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北平解放史料急!

北平解放史料急!

建國初期,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在國內,解放戰爭還沒有結束。除了臺灣灣以外,舟山、馬祖、金門、海南還有待解放。大陸方面,廣東、廣西和雲南,西南的貴州、四川,還有新疆、西藏,都在國民黨統治之下,戰爭還會繼續,軍費是相當大的負擔。

1950高峰時,國民黨政府留下的百萬軍政人員達到550萬,加上國民黨政府的350萬公職人員,有900萬。他們是社會不穩定的壹個因素,所以采取了保密的政策。

舊中國的工業和農業極其落後。從1937到1949,經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工農業生產遠沒有達到戰前水平。從農業上看,抗日戰爭最高糧食產量為2800億斤。1949年也不過2240億斤左右。1950年計劃增產100億斤,與戰前最高水平相差甚遠。棉花生產的情況更糟,只有戰前的壹半左右。當時每個農村人壹年大概掙400斤糧食,要給國家交80斤公糧,相當重。

1949年,中國現代工業僅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7%。與歷史最高年產量相比,主要產品下降48%,鐵下降86%,鋼下降83%,棉紡織品下降25%以上。因為農業生產沒有恢復,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品難以維持正常生產,而且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惡性通貨膨脹,市場極其混亂。以上海為例,與戰前相比,物價上漲了200倍之多,城鄉人民購買力低下,商品賣不出去,工業受到很大影響,大量工人失業。

交通運輸急需恢復。當時中國有兩萬多公裏的鐵路。除東北(約占40%)外,山海關的鐵路逐漸恢復。可供航運的船只很少,大多是小噸位的沿海和內河船只,許多海船被國民黨威脅到臺灣省或香港。

工農業生產水平低,商品流通不暢,影響了國家財政收入。當時農村負擔占全國財政收入的41.4%,城市負擔占38.9%。實際上鹽稅、貨物稅、屠宰稅等很多稅收都轉嫁給了農民,國營企業的收入只占17.1。以上三項稅收政策都不能覆蓋國家的支出,還是會有赤字,所以要發債。編制1950的國家預算時,82%的支出靠各種收入,7%靠債券,其余靠發行貨幣。

解放初期,水旱災害相當嚴重,654.38+0.2億畝耕地,4000萬人受災。人民政府不能對這些災民置之不理,必須采取緊急救助、生產自救等措施,這也會增加政府的財政負擔。

民族資產階級中有人看不起* * *產黨,認為這些“土包子”只會打仗,不懂經濟;我們可以治理農村,卻管不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有人說“* * *黨的軍事分100,政治分80,經濟分零。”壹些投機者公開與政府競爭。

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和破壞,也是造成經濟困難的重要原因。當時沿海港口航運極其困難,南方許多島嶼被國民黨軍隊占領。對外貿易主要是與蘇聯和東歐國家。我們需要的許多材料無法獲得。

形勢確實嚴峻。國內外敵對勢力總是盼著* * *產黨失敗。他們說,“* * *產黨會馬上贏得世界,但不能馬上統治世界。”壹些民主黨人也擔心* * *產黨缺乏經驗,不能很好地治理國家。

全國人民沒有被困難嚇倒。毛澤東說:“我們面前有許多困難,但是我們相信,經過全國人民的英勇鬥爭,壹切困難都將被克服。”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正積極致力於經濟建設。三年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從根本上扭轉了國民黨政府遺留下來的混亂局面,實現了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穩定。

案例討論:建國初期的國情是怎樣的?

案例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過渡的歷史新階段。但我們面對的不是壹片繁榮景象,而是壹片混亂,千瘡百孔,什麽都要做。中國* * *產黨經受住了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考驗。

案例二:“銀元”與“米棉”之戰

案例展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面臨著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即市場不穩定,物價飛漲,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和人民政權的鞏固。為了制止投機資本操縱加劇的市場混亂,穩定物價,毛澤東領導黨和人民政府,依靠國有經濟的力量和老區人民的支持,堅決采取強有力的經濟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先後組織了兩次打擊投機資本的大戰役。

首先是“銀元之戰”。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各大城市的軍事部門和人民政府明令禁止金條、銀元和外幣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全部由中國人民銀行掛牌兌換,規定人民幣為唯壹法定貨幣。投機者對這壹命令充耳不聞,繼續擾亂金融市場。在上海,他們甚至威脅;解放軍可以進上海,人民幣不行。6月194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出動軍警查封金銀投機大本營“證券大廈”,抓獲首席投機分子238名。學生們打擊了破壞金融的非法活動,鞏固了人民幣的地位,在穩定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銀元之戰”之後,投機資本家並不死心。他們以為“銀元之戰”是人民政府以政權取勝,於是把投機目標轉向糧食、棉紗、棉布、煤炭市場。在他們的鼓勵下,全國物價壹天漲了三次,尤其是上海。這時,國民黨特務大喊:“只要我們控制了‘兩白壹黑’(大米、棉紗、煤炭),

面對投機者的猖獗活動,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穩定物價的工作。它經過認真調查研究,指示以陳雲同誌為首的中國財政委員會,依靠新建立的強大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全國範圍內動員和集中足夠的糧食、棉紗、棉布等重要物資,選擇適當的機器集中銷售。這對投機者是壹個毀滅性的打擊。中央人民政府從東北調集65,438+065,438+05至30日,每日進口糧食65,438+00萬斤,加緊華中棉花的東運,並將積存的紗布沿隴海運往Xi安。這壹時期,天津、上海、Xi、西安等大城市。棉紗及其他物品。經過周密的安排和充分的準備,我們選擇了市場價格達到頂峰的時機,於10月25日在全國各大城市統壹行動,165438。大量物資湧入市場,讓投機資本家措手不及,難以下咽。26日,市場價格立即下跌。經過10天的連續拋售,糧食、棉花和其他商品的價格暴跌了30%至40%。投機者在他們哄擡價格的陰謀破滅時賣掉了股票,但市場已經飽和,越賣越難脫手。很多投機者借高利貸搶購囤積的貨物,結果虧了錢,還得亮利息,兩邊都被打了耳光。由於虧損過多,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宣布破產。

案例討論:“銀元”是什麽,“米棉”之戰,“米棉”之戰的意義

案例點評:建國初期,為了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黨中央做出了整頓和恢復國民經濟的決定,打了壹場沒有硝煙的經濟戰,讓那些對* * *產黨能否搞好國內外經濟持懷疑態度的人,不得不佩服* * *產黨。事實證明,中國* *產黨不僅能在軍事上、政治上取得勝利,而且能搞好經濟工作。

案例三:沈嘉三百年慶典的回響

案例展示

毛澤東似乎早有預感,在全國解放前四五年,他就提醒全黨同誌戒驕戒躁,防止當官當老爺。恰逢李自成入京,明朝滅亡三百周年。郭沫若寫過壹篇文章《沈嘉三百年祭》,評價李自成的歷史功過,特別是他入京後,重蹈歷代帝王的覆轍,驕奢淫逸,貪贓枉法,使國家難以打倒。毛澤東看了這篇文章,認為這是教育全黨的好教材,並把它作為整風文件。他對所有的黨內同誌采取了預防措施。1949年,北平解放壹個月,大家都準備進入大城市,既興奮又緊張。毛澤東重復了壹句老話:我們進北平的時候,不是李自成進了北平,而是他們進了北平,就變了。

毛澤東和衛兵討論了進城後該做些什麽。有的說進城後買表,看時間。還有人說進城後不吃小米會受傷。毛澤東說:我們剛剛用小米和步槍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美國蔣介石反動派,進了大城市。別忘了這些。我們入城後會建立新中國政府,很多人會在政府裏做官。不管有多大。都是為人民服務,都是革命工作,都需要努力。不要以為壹進城當了官就不努力上進,不想過苦日子了。那樣的話,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離開西柏坡,踏上了進軍北平的征程。毛澤東感慨地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周恩來回答:“我們都要考過,不要回。”毛澤東笑著回答說:“如果我們返回,我們就會失敗。我們永遠不會是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得好。”

案例討論:建國初期,中國* * *產黨自身面臨哪些新的考驗?

案例點評:建國初期,中國* * *產黨自身面臨新的挑戰。這不僅意味著在新的任務面前克服壹切困難學習新技能,更重要的是,在進入繁榮城市、執掌國家政權和從事和平建設的全新歷史條件下,黨能否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繼續保持實事求是、謙虛謹慎和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不被權力、地位和資產階級的支持所腐蝕。

案例四:同仁堂新生

案例展示

工商界人士聽到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消息時,心情極其矛盾復雜。1953年,各種企業蒸蒸日上,大家都想大幹壹場的時候,國家提出要把私營企業改造成社會主義企業,具體來說就是實行公私合營,這給了大家很大的震撼,讓大家在思想上毫無準備。有人說:“十五個水桶在抽水。”

1953,北京市地方工業局選擇同仁堂作為第壹家公私合營企業,對同仁堂的經營者產生了極大的震撼。這時候同仁堂已經存在了幾百年了。創建於清朝康熙八年(1669)。北平解放前夕,同仁堂有職工190多人,獎金約80萬元,年產值約10。年零售額30萬元左右,設備陳舊,管理落後。1949年北平解放時,同仁堂由施樂十三世樂松經營,他也是天津大仁堂管理處的總經理。從1948+0950抗美援朝戰爭開始至今,同仁堂已向國家捐款9.9萬元。

同仁堂壹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懷。公私合營的消息傳來,對樂氏家族的打擊很大。他們真的很遺憾,經營了上百年的老店會失去企業的所有權、經營主權和利潤分配。經過反復考慮,樂松生意識到,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歷史潮流,不可違背。而且合資後還擔任經理,享受生活待遇。

公私合營後,企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同仁堂雖然是大藥房,但之前的管理模式已經過時,存在生產計劃性不強、物料存放分散、領用手續不清、產品積壓過多等漏洞。公私合營後,改善了管理,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增加了設備,改進了技術,自己設計了粉碎機、鍋爐等。生產包裝得到了改進,銷售量不斷增加。銷售部門將藥品數量從每天幾十種增加到了200多種。店長樂松生高興地說:“別人家的流水壹天比壹天少,我們家壹天比壹天多。本來擔心合資會影響生產,沒想到合資後業務發展這麽快。”

1955年,毛澤東和周恩來在中南海會見了樂松生,詢問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情況,並鼓勵他為醫藥事業多做貢獻。同年,他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和CPPCC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6月38+0956,北京國藥產業為公私合營。

案例討論:中國* * *產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有什麽意義?

案例點評: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民族資產階級在轉型過程中經歷了懷疑、興奮、較量、順從的過程。公私合營的消息傳來,對於樂家來說是壹個極大的震動。他們真的很遺憾,經營了上百年的老店會失去所有權、經營主權和利潤分配。經過反復考慮,樂松生意識到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歷史大勢所趨。不可違。公私合營後,企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銷量不斷攀升。中國* * *產黨采取的和平贖買政策得到了民族資本家的支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 * *生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壹條適合中國特點的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道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案例五:“榮老師來了,歡迎!”——毛澤東和榮毅仁

案例展示

從壹個民族資本家到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在對榮毅仁壹生有重要影響的人當中,有壹個人會永遠被他銘記。幾十年來,他壹直以崇敬的態度對待這位偉人。這是毛澤東。

“第壹次見到毛主席是在1950年6月。”榮毅仁回憶說,“當時,我作為受邀代表之壹,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第二次會議,並榮幸地出席了毛主席在中南海喜年堂為與會代表舉行的宴會。當我走近喜年堂時,毛主席已經站在門前,熱情地歡迎我。人民領袖謙遜而熱情。他握著我的手說。毛主席的手柔軟有力,讓我第壹次進中南海就覺得很拘束。”

榮毅仁出生在壹個民族資產階級家庭。他年輕時就開始掌管家族中的壹些企業,成為民族資本家中的“年輕壹代”。出於愛國,上海解放時他留了下來。但和其他資本主義工商業者壹樣,他對生活在新中國的未來命運仍有壹種緊張的心理。“毛主席意識到我們當時的矛盾心理,對我們說,只要把個人前途和國家前途聯系起來,大家都有前途。”“毛主席還鼓勵我們為人民做好事,並堅持不懈地做好事。我們做的好事越多,人民得到的回報就越多。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盡管榮毅仁家族擁有龐大的資本和較高的社會聲望,但他們在舊中國的事業仍然未能幸免於帝國主義侵略和國民黨腐敗政權壓迫帶來的災難,他們通過經營工業振興國家的願望無法實現。當榮毅仁看到新中國成立後在短時間內取得的成就和黨中央、毛主席對民族資產階級采取的政策時,他深刻地認識到,按照毛澤東的話,走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才能發展,每個人都有前途。

榮毅仁還回憶說:“1955年6月在北京的壹次會議上,我見到毛主席,跟他說希望他抽空去壹趟上海。10月初的壹天,我正在上海壹家公司上班,突然接到通知,說毛主席來上海了,要走了。”

榮毅仁說:“毛主席在50年代的講話中幾次提到我的名字,用我追求進步的例子說明黨對國內外民族資產階級工作的巨大影響。這讓我百感交集,毛主席對我的關心和重視讓我深受感動。他的話激勵了我,堅定了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

案例討論:中國* * *產黨「同時改造企業和改造人」的政策是什麽?

案例點評:中國* * *產黨在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同時,非常重視改造人,把企業的改造與人的改造結合起來。第壹,對資本家進行思想教育,經常組織他們學習,引導他們參加各種政治實踐活動,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前途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覺悟。壹方面使他們認識到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是大勢所趨。另壹方面,使他們了解黨團結、教育和改造資本家的政策。其次,本著“只用量,適當照顧”的精神,給資本家和雇主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們逐漸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再次,在生活上“保到底”,給資本家高薪。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榮毅仁這個“紅色資本家”逐漸支持* * *產黨改革政策的心路歷程。

  • 上一篇:楚雄市的特產是什麽?
  • 下一篇:歷史於化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