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上步記憶

上步記憶

渾河,沈陽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孕育了兩岸燦爛的文明,也因洪水給人民帶來了災難。為了防止渾河泛濫,奉天商埠局在1928處沿邊界修建了壹座水土保持壩,這也是沈陽最早的渾河大壩。

目前,沒有水壩。研究和探索渾河大壩的遺址和歷史,對了解沈陽商埠建設和防洪體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據史料記載,渾河入沈陽,兩次改道。新樂遺址博物館展出的《沈陽地區古地貌圖》標註了這兩次改道的路徑。

古渾河故道位於現在的北運河壹帶。渾河水從神府交界處進入沈陽,流經東陵天柱山,經二臺子關帝廟、昭陵、新樂臺、塔灣南,從丁香湖向西離開。

遼金時期,渾河第壹次向南改道。新河路從城東的木材廠流出,經東塔、小河沿、萬柳塘、青年公園、南湖公園,從羅氏圈西排出。這第二條河,原名“小神水”,現在是南運河的壹線。

改道壹百多年後,渾河在元代或元末明初再次南移,形成了現在的渾河水道。

清末,奉天開商埠,將城外西郊壹萬多畝地劃為商埠。商埠南端毗鄰渾河古道小神水。

渾河改道後,其舊河道仍在使用。渾河地下內陸水源從東莞觀音閣泉湧出,經五裏河流入渾河。小沈水常年不斷,沿途在喇嘛莊子、十裏碼頭、機械師瑛子形成大面積的河漫灘。河流和樹枝密布溝渠,水泡和蘆葦相連。

渾河是壹條雨源河流,豐水期和枯水期差別很大。洪峰時,由於中下遊地勢平坦,排水不暢,洪水頻發,平均每十年發生壹次大洪水。盛京時報連續報道了1911的洪水和1923的洪水。

商埠靠近渾河故道,經常被洪水侵襲。在雨季,洪水淹沒了這座城市。奉天省會商埠局的報告稱,“港口南半部比較空洞,渾河每次上漲,南部市場幾乎被淹沒”。治理渾河洪水刻不容緩。

清朝以前,渾河沒有堤防。清雍正八年(1730),為保護皇陵安全,在涪陵前的渾河岸邊修築了“360尺”的石堤。

民國以後,沈陽在城墻外發展。1921,附屬地東南端修建壹段堤壩。1925年,張還在東北三大兵工廠外圍修築了半月形防水壩。這些局部的防洪措施沒有形成整體的防洪體系,作用不大。

1927年,商埠局辦公廳韓擬沿港口南端修築水土擋壩,起於城西門外土墻,止於沿界南滿鐵路線,以確保商埠安全。

據奉天府商埠局報告,韓為籌集築壩資金,將土壩分為東西兩部分。

東段為次界段,從大榭西門土墻至齊靜路(現光榮街)南口,預算1.9萬元,由商埠局從日本人處支付。自願捐款是指日本人在籌建處申請建設運動場(即奉天國際運動場)時,為了獲得建築許可,自願出資4.4萬元人民幣進行服務。經省政府批準,這筆錢用於修建東部土壩。

西段為預備段,從齊靜路至南滿鐵路線,預算1.8萬元。由永久承租人日本人葉萍·鄭超等人負擔。葉萍是滿鐵下屬的奉天辦事處主任。1925年,他與川口文怡壹起,利用中國人張頤武等28人的優勢,獲得了永遠租用籌備部門2600多畝土地的許可。它還將土地租賃權更改到董事葉萍·鄭超和副董事井上伸野的名下,使其成為滿鐵附屬土地中的長期租賃土地。因此,西段土壩的費用由葉萍·鄭超等人承擔。

1928年3月,經商埠局統壹招標,水土保持壩工程開工。西土壩於當年6月竣工。大壩長1938.5米,壩頂寬5米,均為1.8米高。東部土壩,無法在當地取土,就向界外百姓買地取土,在南三經路路口修建了壹座鋼筋混凝土水閘,次年春天完工。大壩長3364米,壩頂寬4米,高2.8米。至此,水土保持壩工程已經完工。

橫跨商埠界5.3公裏的雄偉土壩,較好地阻止了渾河洪水的入侵,安定了人心,壩內各項建設工程陸續開工。

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偽滿洲國成立,1938年,“奉天杜毅計劃”完成。計劃十五年內城市人口從70萬增加到65438+50萬。城市面積從60萬平方公裏擴大到400萬平方公裏。還計劃沿渾河北岸新建壹座大壩,從東靈山腳下,穿過木材廠,到渾河鐵路橋,將其打造成原商埠土壩外的城市新拓展區。

“奉天杜毅計劃”是在編制和實施的同時進行的。1933,滿鐵在上步土壩修建嘉興街、集賢街社區房屋;1934年初建成滿洲醫科大學傳染病樓(後更名為奉天傳染病醫院);1938年修建了奉天賽馬俱樂部(後更名為沙山公園)等。,在項目建設期間被拆除。

新渾河大壩於1938處開工,於1939處竣工。具體走向為:東起東陵金家屯、下木場,經萬和村,跨渾河公路橋、王家莊、落石泉,至南滿鐵路橋,全長22.5公裏,平均堤寬3.7米(該段堤在1960洪水後加高加厚,形成現在的堤路)。

與此同時,大堤內的水泊窪地得到了整治。1938年,原本屬於十裏碼頭的壹片長長的沼澤地被辟為公園,被稱為那古馬湖公園。公園內有兒童火車、飛機塔、遊艇、花坑等設施,在日軍投降前被摧毀。1946更名為南湖公園。

1942,十四緯路附近的壹片沼澤地,變成了“河園附近”。日本投降後,改名為錦江公園。1953年,因為附近成立了壹所魯迅美術學院,改名為魯迅公園。

1941,渾河老軌被淹。因為內河幹涸了,成了壹潭死水,沒有天然水。新中國成立後,修建南運河,人工補水。運河兩岸建有帶狀公園,從東到西連接萬柳塘、青年、魯迅、南湖等眾多公園,是人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渾河新壩建成後,上步原有的水土保持壩失去功能,逐漸廢棄坍塌,淹沒在城市建築中。

經過幾十年的滄桑,土壩早已消失,新的建築和道路在原址上修建起來。在現代地圖上,依稀可以看到上步土壩對城市建築的影響。堤內街道井然有序,堤外太原街、南京街、和平街等延長線全部掉頭。東段的壹些土壩已經演變成了人行道,堤外的建築也是壹片混亂。

近日,筆者根據地圖走訪了土壩舊址的幾個關鍵節點,初步摸清了土壩舊址的大致走向。

東土壩自光榮街回民中學南至東北,至十緯路與南四經街交叉口,經市規劃局,在十緯路與吳輝街交叉口向北拐,止於十緯路與青年街交叉口。

在參觀過程中,幾個特殊的地貌吸引了筆者的註意。首先,鹿苑勞務市場的土坡無論是位置、坡高還是坡頂寬度都接近土壩。第二,魯迅公園的土山也在土壩的路線裏。這兩處地貌疑似上步土壩的歷史遺存,需要更多資料證明。

上步土壩舊址是奉天商埠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了民國時期沈陽人民抗洪救災的壹段歷史,也是沈陽發展到今天渾南的歷史起點,值得永遠銘記和珍惜。

  • 上一篇:渾河大壩舊址研究
  • 下一篇:我的座右銘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