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挖掘化學發展史的教育教學價值

如何挖掘化學發展史的教育教學價值

隨著現代學校化學教育的出現和普及,

化學教學論學科在中國誕生了。時至今日,它已經成為壹門擁有眾多分支學科的綜合性教育學科。在文獻研究和邏輯分析的基礎上,分為萌芽、形成、學習、穩定和發展五個部分。

這壹時期,對中國化學教學論的學科發展史進行了梳理和探討。

化學教學論,歷史,內容,教材和文獻研究

了解學科發展史不僅可以加深學習者對學科內容體系和教育價值的深刻理解,

還能進壹步激發學習者學習這門學科的熱情和動力。這是化學教學論領域的共識。中國化學教學論的多種版本

作品還有“化學教學論發展史”的相關內容。縱觀近三十年來的化學教學論著作,我們發現:(1)

不同版本著作中關於化學教學理論發展的內容只是陳述史實,缺少或沒有對史實的分析和評論;相關史料組織松散,缺乏清晰的邏輯主線;(2)就主要內容而言,

這些年來變化不大,版本越早越詳細,版本越新越簡單;近年來,特別是2000年以來,有關化學教學論發展史的內容不是被刪除,就是不寫。

無論是“復制”、“粘貼”還是“格式修改”,討論的內容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有關專家也沒有進行更深入細致的考證和分析,也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有鑒於此,

筆者在對大量文獻進行考證和邏輯分析的基礎上,梳理和論述了我國化學教學論在萌芽、形成、學習、穩定、發展五個時期的學科發展史。

1(1865—1931)的發芽期

從中國近代化學教育開始到1932年化學教學論正式開篇的66年,是中國化學教學論的萌芽期。1865,

清政府洋務學堂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局,並附設機械學堂,其中開設了中國最早的化學課程,拉開了中國學校化學教育的序幕[1]。

。後來壹些新辦的學校、省制造局和軍校,如史靜文同博物館、天津中西學校等,也相繼開設了化學課程,但課程簡單、不系統,多為中學水平[2]。

。在1903《癸卯學制》頒布之前,我國雖然對化學教師有壹定的需求,但當時的化學教師大多是聘請西方人,很少有中國人是化學教師[3]。

沒有培養或培訓化學教師的機構或課程。《癸卯學制》頒布後,中國建立了近代第壹個學制,結束了沿襲兩千多年的封建教育制度,化學教育得到了壹定程度的普及和重視。

中國自己的大學化學教師也是通過派留學生出國留學來補充的[4],但由於學制不全,中國的化學教育壹直持續到20世紀。

20世紀90年代末,它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化學教師的培養(培訓)和化學教學理論的研究還沒有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

概括起來,這壹時期我國化學教學論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壹是壹些學者以探索化學教學新方法的形式研究化學教學論的重要內容,

比如徐壽在上海格致書院做化學科學演講時,就已經使用了“課堂教學實驗”這種新的化學教學方法[5];

二是個別高校通過舉辦各種理科教師暑期研討班,開始嘗試在國內開設化學教學論學科,如南京東南大學1923舉辦的暑期班,1924至1926的暑期班。

清華大學聯合中國教育改良學會、中華醫學會舉辦的科學教師暑期研修班【1】。

2形成期(1932 —1948)

我國化學教育學學科的形成時期是從學科在高校正式開設到新中國成立前的1949。1932,北師大(

化學系(北師大前身)當時正式開設“化學教學論”為學科,主要內容為:(1)化學新發展(約25%)。

;(2)化學教學方法和教材的研究(以中學化學教材內容為主,介紹如何講解,約占50%);(3)化學實驗與設備研究(約25%) [1]

。雖然當時沒有教材[6],教育部也沒有規定這門課是必修課[7]。

然而,《中學化學教材教法》的正式問世對整個化學教學理論的發展仍具有裏程碑意義。它不僅反映了化學教學理論在發展化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被人們所認識,

也標誌著化學教學論學科適應了化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初步形成了[1]。事實上,在這壹時期,中國的化學教學論學科無論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都有所發展。除了壹些大學正式開學,

為了提高化學教師的專業水平,當時的教育部在1935頒布了《中學暑期研習班和研討班辦法》,並在許多地方指定了大學和“教育部門”。

聯合舉辦這種暑期講習班和研討會。就化學而言,其授課內容為“化學新進展”、“化學教育與教材研究”、“化學實驗設備研究”[1]。

與師範學校開設的《中學化學教材教法》課程內容基本壹致。所以,從本質上來說,這種暑期研討班其實就是壹種非正式的化學教學理論課。另外,1932

1998年創辦的中國化學會和1933創辦的化學雜誌[8],也為這壹時期化學教學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用1937

隨著年日本大規模侵華戰爭的爆發,中國社會進入戰爭時期,國內化學教育開始走向更加艱難崎嶇的道路,化學教學理論的發展變得艱難。

沒有更實質性的進展。

3學習期間(1949 —1956)

從新中國成立到1957,我國第壹本自制教材出版前的7年,是我國化學教學論的學習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由於政治和經濟原因,中國教育的發展采取了“壹邊倒”的策略,即在全面否定西方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全面學習前蘇聯的教育經驗。全盤否定西方教學理論,

這意味著從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的教育測驗、心理測驗和教育統計被視為唯心主義的學術觀點,被排除在化學教學論之外。全面學習蘇聯教育經驗,

在高等教育課程方面,主要表現為:“從1952年秋起,教育部規定各大學從第壹年起采用蘇聯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組織教師翻譯蘇聯教材,成立教研組。

學習蘇聯的教學方法”[9]。在學習蘇聯經驗的基礎上,中央教育部頒布了1954《中國師範大學化學系臨時教學計劃》,明確規定了化學教學法課程的設置。1955年初,師專化學系化學教學法實驗教學大綱出版。

在師範大學廣泛實踐[10]。總之,在這壹時期,我國化學教學論學科在學習前蘇聯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首先,

從學科地位來看,這壹時期的教育行政部門以政策的形式確定了《化學教學論》的學科地位,促進了《化學教學論》在各師範院校的普及。其次,從學科內容來看,

我國學者在翻譯和介紹前蘇聯教材和講義的基礎上,初步明確了化學教學法學科要研究的基本內容:

化學課的任務、化學教學過程的壹般原則、化學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化學教學的組織、化學教學的工作計劃、學生成績的檢查與評價、化學課外作業、化學設備、各種內容的教學方法研究和化學總復習[11]

4穩定期(1957 —1977)

從我國第壹本自制教材出版到1978改革開放的20年,是我國化學教學論的穩定期。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蘇開始出現分歧。

“壹邊倒”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在教學中照搬蘇聯經驗造成的很多問題也必須糾正。因此,我國學者開始構建化學教學論的內容體系。

人民教育雜誌1957開頭四期刊登的介紹劉敬坤先生化學教學經驗的文章【12】、【1957】。

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壹本高師教材《化學教學法講義》等,

重視教學研究,系統總結中國自己的教學經驗並加以推廣,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也正是這本書初步構建了我國化學教學論的學科體系。20世紀60年代以後,

師範類大學,如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都有自己編寫的化學教學法教材和教輔材料。科目體系大部分和以前壹樣,但科目內容變化很大。除了課堂教學,整個課程還配合大量的實習活動。

包括實驗、講座、討論、實習、講座、參觀、制作教具等。除“文革”10年外,這壹時期的化學教學法課程壹直是高師化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學科體系基本穩定。

但顧名思義,這門課程更註重“法律”而非“理論”

5發展期(1978至今)

從改革開放到第八次課程改革,今天是我國化學教學理論的發展時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高師化學教育課程的重建和發展,

我國化學教學論學科也日益活躍和繁榮。到現在已經走出了壹個“學教論”的框架。

已成為化學實驗教學研究、化學學習理論、化學課程理論、化學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學化學教材分析、化學教學技能訓練、化學教育研究方法等多學科交叉的學科群。下面筆者將從學科教材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學科名稱變更、學科內容拓展、學科發展外部環境等方面入手。

本文詳細論述了這壹時期我國化學教學理論的發展。

5.1學科教材建設

學科教材作為學科內容的載體,既是學科發展的物質體現,也是學科進壹步發展的中介和保障。總的來說,

在此期間,我國化學教學論學科教材建設經歷了從少到多、從單壹到多樣、從主幹學科到分支學科、從探索到成熟的創新發展過程。

5.1.1化學教學論教材建設

1980年5月,高等學校理科化學教材編委會擴大會議討論修改通過了<中學化學教材教法>教學大綱(

對於化學專業)【10】。同年,遼寧省丹東師範學院化學系編輯出版了《化學教學法講義》。

這是筆者這壹時期所學的最早的化學教學論教材。該教材的編輯出版,也拉開了我國“發展期”化學教學論教材建設的序幕。據不完全統計,

在此期間,由國內專家學者編撰的近70本《化學教學論》書籍陸續出版。其中以《中學化學教材教法》命名的教材有9本,由劉誌新(

北師大出版社,1983)最早;以“化學教學法”命名或含有“化學教學法”的教材有16種。

化學教材(遼寧省丹東師範學院化學系,1980)最早。以“化學教育學”或“化學教育學”命名的教材有10種。

華中師範大學楊賢昌主編的《化學教育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是最早的。基於“化學教學論”

以“化學教學論”命名或命名的教材有25種(同壹編者的不同版本也算壹類),王主編的《中學化學教學論》(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年)最早;以《化學課程與教學論》命名的教材有四本,最早的壹本是裴新寧主編的《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在其他名稱下,如“

《化學教學系統論》和《中學化學教學概論》四本教材。如果統計僅限於10年,1980-1990發布21,1990-

2000年出版22本,其中1990。

自2000年至今已出版25本(本文關於學科教材的主要信息來源有:原教材、中國國家圖書館目錄檢索、化學教學論時空發展的碩士論文、原學科教材所附參考文獻。

方面)。在上述所有教材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出版、劉誌新主編的《化學教學論》是本科培養層次化學教學論學科統壹名稱後的第壹本教材。

也是化學教學論領域公認的基礎性工作。本書經過1997修訂,於2004年出版第二版、第三版、2009年出版第四版。是該學科自身建設最重要的學術著作。

5.1.2《化學教學論》教材建設

隨著化學實驗教學與研究的分化和獨立,“化學教學論”各分支的教材建設也逐漸發展和繁榮起來。

“化學實驗教學研究”是“化學教學論”

分化最早,發展最完善的壹門分支學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出版、王希同主編的《化學實驗教學研究》是其差異化、獨立性的標誌性教材。從那以後,

這個分支的教材建設越來越紅火。據不完全統計,“化學實驗教學與研究”學科至今已出版教材26部(2000年以來17)。其中,1986

在年分科之前,《中學化學教學法實驗》(高等教育出版社)是西南師範大學化學系編輯出版的最早的壹部教材。因為化學學習理論的其他分支目前在本科階段還沒有完全開設,

大部分屬於“新興學科”,處於探索階段。因此,從整體上看,“化學教學論”其他分支的教材建設相對較慢,數量也不多,亟待研究和開發。其中,化學學習理論3

本(等1996版,畢2004版,等2007版);化學課程論1(何等1996版);化學教育的測量與評價

本(劉誌新等人1996版,星火1998版,顏孟剛2004版,2006版);《中學化學教材分析》4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1988),王瞳等(1997),沈在智(1999),季春陽等(2004);化學教學技能訓練(李靜等1998)

年版、1999版、楊印刷2007版、2008版、張青雲等人2009版、2009版);《化學教育研究方法》4冊(

藍覺明,2000;唐力,2003年;嚴夢剛,2008;苗申華,2009);化學教學設計8冊(盛等1998版,

許等1998版,麥1999版,鄭長龍200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室2002年版,等2003年版,蔣家發2004年版,

王士磊,2008年)。

5.2學科高層次人才培養

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不僅是壹個學科發展程度的標誌,也是其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1977,我國研究生教育恢復。1979

2006年,華東師範大學開始招收“化學教材與教學方法”研究生。1983

年,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在碩士培養層次[13]統壹學科名稱後,在全國首次招收化學教學論專業研究生。

。到目前為止,“化學教學論”學科有44個碩士點[14],5個博士點,是壹個龐大的碩士和博士培養體系。全國各大師範院校和部分綜合性大學也招收化學教學論碩士生。

培養高層次化學教學理論人才。

5.3主題名稱的更改

主題名稱是主題內容的外在體現。學科內容的變化必然導致學科名稱的變化。隨著內容的不斷膨脹,

我國化學教學論的學科名稱也經歷了從碩士到本科,從“中學化學教材教法”的逐漸變化

從“中學化學教學法”到“化學教學論”再到“化學教育學”的轉變或嘗試

1983期間,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召開的博士、碩士授權點學科評估組第二次會議上,北師大顧明遠教授建議將學科教學法更名為學科教學論。

以提高其學術要求,從而提高其學術地位。這個建議被采納了。從此,在研究生培養層面,化學教學法的名稱改為化學教學論,但在本科培養層面,

化學教學法這個名字還是用[11]。

1988 11月,

國家教委召開高等師範院校本科化學專業化學學科基本要求修訂會議。與會的化學教育組專家、學者正在審閱《高師本科化學系化學教學法課程基本要求》(

稿),經過認真討論,壹致同意采用“化學教學論”

這個名稱代替了現在仍在使用的“化學教學法”、“中學化學教學法”、“中學化學教材教學法”等學科名稱。建議各師範大學開設相應的課程——化學教學論。

同時開設“化學實驗教學與研究”課程,替代和加強原課程[12]的實驗部分。從此,在本科培養層面,全國所有師範院校!化學教學論8704;

學科名稱開始逐漸統壹。

20世紀90年代以後,許多學者提出進壹步將化學教學理論轉變為化學教育學,也出版了壹些“化學教育學”方面的書籍。

但這種努力從未成為主流。目前,化學教學論仍然是國內學者和各級師範院校使用最廣泛、公認的學科名稱。

至於化學教學論的分支學科,雖然近年來有所發展,但就學科名稱而言,尚未統壹規範。以“化學實驗教學與研究”課題為例,雖然已經走過了20多年的歷程,

但時至今日,仍然是化學實驗教學研究、化學實驗教學論、化學實驗課程與教學論、中學化學實驗與教學研究、化學教學論實驗等多個學科名稱的並存與發展。

5.4學科內容擴展

學科內容的拓展不僅是學科發展的核心標誌,也是化學教學論各分支形成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1983

年,《化學教學》第壹任主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佳音先生在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論文報告會上倡導並帶頭開展化學學習理論研究。從那以後,

國內出版的壹些化學教學方法或化學教學理論的書籍,開始設立專章討論中學化學學習理論或相關問題[15]。其中,

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陳福裕主編的《中學化學教學法》是筆者化學教學論著作[16]中最早的化學學習論教材。

1986

年,國家教委決定改革教材編審制度。新的編校制度規定,教材不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單獨編校出版,而是由國家教委頒布具有統壹基本要求的各科教學大綱。

鼓勵地方和有條件的專家、教師參與教材編寫,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17]審定後,方可出版發行。在這方面,

我國化學教育領域對化學課程的研究如雨後春筍,化學教學論學科體系中加入了“化學課程論”的內容。為了突出化學課程研究的重要性,

近年來,壹些學者壹直主張將“化學教學論”更名為“化學課程與教學論”,以體現化學教學論學科體系的完整性。

1987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範潔主編的《中學化學教學法》教材,首次獨立設置了“化學教育的研究方法”和“教育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及其在化學教學研究中的應用”。

第【16】章。這些章節的設置進壹步拓展和豐富了我國化學教學論的學科內容。

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從1993開始,在全國率先開設化學教學論的教學實踐支撐課程《化學教學技能訓練》,取得了優異的改革成果。

對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此後,許多師範院校開設了該課程,全面提升了化學教學論課程的教學實踐[18]。

。化學教學論的學科體系也通過增加“化學教學技能”的相關內容得到了進壹步的拓展。

隨著化學教師的發展(1995,範潔,第十五章),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2004,劉誌新,第10章),化學教學設計(2003,

吳俊明,第6章)等內容都列在化學教學論教材中。化學教師素質分析、教師專業發展和化學教學設計已經進入化學教學論學者的研究領域。

它逐漸成為化學教學論學科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壹點可以從新版學科教材中得到印證。

總之,隨著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的逐步深入以及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課程論等相關學科的迅速發展,

我國化學教學論的學科內容必將“與時俱進”,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合理化。

5.5從外部環境的角度看化學教學理論的發展。

《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教學與學習》等化學教育期刊的創辦,以及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定期召開的會議、全國化學教師教育研討會、全國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經驗交流會等,都為化學教學理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另外,

目前國內已經成立了幾個化學教育研究所,這必將為聚集人才,促進化學教學理論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研究平臺。

  • 上一篇:別忘了歷史800
  • 下一篇:功率測量的發展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