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中國古代貧窮苦學的壹個例子

中國古代貧窮苦學的壹個例子

1,挖墻腳求光明

東晉道教理論家葛洪,在漢代曾以劉欣的名義撰寫《西京雜記》。這本書記錄了匡衡的故事:匡衡很天真,渴望學習。但是家裏窮,想在沒有蠟燭照明的晚上學習。鄰居的房子晚上總是點著燭光,但很遺憾,這種光無法到達他在匡衡的房間。我們做什麽呢匡衡挖開鄰居家旁邊的墻,吸引鄰居的燭光來學習。後人指“挖墻倒壁,偷光偷光,挖墻借光,借光”等等,有時還引申為向他人求教。

2、高麥

後漢時,南陽有壹個讀書人,名叫高峰。年輕時“家有耕田”,而他卻“日日夜夜專心讀書”。有壹次,高峰的妻子在地裏幹活,而麥子在院子裏曬。為了防止雞和海豚糟蹋食物,他的妻子讓高峰在家照顧它。突然,下起了大雨。這個時候,高峰還在拿著壹根趕雞用的竹竿念經。不知不覺,雨水沖走了院子裏的麥子。過了壹會兒,高峰的妻子從外地回來了。乍壹看,唉!太可怕了。麥子被雨水沖走了,丈夫卻還在書裏徘徊,渾然不覺。在妻子的質問聲中,高仿佛從夢中醒來。後來人們稱之為“劉麥、中庭麥”等,並稱“劉麥氏”為書呆子。

3、蘇秦刺股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外交家,曾因多次遊說秦王未果而回鄉。回家後,他的妻子沒有下床迎接他,他的嫂子沒有給他做飯,他的父母甚至沒有和他說話。蘇秦為此感到羞愧,但還是努力學習。“看完想睡覺,就拿錐刺自己,血都流到腳上了……”後人用“刺、尖、持”來形容努力和上進心。

4、切pu為模具

在漢朝,有壹個叫魯文書的人。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告訴他去放羊。放羊的時候,魯文書割了壹些蒲草,回家後,他把蒲草編成蒲條,用來寫字。後人用“割香蒲、割香蒲、織香蒲、寫香蒲”來指代辛苦。

5、三次以上閱讀

三國時期,有個叫董郁的人,經常在課余時間教學生讀書。所謂“三余”,就是“冬者在閑,夜者在閑,雨者在閑。”之後的“三多”壹般是指空閑時間。常用來指讀書,表示珍惜時間。

6.陶侃的運氣

晉朝時,秋的官員陶侃經常早上把磚搬出屋外,天黑時再搬回來。騎車,不知疲倦。有的人看了之後不明白是什麽意思,就問為什麽。陶侃回答說,我怕我閑慣了,將來做不了大事。後來人們用“雲尊”來表示勵誌勤奮,不怕回報;用“運瓶罐罐,運瓶運人”來比喻不安分,埋頭苦幹的人。

7.聞到小雞在跳舞

《晉書·祖狄傳》記載了這樣壹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劉琨“同為國務大臣”,兩人經常互相勉勵,立誌報國。他們兩個經常“同床共枕”,半夜聽到雞叫就起來練武。後人以“聞雞起舞”比喻有誌之士及時行樂。

  • 上一篇:傾聽驅動閱讀(2)
  • 下一篇:世界怎麽會這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