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三階段理論的提出者是

歷史三階段理論的提出者是

正確理解“人類社會發展五階段論”

當我們談到馬克思的歷史思想時,人們會立刻想到“人類社會發展五階段論”——即我們認為人類社會必然會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五階段發展模式:這也是我們在大學之前就壹直被灌輸的理論,對此我們毫不懷疑,對馬克思也十分敬重;但是到了大學,壹提到馬克思主義史學,老師往往很不屑,尤其是拿“五階段論”當證據。“五階段論”實際上是後人對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誤解,不具備充分的文本依據。馬克思關於人類歷史階段的理論應明確界定為“三個階段”,即人的依賴性、物的依賴性和個人的全面發展。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沒有明確的文字說明人的發展必須經過五種社會形態。“五階段論”是後人對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壹種解讀,起源於前蘇聯。1919列寧在《論國家》中把人類社會的發展概括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農奴制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另外,蘇聯當時已經處於社會主義社會,由五種社會形態組成。同時,他強調這五種社會形態的更替在世界歷史中具有普遍意義和規律性。1938年,斯大林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論》中進壹步闡明了這壹觀點,認為五種生產關系是依次遞進的。由於歷史原因,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本身就帶有濃厚的蘇俄色彩。因此,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也從壹開始就把“五階段論”作為解釋中國乃至世界歷史演變的基本規律。再加上政治和意識形態的需要,這壹理論不僅具有學術權威,而且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堅持“五階段”論的人主要有兩個文本依據:壹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分析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封建或等級所有制的形式,有學者認為這是馬克思“五階段”論的雛形,其中部落所有制是原始社會的所有制形式,古代公社所有制是奴隸社會的所有制形式,封建或等級所有制是當時封建社會的所有制形式。第二,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寫道:“壹般說來,亞洲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的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社會形態演變的幾個時代。”“五階段”論者認為,這段話所表達的四種生產方式,加上共產主義生產方式,正好是五種生產方式,而亞洲生產方式在這裏被理解為原始社會生產方式的同義詞。

但是,如果我們深入研究馬克思的相關著作,就會發現,馬克思在這裏所表達的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五種社會形態的設想,也無意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壹種普遍圖式。“壹般地說”這句話已經從文本中表明,馬克思並不打算把他的結論當作世界發展的唯壹圖式,而只是把它當作壹種基於對現有材料的分析的壹般理解。把這壹概括上升為不容置疑的權威“定律”,真是後人和馬克思之間的笑話。馬克思本人從來不同意這壹點。早在1877,他就明確表示反對俄羅斯米哈伊爾·切伊諾夫斯基把類似五形態論的歷史分期模式強加在自己的名字上:“他會同時給我太多榮譽和侮辱。”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意識形態的弱化,越來越多的學者突破了“五階段論”的束縛,以更廣闊的視角和更深入的思考重新解讀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人們發現,長期以來被奉為經典的五種社會形態理論,可能只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誤讀,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初衷相去甚遠。然而,這壹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被認為是馬克思的觀點,因此不可能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及其歷史學家。更嚴重的是,這種現象在大學老師,尤其是歷史老師中還很普遍。

相反,馬克思的人類歷史階段理論明確了三種社會形態,即人的依賴性、物的依賴性和個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在《1844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首次提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在這本書中,他用“異化勞動”揭示了私有制的產生和消亡。認為人的本質在於自由自覺的勞動,人們在野蠻條件下以自己直接需要的量作為生產的尺度,勞動的產品並不比直接需要多,所以不存在交換;壹旦剩余產品出現,然後交換發生,異化現象就開始了;正是異化勞動的不同形式決定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階段。馬克思以異化勞動為基礎,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沒有發生異化勞動的階段,異化勞動被拋棄的階段。這三個階段對應著我們所說的前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階段和共產主義階段,是馬克思社會形態理論的雛形。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寫的《德意誌意識形態》壹書第壹次全面闡述了唯物史觀的理論,其社會發展理論也走向成熟。他們指出:“分工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是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說,分工的每個階段也決定了個人和勞動材料、工具和產品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根據生產工具、分工和所有制發展的不同階段,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壹個階段是自然發生的所有制形式,即前資本主義社會,其特征是:個人受自然支配;因家庭、部落或地區關系而結合在壹起;業主可以依靠私人關系,依靠這樣或那樣的形式來統治非業主。在這個階段,馬克思將其分為部落所有制階段、古代公社所有制階段和封建所有制階段。第二階段是文明創造的所有制形式,即資本主義社會,其特征是:個人以勞動產品為主;相互獨立,聯系僅限於交換;所有者必須通過金錢來實現對非所有者的統治。第三階段是共產主義階段。“只有在這個階段,獨立的活動才能與物質生活相壹致,這才符合個人發展為完整的個人,消除壹切自發性。同樣,把勞動轉化為自主活動,把與過去的強迫交流轉化為所有個人作為真正的個人參與的交流,也是相互適應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總和的占有消滅了私有制。"

在《1857-1858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總結了社會形態的發展階段:“人的依賴(起初是完全自然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式下,人類的生產能力只是在壹個狹窄的範圍內,在壹個孤立的地方發展。人的獨立建立在對事物的依賴上,是第二大形式。在這種形式下,形成了壹個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綜合關系、多種需要、綜合能力的系統。以個人的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為基礎的自由人格是第三階段。”

可以看出,從1844的經濟學哲學手稿,到《德意誌意識形態》,再到1857-1858的經濟學手稿,馬克思劃分歷史發展階段的思想是壹以貫之的,從現實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發,以資本主義社會為參照系,與以前的社會形態相反。他從主體角度對“人的依賴、物的依賴、個人的全面發展”三種社會形態的劃分,就是對這種價值取向的完整闡釋。

因此,在新時代,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從事歷史工作的人,都有必要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歷史理論有壹個客觀的認識。首先要做的是仔細閱讀原文,尤其是在下結論之前。

  • 上一篇:為什麽歷史上阿逗幫不了妳?
  • 下一篇:WiFi中的DNS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