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我最怕歷史,尤其是氣候和地理。我該怎麽辦?怎麽學習?

我最怕歷史,尤其是氣候和地理。我該怎麽辦?怎麽學習?

(1)熱帶雨林氣候。位於各大洲赤道兩側,向南向北延伸約5 ~ 10,如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東南亞的壹些島嶼。這些地區位於赤道低壓區,氣流以上升運動為主,水汽凝結成雨的機會很多。全年多雨,沒有旱季。年降水量2000多毫米,月降水量最少60多毫米,多雷雨。各月平均氣溫25 ~ 28℃,全年夏季漫長,無季節變化。全年氣溫壹般在3℃以下,日平均氣溫可達6 ~ 12℃。在這種常年高溫多雨的氣候下,植物可以壹年四季生長,樹種多樣,植被茂密。(2)熱帶草原氣候。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氣候帶的兩側,即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大約在北緯5 ~ 15(有的延伸到25)。其主要特點是:第壹,由於南北運動和赤道低壓區與信風區的交替影響,壹年中幹濕季節分明。當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時,赤道海洋氣團盛行,有輻合上升氣流,形成濕季,潮濕多雨,到處生長茂密的高草和灌木,樹木稀疏,即稀樹草原景觀。當受信風影響時,熱帶大陸氣團盛行,幹燥少雨,導致旱季,土壤幹燥,草枯萎,樹木落葉。與赤道多雨氣候相比,壹年至少有1 ~ 2個月的旱季。其次,全年氣溫高,具有低緯高溫的特點。冷月平均氣溫在16 ~ 18℃以上。最熱的月份出現在旱季之後,雨季之前,所以這個地區的氣候壹般分為幹燥、炎熱和多雨三個季節。全年氣溫略高於赤道多雨氣候區的氣溫。(3)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熱帶幹濕季氣候區之外,大致在北緯15 ~ 30之間,分布最廣的是北非、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熱帶幹旱氣候區常年受副熱帶高壓和信風控制,熱帶大陸氣團盛行,氣流下沈,炎熱幹燥成為這種氣候的主要特征;氣溫高,有世界“熱極”之稱。降水很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而且變化很大,甚至多年不下雨,強烈的日照和強烈的蒸發使氣候更加幹燥。熱帶半幹旱氣候,分布在熱帶幹旱氣候區的外緣,特點是:壹是雨季短,年降水量可增加到500mm;第二,高緯度壹側的溫度沒有低緯度壹側高。(4)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於臺灣省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和菲律賓群島;此外,它還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的北部沿海地帶。這裏常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壹般在18℃以上。全年降水量較大,集中在夏季,這是由於夏季在赤道海洋氣團控制下對流性降雨較多,加上熱帶氣旋過境帶來的大量降水,導致夏季雨水比熱帶幹濕季多;在壹些迎風海岸,由於地形的影響,夏季降水量甚至超過了赤道多雨氣候區。年降水量壹般在1,0,500 ~ 2,000mm以上。該區熱帶季風發達,幹濕季明顯,即冬季北半球吹東北風,形成旱季;夏季吹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南半球吹西北風),水汽豐富,降水集中,形成暖季。(5)熱帶海洋性氣候。出現在北緯10 ~ 25°的信風帶中的大陸東岸和熱帶海洋的部分島嶼上。例如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西印度群島、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東海岸狹長地帶、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東海岸、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沿海地區。這些地區常年受來自熱帶海洋的信風影響,熱帶海洋氣團常年盛行,氣候為海洋性。全年和日較差較小,但冷月平均氣溫略低於赤道,全年多雨氣候略大於赤道。年降水量壹般在2000毫米以上,季節分布比較均勻。(6)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大陸西海岸,北緯40° ~南緯60°。常年處於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有暖流通過。冬天沒有嚴寒,夏天沒有酷暑。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全年和日溫差較小。全年都有降水,尤其是秋冬季節。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山區迎風坡可達2,000 ~ 3,000mm以上。這種氣候在西歐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在南北美洲西海岸的相應緯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和新西蘭也有分布。(7)地中海氣候。位於亞熱帶緯度的大陸西海岸,在30°到40°之間,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州海岸、南美洲智利中部海岸、南非南端和澳大利亞南端。它是熱帶半幹旱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過渡地帶。這些地區受壓力帶季節性位移影響顯著,夏季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所以夏季除大陸西部沿海的寒流外,氣溫都很熱,向下流動不利於雲雨,所以氣候幹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濕潤。年降雨量適中,年降雨量在300 ~ 1,000mm之間,以冬季為主。(8)溫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35 ~ 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海岸,包括華北和東北、朝鮮大部、日本北部和蘇聯遠東部分地區。冬季受高緯度內陸偏北風影響,極地大陸氣團盛行,寒冷幹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約為65438±0,000毫米,其中約三分之二集中在夏季。壹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加,冬、夏季的溫度振幅相應增加,而降水量逐漸減少。(9)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25 ~ 35°的亞熱帶大陸東岸,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相互競爭的地帶。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以北,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這裏冬天很溫暖,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2℃以上,氣溫季節變化明顯,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壹般為1,000 ~ 1,500mm,夏季較多,但無明顯枯水期。與溫帶季風氣候相比,季節變化基本相似,只是冬季氣溫較高,年降水量增加。(10)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分布於北美大陸東部(西經100以東)和北緯35° ~ 55°之間的歐亞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東部。這種氣候在溫度和降水的變化上有點類似於溫帶季風氣候,但風向和風力的季節變化沒有溫帶季風氣候那麽明顯。冬季受氣旋活動影響,降水略多;夏季有對流雨,但夏季雨的集中程度不如溫帶季風氣候顯著。天氣不定期地變化。(11)亞熱帶濕潤氣候。分布於北美大陸東部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灣沿岸,南美的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南部,非洲東南沿海和澳大利亞東海岸。它們在緯度和海陸位置上與東亞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相似,但由於大陸面積較小,海陸熱力差異沒有東亞那麽突出,所以沒有季風氣候。這裏的氣候類似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不同的是冬夏溫差小,降水的季節分布比較均勻。(12)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和溫帶草原氣候)。這種氣候在北半球占有廣闊的面積,主要分布在北緯35 ~ 50°的亞洲和北美大陸中部。在這裏,內陸深處或沿海,有高山,受不了海風的影響。全年為極地大陸氣團,冬冷夏熱,年、日溫差大,降水少,呈現大陸性氣候特征。由於緯度不同,此外,在南美大陸阿根廷中南部,由於西風帶的雨影區,來自太平洋的氣流越過安第斯山脈後下沈,絕熱升溫。此外,沿海有寒流,空氣穩定,所以全年幹燥,也表現出溫帶大陸性幹旱和半幹旱氣候的特點。由於上述地區幹旱程度不同,自然植被存在明顯差異。幹旱地區年降水量壹般在250毫米以下,植物稀少,呈現沙漠風光;幹旱區以外,年降水量在250 ~ 500mm之間,為半幹旱區。(13)亞寒帶大陸性氣候(也稱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這種氣候出現在北緯50°到65°之間,呈帶狀分布,橫貫北美和歐亞大陸。具體來說,在北美,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紐芬蘭的大部分地區;在歐亞大陸,西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除南部),經芬蘭和蘇聯西部(南界在列寧格勒-高爾基市-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壹線),到達蘇聯東部(除南部)。北部以最熱月10℃等溫線為界。該地區的氣候主要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是極地大陸氣團的來源。冬天,北極氣團入侵的機會很多。在溫暖的季節,熱帶大陸氣團有時可以穿透。這種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每年有5 ~ 7個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經常出現-50℃的寒冷天氣;夏季短暫而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最高可達18 ~ 20℃,尤其是年變幅。年降水量壹般為300 ~ 600毫米,以夏雨為主。由於蒸發較弱,相對濕度很高。(14)極地長冷氣候(苔原氣候)。分布於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的北緣(南部以最熱月10℃等溫線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連)、格陵蘭島部分海岸和北冰洋多個島嶼。在南半球,分布於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其特點是:全年為冬季,壹年中月平均氣溫在0 ~ 1 ~ 4月之間,冬季寒冷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mm,以降雪為主;地面有壹層永凍土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級植物。(15)極地冰蓋氣候。分布在極地及其附近,包括格陵蘭島、北冰洋的幾個島嶼和南極大陸的冰蓋高原。這裏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天它都處於長夜狀態。夏季雖是四季如春,但陽光斜射,獲得的熱量較弱,所以氣候終年寒冷,各月氣溫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陸。1967年,挪威人測得的絕對最低溫度為-94.5℃,堪稱世界“冷極”。地面大多覆蓋著厚厚的冰雪,還有很多冷風暴,植物很難生長。
  • 上一篇:中國發展史。比如從甲骨文到什麽再到什麽。。。。。。最後,是簡化了還是什麽?
  • 下一篇:電影下載排名(磁性天堂torrentkitty)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