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如何證明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如何證明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如何證明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

中華文明起源是中國考古學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世界人類文明史研究的焦點之壹。

在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節目中,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王偉講解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中華文明只能從商朝算起嗎?”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壹,也是唯壹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瑪雅文明等。都繁榮過壹段時間,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衰落了,除了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這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但外國考古學家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卻有另壹種聲音。

1977恢復高考後考上了大學。當時我們學歷史的,說中華文明是從夏朝開始的,在這之前是原始社會,直到《余川子活在人間》,才開啟了中國的文明史。

但是1987年,單位派我去日本留學,我驚愕地發現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表述和我們完全不同。在他們看來,中國文明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也就是殷墟為首都的時期。所以中華文明只有3300年的歷史。

這樣算下來,中華文明比世界其他古文明還要長1000年甚至更久。他們的依據是,文明的形成有“三要素”——冶金術的出現、文字的使用和城市的出現。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在殷墟時期確實達到了“三要素”。

那麽,我們中華文明是有5000年的歷史,還是從夏朝開始有4000年的歷史,還是像國外學者說的只有3300年?

2004年,中國考古界啟動了壹項超級工程——中華文明溯源工程。這個項目試圖多學科、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研究中華文明。其聯合學科廣泛,參與陣容強大,手段豐富。

綜上所述,中華文明溯源工程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關鍵詞:

第壹個關鍵詞是“當”。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於何時?它真的有五千年文明史嗎?5000年文明史是神話還是歷史真相?

第二個關鍵詞是“如何”。中國文明史是如何起源、產生和發展的?其中,中國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文明起源和演變過程。我們把這種現象描述為“星空”,以中原為中心的歷史格局是如何逐漸形成的,是我們研究的壹個重點。

第三個關鍵詞是“為什麽”。為什麽中華文明會經歷這樣壹個過程?原因是什麽?此外,為什麽曾經在某些地區興盛壹時的文明後來衰落了,這也是壹個有趣的話題。

除了“何時”、“如何”、“為什麽”,還有壹個重要的研究內容,就是搞清楚中華文明到底是不是本土的。在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與中國以外的其他文明有過怎樣的交流?

幾乎在同壹時期,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的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都產生和發展起來。文明之間有過互動嗎?通過文明之間的比較,我們希望更準確地了解中華文明的特點。

"大米、小米、小米和大豆都是“原產於中國”"

經過近20年的研究,今天,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中華文明極其輝煌。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水稻和小米的種植技術,玉器,陶瓷和絲綢。中華文明確實為人類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對文明的形成非常重要。可以說,農業的出現是文明起源的基礎。據考古發現,在世界上的幾種主要農作物中,至少水稻、小米(黍)、黍(壹種粘黃的大米)、大豆都是中國原產的。

大約1萬年前,中國南方出現了水稻,北方出現了小米和黍。在浙江中部浦江縣的上善遺址,發現了壹萬年前的水稻遺跡,這是壹個偉大的發現。

關於大米的起源壹直存在爭議。其中之壹是水稻起源於印度,因為水稻是6000年前在印度發現的。壹萬年後發現水稻,證明中國生產水稻比印度早得多。

農業壹般會在什麽情況下出現?

像雲南這樣的地方,雖然野生稻種類很多,但是由於氣候原因,當地自然采摘的糧食非常豐富,沒有動力去種植農作物;

在長江流域,四季氣候分明,靠狩獵或采集無法保證壹年四季都有足夠的食物。為了獲得更穩定的食物來源,農業應運而生。

農業出現後,人們的生活與以前狩獵采集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有了相對穩定的食物來源,人口繁衍和社會發展才有可能。

大約在農業出現的同時,陶器出現在中國和東亞。陶器是用粘土做成壹定的形狀,然後燒制而成的。在西亞,大約在1萬年前就出現了小麥種植,但他們的陶器出現得很晚,而在中國,農業、陶器和磨制石器是同時出現的。

為什麽這些栽培技術會在大約654.38+0萬年前出現在東西方?這和氣候變化有關。13000年前後,達到冰河時代的頂峰,冰河時代的人們主要以狩獵為生。此後,隨著氣溫的升高,植物越來越多,生活中收藏的比例也越來越大。

人們開始註意到某種植物味道更好,這種植物比較容易獲得,比如野生稻、小米、黍。古人為其生長創造了條件,加上人工的管理和幹預,促成了栽培的出現。

這些食物需要有東西來盛,於是就有了陶器。為什麽陶器在西亞出現的比較晚?如果看到新疆的烘焙食品就很好理解了,因為西亞人常吃的煎餅和烘焙食品是不需要容器的。我們的祖先更早發明了鍋來烹飪食物,所以陶器的發明也是中國人對世界的壹大貢獻。

國際學術界普遍認為小米原產於中國,但小米的起源壹直有爭議。當時大多數人認為小米起源於西亞,因為6000多年前就在西亞發現了。在中華文明溯源項目中,我們用DNA技術研究了中國北方的小米和西亞的小米。

結果表明,經過精確的年代測定,聲稱在西亞有6000多年歷史的粟米並不早於4500年前,與我國有7000年歷史甚至萬年歷的粟米在基因上是壹致的。

這是什麽意思?說明小米和小米都是原產於中國的,後來傳到了西方。大約5000年前,西亞的小麥通過西北傳到了中原,而我們這邊的小米、黍也是通過同樣的路徑傳到了西亞。因此,在大約5000年前,我們與西亞的交流非常頻繁。

“文明形成的標誌是什麽?”

文明是人類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高級階段。那麽,文明形成的標誌是什麽呢?

文明形成的標誌是壹個國家的出現。文明是在國家的組織和管理下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在國家產生之前,人類雖然也有壹些發明,但是沒有達到文明的高度。

從這個角度看,文明起源時期是史前文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始於社會分化的出現。

因此,在考古發現中,我們非常註重標誌社會劃分的細節,如墓葬中隨葬品的數量、墓葬的大小、居住遺址的大小、居住遺址的精美程度等。,從中我們可以找到文明起源的跡象。

關於文明形成的標誌,世界公認的“三要素”是文字、冶金和城市的出現。但我們發現,這“三要素”是從古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中總結出來的,世界上很多其他文明都不符合“三要素”。

比如中美洲的瑪雅文明很神奇,但是他們沒有冶金術,輝煌的印加文明沒有找到文字。所以這“三要素”並不是普遍原理。

根據中華文明溯源工程的考古發現,我們總結了判斷文明形成的標準。

第壹,手工業的專業化。冶金、切玉、補漆等高科技手工業趨於專業化,鹽、銅、玉等重要資源和高檔手工業的生產和分配由精英階層控制。

二是人口顯著增加,出現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即首都。

第三,社會分化明顯,形成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有壹個國王掌握著軍權和宗教祭祀權。有了國王,就有了首都,國王居住的地方有大型宮殿,制作精美。皇族的墓葬不僅規模巨大,而且有大量的隨葬品,還有顯示等級和身份的禮器和兵器。王權管理的區域政治制度形成了早期國家。

簡而言之,大城市、大墓葬、大宮殿和壹整套禮器的出現,是我們從考古上判斷文明形成的標誌。

這些跡象不僅符合中國的情況,也適用於世界其他國家,只是具體表現形式不同。比如手工藝品的專業化,在西亞表現為冶金,在中國表現為玉雕,但這些高科技的手工藝品無壹例外都是由皇親國戚和權貴控制的。

“中華文明多元壹體的重要證據”

我們發現,中國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並非始於夏商周時期,而是始於八千年、七千年前制玉、以玉為美的觀念形成之時。

比如8000年前興隆窪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出土的玉玨和玉墜組合,與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玉器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認為當時兩地有交流的可能。

大約5500年前,中原仰韶文化的彩陶對周邊地區有著強大的擴張和輻射力。在6000年到5700年前,它的分布還很少,只在陜西、山西、河南交界地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河上中下遊和長江上中下遊都受到它的影響。

這是壹個前所未有的中原地區文化向周邊地區延伸的過程。這壹時期是黃帝集團和顏地集團興盛的時期。所以有學者認為,這個時候開始在文化上形成了最初的中國。

到了二裏頭文化時期(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代),中原文化再次以玉器和青銅禮器為代表向周邊地區強烈輻射。最有代表性的是二裏頭遺址出土的牙張。

牙掌是有刃的物體,不是武器或工具,而是禮器。考古發現表明,牙張當時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包括中國的東南和西南地區。這種牙張曾在三星堆遺址發現過,也在越南北部和中國香港發現過。

牙掌的廣泛流傳,說明夏朝創造的以玉禮器為代表的禮儀制度,向周邊地區輻射強烈,被很多地方吸收和接受。

另外,二裏頭遺址和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陶器圖像非常相似。顯然,以陶器和牙章為代表的二裏頭遺址對三星堆古蜀文化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銅像與殷墟木壕墓出土的銅像無論是形制還是紋飾都是壹致的。這種青銅器的形制和冶金技術明顯來自中原商代。

同時,中原也從周邊地區吸收了壹些先進的文化因素。比如長江下遊的壹些陶器和良渚發明的玉琮、玉璧,對中原也有壹定的影響。這些都是中華文明多元融合的重要證據。

我們可以看到,中原王朝的影響力在夏商周時期逐漸發展壯大。它就像壹個大熔爐,把周圍很多原始的地域文明融化,滾雪球,雪球的中心就是中原。

最後,讓我簡單總結壹下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

從8000年前開始,以農業為基礎,分化的線索開始出現;

6000年前發展加快,社會分化明顯加劇。最具代表性的是大型中心聚落和大型墓葬。

5000多年前,出現了大規模的城址,隨著有權勢的階級,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社會結構。從此進入民族文明或古文明階段,其中安徽淩家灘遺址和良渚文化頗具代表性;

經過4300年前到3800年前的過渡期,以二裏頭遺址為代表的陶寺遺址和石膏像遺址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即以中原為中心的整合格局。

中華文明從國家文明階段發展到王國文明階段,也就是夏朝和商朝階段。從商朝到周朝,建立了封建國家,實現了中原王朝對廣大地區前所未有的控制,王朝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禮制。

後來,以秦始皇統壹中國為標誌,中華文明從王國文明進入帝國文明階段。

這就是中華文明。經過五千年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它寫下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歷史。

  • 上一篇:古代的男人為什麽要紮辮子?如果他們的頭發被剪了會違反清朝的規定嗎?
  • 下一篇:甘肅蘭州牛肉面和蘭州牛肉拉面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