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什麽是“蜻蜓眼”?這種戰國時期就有的玻璃珠,妳了解多少?

什麽是“蜻蜓眼”?這種戰國時期就有的玻璃珠,妳了解多少?

近兩年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後在成都發掘了壹批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型墓葬,包括青白江雙源村墓地、蒲江胡飛村棺材墓等。在這些墓葬的出土物品中,有壹種很小但很特殊的物品——“蜻蜓眼”玻璃珠。戰國早中期雙元村的“蜻蜓眼”(K-Ca玻璃)通過近年來對成都春秋戰國時期墓葬中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的科學考古研究,考古學家發現這些物品是中國先民自己生產的玻璃制品。戰國晚期浦沿村的“蜻蜓眼”(鉀鈣玻璃)是壹種古代飾品的俗稱。蜻蜓的眼睛是玻璃做的,也叫琉璃。人造玻璃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500年的西亞和埃及,最早的用途是制作珠飾。先是單色玻璃出現,1000年後才出現彩色玻璃。公元前15世紀,玻璃珠上開始出現彩色斑點、條紋或點狀圖案。世界上最早的蜻蜓眼睛應該是埃及第十八王朝的“鬼眼”或“與神交流的眼睛”。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可以通過藍色來表達對上帝的向往,所以人們經常在飾品中使用藍色玻璃,或者佩戴在身上,傳達對天國的祝願。他們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卻看不見上帝。“藍色精靈”蜻蜓的眼睛可以帶著靈魂去見上帝,去天堂。這種有“復眼”的玻璃珠在春秋戰國時期進入中國。雖然中國中原與西亞相隔數萬裏,但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青銅時代,東西方文明之間活躍著許多遊牧民族。他們在中亞和西亞壹望無際的沙漠地區旅行,玻璃很漂亮,便於隨身攜帶。遊牧民族把這種鑲嵌玻璃珠從西亞帶到了中國。這種色彩斑斕、光彩奪目的西亞玻璃珠,在當時的中國是極受王公貴族喜愛的。發現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流行的“蜻蜓眼”等玻璃珠並不都是西方的鈉鈣玻璃體系。我國古代先民壹直在利用當地的資源和技術條件學習和模仿玻璃制作,做出自己的創造,包括“蜻蜓眼”,即鉛鋇玻璃和鉀鈣玻璃。目前可以初步判斷這些玻璃珠是華夏先民自己生產的玻璃制品。其中“蜻蜓眼”和壹些青釉砂管都是鉀鈣玻璃,而壹些灰黑釉砂管則是中國古代公認的獨壹無二的鉛鋇玻璃。出土的“蜻蜓眼”玻璃珠這些“蜻蜓眼”玻璃珠和管飾在材質和形狀上與長沙、靖州出土的相似。推測兩者可能同宗同源,也可能受楚文化影響。這類玻璃制品的最初構思仍來自西亞、埃及或地中海,體現了2000年前古先民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國際視野和意識。我們先來看看春秋戰國時期“蜻蜓眼”玻璃珠的特點。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玻璃眼球多為球形、不規則形,也有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較小,大部分直徑不到兩厘米。壹般在壹至壹點五厘米之間。珠子多為綠色、藍色或黃色,母體半透明。其裝飾紋樣簡單,采用西亞常用的幾何圖案,與同時期中國玉器或金屬器物上的雲紋、龍紋、壁邪等傳統紋樣有較大區別。蜻蜓眼的裝飾風格獨特,也可以說是偏向西亞風味,主題只有同心圓。同心圓壹般是三層,多的有五六層。它們以平面的方式嵌入,中心點為深藍色,外層為棕白色或藍白色。嵌在眼球裏,無縫,不凸出,不易脫落。戰國晚期的蜻蜓人的眼睛不同於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的眼睛。它們的體型略大,直徑約2厘米,手工更為精細。顏色上雖然沒有突破,但依然是不透明的白色、藍色、棕色、卡其色。但其裝飾花紋華麗多變,圓形花紋凸起或雕花,造成鼓眼的效果;還有眼睛的白色輪廓與“祈月”形成同心圓,產生斜視效果,使“眼睛”更加生動傳神。近年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新疆輪臺群巴克發掘了公元前8-9世紀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蜻蜓眼睛,與春秋戰國時期伊朗吉蘭州和我國中原地區的蜻蜓眼睛非常相似,進壹步證明了蜻蜓眼睛從公元前1000年或稍早壹點的西亞遊牧民族經過了漫長的千年,而我國並非如此。春秋戰國時期同時出現了鑲嵌玻璃和單色玻璃塊,這期間沒有發展過程。山西長治汾山嶺270號墓、山東臨淄郎家莊1號墓、洛陽中州西宮路基、河南固始後古堆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等地均有蜻蜓眼出土。戰國時期的“蜻蜓之眼”作為中國玻璃發展史上最重要的壹筆,也是古代珠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魅力和文化內涵贏得了越來越多藏家的追捧和青睞。花雨之門網寶收藏壹次付費,網寶兩次鑒定。網寶收藏為您省去了聲明的麻煩,如果華宇之門發布的內容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處理。我們的宗旨是傳播傳統文化,分享藏族認同知識,弘揚正能量,我們提倡分享。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華宇門官方微信官方賬號ID: hntvhuayuzhimen)。我覺得不錯,請喜歡。
  • 上一篇:國有銀行的發展歷程
  • 下一篇:現在汽油價格和柴油價格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