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什麽是人道主義

什麽是人道主義

人文主義是起源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體系,主張關心、愛護和尊重人,實現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人文主義的內涵被具體化為“自由”、“平等”、“博愛”等口號。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人文主義在反對封建制度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人道主義作為壹種思潮或思想體系,最晚適用於資產階級思想家。它是壹種個體本位的觀點,主張每個人都是壹個獨立的實體,都追求自己的目標,尊重個人的平等和自由權利,承認人的價值和尊嚴,把人當作人,而不是作為做人的工具。它的最初形式是人文主義。在反封建中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進步作用。法國第壹部憲法《人權與公民權宣言》的序言,是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宣言。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理論基礎是超越階級和時代的抽象人性論,它所追求的社會制度是以私有制為基礎,以個人主義為中心。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失敗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它逐漸失去了進步的歷史作用。馬克思主義重視人的地位和價值,以實現所有人的解放和自由為目標,是革命的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並不否認人道主義,而是反對抽象的人道主義。

它是壹個發展變化的哲學範疇。人文主義是隨著人類進入文明時期而產生的,但人道主義作為壹種時代思潮和理論,是在15世紀以後才逐漸形成的,最初表現在文學藝術中,後來逐漸滲透到其他領域。

“人道主義”壹詞來源於拉丁語humanistas(人文主義),在古羅馬時期,它被引申為壹種具有人道主義的、能夠促進個人才能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制度。15世紀新興的資產階級思想家說,人道主義是指文藝復興精神,即要求通過學習和發揚古希臘羅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人道主義反對封建教會專制,要求充分發展人的個性。直到19世紀,人道主義壹直是資產階級建立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失敗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這種人道主義理論和思潮逐漸失去了進步的歷史作用。近代以來,西方思想家雖然沒有放棄人道主義的旗幟,但他們的人道主義理論或多或少帶有虛無主義或悲觀主義色彩。

真正批判和繼承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吸收和發展其合理內容的,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僅重視人的地位和價值,而且把壹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人類解放的目標,並指出了實現這壹理想目標所需要的具體條件。在中國,對人道主義問題有不同的理解。壹種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人道主義作為壹種世界觀和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堅持和發揚的是革命人道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作為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

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繼承和發展了古希臘人道主義的精髓,突破了中世紀教會統治下以上帝為中心的思想桎梏,主張人是自然的壹部分並支配自然,認為追求幸福是人的天賦權利,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根據這壹理論,新興的資產階級無情地批判了把肉欲和世俗生活視為罪惡的封建教會的禁欲主義,肯定了人有享受世間壹切幸福的權利,從而使征服自然、追求生活幸福、自由創造、爭取個性解放和建立公正的社會制度的進步思想廣為傳播。當時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進步作用,使其成為資產階級革命反對封建教會專制的思想武器。

從歐洲文藝復興到18世紀的啟蒙運動,大多數人道主義者是藝術家、作家、思想家和科學家,他們在各自不同的領域提出或宣傳資產階級人道主義。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的人道主義理論,要求現實中的壹切都要符合人的理性。這種理性的人文主義直接打擊了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各個領域的封建專制,為即將勝利的資本主義制度繪制了藍圖,從而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奏。法國大革命勝利後,作為法國第壹部憲法序言的《人權與公民權宣言》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勝利的記錄。然而,資本主義制度並不是人類理想的社會制度。早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前,壹些啟蒙思想家就已經發現了人道主義本身的矛盾,並試圖尋找解決辦法。但是,他們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私有制是這些矛盾的根源,他們所提倡的人道主義恰恰是為了維護這種制度,所以靠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本身是不可能找到真正解決矛盾的辦法的。從理論上講,資產階級人道主義在考察人的時候完全脫離了社會關系,把人當作自然人,並以此為出發點來論證人的追求和向往。這使其陷入抽象的人性論,有超階級、超時代的錯覺。但是,追求自由和享受權利以及公正的社會制度在這種抽象的人性理論中並不抽象。他們以私有制為基礎,以個人主義為中心,這就清楚地表明了資產階級人文主義的虛偽。

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公開拋棄人道主義旗幟的理論也相應出現。在20世紀上半葉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的法西斯集團推行各種非人化的政策,體現了壟斷資產階級的反人道本質。然而,世界上有大量正直的人,包括壹些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藝術家、作家等。,他們仍然信奉傳統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並從這壹原則出發,抨擊資本主義世界的各種反人類罪行,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人道主義在現代西方哲學中,人道主義在現代西方哲學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現代西方哲學中的許多流派,如存在主義、新托馬斯主義、人格主義、實用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等,往往假裝贊美人的價值,捍衛人的尊嚴,提高人的地位,用現代的眼光研究人的狀況、特征、未來和利益。雖然這些學派的代表在壹些重大問題上持有相互沖突的立場,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自稱為人文主義者,或者至少是人道主義的倡導者。他們共同關註的問題主要有:人性、人格、人與科技、實現人性的理念等。

在現代西方哲學中,許多學派及其代表提出了自己拯救人類的思想。薩特認為超越性和主體性是實現人性的手段。在他看來,人要成為人,需要超越自我,尋求更高的人生目的。超越的方向總是指向未來,“投資未來”的選擇是由個體的主體性決定的,人性只有在壹系列自由選擇中才能實現。在雅斯貝爾斯看來,超越的目的是上帝,人類真正存在的道路是天啟宗教和哲學。恢復人性有賴於愛的力量、理性的開放和與超驗存在交流的欲望。

馬裏旦試圖用神道作為實現人性的手段,鼓勵人們用精神性的東西和宗教信仰來創造壹個人性化的社會環境。他指出,基督教的人生哲學指導著享有人權和尊嚴的基督教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不同種族和文化傳統的人們共同努力完成世界上的人道主義事業。

法蘭克福學派的大部分思想家都把愛作為實現人性的杠桿。弗洛姆認為,人類的痛苦是因為缺乏愛。愛的缺失雖然不能導致肉體死亡,但卻是驅使人走向墳墓的根源。但是,生命意誌深深植根於人體,作為生物本能,表現在肉體和精神上。這是對生活的渴望,也是愛的基礎。馬爾庫塞想象在壹個不受拘束的文明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充分情欲化,人的自由和幸福在這裏得到充分實現。施密特認為人性可以通過愛來實現。因為愛是壹種幸福的狀態,而獲得這種狀態取決於愛壹個人或壹件事。而且,愛情改善了人的狀況,提供了人生的意義,使人得以充分發展。

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在關於人道主義的討論中,我國理論界形成了壹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即把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定義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是調整倫理領域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標準之壹。它要求社會關心和同情個人和人,尊重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促進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的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作為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倫理原則和道德規範,是以社會主義經濟為基礎,與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相適應,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歷史觀為基礎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革命人道主義”的繼續和發展。“革命人道主義”是與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鬥爭相聯系的人道主義。

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真誠的、具體的、現實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使個人和社會的基本利益相壹致。這種人道主義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對最大多數人的權利、利益和人格的尊重和關心,體現了最大多數人對共同利益的關心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關心。但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不是自發實現的。這就要求大力加強以共產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社會主義人文主義的倫理道德規範。

從根本上說,人與人之間的人道主義關系只有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和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整個社會生活包括幾個層次和許多方面,道德關系和道德生活只是其中之壹。因此,人道主義不能代替社會發展的壹般規律、客觀經濟規律、階級鬥爭規律、科學文化發展規律,也不是支配壹切社會生活的最高準則。社會主義人道主義與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根本區別在於,後者從抽象的人出發,以個人主義為核心,訴求人性,乞求剝削者和壓迫者的憐憫和同情,反對階級鬥爭和革命暴力。充其量只能抗議社會不公或者尋求壹些暫時的滿足和安慰,而不觸及資本主義的根本制度。所以,在最積極的意義上,它只能是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礎。社會主義人道主義以社會矛盾及其運動規律的唯物主義揭示為基礎,以推翻壹切剝削制度為前提,以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專政為條件,以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統壹的集體主義為基礎,是符合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現實主義人道主義。

  • 上一篇:史上最厲害的軍刀是什麽?
  • 下一篇:歷史和政治摘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