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貴州有哪些名人?

貴州有哪些名人?

趙旭1:

(1812-1866),字石之,清代貴州桐梓縣人。他年輕時喪父,青年時代跟隨叔叔在山東滕縣祖父的辦公室裏生活。他曾在吳楚留學,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回到桐梓後,我已經過了九次鄉試。我長期在家學習,與“西南儒學”正真、莫友芝有著深厚的友誼。曾教桐梓、荔波。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在荔波縣任太傅時,被授予翰林學士銜,在都勻府任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農民起義軍攻打荔波縣,徐身負重傷後投江自盡。趙旭博覽群書,關心桑子的文化事業。曾采訪《桐梓軼事》並整理成《桐劍》6卷、《北桐劍》1卷、《桐梓舊詩抄》1卷、《桐梓文藝誌》4卷、1卷。趙旭壹生的主要成就是詩歌創作。著有《博傳詩集》8卷,選詩500余首。《伯川全集》共50集。我在農村生活過很長時間,更了解貧困農民的生活。他的詩多反映貧苦人民的疾苦,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大膽揭露清軍腐敗社會的黑暗。語言平實、流暢、明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2.王成超:

字小英,號祖龍坑外人,貴州貴陽人。畫家。從事風景工作的人可以拍照。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為林青《洪雪傳奇》畫黔中名勝。

3.王利忠:

清代貴州平嶽(今福泉縣)人。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入國子監。

4.壹個幹辛:

清代貴州的水西人。佘翔的後代。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請求在墓前為奢香立碑,並在墓前修建奢香寺,在路邊立“奢香夫人故裏”石柱。

5.陳玨:

(1814-1869),字二如,清代貴州桂陽人。貴州著名指畫師從小厭惡科舉,沈迷水墨畫。中年畫名之前,他們已經走遍了貴州。因為註意力過度,40度以後就瞎了。經過幾年的治療,他們重見光明。他擅長繪畫,畫人物、山水、花鳥,尤其是人物。書畫造詣很高,可惜地處貴州,沒有機會與國內外名家交朋友,所以很難展示自己的名氣。民國時期,陳玨的人物畫仍然被他的人民所保存。有《壹指山人戲》《十八羅漢》。貴州省博物館藏有《鐘馗碎扇圖軸》、《墨筆山水花散頁》(10頁)等幾種繪畫。

6.何德勝:

(1814-1867)本名劉,清代貴州木老坪人,號劉二、賀二。農民起義軍黃角軍首領。生性倔強,對清政府亂征稅、強行“折稅”的政策十分不滿,於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在甕安天文組織起義,頭上綁黃布,史稱黃軍。建立了上大坪、轎頂山等根據地。第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入侵開州,第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計劃進攻貴陽。他已經占領武當,殺了守軍戴玉賢。由於提督天興的增援,他退守開州、平嶽、貴定,與朝廷軍隊抗衡。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趙國虎、袁學賢、乾宗、何、知府戴錄之、知府白旭禪、遊擊商人趙淮、郭開貴等文武官員相繼被殺後,攻占修文,與另壹支農民起義軍潘明傑共同策劃再次攻打桂陽,並已攻入小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攻克長順、長寨、,兵力達安順、安平,殺死守備王三喜、遊擊田慶義、黃德政、杜洪林、唐萬全、錢宗肅壹等。同治四年至六年(公元1865-1867),破清鎮郡,入西豐,殺葉、倪。在貴州打了13年仗,隊伍發展到10多萬人,震驚了清政府,視之為“憂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十月,病逝於丁蕉山軍,其起義隊伍在妻子的領導下繼續鬥爭。由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失敗,清廷調集軍隊鎮壓,黃義軍最終失敗。

7.舒廣福:

(1814-1855),本名,人稱舒裁縫,清代貴州遵義人。年輕時在私塾讀書,成年後跟隨父親做鹽商生意。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參加獨山楊元寶農民起義,拉開了貴州鹹豐同治年間農民起義的序幕。起義失敗後回家。當年八月,桐梓第九壩址楊龍溪率千余人起義,攻占桐梓縣。以“除暴安民”為宗旨,建立了以賽博郡(九八遺址)為中心的根據地,包括星州(桐梓)、新開(仁懷)、遵義三市。舒光甫尊為江漢皇帝,楊隆熙為都統,鹹豐四年改江漢。後來率軍南下,攻婁山,打板橋,占領仁懷,準備攻遵義,攻黔西、綏陽、正安。因為朝廷派雲南巡撫羅饒典帶領滇川黔官兵圍剿。起義軍敗退,南撤歸化(紫雲)、羅湖(羅店)、都勻、獨山、摩訶(麻江)、平嶽(福泉)、甕安、余慶、石阡等地。鹹豐五年(公元1855)四月,楊龍喜在石阡張戈河邊殉道。舒繼續率隊到松桃,過思南,回到桐梓。之後在遵義土窯被俘,壯烈犧牲。這次起義極大地震動了川楚,奠定了貴州各族人民大起義的基礎。

8.陳後光:

清代貴州織金人,清代進士(公元1821-1850)。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政有為。雨荷河水上漲時,他組織築堤護城,夷平城市,限制利率,調節利率。盈缺優先定為每年三個,商人們信了他。當官。

9.胡:

字仁善,清代貴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遵義的李在開泰大學做官的時候,胡和他壹起唱過很多歌。他是兩卷詩集《膝容山居》的作者。

10,何凱瑩:

字來賢,清代貴州清鎮人。畫家。他生活在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是進貢學生,擅長書畫,尤以蘭竹見長。

11,趙忠禹

字存三,字友,我是清代貴州普定人。畫家。他生活在道光年間(1821-1850),出生於Xi,擅長畫蝴蝶、魚和昆蟲。

12,楊壹秀:

陸川壹詞出自貴州鎮遠。侯楊芳的侄子魏勇。清代道光年間進士,曾任陜西省湖北縣知府。他的女兒楊林珍從事書畫工作。

浦田13:

字雪樵,清代貴州綏陽人。畫家。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進貢學生,水墨山水畫家,董、巨老師。

14,徐尊:

清代貴州銅仁。清道光(1821-1850)是壹名初中生。他的詩被記載在《貴州詩略》中,被稱為好畫。

15,石壹舟:

字勝書,清代貴州黔西州(今黔西縣)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與遷西詩人、書法家張娟結為“同寅詩社”。舉人十五年(公元1835年)。他和清鎮詩人都是貴州詩人和著名詩人吳的學生。他們建立了終生的友誼。他們不僅在詩歌和散文方面出類拔萃,而且情同手足。兩人都去了北京打工,又去了吉林大安從政。當地的詩人稱贊戴和石是“同等的聲譽和最深的友誼”。後來狄周死在遼寧。蘇真安葬了棣州之後,每年都會以棣州的名義給棣州的母親寄信,而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在石母死時已經死了。這份深厚深厚的友誼,至今被傳為美談。石、戴的詩先後在和貴州出版。石壹舟著有詩集《秋燈畫與抄詩》。

16,任必達:

裴然,清代貴州清平縣(今凱裏)人。他生活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公元1796-1850)。剛入幕之時,我呆在家裏,在家寫作。他是《清平縣誌稿》四卷本的作者。他還從事詩詞書法,講究筆墨神韻,為遠近知音所欣賞。

17,楊開秀:

字實田,號雲卿,貴州綏陽縣人。鄉試之後,很長壹段時間都失敗了,直到五十歲才升職。我壹生都在教書。道光末年,在遵義玉門寺創辦私塾。很多各個鄉鎮的學生來這裏學習,廟裏的房子都被占了。李樹濤、舒凡、趙全、光普、舒暢都是他的學生。是作家,拜楊先生所賜。此時玉門寺私塾的盛況,足以體現乾隆年間李安立的教學。晚年寫《中國古代文學異訓》,成為家訓。我在67歲時未完成就去世了。

18,郭:

(?-1858),字小源,貴州清鎮人。當他年輕的時候,他很聰明,渴望學習。十七歲時,他就有了很高的文學聲譽。學者徐光文稱他為“非凡的”。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秀才。先是在貴州興義地區當了六年教授,建了實驗室,廣納賢才。張之洞被趕出了他的學校。鴉片戰爭後,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調任廣東為官,先後在饒平、東莞、象山、廣州任知府。他不畏強暴,不畏洋人,平息了當地的戰鬥,抓獲並擊斃了海盜,糾正了考場的弊端,多次抵抗英國侵略者的欺淩和襲擊,從而穩定了當地的社會秩序。劉緒稱贊他是“著名的儒者”和“偉大的將軍”。由於廣東巡撫葉嫉賢妒能,受到壓制,不能施展才華。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五月三十日抑郁而死。死後,朝廷呈上“太傅卿”

19,莫廷智:

(1817-1890),又名青田山,清代貴州獨山縣人。“西南儒生”莫友芝的弟弟。自幼受父親、哥哥和正真的教育,擅長詩歌和古文,以教育文學著稱。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被招為貢生,次年參加北京英利司試。我會放棄事業,專心學習知識。歷任永寧府鄭雪、安順付雪教導員、思南付雪教授、貴州學谷書院院長。他壹生從教四十年,為貴州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他和李汝謙還主編了33卷《錢詩略》,是清代貴州的壹部詩集,與主編的《錢詩略》齊名。為後代保存了珍貴的歷史文獻。著有《青田山房詩話》、《青田山房詩話》,由日本李春齋為他鐫刻,風格古樸。《宮小傳》和《巴珠書》對自然都很感興趣,與同時期的著名畫家孫和吳相識,所以詩和畫也不少。

20.劉天呈:

(1817-1871),清代貴州都勻府人。農民起義軍領袖。出身貧寒,受壓迫,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率都勻巴固苗族起義,進軍吉家河,建立根據地,推劉天為王。劉天呈足智多謀,勇敢善戰。他領導的起義軍活躍在都勻、獨山、荔波、杜江、八寨、摩訶、大唐、貴定、平嶽、甕安、羅湖等地。鹹豐八年(公元1858),攻摩訶,殺太守童。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六月,在陽安與貴州提督張文德激戰,殲滅敵軍近萬人,當場擊斃連長、副將,重傷張文德,取得了張秀梅起兵反黃飄以來的又壹次偉大勝利。由於清廷的圍攻,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四月,紀家河基地失陷,劉天呈退守內甲。不幸被叛徒暗殺,起義失敗。

周浩21:

滋子淳,清代貴州貴陽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為舉人,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為秀才。以知府配直隸,先後任沙河、定興(保定)、正定知府。後來因被彈劾,離職講學,報仇後復職,被分配到甘肅老城。他飽受瘟疫之苦,死在任何地方。巡撫劉昌友清正愛民,有意在正定建壹座特廟。

22.吳音邦:

字陳清,清代貴州永寧府(今關嶺縣)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朝貢。先後在安順、清鎮、貞豐書院講學,參與編纂《安順府誌》。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秋,遊覽貴州關嶺縣鴻雁碑,再次擴建,分布各地。最初,紅巖碑的真實面貌更容易與社會見面,這為研究中華民族的偉大豐碑——紅巖碑做出了貢獻。

23.黃國彬:

號西樵,貴州銅仁人。畫家。道光十二年(公元1837),朝貢。擅長書畫,喜作米家山水畫。

24.傅守同:

(1818-1887),原名華庚、耿暢,清代貴州朱珪(今貴陽)人。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舉人,鹹豐三年(公元1853)進士。加入翰林院,先後任回德、南陽、開封知府、河南儒光路、河南按察使等職。工業書法。著作有《孝經》、《古電話表》、《孔子書生》、《勤室詩話》、《李翔別誌劄記》、《十六國年表》、《吳越遊記》、《吳越歸來》、《簡言》、《實錄》、《古語》等。他擅長書法。小時候,他上了廣東的官學,聽從許的學習。到了鄉試,他讓何賞識他的學問,就送給他壹本《實事求是》的書。首通書法大師何,四體人。他在中年時,特別是在道州研究了曹錦手腕運動的魔力。晚年居長沙,書法家眾多,傅書題尤為突出,求書者應接不暇。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病逝於長沙,與妻子劉合葬於瀏陽南翔渡頭市丹莊。

25.傅友耕:

貴州貴陽。學者。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撰寫《三國誌註音》。在古代南朝劉宋時期,裴松之編撰了《三國誌註》,成為人們研究三國歷史不可缺少的輔助和參考資料,但並不完善。傅友庚的《三國誌音證》是壹部音義缺失的有價值的書。

26.蕭尚卿:

清代貴州平嶽(今福泉縣)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入國子監。

27.潘新建:

(1819-1869)清代貴州荔波縣人。水族農民起義軍首領。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數千水族農民在九阡、俄浦起事。提出“不要糧,不要稅,推翻清朝,享太平”的口號。他們吸收了太平軍的壹些好政策,立九千山為援德王。他們支持了十幾年的戰鬥,叛軍發展到4萬人。在太平軍其他隊伍如余、、都勻、、起義軍的積極配合下,轉戰黔桂邊區,控制了大半個荔波縣,五次占領荔波縣,南窺思恩,北至都勻、獨山,殺荔波以守余。起義軍的強大引起了清廷的焦慮,從廣西、貴州派出清軍圍剿。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九千失陷,潘新建被俘,因叛徒出賣犧牲於桂林。

28.胡常信:

(1819-1885),字,貴州省黎平縣人。年輕人在莫友芝和正真接受教育,他們的學習是根深蒂固的。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舉人,次年進士。由知府分配江蘇。因為父親被貶的影響,他羞於升遷,於是放棄了知縣,在貴陽、銅仁做了教授。秀才以其學識之異舉薦他,他被提升為國子監典,但並不受制於此。他辭職回到家鄉,在黎平書院講學。他不辭辛勞,為家鄉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著有《刷景堂詩鈔》、《刷景堂文鈔》,校刊《三忠合編》,擅長小篆,曾獲秦漢古印遺產。他的詩《文生關菁》描寫了作者在得知自己升官關菁的消息後,思想感情的波動和變化,表達了作者對升官的冷漠,流露出對官場的厭倦,表現了作者的淡然自制力。

29.戴素真:

子和莊,字吳,清代貴州清鎮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任陪審員。他和貴州舉人石都是貴州和著名詩人吳的學生,結下了終生的友誼。他們不僅在詩歌和散文方面出類拔萃,而且還是兄弟姐妹,兩人都去了北京工作。道光中期,他們到吉林大安從政。他們在當地被稱為詩人,並稱贊戴和施“齊名,友誼深厚”。後來,史迪周死在異鄉。蘇真安葬於棣州後,每年都會以棣州的名義,給棣州的母親寫壹封信,贈送壹份遺產。石的母親去世時,他還不知道兒子已經死了。這種學問深厚的友誼,流傳到今天的美國。戴和石的詩先後在北京和貴州出版。蘇真的作品有《床上聽雨詩》、《詩和筆記》、《補遺》、《南方的草》等。

30.楊元寶:

(?-1854),清代貴州獨山人。布依族農民起義軍領袖。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初,楊元寶的父親與眾抗捐壹起被捕入獄,死於獄中。懷著深深的仇恨,楊元寶於二月率領數千名布依族、苗族、水族、漢族農民和手工業者起義,提出了“順其自然,扶貧濟困”的口號。先後擊敗八寨遊擊隊、獨山州牧,攻克都勻平洲公司,占領廣西通往獨山、羅甸、大唐、南丹的要道。獨山、都勻、荔波聲震。由於貴州巡撫姜維元調集官軍圍攻,兵力寡不敵眾,起義不到三個月就失敗了。楊元寶在廣西南丹州西麗山被俘,在貴陽壯烈犧牲。這次起義點燃了貴州各族人民的大起義之火。

  • 上一篇:漢代香河大曲和宮廷宴舞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 下一篇:晉商喬致庸簡介。喬致庸是壹個怎樣的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