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封建社會是怎麽結束的?

封建社會是怎麽結束的?

春秋戰國時期封建社會走向終結,是因為壹個關鍵的變化:戰爭的邏輯變了。之前戰爭的禮儀大於實用,就像前期比誰踢鵝步更好,更規範,更符合“禮儀”,後來就是以自相殘殺為目的。變化的原因是春秋末期出現了壹些重要的技術發展,帶來了新的經濟和人力資源,打破了原有的社會平衡,導致封建社會貴族秩序的崩潰。

1.1.無論國內國外,貴族壹開始都是軍事征服者。周朝給了壹些親族和近臣封地,他們帶著家眷和士兵到封地進行軍事殖民,而土地上的土著變成了平民。貴族覺得為了顯示自己的偉大,必須要把自己和平民區分開,所以都有很強的等級秩序感。

1.2,這種意識延伸到對待戰爭的態度上。有兩個方面。壹個是戰爭是很高尚的事情,只有貴族才有資格參加,平民沒有。《左傳》裏有壹句話:國之大事,唯崇與榮。“只有犧牲和戰爭才是國家大事”。第二,貴族打架是關於誰更符合“禮”的標準。這類似於玩壹個只有步驟的遊戲,看誰玩得更好。這裏的“禮”不僅僅是禮儀,還代表了壹整套的秩序,可以給每個人提供上下排名的適當位置。貴族戰爭的目的是恢復“禮”的秩序,而不是用“禮”,贏了也沒面子,因為會更破壞秩序。在普通人看來,貴族和貴族壹樣,都會接受貴族制度和貴族制定的等級制度,這樣天下才會太平。

1.3.這樣壹來,在貴族之間的戰爭中,“禮儀”遠大於實用性,只有貴族才能參戰,規模也不會太大。與後世相比,封建社會初期的戰爭是幾百個貴族用正義的腳步打,誰打得更好。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不容易導致誰的滅亡。

2.1.周初貴族戰爭很有儀式感,後來實用了,因為有些人不按套路出牌,不按規矩出牌,直接砍人,沒有禮儀,戰鬥方式就變了。春秋時期的楚國就是這樣。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骨子裏對中原並不理解和認同。在當時的中原諸侯眼中,是蠻夷之邦。

2.2.宋朝的君主宋襄公是商朝皇室的後裔。他曾經給壹些諸侯下過壹段時間的命令,被稱為春秋五霸之壹。他在楚宋戰爭中講究禮儀,認為對方沒有做好準備就開戰,不符合“禮”,戰敗。這種事情是會傳染的,只要有壹家公司改變打法,就會占優,不改變,肯定會吃大虧。於是,戰爭的底線越來越低,戰爭的實用性開始超越“禮儀”。所以孟子說:春秋無義戰。

3.1.雖然底線在逐漸降低,但是戰爭的規模不會特別大,因為這個時期只有貴族可以參戰,平民很難動員。當時諸侯國內部結構多為多級分封制結構。諸侯國都是自己城邦的人,分封的諸侯國是否聽自己的又是另壹回事。

3.2.1.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出現了兩次重要的技術變革,使諸侯的實力擴張成為可能,使諸侯能夠對付再次分封的子諸侯,產生了君主、貴族和平民之間復雜的博弈關系。(這裏的君主指的是諸侯,當時的周天子只是個擺設,對他來說什麽都不是。)

3.2.2.首先,牛耕鐵器和農業生產技術的出現提高了平民的勞動效率。讓平民不僅可以在貴族控制的公共土地(礦田)上耕種,還可以有能力開墾私有土地,甚至逃離公共土地。然後君主和平民逐漸形成同盟關系。君主向耕種私人田地的平民提供幫助,平民向君主納稅。貴族控制的井田制瓦解,形成新的博弈關系。

3.2.3.第二,竹簡技術帶來知識傳播。之前,漢字是祭祀專用的。我們知道,鑄鼎的方式和甲骨文的方式,使得很少有人接觸漢字。竹簡刻字比鑄鼎容易得多,便於攜帶和復制,降低了知識傳播的成本。這使得普通的貴族子弟和幸運的普通人都有機會學習文字,獲取知識,打破了傳統知識的壟斷。很多受過教育卻得不到封地的貴族子弟成了“遊客”,尋找機會把自己賣個好價錢。

3.3.這樣,有才能的遊客,這些新的人力資源,逐漸成為君主的依靠,逐漸發展成為官僚。當然,這樣的人有壹個前提,他必須在自己的國家沒有根基,沒有對抗君主的資本。他的地位取決於君主的賞賜。這些官僚本質上並不獨立,是“職業經理人”,而貴族是獨立的,是君主的準夥伴。君主遇到重大問題時,必須和他們商量。

3.4.隨著遊客的出現,君主可以全面碾壓貴族藩屬,藩屬國從君主和貴族統治的結構轉變為君主說了算的官僚體制。這就是歷史上的政治改革。比如魏國的李悝,秦國的李斯,都是外族人,這些人就成了各諸侯國的暴發戶。他們鎮壓住在國大的貴族,執行君主的意誌。隨著各種政治改革的發展,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

4.由於平民被動員起來了,只要有能力,有軍事功績,也可以獲得比貴族更高的地位,這就使得戰爭的規模和頻率急劇上升,大規模的亡國戰爭很容易爆發,大到壹場戰爭就要殺死趙國40萬士兵。隨著各國相繼進行政治改革,前諸侯國的舊貴族階級逐漸消失,君主對國家的控制力增強,分封割據的封建社會逐漸走向終結。

5.當戰爭規模大到諸侯國難以承受時,中國開始走向統壹。

20181104

  • 上一篇:哇,四字成語?
  • 下一篇:偉大的歐洲航海運動史料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