槍都被搶走了。他們還說,在方沖挖藥材,經常能挖出很多屍骨。有人上山砍柴,在那裏發現了很多生銹的彈殼。2001,唐萌村民在山上修路時挖出壹把生銹的刺刀。

方沖是個小地方,軍事地圖上沒有標註。成千上萬勇士的鮮血灑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吶喊響徹雲霄,他們的殊死戰鬥驚天動地。他們失敗了,壹層層的骨頭連同他們的子彈和靈魂壹起被埋在了山裏。多少年來,老人們壹遍又壹遍地看著方沖附近的山,不時念叨著,討論著,眼神裏透露著對過去的痛苦回憶。年輕人提起當年的戰爭就忘不了方沖。他們的表情或是嚴肅而略帶悲傷,或是憤怒而趨於激烈。我想,即使過了壹百年、兩百年,幾代唐山人還是會記得方沖和這個令人心酸的地方。

硝煙散盡,往事如雲。寒來暑往,山川無聲。只是痛久了,恨久了!

希望能領養!謝謝妳

  • 上一篇:如何更好地利用輔助教材促進歷史教學
  • 下一篇:四川天府新區發展怎麽樣?未來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