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赭山鎮旅遊景點

赭山鎮旅遊景點

長城遺址

齊長城

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修建的壹座偉大的軍事防禦工事。建於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485年,比秦長城早400多年。齊長城縱貫山東省,西起黃河東岸的長清縣孝裏鎮廣利村北,穿越太乙山地區,東至黃海西岸的青島市黃島區夾河村東北出海,全長18893米,寬1237.8裏。齊長城始建於春秋初期,完成於戰國時期。有19位齊王參與修建長城,長城分為三段,針對山東、山西等國分為西段,針對楚國分為東段,中段,使整個長城連成壹體。長城沿山脊而建,蜿蜒曲折。根據地形不同,用石頭砌成,用灰土夯實,用沙石混合,或以陡崖為城。非常壯觀。安丘齊長城從西南方向進入臨朐與沂水交界處的太平山,沿與沂水的邊界線向東,到達青石胡同後完全進入城內,再向東、向南轉向出渭河,與沂水復線二段相接,途經石門頂、石虎山、磨山、大車山、紫草山、丁成山、堯堯山等主要山峰,跨越75座山頭。長城依山而建,沿線地質有玄武巖、火山巖、片麻巖、粘土、沙土等。建築材料多為就地取材,或用石塊壘砌,或用沙土夯築,或以陡峭的山崖為城,兩側仍依稀留有成堆的滾石、山寨遺跡和峰穴。齊長城東起太平山,沿沂水邊界至青石胡同,全長12300米。除了長約2000米的西太平山有遺址,沿山南崖,自西向東有烽火臺、山寨遺址。到達青石胡同後,由東往東北方向轉彎,穿越磨山、大車山、紫草山等山峰,連續到達馬石溝村北山遺址,長14750米,平均寬約12米,高約3.6米。從馬石溝村開始,從北到東南再到西南,再到南。穿越北河水庫、顧航山、鳳山、丁成山、蛇楞山、鐘樓、堯堯山、虎牙等山峰,到達渭河遺址,全長19500m,平均寬約11m。在丁成山的西南面有壹面雙面墻,寬約5.5米,高約2.5米。山口被拆除了。國民黨1943軍第51軍軍長於學忠率部在丁成山遺址與侵華日軍浴血奮戰。戰壕和指揮所掩體依然存在,而且很明顯,壹些部分被墻基礎加固。山東省腳下有壹面雙面墻,寬約7米,高約3米。虎牙山南麓至渭河約1400米的遺址已變為農田,無墻基痕跡。

關於齊長城的歷史記載和安丘段修建的大致時間,《竹簡編年史》記載:“周憲十八年(公元前351),合建長城,在齊宣王,向東至海邊重修。”戚跡說:“齊宣王在山上修建長城,東至大海,西至濟州,綿延數千裏,為楚國做準備。”明萬歷《安丘縣誌》說:“八十裏(縣城西南)說太平山上有長城嶺。”又載:“古長城,長城嶺,在太平山上。”《清光緒臨朐縣誌》記載:“長城在大仙山上,沿山溝,順懸崖而上,西接博山嶽陽山鳳凰嶺,東至大雁山入安丘界。”據歷史考證,安丘段的齊長城屬於東長城,是在之後修建的。安丘段齊長城的壹個重要特點是雙線長城,是三條雙線長城中最長的。這條雙線長城在臨朐、沂水交界處與主長城分離,從東北走向臨安、邱交界處的太平山,進入安丘境內,沿主山峰向南拐,穿越綏水,在大安丘、沂水交界處進入臥牛市,進入沂水境內,沿沂州界向南至三冷山與南長城主線匯合,全長63890米。安丘齊長城沿線文物古跡眾多,獨具特色,如南麓的工業長書院、東麓的安上石坊、南麓的趙奇胡墓等。安丘長城沿線有許多精彩的傳說和神奇的故事。比如大車山腳下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傳說;堯堯老子廟的傳說:公冶長在丁成山下的鳥鳴傳說:古雷關羽“試刀石”的傳說。安丘齊長城遺址的丁成山和大車山,因植被茂密,樹木蔥郁,松柏怪石,景色優美,正被建設成旅遊開發區。丁成是安丘的壹座歷史文化名山,海拔429米。因山頂有齊長城,南麓有公冶長書院,故又稱齊成山、書院山。據傳說,齊國修建長城時,有壹位醫生乘公共汽車去視察。上山時,車壞了,棄山而去,故取名大車山。現在已經建成了五龍山風景名勝區。因為山的五脈是相互環抱的,就像五條龍相遇在壹起。他建景區時,以五龍山風景名勝區命名。齊長城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是山東人的驕傲,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象征,也是萬裏長城。齊長城是山東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像壹條巨龍橫臥在齊魯大地上,將黃河、泰山、大海連成壹體,成為中華大地上壹道獨特的文化景觀。在蒼桑時間過得很快。現在,雖然只是壹堵斷壁殘垣,但山東人修建的齊長城卻是不朽的。2001年6月,齊長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一篇:改革的動力:農民工是如何產生的
  • 下一篇:拉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