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第1-CA10號解放牌卡車,見證了中國制造汽車的歷史。

中國第1-CA10號解放牌卡車,見證了中國制造汽車的歷史。

中國第1-CA10號解放牌卡車,見證了中國造車的歷史!

今天,我分享壹輛最古老的國產汽車,不是紅旗,不是上海,而是解放第壹汽車廠。這是卡車,解放CA10!

建國之初,我們的技術還相當落後,但國內運輸車輛短缺,只好請求蘇聯支援。直到1956,長春第壹汽車廠研制成功,第壹輛卡車下線,是解放CA10。當然,這輛卡車大部分借鑒了蘇聯的技術,但它是我們自己開發生產的第壹輛汽車。可以說這是壹款從無到有成就了中國汽車的車!是壹輛見證了中國造車艱苦歷程的車!CA10,C代表中國,A是汽車(也有說C是長春,A是第壹)。

我出生於80年代中期,父親是壹名卡車司機。90年代初,我有幸看到並騎過這款車型(當時太小,對車壹無所知,也不知道有沒有重新設計過幾次。長相很像,前臉也是壹模壹樣的造型)。隨後幾年,隨著貨車的不斷升級,貨場裏再也看不到這樣的車型了。在那個車不多的年代,印象深刻,好奇,羨慕。我們深深知道,在那個年代,壹個有司機的家庭,已經能夠養家糊口,這已經是壹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如果妳家裏還有壹輛卡車,說明妳可以過上非常好的生活。但是,只有我親眼見過,才知道貨車司機的辛苦和勞累。

在過去的20年裏,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車輛早已進入普通家庭,很多家庭實現了擁有汽車的生活。卡車作為謀生的工具,與用於騎行的汽車數量相比,越來越少。因為我對父母的感激,因為我知道他們的辛苦,這輛卡車的樣子壹直沒有在我腦海中消失。所以,我喜歡車模,特意買了這個小模型。

從設計上看,進氣格柵由幾根橫條組成,大概是最簡單容易制作的。同時,如果仔細看,進氣格柵上方的“解放”二字就是這款車的名字。

懶得查數據,也沒有這款車的車身尺寸。從這個角度來看,這輛貨車的貨箱很長,是為了裝更多的貨物或者載人。在那個年代,用集裝箱載人也很常見。根據所載貨物的需要,有的還會在集裝箱上蓋防水布(看起來有點像現在種蔬菜的大棚)

那時候解放牌卡車都是軍綠色。沒有其他顏色。壹方面,生產的時候只有這個顏色。另外,如果後期需要補漆的話,比較方便,就是壹個顏色,不用擔心配色的問題。

當時的修理廠並不多,直到90年代後期,壹些路邊修理廠才開始承接壹些簡單的修理、焊接、補胎、充水等工作。更多的是司機本身就是汽車修理工,很多汽車故障都是他自己修的。

這輛車的貨箱底板是大鐵板(剛開始不知道會不會是木板),周圍的圍欄是木板。到了後期,柵欄換成了鐵的。

前保險杠是壹塊很厚的鋼板。我記得小時候,我曾經爬上去踩在這個前保險杠上,上竄下跳,沒有任何晃動。

註意,前輪和後輪都非常註意翼子板(或輪轂包)的寬度。那時候的路大多是山路,泥土塵土,沒有那麽多。哈哈。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貨車經常被改造成其他用途的車輛,我們看到的最常見的油罐車,城市裏的灑水車。

這個車模是無框門。和真車不壹樣。實車是框架,有手動升降玻璃。

現在看這輛卡車的前臉,感覺很獨特。從當時的實用角度來看,這樣窄而粗的前臉設計,視線很好,更大程度上減少了駕駛員的盲區。

第壹汽車廠。小時候,這個我記得不多。可能當時真車上的字就已經掉了。

除了進氣格柵,前臉兩個外露的大燈也是這款車型的壹大特色(後面生產的東風卡車不再使用這種設計)。兩側輪轂上還有兩個小燈。從今天來看,應該是轉向燈都是示廓燈。

從這個角度來說,集裝箱確實不錯,比前面寬多了。開這樣的車,對駕駛員的技術要求更高。

汽車的頂部是光禿禿的。我記得有些車輛,需要裝載較長的貨物,會在車頂裝載類似行李架的東西來保護車頂,同時也可以臨時裝載。

這輛卡車有壹個奇怪的地方。不像現在的電子點火技術,當時點火的方式是手持“車鑰匙”(白金點火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學習,我也是剛查到名字),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把發動機轉到壹定轉速才能成功啟動車輛。

為了裝更多的貨物,提高效率,集裝箱的設計會延伸很多。

這種卡車不是自卸車,當時也沒有叉車。所以裝卸都需要人工裝卸。記得每次和父親去煤場裝煤,都是看著煤場五六個工人用鏟子壹點壹點往箱子裏裝煤。然後運到地方,還得用鏟子人工卸載。

兩邊車門下,都是厚厚的踏板。有些是木板,有些是鐵板。當時如果駕駛室坐的人太多,可以有壹個人站在副駕駛壹側。

這款車的前擋風玻璃很獨特,可以向外推(當然密封性不太好,到處漏風),上面還安裝了雨刷。這樣也可以增加駕駛員的視角。

在卡車的後面,有壹個大的牽引鉤。當時,這種卡車經常需要運載拖車或拖鬥。另外,當時車輛較少,如果其他車輛行駛失敗,也可以拖走。

備用輪胎這輛卡車的備用輪胎掛在這裏。

把這個擋板放在集裝箱的末端,以便於裝卸。

燃料箱。當時卡車的油箱都露了出來。我沒有查過數據,也不知道油箱有多大。但是我知道載貨的卡車油耗高!(預計達到20-30L/ 100 km)

由於需要裝載重達幾噸甚至十幾噸的貨物,該車采用雙後輪。

最後說壹下駕駛室的內飾。三幅方向盤,很大。變速桿是長桿,類似拐杖,哈哈。手剎也很長。

這輛卡車的座位是由三個人設計的。副駕駛和主駕駛的座椅是完全連接的,沒有任何隔斷。椅子是那種很硬的沙發。因為中間沒有隔斷,作為臨時休息床也很方便。

靠背沒有任何收腰設計,比較僵硬。長時間靠在上面不舒服。不過,當時能坐公交車而不是走路,還是很開心的。

這是這輛卡車的駕駛室。沒有空調,冬天漏風,夏天熱。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我們的父輩用這樣壹輛車養活了壹個家庭,為這個社會做出了交通方面的貢獻。

現在,我們每天開著舒適的車去上班,享受著這個前輩帶來的便利。帶著這輛車的影子向祖國致敬!向為汽車工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前輩們致敬!向辛苦的爸爸們致敬!

  • 上一篇:儀器儀表發展史
  • 下一篇:哭嫁的歷史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