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敦煌壁畫中彈琵琶的深層含義是什麽?

敦煌壁畫中彈琵琶的深層含義是什麽?

如果用現代人的思維去理解,彈琵琶的第壹感覺就是“賣弄技巧”。即使穿越回大唐,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飛天和彈琵琶是敦煌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天上飛的,梵文叫香神,佛經叫“天人”。他們通常像勤勞的小蜜蜂壹樣圍著佛祖轉,要麽守護佛祖,要麽等待佛祖的命令。因為它們的翅膀,它們可能更有效率。

中國漢代壁畫中的飛翔形象,至今仍有翅膀。到了唐代,翅膀沒了,取而代之的是頗具古典特色的飄帶。具有唐朝的特色,體態豐滿,從天上頭朝下蜿蜒而下,彩帶飄飄,行雲落花,動感十足。它象征著自由、幸福、吉祥和快樂,深受畫家們的喜愛。張大千畫了很多飛翔的形象,雖然爭議也不小。

除了在天空中飛翔,彈琵琶也是敦煌壁畫中反復出現的藝術形象。反彈琵琶不止壹次出現在壁畫中。它出現在涉及五代、盛唐、中唐和宋代的洞穴繪畫中。我們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敦煌壁畫中的“反彈琵琶”。

從舞蹈動作來看,彈琵琶顯然是壹種既能彈又能跳的表演形式。舞者左手高握琴弦,右手向後提弦,左腳踏地,右腳向後吸腿,身體以腰部為中心呈S形。

從壁畫上的舞蹈動作可以明顯看出,它不同於壹般意義上的中國古典舞或民間舞蹈,而是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和外來文化。

中國的傳統舞蹈大多是謙和保守的,很少有腳的動作,習慣用上肢語言來表達。手部動作在舞蹈中幾乎占了50%,沒有太多誇張和實質性的跳躍動作。

總之,中國傳統的舞蹈姿勢在很多情況下體現的是壹種內在的美感,是動作的節奏,是形神之美。而且舞蹈服裝相對保守,不會直接露出人的皮膚。它的東方藝術魅力在於“藏中揭示,藏中揭示”。

西方舞蹈的共同特點主要表現在氣質的表現上。舞者表現出來的是體態的形式美感,壹般沒有特別的精神寓意。他們表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壹種個體的氣質美感,以及對自由和飛翔的向往的無拘無束的情感。如芭蕾、華爾茲、弗拉門戈、布魯斯等。

但殊途同歸,東西方舞蹈都受到各自獨特歷史文化的影響。作為壹種舞蹈動作,彈琵琶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首先,從舞蹈服裝來看,舞者上半身幾乎全裸,下半身配著褲子,腳露在外面。舞蹈形象不符合傳統的保守形象,但舞者身上的絲帶具有古典特色。

其次,從舞者的動作來看,呈現S型的線條。“先欲而後欲”和“永遠向左,永遠向右”是中國舞蹈使用的動態節奏。東方古典舞的瞬間體態優美,壹般是頭、肩、胸、臀、膝、踝要向不同方向扭動,從而形成壹條S線。壁畫中舞者四肢彎曲,單腿支撐,翹出胯部,另壹只腳勾住,突出整個人物“圓”,包括道具。

此外,我們看到舞者膝蓋以下的裝飾和脖子上的項鏈都是佛教蓮花的標誌。耳朵和耳朵上的配飾,包括舞者的神態和配飾的配色,都充滿了濃厚的佛教文化。而裸露上半身,在佛教文化中也有相應的宗教故事。

所以可以說,琵琶的反彈,恰恰見證了唐文化的高度開放和融合,以及唐人的包容。反彈琵琶是唐文化永恒的象征,“反手撥弦隨心彈,唐韻千年纏綿”。

工匠們擺脫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藝術上進行再創造,融合了印度、西域、中原的飛天文化。與舞者相比,琵琶在這裏起的是陪襯作用。

從演奏樂器來看,北朝至隋唐時期,琵琶頻繁出現在漢石窟壁畫中。舞者們或擁抱琵琶,或側身彈奏,或歪著頭。唐代詩人傳唱的名句也很多,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王昌齡的《琵琶舞新調總關山舊情》、王翰的《夜光杯葡萄酒,促使琵琶飲》。言下之意,唐代使用這種樂器的技巧也是相當高的,彈琵琶確實有“賣弄技巧”的成分。

琵琶作為彈撥樂器也是通過龜茲從印度傳入內地,龜茲位於絲綢之路新疆段,也是政治文化中心,經濟發達。這個地方的石窟藝術更古老。敦煌莫高窟也有可以吸收轉化借鑒的元素。

漢代大乘佛教中,有四尊守法神,稱為四天王。其中東方諸天王亦持琵琶,以示對國家的慈悲,保護國家和壹切眾生。琵琶聲意為護佑眾生。

因此,工匠們很自然地將常見的流行樂器和帶有宗教色彩的琵琶引入壁畫,同時將唐人在琵琶上的高超技藝繪入其中。

總之,反彈琵琶作為壹種演奏音樂和舞蹈的表演形式,集高超的演奏技巧、高超的舞蹈技巧、優雅迷人的手勢、宗教色彩和東西方文化於壹身,全部集中在舞者的肩上,看起來蒼勁舒展,迅猛和諧。

  • 上一篇:高中歷史選擇題詳細分類
  • 下一篇:《弟子規》是什麽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