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哭嫁的歷史

哭嫁的歷史

哭嫁的習俗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戰國時期,趙國的公主嫁給了燕國做皇後。她的母親,皇後趙,在她離開時,抱著她的腳跟,哭著說,希望她永遠不要回來。這大概就是哭嫁這種由來已久的習俗了。

這種習俗直到清朝末年仍盛行於四川農村。上世紀80年代末,川北山區仍有哭嫁的習俗。

據老人們說,在早期,沒有壹家人結了婚卻不哭的。如果有壹個女孩嫁出去卻不哭,也會被鄰居視為沒教養的人,傳為笑柄;相傳壹個出嫁的姑娘因為不哭被母親打了壹頓。當然,這位母親也算是壹位領導級的導演。

老故事裏有個轎子上門,父親逼著我哭《風中詛咒媒體之歌》。可見《哭嫁》中有歌詞也有表演,原本是用來渲染氣氛,用悲傷襯托快樂的;但是因為婚姻是包辦的,所以真的會有很多人哭著罵著。

我十幾歲的時候,住在抗日戰爭後期的縣城郊區,氛圍比較開放。哭嫁之風不再流行,但老人們還在談論。但實際上我只看過壹次。鄰居說,老祖母堅持古老的儀式和習俗,但年輕壹代無法抗拒。哭的方式是,從婚禮前壹個月的第壹天,黃昏的時候,女孩抱怨哭了壹個小時左右,聲音嗚嗚。十天後,她的母親也哭了。十天後,她的祖母也哭了。這個家裏沒有阿姨和姐姐,人們說如果

如果有,也要加入哭的行列。

川西哭嫁叫坐堂。清代嵇道士在《軒坐堂論》中寫道:各省婚俗不同。但是,各省大同小異。男先娶女的詩叫‘妝催’;新娘家弦謳歌女兒,叫‘坐在教室裏’。那些坐在堂上的,女的要在婚禮前高興幾個晚上,姑舅給祖宗買酒,說吉祥話,以為是贊美美女,女的則宣示自己的意圖來回答。女人身邊女生多,所以跟風的也有學問。他的詞比較俗,但有壹種悲韻,有壹種蒼勁的風格,如古歌民謠。洛江名符蔡,微服視察鄉村,有壹天去某地,壹個女人回來,眾女都用祭文稱贊她,女人也意味深長地回答。突然風把壹句話吹進我的耳朵,說‘鳳凰落在桌子上,哪個女兒會離開媽媽’。字字轉,韻腳悲。誰是天籟之音?又不是傻子的老婆!雲韻。紀道人姓周明基唐,成都人。嵇道長記得清清楚楚,可惜只記得壹句哭嫁,難窺全豹。好在舊時代有壹種“訓女哭嫁”,顯而易見。這本小書的內容包括:少女哭,母親教育女兒,大嫂哭,父母哭,哥哥哭,屋裏轎子哭,叔叔哭,哥哥哭,爺爺奶奶哭,叔叔哭,香香哭等。剪輯有點亂。詩的十五國風沒刪的時候就差不多了!幾段實錄如下。

在閨房裏哭泣

母親在後院聽著鳥鳴,在房間裏聽著女兒的聲音。

我媽是苦藤,她爬上苦藤抱怨。

媽媽的委屈壹直很苦,女兒的委屈已經生根發芽。

............

葉子青橙花開,鳥開我開。

新銅鍋盛水,新剪刀兩面藍。

我不說話我就說話,我不說話我就說話。

當門是木蓮樹,蓮樹掛卷軸。

我背完了壹段經文,我媽沒來說話。

多虧我媽睡的安穩,我爸媽的眼淚貴如金。

為父母哭泣

月彎花塘,女兒開始叫爸媽。

父母沒有希望撫養他們的孩子,比如在柯南的夢想。

如果把孩子養得壹尺五寸,幹了會很濕很苦。

............

浪費心血,也浪費父母的痛苦。

哭哥哥

黑漆茶盤烏木,大姐離小弟遠點。

壹直呆到妳妹吃了妳的飯,壹直呆到妳妹穿了妳的衣服。

哥哥當家謀生,娶了妹妹買了個地方。

上買齊銅川房子,下買齊遂寧鄉。

............

這本書記錄的是川北的歌詞,而我之前看到的是川南,嵇道長記得的是川西和川東,大概不會有太大區別。可惜書裏雖然有只抱怨媒人沒良心的話,卻沒有詛咒媒人的名單,大概是因為媒人太尷尬了吧!

其實詛咒媒體是哭嫁中必不可少的節目,也是最叛逆的歌詞。在舊社會,婦女沒有婚姻自由。由於三從四德的束縛,他們平時對自己的終身大事幾乎說不出壹句話,全受媒人和父母的擺布。所以,上轎子前的媒體謾罵,是壹個難得的發泄機會。這早已反映在藝術中,如歌劇和民間說唱。

以前川劇柳蔭比英臺罵媒體差10%。瀛臺以激烈的言辭和表情斥責媒人,充分表現了祝英臺堅強的性格和反封建的精神。她罵:壹提媒人我就更討厭她了,我胡說八道.....只願妳家火化,鄉下水推沙。不過,這部劇現在已經被刪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第壹屆全國戲曲會演出的川劇《柳蔭記》也有此優惠。它由陳淑芳扮演祝英臺,獲得了壹等獎。現在城裏人大概都覺得媒人不用罵,但在偏遠地區,媒人似乎還在肆虐。但是,據說媒人從來不怕妳罵,就怕妳不罵;妳不罵他,他的黴也脫不了。這也是風俗中的壹種幽默!

在三峽人民中,尤其是巴人(土家族)中,哭嫁無疑是最有特色的婚禮儀式。

新娘從婚前半個月開始哭,直到上了轎子。哭嫁習俗與古代婚姻制度有關。過去土家族有幾個不合理的婚俗,比如“姑母的女兒都要嫁給姑父的兒子”,叫“正骨”;第二,不管是哪個女人,只要男方看中了,在她家門口買壹串鞭炮就是訂婚,女方沒人能反對。如果壹個女的同時被幾個男的看到,舉行拍攝訂婚儀式,男方有時甚至會擊倒婚敵贏得婚姻,當然也危害了女方的安全;三是搶親戚;第四,過去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體之言”。女方不理解男方及其家人,對未來生活充滿擔憂。在這樣的婚姻制度下,女性的婚姻通常是不幸福的,所以哭是必然的。

哭嫁的過程是從待嫁的姑娘壹個人哭開始的。婚禮前壹天晚上,女孩的情人女友和三個親戚六個姐妹聚在壹起,圍坐在壹個房間裏,依次哭泣。哭嫁敘事的內容逐漸演變成具有壹定調式和節奏的曲調,成為“哭嫁歌”。而且土家族還把會不會唱婚嫁歌作為衡量女性聰明和德行的標誌。新娘不僅要給家裏的每壹個親人唱壹首歌,遇到陌生人也要唱,什麽都要唱。

婚禮歌曲的內容壹般是講述父母的養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深厚情誼和離別之痛,或者表達對未來生活的擔憂等等。

壹首告別母親的歌裏唱道,“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妳要給妳的女兒做嫁妝,十天要趕三個,壹月要趕九個。路變槽,小路跑毛。”雞剛開口,媽媽就走在路上;麻雀進了森林,母親走了壹半。2喜鵲掉進窩裏,媽媽在路上碰到了。紅綠綠都是幾個大的量,而且聯合得多。天啊,我媽,韭菜開九葉,我媽懷了我十個月。十月懷胎,苦不堪言。10月1日,我臨產的時候,我媽分身乏術,嘴裏咬著指甲,腳踩著地。當我醒來看著自己的身體,我很難過。娘的好處有幾千萬,十天半月也數不過來。"

再比如重慶江北區三聖鄉流傳的壹首哭嫁歌:“我這麽短命,心碎迷茫!”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是在妳的奶根腳下長大的,我為了父母而努力。千恩萬謝,萬滴甘露未酬。我明天將離開妳。我不知道他是什麽家庭。我可以向誰表達我內心的話?我的父親,我的母親,我寧願侍奉我的父母,也不願嫁給他們。"

哭嫁歌樸實自然,感情悠長,三峽特色明顯,也是三峽淳樸民風的壹種表現。比如壹首哭嫁歌告別哥哥嫂嫂,唱道:“哥哥嫂嫂,壹個柑橘十二瓣,哥哥姐姐要散了;壹根竹子有十二個節,逢年過節要接;壹個雞蛋不變黃,妳妹的命長;壹個有三個鐵環的水缸,妳和我姐不熟。"

除了待嫁姑娘的哭聲,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也唱了回來。我媽唱的壹首歌:“大人要結婚,我媽跟我說幾句話:第壹,要孝順公公婆婆;第二,要尊重丈夫;第三,嫂子要更和諧;第四,要小心,茶飯要均勻,蠟燭要小心,煮飯要幹凈;第五,早起,堂前掃地,貴客到家,包煙遞茶;第六,壹定要學會切,以免不方便求助。不要太貪玩,以後要靠它。”歌詞是母親在女兒離開前的點點滴滴的叮囑和指示。

還有壹首歌是朋友唱回來的:“姐姐,姐姐,摘個石榴,平分。開石榴十二格,每隔三四次。”

哭嫁之風在大部分地方已經消失,只有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才能看到,比如重慶的黔江、石柱、秀山,湖北的巴東、長陽。

在粵西,演唱者是壹個農家女,母親、嫂子、姐妹們壹起唱或答、唱。已婚女人哭著唱著,傾訴著對父母親人的依依不舍。

粵西信宜嫁哭,過去主要流行於新圖壹帶,在粵西已流傳千余年。哭嫁歌內容極其豐富,具有地方文化色彩和豐富的文化景觀;是待嫁新娘與女性親友合唱的抒情歌曲。哭嫁歌的語言精煉簡單。壹般五句七句結構多,押韻流暢,通俗活潑,易於傳唱。

  • 上一篇:中國第1-CA10號解放牌卡車,見證了中國制造汽車的歷史。
  • 下一篇: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王朝商朝由易* * *統治了多少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