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凱恩斯

歷史凱恩斯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斯密的《國富論》被譽為歐洲資本主義世界的三大經典經濟理論。

《通論》在出版初期受到了少數正統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批評和質疑,也引起了廣泛爭議。然而,《通論》的基本觀點很快被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接受。凱恩斯的追隨者對通論進行了大量的解讀、修補和發展,形成了在理論和政策上具有廣泛影響的凱恩斯學派,或稱凱恩斯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凱恩斯主義在西方經濟學和大學論壇中占據主導地位。

因為壹般理論的總量分析是建立在現有勞動力的技能和數量、現有資本設備的數量和技術、競爭程度和社會結構不變的假設基礎上的,所以它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被稱為“短期比較靜態分析”。為了在理論上進壹步完善通論,凱恩斯的追隨者試圖使其“長期”和“動態”,提出各種“經濟波動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尋求使資本主義穩定增長的方法。在這壹過程中,凱恩斯主義者由於對傳統庸俗經濟學的不同態度和分析中使用的不同概念和前提而分成了兩派。壹種是新古典綜合學派或“後凱恩斯主流經濟學”;首先是新劍橋學校。

《通論》對第壹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產生了重要影響。凱恩斯的追隨者盡力將《通論》中提出的政策建議具體化,特別強調財政政策的作用。為了調節社會總需求(包括消費、投資、出口、政府購買商品和服務),實現經濟穩定增長,他們在蕭條時期提出了降低稅率、增加政府支出、實行赤字預算、發行更多公債、增加貨幣供給和降低利率等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措施。在繁榮時期,提高稅率,控制政府支出,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資和消費。經過凱恩斯主義者的倡導和影響,許多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都以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為政策目標,實行上述凱恩斯主義的財政金融政策。這些政策雖然在戰後五六十年代起到了壹定的刺激經濟增長、緩解經濟危機、減少失業的作用,但由於沒有也不可能解決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增加,而危機和失業並沒有消除。最後,在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了高物價和大量失業並存的“滯脹”(見滯脹)。對此,凱恩斯主義者既不能給出壹個自圓其說的解釋,也不能提出可行的對策。就連他們自己也哀嘆凱恩斯理論陷入危機,需要重新解釋和修復。《通論》所闡述的理論和政策的失敗,是當前資本主義制度危機加深的反映。

《通論》的出版在西方經濟和政治領域引起了巨大反響。壹些經濟學家將《通論》的出版稱為經濟理論中的“凱恩斯革命”,並將其與斯密的《國富論》和馬克思的《資本論》並列為經濟理論史上三部同樣偉大的著作。此後,凱恩斯理論逐漸取代傳統經濟學成為西方經濟學的正統理論,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也采取了凱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把凱恩斯理論和建議作為制定政府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20世紀60年代末以前,凱恩斯及其追隨者的經濟理論經過不斷的補充和完善,基本上被西方經濟學家視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同義詞。因此,壹些經濟學家將《通論》出版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這段時間稱為“凱恩斯時代”。

然而,自《通論》出版以來,西方經濟學界對該書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張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壹方面,在凱恩斯學派內部,以英國人羅賓遜為首的凱恩斯學派和以美國人薩繆爾森為首的凱恩斯學派壹直爭論不休。另壹方面,新奧地利學派和貨幣學派不斷從外部攻擊凱恩斯主義;特別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包括貨幣經濟周期學派(曾稱理性與預期學派)和真實經濟周期學派,對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主張進行了全面的抨擊,嚴重動搖了凱恩斯主義在西方宏觀經濟學中的主導地位。凱恩斯主義在理論上缺乏微觀基礎,無法與傳統微觀經濟學保持壹致。在實踐中無法解釋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同時出現的現象,面對滯脹束手無策,從而陷入嚴重危機。為了拯救凱恩斯主義,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為凱恩斯主義提供了微觀基礎,並重述了其理論和政策主張。由於新凱恩斯主義的出現,西方宏觀經濟學形成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經濟學的對峙格局。

《通論》壹書不僅在歷史上對西方經濟學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其理論和政策觀點在今天仍然發揮著作用。因此,研究壹般理論不僅具有歷史意義,而且具有現實意義。

  • 上一篇:世界建築發展史論文
  • 下一篇:中國歷史事件全集及其時間表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