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外交史變遷論文

外交史變遷論文

1860(鹹豐十年)10 10月6日,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10年10月18日,侵略軍放火燒了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沒有熄滅。今年是圓明園被盜150周年。6月16日,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半身像銅像在圓明園大水法遺址東側揭幕。在雨果雕像南側的書狀石雕上,用中法文刻著雨果強烈譴責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暴行的信。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壹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被稱為圓明園...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壹天,兩個強盜進入圓明園,壹個搶劫,另壹個放火...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壹個會叫法國,壹個會叫英國...希望有壹天,解放了的幹凈的法國把贓物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火燒圓明園不僅是中國皇家園林的災難,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災難。圓明園被燒毀後,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相繼簽訂,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和主權,進壹步加深了民族危機。雨果等壹批有正義感的人憤怒地譴責了這兩個強盜的犯罪行為,同時也將這壹“國恥”深深地印在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中。歷史記憶是流動的、鮮活的、開放的、持久的民族記憶,是歷史積澱與現實召喚相結合的民族記憶,是引導中華民族認識現實、走向未來的精神財富。任何壹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自己的歷史記憶。壹個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歷史記憶,就失去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礎。壹個無視歷史記憶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民族。我們不能因為是“國恥”就回避或失去記憶。相反,民族記憶中的“國恥”往往會啟迪人們更深層的歷史思考。圓明園的災難不禁讓我們思考:為什麽150年前,英法兩個強盜闖進了我們的家?為什麽大清帝國在成千上萬的英法聯軍面前如此不堪壹擊?康幹全盛時期怎麽沒看出來是《夕陽的光輝》?同時,我們也會思考,為什麽在150年後的今天,圓明園劫掠者的後人含淚道歉,捐獻文物。為什麽法國雕塑家納什拉-凱努女士制作的雨果雕像會在圓明園完成?為什麽法國歷史學家貝爾納·布裏塞會寫出《1860:圓明園之禍》這樣的作品來反思圓明園同胞的罪惡?聯系到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歷史環境,我們不禁想到,西方列強雖然不能用洋槍占領我們的領土,但他們卻在所謂“文化全球化”的謊言下推行文化帝國主義政策,千方百計地擴張和滲透文化,甚至占領我們的精神家園。怎樣才能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文化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源遠流長。從甲骨文的甲骨文內容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民族記憶的意識,這壹點在周初《尚書》“唯殷祖,錄典”的記載中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黑格爾曾說:“中國的‘歷史作家’層出不窮,這真是任何民族都無法比擬的。”不僅如此,中國積累了如此之多的古籍,沒有壹個民族可以與之相比。文字史料是歷史記憶的長期積累。自先秦以來,中國史學就非常重視對歷史事實的記錄、收集和整理,這是形成中華民族歷史記憶的寶貴資源。不僅是中國,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和民族都非常重視自身歷史記憶的建構。例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1996在其著作《獨立五年》的序言中寫道:五年前的2月,199165438,我們莊嚴宣布哈薩克斯坦國家獨立,壹些“必須立即解決的非常任務”之壹就是恢復* *。欲望之路必先有歷史,是否重視民族的歷史記憶,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民族的興衰。歷史記憶和歷史記憶的延續,壹直是民族凝聚力的力量。

我聽過壹種觀點,有人認為應該淡化中國年輕壹代,從而最終消除“火燒圓明園”等歷史記憶,學習中國近代史。不再有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奴役中國人民的內容。理由是不應該讓年輕人背負著沈重的歷史包袱成長,生活在歷史的屈辱中。這種觀點實在讓人無法接受。因為事實上,忘記歷史的恥辱並不意味著沒有歷史的恥辱。知恥近乎勇,“國恥”清晰地保存在民族的歷史記憶中,目的是激勵人們奮進、有所作為,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屈辱壹去不復返;相反,忘記了“國恥”,沈溺於盲目自滿,唱唱跳跳,沒有起碼的憂患意識,就可能使“國恥”重演。

歷史是不可分割的,過去的歷史與當代歷史進程的聯系是歷史記憶在歷史理解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人們不可能通過“直接”接觸來認識歷史事實的價值,但歷史的價值並沒有因為成為“過去”的歷史而消失,而是實際存在於整個歷史過程中。歷史前進的趨勢是不可逆的,歷史連續性和歷史進程的內在聯系是分不開的。任何時代的歷史都不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歷史的價值永遠存在。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保存在歷史記憶中的歷史價值往往有不同的內容。包括“國恥”在內的歷史記憶的留存,以及不同歷史條件下的歷史記憶的復活,使人們在創造歷史的火熱生活中,更加清醒地認識現實和未來,更加積極地發揮歷史的創造精神。從1860和2010發生在圓明園的壹切中,我們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了這個簡單的道理。

  • 上一篇:為什麽不承認歷史上的“新王朝”?
  • 下一篇:第壹個釘在中國歷史恥辱柱上的人,“道光”,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