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對話作者任雙偉:透過“方孔”看中國歷史

對話作者任雙偉:透過“方孔”看中國歷史

貨幣作為自古以來的國之重器,不僅關系到經濟的發展,也關系到朝代的興衰,歷來為歷代王朝所重視。通過貨幣研究中國歷史會有怎樣的不同視角?透過方孔看中國,妳會發現什麽驚喜?什麽遺憾?《貨幣中的中國歷史:歷代錢幣的起源與解讀(AR高維版)》(以下簡稱《貨幣中的中國歷史》)壹書梳理了中國貨幣發展的脈絡和中國貨幣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從側面展現了歷史的另壹種風貌,揭示了歷代王朝興衰的奧秘,為我們了解和研究中國歷史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大觀鮑彤是北宋惠宗趙霽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至11110)鑄造的年錢,錢文為薄金。《中國錢幣學的遺憾》走進自習室:古錢幣學是壹門古老的學科。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古錢幣被收藏和研究。那麽中國對古代貨幣的研究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呢?任雙偉(《中國貨幣史》作者):在中國,古代貨幣在南北朝時期被系統地研究和收集,並寫成文字流傳後世。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在宋人洪尊的作品中看到唐代以前的古錢作品的保存。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錢幣學研究始於清末。為什麽這麽說?壹是因為考證的興起。以前大多數錢幣收藏者壹般都是收藏觀賞,很少有人真正去研究,更別說是壹門學問了。清末,因為考據學的興起,人們對錢幣文字的認識和掌握進入了壹個新的境界,逐漸開始認識到錢幣的研究價值。第二,由於西學東漸,西方的科學觀念慢慢傳入中國。現代客觀主義歷史學派之父利奧波德·馮·蘭克主張歷史研究要客觀公正,重視原始材料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歷史觀念影響下,中國的錢幣研究真正走向了科學化,也從以前的錢幣收藏和錢幣研究發展成了壹門學科——錢幣學。尚書:之後中國的命理學經歷了怎樣的發展?任雙偉:我個人認為,命理學自明清以來在中國有過三次高峰:第壹次,從乾嘉時期到清末,由吳派、徽派的窮經引發名物研究,出現了梁、蔣德良、翁樹培等壹批命理學家,他們闡明了古錢幣的大致沿革和分類;第二次是民國時期。受樸學和西方史學的雙重影響,以梁啟超為代表的五四史學家把出土文物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楊連生和彭新偉基於西方史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為錢幣學的科學化做出了貢獻,使錢幣學屹立於學術之林。方若、丁等人也根據清代和西方人的方法,對清代錢幣理論進行了補充和發展。第三次,新中國成立後,在五四史學余波的影響下,錢幣學會、大學和民間收藏家以出土的巨量錢幣為基礎,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對中國錢幣進行系統的檢測、分析和判定,逐步走向精細化、專業化。開元鮑彤: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頓混亂的貨幣制度,廢隋錢,模仿西漢的嚴格規範,創制“開元鮑彤”,以取代社會上殘存的五銖。原“開元鮑彤”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上書房:我國錢幣學的發展有慢有快,很難做壹個簡單的評價。在妳看來,很遺憾目前對錢幣學的研究集中在錢譜的形成等精細路徑上,而沒有看到歷史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對錢幣學的濃厚興趣和大規模的協商。任雙偉:確實如此。自古以來,幣圈就是壹個相對封閉的圈子。這個圈子的人主要做兩件事,壹是收藏古錢幣,二是拓片形成錢譜。他們主要追求的是錢幣的市場價值和藝術價值。就命理學而言,早在1500年前的南梁,中國就出現了顧璇的錢普,即以歷史實物為收藏和研究對象的學術活動,遠早於西方世界。但是,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中國的錢幣界僅限於錢幣本身的收藏和研究,並沒有發展成為壹門真正的科學。直到清末,情況才有所改變。甚至到現在還有些遺憾:眾所周知,命理學是考古學的壹個分支,我稱之為“史學的附庸”。直到最近幾年,錢幣學才形成了壹門有博士學位的特殊學科。但我個人認為命理學科可能會導致壹種“躲在小樓裏變得統壹”的狀態,逐漸與歷史割裂,忘記了本源。至於經濟學,錢幣收藏是完全脫離它的。壹方面,錢幣收藏者和研究者普遍缺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思維。另壹方面,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處於壹種英雄惡龍的狀態,對古錢幣的鑒定壹無所知。可惜命理學脫離了歷史、經濟等社會學科。“金錢的思想價值最重要”:在妳看來,命理的價值還沒有被大眾充分認識和認可。那麽錢幣研究有什麽價值呢?任雙偉:貨幣的價值首先體現在歷史和經濟學的意義上。它為歷史學和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史料和證據,是它們的輔助工具。在我看來,金錢最重要的價值應該是思想價值。金錢在很長壹段時間裏影響了我們的思維,進而影響了歷史和整個人類社會。比如托馬斯·阿奎那說,“慈善是壹切美德之母,壹切美德都是由慈善孕育出來的。以前慈善需要通過提供食物、衣服等具體物品和行為來表達,但是金錢的出現讓慈善變得方便了。另壹方面,金錢與博愛格格不入,使人更傾向於財富和利益,使人類更加貪婪。再比如,貝殼是壹種世界貨幣,直到20世紀初,仍有國家和地區使用貝殼幣。為什麽?因為貝殼與母系社會的生殖崇拜密切相關。同樣的道理也存在於中國的圓方孔錢中,圓方孔錢的形式與中國“天圓地方圓”的傳統觀念密切相關。蟻鼻錢是戰國時期中國楚國使用的壹種銅殼。這是壹種硬幣,它的表面有文字,形狀像貝殼。楚國的青銅器與商周的無文字青銅器有明顯的區別。楚國的銅殼有許多別稱,如面錢、蟻鼻錢等。《尚書子》:拋開宏觀層面的意義,通過《錢眼兒》觀察當時的歷史、經濟、社會,在具體的錢幣研究中壹定有很多樂趣。任雙偉:每壹枚硬幣背後都有壹個故事,反映著壹個時代。通過古幣,穿越歷史,發現價值。這就是貨幣研究的樂趣所在。以宋倩為例,它是市場上最常見的古幣之壹。收藏和擁有它的人可能不知道,宋倩的碎片背後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壹般來說,越老的古物越稀有,但在古代的錢圈裏卻沒有。年代較老的宋錢,收藏價值和市場價值都不如清幣,因為市面上的宋錢太多了。宋朝被昵稱為“宋富”。在宋神宗元豐年間,每年的鑄幣量高達500萬枚,超過了整個明朝的總和。就是在這樣壹個“富裕的宋朝”,出現了錢荒。為什麽?壹是政府重稅,二是私藏之風,三是民眾破壞鑄錢器,四是銅錢外流。精美的宋錢在金、遼、日、朝、爪哇等地廣泛流通...正當宋朝缺錢的時候,創造了壹個“能人”——秦檜來緩解錢荒。沒錯,是奸臣秦檜殺了嶽飛。他大張旗鼓地讓軍官們抓個鑷子(理發師)給自己梳(理發)。最後,秦檜賞了鑷子五千塊錢作為兩塊錢,叫他趕緊把錢花掉,說是宮裏傳來秘密消息,過幾天錢就要廢了。鑷子先生聽說後,迅速購買了大量物品,驚動了大家。平時藏著錢不肯花的人也加入了搶購的行列,“首都見錢眼開”緩解了“錢荒”。這段歷史直到現在研究起來也很有意思。為更多人打開壹扇門:在《中國貨幣史》這本書裏,妳用500多張錢幣照片和14張圖表,系統直觀地展示了貨幣從先秦到清末的起源和歷史演變。在寫作過程中,妳是如何選擇中國古代貨幣發展史上的這些重要節點的?任雙偉:回顧貨幣發展史,我認為有四大變化:從以物易物到擁有普遍等價物——貝幣,這標誌著貨幣的誕生,這是第壹次歷史性的變化;後來人們發現銅等金屬比貝殼更穩定,更容易攜帶,於是有了從自然貨幣到鑄造貨幣的轉變,這是第二次重要的轉變;貨幣史上的第三個重要變化是,眾所周知的圓方孔貨幣成為了通用貨幣。秦始皇統壹六國後,還統壹了貨幣,即體現中國“天為圓,地為圓”傳統宇宙觀的圓方孔錢;圓形方孔錢幣使用了幾千年,直到清末出現了銀幣、銅幣和現代紙幣,不僅改變了貨幣的材質,也改變了鑄造工藝,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的第四次大變革。在《中國貨幣史》壹書中,我只選取了12個有代表性的貨幣介紹,因為它們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貨幣的所有鑄造技術和轉換節點。以該書前四章為例,《三晉與布》、《楚幣奪冠》、《刀使齊燕》、《萬元始祖》不僅展現了歷代秦王破七國之界,合中國為壹,與匈奴、百越等民族壹決雌雄的政治歷史,還以貝幣、布幣、刀幣等半文錢,最後天下歸秦,半文過國,延續千年...太和重寶是金章宗在太和四年(204)鑄造的壹枚銅錢。泰和崇寶銅質上乘,體態渾厚,制作精美。面寫“太和崇寶”為玉筋印,直讀。這是壹位偉大的文學和書法作家寫的。字體清純典雅,美觀大方。上書房:《貨幣中國史》是近年來命理書籍中為數不多的暢銷書。寫這樣壹本書的目的是什麽?任雙偉:這本書除了我對古錢幣“自私”的熱愛之外,還有兩種寫法。壹個是為了說明命理學幾乎失傳的歷史傳統,即錢幣是為歷史、為民族、為國家服務的。第二,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對硬幣感興趣。再版的《貨幣中的中國歷史:歷代錢幣的起源與插圖》(AR高維版)將傳統出版與AR技術相結合。讀者只要打開手機,打開書中的任意壹頁,對準古錢幣的照片,就能瞬間呈現出壹個比照片更真實、更感性的古錢幣360度AR影像。這是壹本通俗的書,它的歷史敘事不是秉承傳統,而是偏向文化主義。我深知它的不足和不成熟,也從來不敢拿它當學術。只是壹扇門。妳打開它,看到它,欣賞它,然後開始耕種。尚書:也許妳是想打破不僅僅是大眾和命理之間的壁壘,還有錢幣收藏者和研究者之間的壁壘?任雙偉:可以這麽說。”“泉友”是古錢幣收藏者的互稱,買賣古錢幣的人稱為“泉商”。根據李周的說法,硬幣儲存機構是“泉屋”。漢朝時,崇儒復禮的王莽四次改幣制,壹度發行了代替原幣的“小泉純壹郎”和可以兌換50個小泉純壹郎的“大全50”。所以“春”就成了硬幣的代名詞,聽起來相當優雅,缺少銅錢的味道。事實上,由於普通古錢幣價格低廉,數量巨大,古錢幣收藏壹直是壹個門檻較低的收藏類別,導致朋友眾多。古錢幣收藏圈是壹個相對封閉的圈子。不同的春友收藏領域不同,而且劃分得很細:有的專門收藏錢幣,有的專門收藏先秦貨幣,有的專門收藏某個皇帝在位時發行的貨幣,有的只收藏某壹種貨幣如五銖半兩...與其他收藏領域的收藏者不同,在錢幣收藏圈裏,不同收藏的朋友之間有壹種“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他們可能對自己收藏的錢幣數量、市場價格、藝術價值幾何等等了解很多,但對其傳承和歷史價值了解不多,卻不知道為什麽。要真正發展錢幣學,就要打破朋友、收藏者、研究者之間的壁壘,讓越來越多的人真正成為錢幣學研究的專家。上書房:您的《中國貨幣史》壹書不僅獲得了“2018中國好書”等多項榮譽,還受到了戴誌強、杜維善、馬未都等錢幣學家和收藏家的大力推薦。但是,讓很多讀者驚訝的是,作為全的學長好友,妳是壹個只有27歲的“90後”。關於錢幣收藏和研究,妳學到了什麽?任雙偉:“量力而行”的收藏理念,“我不為物”的價值觀,“樂天知命”的人生觀是我對收藏的三觀。這裏的收藏理念、價值觀、人生觀是壹個過程,伴隨著收藏生涯的開始和演變。它們與集合相得益彰,結合在壹起會很美,分開了就會很傷。《貨幣中的中國歷史:歷代錢幣的起源與圖解》(AR高維版)任雙偉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主編:顧標題來源:文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標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背面花錢。隆慶·鮑彤重1.3美元,背面是金色和蠟制。朱載垕,明朝穆宗皇帝,隆慶四年(1570)開始鑄造。全部是小扁幣,錢的正面有真書,字跡端正,鑄造精美,背面無文字。
  • 上一篇:巴麗非常舒適!“中國首張S級小卡”飛行員S1閃耀重慶。
  • 下一篇:少數民族住宅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