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讀《曾國藩傳》有感

讀《曾國藩傳》有感

讀完壹本書或壹篇文章,經過仔細思考和查閱相關資料,總會有壹些聯系社會現實或個人思想、學習、工作的見解、經驗和體會。把這些經歷或體驗寫下來,形成壹篇完整獨立的文章,即閱讀體驗也就是閱讀後的感受。這次我整理了我對曾國藩傳記的思考,供大家參考。

曾國藩傳記評論1

北宋理學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為聖人立異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堪稱理學精髓,不過是幾百年後大清官員不喜歡理學了。他的史記雖然不討喜,但對得起人民,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他就是曾國攀。

最近看了蕭壹山先生嘔心瀝血創作的《曾國藩傳》,深受感動,對曾國藩這樣的人印象深刻。本書深入透徹地分析了曾國藩政治和學術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影響,也總結了以曾國藩為核心的政治集團的形成、發展及其主要特征。此外,蕭壹山先生在本書中還詳細介紹了曾國藩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事跡,重點講述了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和撚軍起義的過程,同時系統客觀地總結和評價了曾國藩的歷史作用,是第壹部全面評述曾國藩的歷史著作。

那麽曾國藩是誰呢?曾國藩1811年生於湖南雙峰壹個偏僻的山村。他從小熱愛書法,後來獨自去北京參加考試。他得了秀才之名,憑著自己的才華在京城工作。37歲擔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留下了“十年七遷,連跳十級”的美譽。在我看來,陸遊那句“上馬攻狂胡,下馬草軍”是對曾國藩壹生最好的評價。這是壹代有抱負的文人,卻因為那片硝煙彌漫的土地,毅然選擇棄筆從軍。在天朝太平天國肆虐中國的時候,憂國憂民的曾國藩打了又輸,在戰鬥中錘煉自己,逐漸掌握了戰鬥的精髓,最終崛起,為平定動亂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他太認真了,被皇帝懷疑。以曾國藩的漢族身份為借口,將自己許下的皇位降格為“夷”的。他的忠臣為他打抱不平,甚至壹致支持曾國藩自立為王。熟讀史書的曾國藩怎會不知道“狡兔死,好狗烹;高鳥盡,好弓藏;敵人被打敗,謀士死了的真相呢?但儒家的“君臣”思想已經融入曾國藩的血肉,他的內心不允許他做出這種不道德的事情。因此,在如此巨大的權力誘惑面前,他壹直保持著不忘初心的心態,他無愧於為國家服務的神聖。

曾國藩的卓越成就,離不開他嚴於律己的高尚品質。除了嚴於律己,曾國藩對後輩還有很多期望和叮囑。他的《家書》中不僅有:“在壹個家庭中,勤則興,懶則散,在壹個國家中,誠則興,貪則敗。”這種話,也有:“學無止境,持之以恒永遠是主要的。”這樣的教導。他讓我知道了做人最重要的三個地方。第壹,努力學習——只有專註才能有所作為,財富和名利只是稍縱即逝。通過讀書提高自身修養最重要;二是為官清廉——不貪財,不失信,不自足,時刻告誡自己;第三是謙虛——謙虛是承載天地間財富的方式。我們要時刻牢記謙虛二字,鞭策自己。毫不誇張地說,他用自己的人生積累教會了壹代人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不得不說是曾國藩壹生最大的成就。他對國家和民族都有教育意義。他的《家書》不僅對後代影響深遠,也讓我們這壹代人感到失聰和警醒。_ _曾說:“愚親他人,獨奉曾文正。”如此高的評價,說明曾國藩在待人接物、為官求學、以己之家治國等方面都很有建樹,這讓大_ _不禁肅然起敬。中國,作為壹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無數先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曾國藩就是其中的壹位偉人。他讓我領悟了很多人生哲理,為我的未來指明了方向,讓我很感慨。

曾國藩作為鐵警的後輩,有太多值得學習的精神和品質。我們鐵警需要秉持“古今中外的平庸之輩,皆敗於壹個懶字;世界上所有的人才,古今中外,都被“驕傲”這個詞打敗了。“就這樣,我會在鐵警的崗位上持之以恒。雖然前路迷霧重重,但我相信謙遜和努力壹定會沖破重重阻礙,不負魅力勇往直前,為我的警察夢畫上壹個完美的句號。

讀曾國藩傳二有感

我們老百姓對曾國藩總有壹種復雜的情感障礙。曾國藩給我的第壹印象——壹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

年紀大了,我開始懷疑這種印象,因為很多事實證明,這種單壹的社會評價包含著極大的不公正,促使我積極搜尋相關的文獻資料,尤其是仔細閱讀了《曾國藩傳》之後,對他有了壹些客觀正確的認識。

曾國藩出身貧寒,以其並不出眾的資歷成就了壹番偉業。他的家書、日記、書信、文章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許多名人都受到了他的思想的影響。梁啟超和_ _壹心仰慕曾家,而蔣介石更是崇拜他,認為曾國藩的為人之道“足為吾師也。”曾國藩的個人魅力可見壹斑。

不考慮階級立場,曾國藩的確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個性很強的人物。他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傳統美德,如胸懷大誌、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知人善任等等。他勤儉節約的美德值得我們現在的公民學習和發揚。

曾國藩過著簡樸的生活。他穿著簡單的衣服,衣服,鞋襪,都是妻子和兒媳親手做的,只吃微薄的食物。即使是官員到大學生,壹次也只有壹個葷菜,除非有客人來,否則從不增加。曾國藩的節儉還表現在壹些特殊的事情上。他認為,日常家務應該收集壹些零碎的東西,如抹布和小紙片,以備將來使用。就像他說的:“要認真清理,就是壹張紙壹根竹屑都要撿。”曾國藩不僅自己發奮圖強,還反復告誡家人、下屬、朋友要節儉。比如,他在給四哥的信中寫道:“我哥在替我照顧家庭的時候,總是以‘節儉’二字為主。親情要濃,花錢要節儉。這也是在家鄉生活的關鍵。”對待兒子,也要不厭其煩地悉心教導,反對奢侈;去世前不久,他晚上和兒子詳談,強調經濟規律。

另壹方面,目前的中國,國人似乎正在失去中華民族壹直擁有的“節儉”的傳統美德,奢侈盛行。除了奢侈,浪費也隨處可見。可能有人會說,節儉這種小事不是什麽大問題,不值得重視。時代發展了,多花壹點也無可厚非。眾所周知,節儉不是存錢這麽小事。它關系到壹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關系到壹個人的名望和事業,甚至關系到他的壹生。所以,節儉是永恒的主題,任何時候都不可小覷。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通過向別人學習,妳可以向自己學習。曾國藩用“儉”字過日子,沒有任何變化。我們要以曾國藩為榜樣,從小事做起,大力建設節約型社會,讓“節儉”這朵美麗的花在中國遍地開花。

讀《曾國藩傳3》有感

《曾國藩傳》是我看的第壹本歷史人物傳記,看完之後印象深刻!是什麽讓中國這兩位近代偉大的歷史人物和蔣介石相繼把他作為自己的精神偶像和導師?他有才華嗎?不要!曾國藩資質平庸,壹次次考砸了!是不是朝廷裏有人看上了他的名門?不要!曾國藩之前,曾家連個秀才都沒有!

曾國藩都做到了,建功立業,立功立業!就立功而言,他是從秀才開始的。他創立湘軍,領導群雄,力挽狂瀾,支持塌樓,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挽救了中國傳統文化免遭徹底破壞,延續了清朝六十多年的生命。就立德而言,他壹直以聖賢的標準要求自己,每天寫日記反省自己,給同事和孩子看,監督自己的健康。他的道德修養近乎純粹。就論點而言,這位中國近代最偉大的儒家在新儒家研究上頗有建樹。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使命感,修身、齊家、民族自強的宏偉誌向,是支撐曾國藩在艱難困苦中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實事求是的認知傳統,學以致用,從自身出發,汲取智慧總結經驗,應對紛繁復雜的時事和風雨飄搖的朝廷,對天真誠,對人忠恕,用自己的人格力量讓英雄為我所用,最終成就大事!

湘軍在建立過程中,訓練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對“訓練”的重視,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思想動員與宣傳,確立了湘軍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忠君為民的思想體系,發展出壹支應永隊,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民兵組織,成為保家衛國、抵抗太平天國運動的中流砥柱!

註重人才培養,左和李鴻章都是晚清時期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都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尤其對左的以德報怨,令後輩佩服!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他的弟弟曾國荃謊報自己的戰績,聲稱洪秀全的兒子被燒死。曾國藩信以為真,上報朝廷,朝廷頒布法令對其進行獎勵。但左後來發現洪秀全兒子的蹤跡並沒有通過曾國藩上報朝廷,朝野大怒!當時左不想活在師傅曾國藩的光環下,於是有了這個,從此師徒不和。隨後他來到左開始了他在西北的事業,衣食住行都需要曾國藩的幫助。左擔心曾國藩報復,擔心衣食不如。然而,不出所料,曾國藩棄實任,以德報怨。左終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真的不如老師!

壹片紅心照歷史!

曾國藩傳記評論4

對曾國藩十分敬重,_ _說“我平易近人,曾文正獨尊”。蔣也把曾國藩奉為神。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返回。蔣把他安置在溪口讀書,並送給他兩本書,其中壹本是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傳》描述了曾國藩從壹個報復心重的孩子逐漸成長為壹個著名學者的過程,反映了他道德修養的心路歷程。

讀這本書可以讓人覺得成功就是這麽簡單;原來成功的人也有很多常人的缺點,但他們知道如何去克服和改正;原來成為成功人士是有跡可循的。

曾文正說:“建國之際,漢唐之初,異才異土,大有成就,大有力量的人扶搖直上,囊括了夫妻的壹切禍福,人事不得涉足其中。中期以後,君子欲成大事,濟天下,則天之事半,人之事半。力求人事與自然的平衡,無非是忠與勤。亂世,很多事都是巧與假,但忠臣可以改習慣;說到底,妳想偷的多,想偷懶的多,但是勤快的能阻止。忠誠不壹定要有過人的才智,盡我所能就好;勤奮不壹定要超凡脫俗,盡我所能就好。”

他的意思是,王朝建立之初,巫師學者不計其數,靠的是命運而不是人的努力。都說亂世出英雄;王朝中期,君子要建功立業,運勢占壹半,人為努力占壹半;王朝末年,忠勤是主要原因。這段話的描述雖然有失偏頗,但肯定了壹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自己的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曾國藩從小沒有表現出太多超出常人的地方。相反,他性格內向,報復心特別強,天生壹雙三角眼,似乎是閉著而不是閉著的。他被稱為“閉眼蛇”。

而且資質壹般,沒什麽天賦。兩次成名失敗,最終在不懈的勤奮學習下成名。後來在與太平軍的對抗中,因性格剛愎自用,指揮不周,多次戰敗,三次跳江自殺未遂。但與常人不同的是,曾國藩並沒有長期沈溺於此,而是非常註重自身品德的提升,不斷自我反省,自我告誡,吸取教訓,最終成為後人尊敬的人。

曾國藩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有壹個特點,就是喜歡把提高自身修養的做法具體化、羅列化,以便於實踐。

他把自己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經驗傳授給兄弟、兒女和百姓。在這種家教的約束下,曾家和睦昌盛,人才輩出。他的兒子曾紀澤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他為中國爭取收復伊犁南部的五宗島山和特克斯河,維護了中國的主權。

在曾國藩的家訓中,涉及養心、讀書、居家、交流、接待等各個方面。我相信,即使是今天的人,如果能按照家訓中的道理行事,也壹定會有壹番大作為。

在曾國藩的家訓中,有兩點是我感觸最深的:壹是他提到“讀史之道,是設身處地”,即讀史時要設身處地,就像當時妳在與人交談壹樣。如果當時遇到什麽事,妳會怎麽做?妳要選好的拿走,換壞的。

第二,他提到“我寫詩的時候,覺得很真誠,要傾吐出來。”但要日積月累,不用思考,左右逢源,符合本真。他說的理由足以觸及他胸中真實正確的感情。寫字時沒有刻字的痛苦,寫完後也沒有停滯的感覺。也是平日學習積累理智的功德。

若平日醞釀不深,雖有真色欲,但理由不足,只好暫思大義;如果義不是壹時可以做到的,那就得在文字上下功夫;至於刻的字,都是討好的巧字,都是假的。所謂真心誠意的人,就會失去本來的目的!以後真情喚起的時候,壹定要看看自己心中的義,拿了就能倒出來。否則,臨時不得不做還不如不做,時間久了也是貓膩和諂媚。"

也就是說,寫文章時即使有真情實感可以傾吐,道理也無法表達清楚,只好臨時探義,義是壹時得不到的,只好追求工整。以至於寫作時沈迷於雕琢文字、修飾句子,試圖通過巧妙的文字取悅於人,辭藻和真誠的目的早已蕩然無存,更顯笨拙。

我寫作的時候經常遇到這樣的煩惱。當我明明有很多感受要表達,真的可以動筆的時候,卻發現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只好苦苦思索壹些好的句子。最後往往感情被破壞,文章不是丟了就是沒意思了。我壹直以為這是我見識不足的表現,沒想到曾國藩家訓裏也有類似的描述。看來這是剛開始寫文章的人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困境,曾國藩提到要多讀書,多思考,多積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中國政壇叱咤風雲的曾國藩,壹直用“學無所長,德無所能”來嘲諷自己。相比較而言,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關於曾國藩傳記的思考5

這本書,我讀了很久,深深地打動了我。對於曾國藩,最初的認知是課本上的壞人。現在,我知道他是大多數人的信仰。對於壹個個體來說,顯然沒有完全好和完全壞之分。他也是這樣的人,和聖賢過了壹輩子,卻過不了正直誠實的壹輩子。他風雨飄搖的壹生帶給我許多不同的感受。具體是什麽我說不上來,但是我覺得好像很接近我們的理想,很接近我們的初心。當我們越走越遠的時候,需要用心呵護,需要保留靈巧可愛,也需要高瞻遠矚的眼光和對自己的壹些要求和期望。聖人和完人沒有壹定的標準,我們的生活狀態也不壹樣。要求自己很難。“君子慎獨”很長壹段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信仰什麽。是教材嗎?或者別的什麽。我最近真的體驗到了,我似乎意識到儒家、理學、現代科學對當代人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深刻而持久的,已經逐漸進入我們的靈魂,生長到我們的骨子裏,成長為壹個健康的人。我壹直追求完美,但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節奏。今天,我知道那是我的慣性。如果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我應該有自制力。昨天,我讀了白和的對話。他說“自由就是自律”。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每個人都應該自律,形成自己良好的行為規範。在未來,我會努力成為壹個更好的人。

《曾國藩傳》閱讀心得相關文章;

★紅與黑的五種閱讀體驗

★看完《紅與黑》七篇隨筆。

★看完曾國藩傳記,有5篇600字。

★曾國藩書籍點評:5篇600字

★曾國藩最新5篇文選摘要

★讀紅與黑600字。

★看完《紅與黑》的感受和體會

★紅與黑閱讀經驗總結800字

★讀紅與黑的體驗

★紅與黑閱讀體驗大全

  • 上一篇:綠地控股國企混改
  • 下一篇:這篇黑板作文欠老師400英鎊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