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為什麽不承認歷史上的“新王朝”?

為什麽不承認歷史上的“新王朝”?

王莽被歪曲和否定的另壹個重要原因是受“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傳統結論影響。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只存在了14年,比秦朝少了壹年,被漢朝後裔劉秀推翻。所以他註定要被放進另壹本書裏。歷代正史根本不承認新朝是壹個朝代。如果新朝成功了幾百年,我想史官們也不會這麽詆毀王莽了。是時候謳歌和說說王莽神話了。王莽不是篡位者,而是“從天而降的偉人”,“奉天海運”的“真命天子”。想想看,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不是篡位了嗎?乞丐朱元璋和鄉官劉邦造反,推翻了“真命天子”的統治,難道他們沒有犯錯誤嗎?不是賊嗎?不算!因為他們成功了。勝利者都是對的,他們的對立面是賊。這是歷史。王莽不公的根源就在於此。我記得白居易的詩:

“周公懼八卦天,

王莽卑微不篡位的時候。

石翔壹開始就死了,

誰知道壹生的真相?"

歷史。王莽(壹篇有價值的文章)

有壹天,我碰巧和壹個朋友聊到了歷史。他提到王莽,說王莽是千古罪人。我無話可說,心裏卻有點不安和無奈。應該如何面對王莽和他建立的新王朝?我不是歷史學家,所以不敢妄加評論。但是,我認為從班固到今天的歷史學家對王莽和他建立的新王朝的評價不壹定是公正的。

當然,歷史是不可否認的。王莽為了稱帝,篡位,殺了很多人。但就因為他謀權篡位,就用神聖的評論歷史的權利被打上千古罪人的烙印嗎?那麽,隋文帝不是也篡位了嗎?和唐高祖的趙匡胤...歷史上的政權更叠從某種邏輯上來說也是壹種權力篡奪。為什麽不起訴所有這些人?

古代歷史學家用正統觀念評價歷史。劉漢、唐力、宋釗和朱明成了自然正統。如果壹個外國姓氏得到了他,他是壹個偏執狂。於是,他們對王莽進行了猛烈的攻擊,不僅稱其為漢奸、小偷,還拒絕承認王莽建立了十五年的新王朝。

為什麽今天的歷史學家不能為王莽平反?或許是因為王莽離開我們太久了,被人們遺忘了;也許歷史學家仍然堅持正統觀念;否則就是王莽重組的失敗。

2.不管史書怎麽稱呼王莽,不管那些史書的作者怎麽說他。我們只看這些歷史事件。王莽其實還不錯!

他出身貧寒,過著簡樸的生活。後來,因為他的姑姑成為了元帝的女王,他被立為新都,進入了上流社會。他仍然保持著樸素的風格。吃飯穿衣從不奢侈。後來當了皇帝,也是這樣。在中國古代皇帝中,王莽是最淳樸的皇帝。可能有人會說他用這種方法來籠絡人心,但是這種籠絡人心的方法足以說明他的聰明。在他看來,這些小事遠勝於幾十起犯罪。

他知道壹個國家的靈魂就是皇帝的精神。他的兒子王被家奴殺死,他讓兒子自殺賠禮道歉;後壹個兒子王宇違法了,他要求司法部門考慮。司法部門的決定是罰款1200元。他寫了壹封信重新考慮。司法部門的幾個負責人琢磨了好幾天皇帝的心理,才被判充軍三年。判決書送到王莽手裏的時候,他居然在判決書上寫了三個他極其不願意寫的字,“斬,決。”他哥哥的兒子王光下令暗殺部長。得知此事後,他指責嫂子對兒子管教不嚴。嫂子和王光後來都自殺了。

他威嚴地坐在法庭上,心裏沈重的精神負擔卻能壓垮他。為了這個國家或者為了他的權力,他殺了壹大批人,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和壹個侄子。他很殘忍,但在執政的十五年間,他八次大赦天下。

漢孝帝第二年,大旱,蝗災,人民大批流亡。王莽上書漢平帝,願捐壹百萬賑災,還捐三十頃地,建大量房屋安置難民。

對於王莽,我們不敢自稱高明,但也不要把他當成壹個無知的小人。

他不是學者,也沒有留下壹篇可以代代相傳的文章。也許他不知道書是幹什麽的。只有洞察這個社會,他才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莽奏、畢雍、靈臺。為了學蓋房,體制很盛,建立了音樂經典;易醫生,每人五個。我要教的不止十壹個人,還有禮儀、古籍、天文、占蔔、時鐘節律、月令、兵法、歷史文章、人物。所有公交車。”(摘自《紫同治劍》)

從這不到100字的史料中能看出王莽對文化的態度嗎?在謀求和鞏固政權的過程中,他殺了很多人,包括傅東賢。但他留下了大司徒孔光。孔光是當時的大學者,他也反對王莽,但王莽並沒有殺他,反而更加尊重他。封孔光女婿為壹車仆從兼校尉。

秦始皇焚書坑儒,乾隆皇帝搞文字獄,是政治事業的需要。王莽對文化名人的態度也是政治生涯的需要。我想歷史和後人會對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做出公正的評判。

王莽執政時,國家土地進壹步擴大。他首先將南海的黃誌國(海南島)納入中國版圖。漢平帝第四年,派中郎將平顯出使西域羌人,使羌地成為中國的壹部分。他不擅用兵,在獲取上述兩地的過程中,從未動用壹兵壹卒。他的策略是在輕微的波動中悄悄完成的。

3.新王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不幸的王朝。從誕生到滅亡,危機不斷,先是政治危機,然後是經濟危機,然後是軍事危機。正是在這種沈重的危機中,王莽經營著這個千瘡百孔的帝國。他渴望社會穩定和發展。我渴望在他統治下的人民安居樂業。於是他做出了驚人之舉——重組。

西漢後期,土地兼並嚴重,豪強地主出現。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淪為奴隸。社會經濟發展滯後。王莽站在這片土地上,審視著發生的壹切。面對這個無序的社會,他沒有退縮而是苦苦思索。他最崇拜的是周公,最崇拜的是李周。他首先考慮的是周朝的制度。於是,他想用周朝的古老血脈來對待這個龐大而弱小的王朝。

他實施了國王制度以防止土地兼並。用私有制解放奴婢。為了幫助經濟,他開辦了國家銀行。這壹切做完後,他認為新王朝會強大,可以把皇位傳給後代。然而,正是這種重組毀了這個不穩定的王朝。

王天的制度惹惱了大地主,他們拋棄了王莽。“王天”制度也沒有讓農民受益。饑寒交迫之下,他們不得不走上揭大旗砍柴為兵的造反之路。為什麽壹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會引起另壹場轟轟烈烈的革命?他在思考,歷史也在思考。.......

叛軍入侵長安時,他被斬首,分成五塊,人們爭奪他的肉。壹個朝代結束了。

農民起義打擊了強大的地主階級。土地兼並得到壹定程度的抑制,奴婢同時得到解放。階級矛盾緩和了。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使中國進入了壹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4、

歷史的運行需要動力。這股力量無非兩種:革命和改革。無論哪種,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站在第壹線的人,總有壹定的理想和勇氣。當然,我不敢也不應該都稱他們為偉人。

改革其實是壹場革命,也需要人們付出代價。商鞅被破解,王安石被革職,譚嗣同被斬首,王莽付出了更沈重的代價。他用他的重組埋葬了他的新王朝,他的生活和他的名聲。

今天,我們不提倡以成敗論英雄的歷史觀。然而,人們仍然自覺不自覺地堅持“成功是英雄,失敗是敵人”的觀念。這不就是妳說的王莽嗎?

我們嘆息,觀看,創造歷史。......

儒學的失敗——王莽成敗之我見

作者:胡紅

自從《汪涵莽傳》問世以來,甚至更早,人們對王莽的評價就是:追求名利,忠於壹個大反派,外顯禮讓節儉,內藏貪婪,覬覦王位,竊權篡國,是壹個虛偽惡毒的野心家、陰謀家。白居易有詩說,“周公懼八卦日,/當王莽卑至下士。/使身死當年,/誰知壹生的道理。”它代表了這種觀點。

魯迅先生曾經表達過壹個觀點,壹個朝代越短,在史書上往往越黑暗。因為它沒有時間寫自己的歷史,只能等到下壹個朝代——往往是它的敵人(比如秦漢)——來編自己的歷史,“黑暗”是必然的。因此,我們不能相信東漢推翻王莽的書《汪涵莽傳》。王莽的成敗無疑是由當時的社會形勢和客觀規律決定的,但他個人的思想性格也是絕對不可或缺的因素。壹個人的性格絕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他獨特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而獲得的。根據《漢書·王莽傳》等對其生平的史料記載(價值無關,只說事件),作者有理由相信王莽是壹個對儒家思想(當時占蔔橫行的西漢儒學,稱之為教也是恰當的)極其虔誠甚至頑固的信徒,他的成敗正是他所信仰的儒家思想體系不能單獨作為國家統治思想體系的充分體現。

王莽出生於漢元帝前四年,出身於西漢最有魅力的王氏家族。他姑姑被立為皇後,他叔叔王峰有權掌權。和平二年,同日任命五叔。但這對王莽沒有好處。剛愎自用的父兄早逝,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人皆貴,莽夫無銜。妳可以想象他在這樣的家庭裏度過了怎樣的童年。或許壹次又壹次教給他的教訓,讓他懂得了什麽叫謙和有禮,也讓他知道了不如別人是什麽感覺,這或許可以解釋他為什麽善於贏得人心。因為他沒有任何囂張的資本,只能學會節儉度日,努力學習。他跟陳深學過《禮記》。儒家的孝、禮、恩非常適合他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且西漢儒學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儒生受到社會的充分尊重,甚至被王公延攬為官。或許他們的學術造詣可以與叔伯兄弟的高官顯貴建立壹點平衡,讓莽在家族中維持壹個有尊嚴的地位。這兩點可能是王莽以勤奮博學著稱的內在原因。總之,他做官前的環境和經歷,給儒家的價值體系、倫理道德和行為準則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他壹生的信仰。

儒家要積極入仕,“知其不可而為之”,全力實現其政治理想;同時儒家崇尚禮,或者說壓抑內心欲望的表達。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思想在王莽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統壹,從而形成了他看似虛偽實則虔誠的獨特性格。正是這種獨特的性格,決定了王莽而不是張三才是皇帝,也決定了他當了皇帝後會采取壹系列的政策火上澆油。

經過幾百年對儒家的排他性推崇,儒家倫理已經成為全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王莽的所作所為符合這個標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周公。人民的意誌成為他登上王位的重要條件。

王莽壹心侍奉病重的王峰,“親自嘗藥,不要臉,數月不解衣”(《韓莽傳》,下同),令馮深受感動。“馮死,信太後、信皇上,拜黃門郎,遷射校尉”。這件事體現了儒家的孝道,同時也體現了積極做官的思想,完全出於其本心,沒有任何虛偽和卑鄙。

很多時候,積極就業和善良謙遜是相互促進的,但沖突也不少見。這時候前者會在莽夫思想中占據主流,為此他會犧牲很多。比如他會打擊政敵(大部分罪名成立,如淳於長受賄枉法,外戚石鼎、傅氏欺民),甚至殺死自己的兒子,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掃清障礙。

王莽不斷用賞賜扶貧,籠絡士人“奏名堂,祈福和諧,為士人搭建精神平臺”,幾乎惠及全國各行各業。從這個意義上說,王莽可以稱為“中國的暴君”。他稱帝前的所作所為,不管動機如何,都有壹個誰也抹不去的客觀效果。西漢末年的黑暗中,朝廷裏有壹個“活著的周公”。從泥潭中掙紮進來的普通人能不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嗎?王莽代表漢朝站隊是民心所向,而不僅僅是像其他人壹樣通過宮廷政變篡權。其實王莽比不上、平帝,只可惜他不姓劉。

值得註意的是,既然王莽眾望所歸,為何稱帝僅十年便會“滿人心”?這只能是他的壹系列改革措施造成的。而這壹系列措施都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體現。

儒家的最高理想是恢復古代的大同世界。弟子王莽上臺以來,不遺余力,不惜壹切代價爭取,並由此頒布了壹系列看似荒謬的政策法令:將天下田改名為'王天',將奴婢改為'私有制',實行'礦田聖制',理由是'唐之道,危之三代也';掀起了壹場瘋狂的改名運動,縣名改得歡天喜地,只為“如上諭之文”;第四,改變貨幣制度的理由非常荒謬。(比如錢之所以和錢並行使用,是因為“‘毛’字是‘毛、金、道’,正月正好是毛,金刀之利不得。”結果很嚴重。“農民失業,糧食和貨物浪費,人們在市場上哭泣。”;更有甚者,為了補“四海”而設西海郡,幹脆制造“數千萬”的罪犯往那裏搬。逆向行為只能導致民怨沸騰,造反。

西漢經學非常重視占蔔,相信天人合壹。王莽深信不疑,深受其害。他給壹群在田間勞作的惡棍冠以國王和侯爵的頭銜,僅僅是因為他們能捧出壹個金鑾殿或夢見壹口井等等。不管妳是聰明還是愚蠢,在聖王之後都會被封侯。他的政策不太高明,用這樣壹群人去執行,後果可想而知。

儒家說“華夷之辨”,“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壹百個國王做到這壹點並不容易。漢朝的諸侯,或許可以稱之為王,至於四夷,則與經典相悖,是誤解。”在此基礎上,王莽作出了“四夷僭稱諸王更臣”“改匈奴單於為‘降服奴役’”。內部已經千瘡百孔,還挑起邊疆紛爭。因為內憂外患,會加速它的滅亡。

王莽的壹系列改革,就像給壹個垂死的病人用錯了藥。壹瞬間,新病舊病壹起爆發,西漢積累的危機讓王莽成了替罪羊。短暫的“新”王朝瞬間崩塌。

還有壹個值得註意的細節。重新開始的軍隊入侵長安,大火燒進了皇宮。這個時候,莽夫穿著壹個印章和壹把匕首。天文郎案站在他面前,每天加某壹個。莽玄提著桶柄坐下,說:“天生的德行就是給,那漢兵該給什麽!”其毒害之深可見壹斑。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位將儒家學說充分運用於政治的儒生。他的失敗實際上反映了儒家獨立作為統治思想的弱點。其實王莽永遠是悲劇。他以儒家思想修養自己,從各方面約束自己的言行,深為他所累。這樣,壹家人就拼了,兒子就殺了;用這種手段治國,只能讓國家疲憊,讓世界反對。王莽為儒家思想是否足以治國的爭論畫上了句號。東漢經學不強調經世致用,轉向訓詁,魏晉更註重言傳。不知道和這個有沒有關系?

—————————————————————

參考書目:《後漢王莽傳》,中華書局。

《秦漢初年的宏基改革及其因果成敗》,甘黎明、劉新光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爭奪王冠:中外歷史上壹次著名政變的紀實報告》張秀吉、張會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

中國歷代權力強奸,楊春秋主編,張繼光主編,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

周桂典《王莽復古改革家述評》,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 上一篇:閔氏的起源與演變
  • 下一篇:外交史變遷論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