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大冶的歷史沿革

大冶的歷史沿革

大冶歷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青銅歷史和1000多年的建縣歷史。在殷商時期的蕭藝,人類祖先在這裏挖井取礦,並點燃冶煉之火。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吳五常任命秦沛設立大型冶煉機構——青山院。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為青山院,五常三鄉與其合並建縣,意為“大興冶”,命名為大冶縣。1994,18年2月,國務院批準撤銷大冶縣,設立大冶市。10月1995,1,大冶市舉行建城慶典。

周懿王八年(公元前880年),楚王熊去病攻陽嶽至湖北(今孫藝程、大冶),立次子熊宏為鄂王,郡歸楚王、鄂王管轄。

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攻楚,以郢為南郡,郡在南郡。

三國魏黃二年(公元221年),孫權自警遷都湖北(今湖北市),改湖北為武昌,割湖北南部建陽信郡,武昌、夏洛、陽信、柴桑、沙縣、旬陽為武昌郡。該縣位於武昌(今孫藝程)和武昌縣陽新縣。

三國魏四年(公元223年),孫權移郡於夏口(今漢口),改武昌縣為江夏縣。該縣位於江夏縣的五常縣和陽新縣。

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以湖北武昌、陽新、沙縣等七縣為屬地。該縣位於湖北省武昌縣和陽新縣。不久,五常與湖北郡合並,仍為五常郡。當時的縣城設在五常、陽新兩縣。

義西元至東晉四年(公元405-408年),夏洛縣並入陽新縣,仍為五常縣,縣屬五常縣的五常、陽新兩縣。

南宋肖劍元年(公元454年),雲州設在汝南(今武昌),郡設在雲州的武昌、陽新兩縣。

隋開帝九年(公元589年),陽新改為富川,不久富川改為永興,郡設武昌、永興兩縣。

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吳國在五常縣永興縣建立青山場,進行大規模的開采冶煉。當時,郡位於吳州鄂州。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升為青山院,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與其合並,組成大冶郡。縣名意為“大興爐冶”。

宋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永興縣升為永興軍,次年永興軍改為興國軍。該縣先後屬於永興軍和興國軍。

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興國軍晉升為興國路,屬江西省。

元三十年(公元1293),興國道劃歸湖廣行省,郡屬興國道。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興國路改為興國府;

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興國州降為興國州,縣先後屬興國州、興國州。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縣屬武昌府。

雍正元年至清十三年(公元1723年-公元1735年),分湖北省、湖北省,郡屬湖北省武昌府。

民國十年(1921),民國成立後,廢府分流,縣屬湖北省江漢路,後廢路,隸屬湖北省。

民國十九年(1930)建立大冶縣蘇維埃政府,先後隸屬湖北省革命委員會、湘鄂贛蘇維埃政府辦公室、鄂東南蘇維埃政府。

民國二十壹年(1932),國民政府在省縣之間設立“湖北省行政督察署”,是湖北省的第二個專門機構。民國24年(1935),改為第壹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1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國民黨大冶縣政府接管大冶縣政權,恢復石灰窯、黃石港兩鎮,歸大冶縣管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石灰窯、黃石港兩鎮並入石黃鎮,隸屬大冶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黃鎮,15年5月,大冶解放,12年6月,成立“武漢軍管會石灰窯工業區特派員辦公室”。不久經中原臨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湖北大冶特區辦事處,直屬中原臨時人民政府領導。

1950年6月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請示中南軍政委員會,將石黃工礦區改為市,命名為“石黃市”。1950年8月21日,黃石正式成立省轄市。

1952年6月,大冶縣劃歸黃岡機構管轄。

1959 65438+10月26日,大冶縣從黃岡劃出,改為黃石市。1959 65438+2月,大冶縣撤銷,並入黃石市。

6月1962,1,大冶縣恢復,仍屬黃石市。

1982,12年3月,國務院公布大冶銅綠山古礦區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該遺址被列入20世紀中國考古發現100)。

1994,1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大冶縣,設立大冶市(縣級)。2月1995,1,大冶市正式成立,由黃石市管理。

2006年,大冶黃金山新工業區成立。2006年6月20日,大冶市政府委托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黃金山-新工業區協議。

2008年3月17日,大冶市被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壹。

2012 12 12在第十二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上,大冶市成為湖北唯壹的百強縣市。

2013 12.23,大冶市正式發布第十三屆全國縣域經濟和縣域基礎競爭力百強縣,大冶市繼續蟬聯湖北省唯壹壹個縣,位列第四方陣“A級國91-國100”,排名第94位,較上壹位領先3位。

  • 上一篇:幫我找壹下杭州所有初中高中的名字。
  • 下一篇:次氯酸殺菌消毒原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