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偉大的歐洲航海運動史料

偉大的歐洲航海運動史料

希望能幫上忙。

探索發現時代,又稱大航海時代,是指15-17世紀,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開始的廣泛的跨洋活動和重大的地理突破。這些遠洋活動促進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間的交流,並隨後形成了許多新的貿易路線。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東西方的文化和貿易交流大大增加,殖民主義和自由貿易開始興起。這壹時期,歐洲發展迅速,奠定了超越亞洲的繁榮基礎。在這個時代,人們不僅發現了新大陸,增加了很多地理知識,還極大地促進了歐洲的海外貿易,成為歐洲資本主義興起的重要環節之壹。但新航路對數百年後世界各大洲的發展都有長遠影響。對於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來說,地理大發現的影響也是復雜而矛盾的。

需要指出的是,所謂的“大發現”是基於當時歐洲人的眼光,並不是人類歷史上真正的第壹次發現。有人誤以為“地理大發現”是簡單的北美新大陸的發現,其實是幾個地理事件的綜合。

歷史背景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從此,整個中東和近東都成了穆斯林的天下。由於君士坦丁堡特殊的地理位置,歐洲人不能再像他們的前輩壹樣通過波斯灣去印度和中國,也不能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這個巨大的港口直接獲得他們日益依賴和需求量很大的香料。歐洲人必須找到新的貿易路線,直接從香料群島獲取香料資源。

對新殖民地和財富的渴望

長期以來,與中國和印度的貿易壹直由阿拉伯人斡旋,而在整個歐洲,幾乎所有與阿拉伯人的貿易都掌握在意大利威尼斯人和熱那亞商人手中。在西歐,英國、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君主和商人渴望打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壟斷,前往印度、中國和香料群島,與當地人直接交易香料、絲綢等商品。

另壹方面,由於當時歐洲商品對中國和印度人缺乏吸引力,歐洲人不得不用大量金銀換取香料和絲綢。長期的入不敷出導致歐洲人對獲取黃金、白銀、寶石或者直接獲取香料等資源非常感興趣。至此,那些生產這些寶貴資源的地區,就成了歐洲人相互獵取和競爭的對象。

向往未知的世界

現存最古老的葡萄牙海圖顯示了達·伽馬對印度的探險。在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中,歐洲在15世紀之前壹直扮演著次要的角色。在同壹時期,亞洲創造了更加繁榮的文化,並擴大了這壹優勢。就這個世界的發展而言,歐亞大陸和北非在世界上扮演了比其他地區更重要的角色,這導致人們對歐亞大陸和北非世界的認識長期局限於此。

這個“世界”的兩端: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東岸幾乎沒有直接聯系,歐洲的黑暗時期是亞洲國家空前繁榮的時代。他們對彼此的了解僅僅是通過7000公裏的絲綢之路。如此長的距離和走這條路所需的時間也扭曲了東西方之間的大部分信息。

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天地觀念和中國的地理中心是標準的社會常識。相比之下,歐洲的基礎是幾個世紀前的《聖經》和公元2世紀的托勒密《地理指南》(人們把它從希臘語翻譯成拉丁語——被歐洲人大規模理解的前提之壹是在1406)。歐洲人可以通過地理指南準確了解自己對亞洲和北非的向往。但是對於世界的另壹半來說,還是壹片空白。他們對世界的了解並不比幾千年前的羅馬人甚至希臘人多多少。他們不知道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的存在。雖然他們已經知道印度和中國的存在,但實際上很少有人去過。13年末,凱爾波羅和他的遊記在歐洲掀起了壹股向往東方的浪潮:凱爾波羅所描述的中國、東亞乃至整個亞洲,成為文化、花生、香料空前繁榮的地區。這激起了大量歐洲人壹睹東方文明的欲望。而凱爾波羅去中國時經過的波斯灣,在15世紀以後,已經成為歐洲人,尤其是西歐人的禁地。盡管有些人確信地球是圓的,但他們對地球大小的估計完全是基於錯誤的數據。當時甚至有人認為,從歐洲到西方,最多幾個星期就能到達亞洲。

文化和航海技術

15世紀,中國把培養海上力量作為順應其儒家思想的工具——給擁有先進技術實力的龐大艦隊壹個宣傳中國國威的工具。這支準儀仗隊已經到達了中東和東非(現在有人聲稱他們發現了澳大利亞、美洲和南極洲——並在麥哲倫壹行之前包圍了整個世界,但這些說法並沒有足夠的證據使其成為主流)。然而,鄭和下西洋並沒有將明朝帝國發展成為壹個經濟繁榮遼闊的國家:這支儀仗隊沒有軍事使命,也沒有將貿易擴大為大規模的交流。大航海也消耗了明政府大量的財力物力。隨著明朝海禁的開始,亞洲失去了技術上可行的願景:發現新大陸,環遊世界。

六分儀圖顯示歐洲處於大航海時代的前沿。有證據表明維京海盜去過格陵蘭島,並在加拿大設立海盜據點。除了盜版。梵蒂岡的活動也成為推動航海的因素之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險活動有向世界傳播基督教、將異教徒轉變為基督徒的思想,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多次遭到穆斯林國家軍隊的襲擊,伊斯蘭教對伊比利亞半島政治、宗教和文化形成的威脅顯而易見。這種政治經濟上的擴張主義,加上文化觀念上的擴張要求,使得伊比利亞航海家堅信自己的活動是神的使命,從而為自己的航海心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十字軍東征帶來的長期戰爭,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等等,導致歐洲人對基督教產生了狂熱的感情。長期以來,積極的傳教工作壹直是基督教會的特點之壹。而且,為了讓那些異教徒或者不信者皈依基督教,人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尤其是那些剛剛打敗摩爾人的西班牙傳教士,特別渴望把戰場上的勝利變成宗教上的勝利,把基督教帶出伊比利亞半島、歐洲和世界的每壹個角落。

海洋航行所需的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對於航海家來說,除了宗教信仰之外,更多的是依靠來自世界各地的技術:占星術發展起來的方向識別和指南針,從穆斯林獨桅帆船發展起來的大三角帆技術——這種技術將大三角帆從方帆的替代品轉變為推進船只的重要附加物,我國發達的造船業是海上最可靠的依靠。在這些技術傳到歐洲之前,沒有人會打算在世界的“邊緣”冒險,地球圈理論的出現打消了從地球掉到地獄的航海家們的顧慮。從12世紀開始,歐洲人開始建造大型帆船。從1200到1500,歐洲普通船的噸位普遍提高了壹倍或兩倍。在短短的幾個世紀裏,他們要麽從阿拉伯人那裏學會使用,要麽自己發明和改革了指南針、六分儀、海圖、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術,使歐洲人具備了在各種復雜氣候條件下航行的能力。

去印度的路

穿越好望角

從西邊的懸崖上看到的好望角,與西班牙重點關註的地中海不同。葡萄牙擴張政策的目標壹直是向大西洋挺進。壹方面,這符合葡萄牙王室淘金的需要,也是葡萄牙在非洲大陸與傳奇的普萊斯特合作的嘗試。與祭司王約翰王國的聯系。航海家亨利王子(1394-1460),葡萄牙王室的“航海家”,於1415年對西非進行了壹次探險。葡萄牙在這次勘探中占據了非洲西北部,位於直布羅陀的休達(今摩洛哥塞蔔泰)。在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艦隊穿過直布羅陀,不斷南下。他們在1434年成功穿越了博賈多角,打破了人們對海洋航行的心理和生理限制,因此加快了海上探險的進程。1448年期間,葡萄牙在非洲大陸西部建立了占領要塞。這些要塞的主要任務不是維持葡萄牙對當地的占領,而是掠奪當地民眾,逐步開拓非洲腹地。很快,葡萄牙艦隊在1470年代到達加納,在1480年代到達剛果和安哥拉。1486年,迪亞斯的船隊到達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國王將其改名為好望角,因為它有希望通過繞過它獲得印第安人的財富),並在這些地方建立了殖民據點,與土著人進行貿易。

1487年,葡萄牙政府任命巴?迪亞斯考察了紮伊爾和河口南部。這支船隊於5438+0488+10月6月來到南緯33度西風帶,遭遇風暴襲擊。在13天的風暴中,迪亞斯多次下令改變航向,於2月3日看到陸地,並將其命名為“牧羊灣”(今摩澤爾灣,Morsel Bay)。並在接下來漫無目的的旅程中繞過非洲的最南端。當艦隊精疲力竭時,他們完全越過了好望角,在那裏他們遇到了壹場大風暴。於是迪亞斯將非洲最南端命名為“風暴角”,啟程回家。1488結束後,他們回到裏斯本,向葡萄牙王室報告了他們的行程。這次探險繞過好望角,已經過去60多年了。

目的地是印度。

1492-1493年期間,意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達美洲,並建立了殖民據點,加劇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爭奪新大陸控制權的激烈競爭。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宣稱他們的探險隊到達的第壹個被他們自己的艦隊發現的新大陸的地方是他們自己的領土,因此兩國爭吵不斷。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斡旋下,於1494年簽訂了《托德西拉條約》,規定以100裏加(1裏加=5.92公裏,此經度約為西經41度)為分界線(稱為教皇子午線),西邊屬於西班牙,東邊屬於葡萄牙。因為這條子午線經過巴西,所以葡萄牙有能力在美洲向巴西提出領土要求,這屬於西班牙勢力。

與此同時,新的葡萄牙君主開始繼續支持繞過非洲大陸,探索東方的路線。1497年7月,葡萄牙支援的航海家達·伽馬率領艦隊從裏斯本出發,在上次大遠征中被任命為當地要塞酋長的迪亞斯也隨艦隊南下。8月船隊抵達佛得角後,達·伽馬與迪亞斯分離,獨自探索南方航線。在佛得角補給後,船隊在大西洋西風帶漂流了3個月,壹度逼近南美大陸。船隊於165438+10月抵達好望角附近,然後在莫桑比克休整(1498 65438+10月)。與莫桑比克當地領主的對話為達·伽馬的船隊帶來了壹位經驗豐富的航海家。在這位航海家的指引下,船隊於4月13日抵達肯尼亞馬林迪,獲得了前往印度的航線和壹位航海家。1498年5月抵達印度卡利庫特港(今喀拉拉邦科澤科特),由於長期壟斷印度洋貿易的阿拉伯商人施加的影響,與當地皇宮進行貿易談判未果。最終,達·伽馬通過扣留幾名印度貴族,與卡利庫特簽訂了貿易條約,並於1498年8月底離開印度回國。歷史記錄表明,這次印度之行獲得的香料和財富是航海費用的好幾倍。這次航行極大地刺激了葡萄牙政府。為此,1502年2月,葡萄牙再次派遣達·伽馬率領10船前往印度。鑒於卡裏庫特在最後壹次航行中對葡萄牙的態度,達·伽馬選擇支持另壹個地方諸侯入侵國王以削弱反葡勢力。通過幾十年的經營,葡萄牙成功地開辟了壹條通往東方的貿易路線。

去美國的路

當哥倫布的船“聖母瑪利亞”號正在葡萄牙積極探索大海的時候,西班牙也不甘示弱。1492年,經西班牙國王伊莎貝拉壹世批準和資助,哥倫布率領三艘海船(載重分別為100噸、60噸和40噸)和87名水手,於8月3日帶著三份國書(壹份是西班牙國王給中國皇帝的,兩份是哥倫布發現新國家時填寫的空白國書)起航。經過艱苦的航行,我們於6月12日到達美國的壹個島嶼。據考證,他首次登陸美洲的聖薩爾瓦多島(西班牙語意為救世主)就是今天巴哈馬群島的沃特琳島。但是哥倫布認為他已經到達了印度,所以他把這裏的居民稱為印度人。1493年3月,哥倫布留下少量人員駐守,帶領船只返回西班牙。他的發現震驚了整個歐洲。此後,他進行了三次航行(1493、1498、1502),發現了牙買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遇到了洪都拉斯和巴拿馬。但是哥倫布壹直認為他已經到達了印度,所以他仍然稱之為西印度群島。

在1499-1504期間,意大利人americ vespvck考察了南美洲東北沿海地區,認為那裏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後人以他的名字將這塊大陸命名為美洲。

人類的首次環球航行

1513年,西班牙航海家巴爾博亞自北向南穿越巴拿馬地峽,發現了太平洋的水面,被稱為“大南海”。

1519在西班牙國王查理壹世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9月20日從西班牙塞維利亞起航,穿越大西洋,沿著南美東海岸壹路南下。3月31520抵達阿根廷南部的聖朱利安港,在此休息。8月24日,我們從這裏出發,穿過大陸和火地島之間的海峽(後來稱為麥哲倫海峽),進入了“大南海”。因為在這片水域航行三個多月,沒有遇到過什麽風暴和巨浪,所以被稱為“太平洋”。1521 3月16日,麥哲倫船隊抵達菲律賓群島的三島島。3月25日,他到達馬索華島。與當地居民交流後,麥哲倫發現自己正從西方走向東方。

1521年,麥哲倫被菲律賓土著殺死,只剩下1艘船和18名船員。在德爾·卡諾的帶領下,繼續橫渡印度洋,經過好望角,於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壹次環球航行。

影響

葡萄牙和西班牙發現新大陸後,都宣稱自己探險隊到達的第壹個地方是自己的領土,於是兩國爭執不斷。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斡旋下,於1494年簽訂條約,規定以佛得角群島以西100裏加(1裏加=5.92公裏)處從北極到南極的經線為分界線(稱為教皇經線),西邊屬於西班牙,東邊屬於葡萄牙。麥哲倫環球航行後,爭議又起,條約又訂了。西班牙壟斷了除巴西之外的所有美洲,而葡萄牙將亞洲和非洲保持在其勢力範圍之內。之後荷蘭、英國、法國相繼跟進,幾乎瓜分了歐洲以外的土地。

由於新大陸的分割,印第安人被屠殺,非洲黑人被大量販賣,金銀香料源源不斷地運回歐洲。

同時,地理大發現也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且,地理大發現促進了科技進步。因為航海需要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天文學和數學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到17世紀,科學的中心已經從中世紀商業繁榮和文藝復興的文化中心德國北部和意大利轉移到受益於地理發現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如法國、荷蘭和英格蘭南部。

對地理大發現的質疑

近年來,壹些歷史學家和學者對地理大發現提出了質疑。主要論點如下

大約在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已經沿著非洲東海岸向南航行,繞過非洲南端進入大西洋,但瓦斯科·達·伽馬正好走了相反的方向。

北歐移民去過冰島、格陵蘭和加拿大東海岸。

15世紀初,阿拉伯航海家也從非洲東海岸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抵達莫桑比克。

15世紀初,世界海洋霸主是中國的明軍(海軍),曾航行於歐亞大陸(中國、印度、東非)以南,這根本不是什麽新發現。(見詞條:鄭和下西洋)

  • 上一篇:封建社會是怎麽結束的?
  • 下一篇:關於籃球歷史的800字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