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關於三國的歷史

關於三國的歷史

三國的直接起因是當時身為將軍的何進想借助外力消滅宦官,卻被頗有野心的董卓利用,亂世由此開始。歷史上,東漢在舜帝之前並沒有太寵溺宦官,但舜帝年輕時卻依靠宦官鞏固政權。於是壹下子獎勵了壹大批太監。這是東漢初年,“小人遠離賢臣”,順帝是賢明之君,所以還能壓制宦官的權利,但後來的君主很難做到。

結果: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回到洛陽。當月,他病逝於洛陽,享年66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最終統壹三國的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建立了晉朝,自稱晉王。

蜀國和吳國的失敗是因為沒有英明的君主。

三國是中國的壹個歷史時期。東漢末年,曹操統壹了中國北方,實際上以宰相的身份掌握了東漢政權,獲得“王維”稱號,加九錫。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繼位。同年,他迫使東漢末代皇帝狄鹹劉勰退位給他,建立了曹氏政權,史稱“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政權正式滅亡,三國時代正式開始。221年,駐紮益州的劉備自立為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同年,分封揚州、荊州、膠州等地的孫權接受曹魏政權的封爵,開始被稱為“吳王”。229年,正式稱帝,建國,國號“吳”,史稱“東吳”。263年實際控制曹魏政權的司馬氏家族吞並後,265年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280年,西晉征服了江南的孫吳政權,正式統壹中國,從而結束了三國時期。

在中國古代,皇帝的稱號只能由壹個人使用,但同時有三個。西晉陳壽編的《三國誌》是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後東漢末年的動亂開始的,所以史家多以黃巾起義結束開始。《三國演義》是明代羅貫中根據這個時代的歷史寫成的壹部歷史小說,也成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之壹。

戰爭開始了

東漢帝國的衰亡可以歸結為內部和地方兩大因素。在朝廷內部,自漢朝和皇帝以來,大多數皇帝年紀輕輕就登上了皇位,他們的母系家族(也就是外戚)控制著政權。皇帝成年後,往往借助身邊的宦官重新奪回政權,於是不斷出現親疏之爭的循環,幾乎貫穿東漢中後期。這就造成了中央政令不壹,政策不壹致。朝臣們沈溺於內鬥,毫無建樹,而外戚和宦官們內耗不斷,不斷排斥異己。漢桓帝和漢靈帝時期,發生了兩次黨爭災難,朝中權貴不是被殺就是被罷官,國家大事極其黑暗。在當地,全國各地有實力的地主也趁機瘋狂吞噬土地人口。再加上自然災害不斷,民眾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民眾逐漸對政府失去信心。由於各種因素,壹些地方很多農民餓死,人民被迫反抗。

184年2月,太平道教主張角及其兄弟張亮、張保帶領信眾造反,自稱“天庭將軍”,以頭上裹著的黃巾為標誌,並“天庭已死,黃天應立;歲在甲子,天下昌盛”為號,各地農民爭相加入,聲勢浩大。東漢政府極為震驚,但由於中央軍的腐敗和實力不足,漢靈帝不得不下令地方政府和強大的地主招募“義軍”和“勤王”共同作戰。由於黃巾軍畢竟不是正規軍,力量分散,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詳見黃巾起義)。但是反抗並沒有完全消滅,剩下的分散在全國各地,繼續抵抗,使得朝廷和地方政府疲於應付,更加難以討伐。

有鑒於此,漢靈帝決定將壹部分刺史改為州牧,以宗室或禮儀為職,使其可以擁有地方軍隊和政權,從而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容易控制地方,有效地鎮壓黃巾余孽,但此舉與漢靈帝的本意相悖。由於周目在當地權力過大,成為壹個國家內的“皇帝”,逐漸大到不能倒,帶頭對抗朝廷。更有甚者,他與叛軍聯手。比如益州劉牧燕支持張魯攻漢中,東漢政權對當地的控制就更弱了。所以黃巾之亂是東漢滅亡的導火索。

董卓之亂

189年,靈帝駕崩,朝廷卻不平靜。宦官簡碩試圖殺死漢靈帝的兒子劉扁的國舅,然後讓另壹個靈帝的兒子劉協做皇帝,但沒有成功。他讓劉扁繼承皇位,然後殺了簡碩。至此,刀鋒與十名常規侍從的鬥爭更加激烈。雖然靈帝皇後和何進的妹妹曾勸阻何進殺宦官,但在袁紹等人的建議下,何進想借助外力鏟除宦官,於是召來董卓和丁遠領兵進洛陽,但在地方軍趕到之前,宦官們已先發制人,發動政變,殺死了何進。雖然袁紹立即率三部曲入宮,殺了2000多名太監,但皇帝劉辯和弟弟劉勰還是被太監帶出宮,然後剛到的董卓先找到皇帝,控制了他,開始專制統治。

董卓想廢掉年輕皇帝劉扁,讓弟弟陳留王、劉協做皇帝,於是用詭計來壯大自己的勢力,鏟除對手,比如誘導呂布殺了丁原奪取自己的兵馬,逼袁紹離開。萬事俱備,立即廢少帝為弘農王,升劉勰為狄鹹(學者多以此為三國之始)。190年,逃走的袁紹響應喬桓的反董行動,在渤海揭竿而起,十壹支地方部隊加入,推袁紹為首領,史稱關東軍。董卓害怕了,就殺了劉辯,放火燒洛陽,挾持狄鹹回長安,把洛陽居民逼到壹起。與此同時,孫堅和曹操派兵攻打董卓,但他們沒有得到支持就撤退了,關東軍也解散了。(詳見討伐董卓)

董卓遷都長安後,自稱大帥,封其民為要職,繼續實行暴政。人民生活在極權主義下。最後,192年,董卓被王允及其部下呂布刺殺,其人全軍覆沒。然而,董卓的下屬李玨等人領兵攻打長安,殺死了王允,呂布兵敗而逃。李玨等人延續了董卓的暴政,群雄割據的局面正式開始。

瓜分壹個國家的軍閥

討伐董卓後,地方軍閥無視漢獻帝,轉而個人掌權。193年,孫堅攻打劉表駐紮的襄陽時,戰死。其長子孫策,借袁術之兵,聘孫堅舊部。從196年到199年在江東四處征戰,最後留下袁術稱霸江東。壹方面與坐鎮荊州的劉表零星交戰,另壹方面伺機北上。194年,益州主人柳巖病死,其子劉璋繼位,後在漢中與張魯決裂,雙方對峙;在西北,馬騰、韓遂等人分別在涼州、永州建立了大規模的半獨立地方政府;劉備雖然曾經兩次擁有徐州,但都被呂布和曹操打敗,到處依附。最後在袁紹的幫助下,在汝南地區組織了壹支小軍隊。

其中以袁紹和曹操最為突出。袁紹先是占領冀州、漢府,然後打敗公孫瓚,掌握了青、冀、幽、河四州,大有稱霸河北之勢。曹操在青州收編了三十萬黃巾軍,開始四處征戰。幾經波折,控制了兗州,迎來了從李玨等人手中逃出來的狄鹹徐雨,擁立皇帝為諸侯,先後打敗了袁術,滅了呂布,降服了張繡,驅逐了劉備,擁有了兗州、徐二州,以及部分李思、豫州。正是由於袁和曹的勢力日益壯大,兩軍之間的沖突變得更加激烈。

統壹北方

2000年4月,壹直支持與袁紹結盟的孫策遇刺身亡,繼任的孫權向曹操發出了善意的信息。袁紹看到曹操越來越強大,就決定南下。他派大將顏良攻打白馬,文醜攻打演金,但都被曹操擊敗並殺死。袁紹決定親自帶兵進軍吳恙,曹操也調兵回官渡防守。兩軍對峙了半年。最後,曹操在晚上襲擊了袁俊的糧倉,並燒毀了它。袁紹士氣大振,逃回北方,成為曹操控制北方的決戰(詳見官渡之戰)。

後來袁紹曾經組織軍隊再次作戰,但是沒有成功。至今無法與曹操抗衡,曹操也轉而南下進攻劉備。劉備逃到荊州,依附劉表。2002年,袁紹病逝,袁紹長子袁譚和三子袁尚之間爆發內戰。曹操趁機打敗袁尚,殺了袁譚。後來袁尚逃到東北支持袁紹的烏桓,同時曹操打敗袁紹的侄子高倩,占領並州,初步統壹了北方。207年,曹操采納了郭嘉的建議,決定滅草。他輕兵攻打烏桓,殺死了烏桓首領塔盾。袁尚最後逃到公孫康那裏。公孫康因害怕曹操進攻,殺了袁尚,把袁尚的人頭送給他。曹操徹底統壹北方,開始準備南下。

三角原型

2008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打荊州,劉表也在此時病死。其次,劉聰接班,向曹操投降。見此情景,劉備決定離開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駿追上,逃往夏口。這時,孫權的部下魯肅去找劉備打聽情況,劉備也派諸葛亮去江東。雙方結成聯盟,孫劉聯起大軍,以周瑜、為統帥,抗擊曹。雙方隔江相望。周瑜在赤壁用火計打敗曹駿,曹操北歸(詳見赤壁之戰)。

孫權和劉備也開始爭奪荊州。劉備向靖南施壓,成功逼下靖南四郡;孫權部出兵荊州南郡,經過漫長的時間,終於攻克南郡。孫權把妹妹嫁給劉備是為了對他好。孫權占領膠州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後來周瑜想出兵攻益州,卻死在了路上。魯肅繼位,把南郡借給劉備。但曹操在南方戰爭中失敗,西遷。曹操欲攻漢中張魯,西涼軍閥疑其自攻。211年,曹操以馬超、韓遂為盟主,曹操率軍鎮壓,成功將西北地區據為己有。

荊州的劉備受益州主劉璋之邀,前往蜀國幫助劉璋抵禦張魯和曹操的入侵。劉備口頭答應,入蜀後卻不斷收買人心。雙方最終於212年分手,劉備在成都調兵投奔劉璋。雖然中途殺了軍師龐統,但還是成功迫使劉璋於214年投降,劉備順利入主益州,留下關羽鎮守荊州。與此同時,曹操南下攻打孫權,最後雙方都撤退了。

215年,曹操迅速得到漢中,與此同時,孫劉和他的兩個家族開始爭奪荊州的歸屬,兩軍對峙。但劉備得知曹操在漢中,危及蜀國安全,於是與孫權共享荊州,回到益州,但雙方關系惡化。216年,曹操在王維就職。壹年後,劉備攻漢中,曹操麾下諸將卻發生了叛亂。孫權也攻打合肥,漢中成功落入劉備手中。曹操雖曾派兵奪回,但未果。219年,劉備稱帝漢中王。

同年,關羽率領荊州軍北攻魏國,但剛剛在主戰中接替魯肅位置的夢露突襲荊州,活捉了關羽。220年,曹操死,曹丕登基,逼漢獻帝退位,開國為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孫權成了魏國的諸侯,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同年,劉備以報復關羽為名討伐孫權,孫權派魯迅代替夢露出戰。結果劉備慘敗,不久病逝於白帝城。223年,登基,蜀、吳再次結盟,最終形成了與中國的三足鼎立。229年,東吳王孫崛起,建立吳。

內訌和外戰

劉備死後,蜀漢攻打南中拱鞏固益州後方,諸葛亮從227年到234年五次攻打曹魏,最後都失敗了(詳見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姜維也多次攻打魏,但未能取得明顯效果,極大地消耗了國力(詳見姜維北伐)。此外,在蜀漢末年,劉禪被宦官黃浩所腐化。姜維彈劾黃浩,卻被逼害他。對於姜維屢次攻擊魏,也很反感。姜維無奈留在中間,內外分歧嚴重。

吳國的魯迅和諸葛恪也多次出兵攻打魏國,但都未能取得大的進展。然而,在南方,諸葛恪成功地使山月屈服。然而,在吳有壹場鬥爭。早在孫權死前,太子就拉幫結派爭奪皇位。太子激烈鬥爭的結果是,孫權最終選擇了年輕的孫良繼承皇位。孫權於252年去世,但生前委托國民政府的太傅諸葛恪,因北伐失敗而大失民心,不久被孫軍所殺,在及其弟孫陳獨裁期間,統治恐怖,多位大臣、家族卷入死亡事件。雖然孫陳最後殺了吳國皇帝孫秀,吳還是被殺了。

魏國的主要戰爭是抵禦蜀、吳的進攻,曹真、張合、司馬懿等都很活躍。其中司馬懿還平定了公孫淵之亂,收復了東北。在曹魏,明帝曹睿死後,權臣司馬懿與宗族首領曹爽進行了壹場權力鬥爭。249年,司馬懿在高平陵事件中罷黜了當時的將軍曹爽。至此,魏國掌握在司馬懿父子手中。後來,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更加專制,皇帝被自己廢除。高貴的鄉官曹茂甚至被司馬昭的人殺死了。曹魏雖然多次起義鏟除司馬氏家族,但都沒有成功。王陵、吳、諸葛誕發動的“淮南三反”均為司馬嘉所平定。

金三分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分兵至,與將軍姜維展開了壹場拉鋸戰。魏軍被擋在劍閣前,鄧艾避開姜維大軍的邊緣,取壹條平路到府城,進逼成都。蜀國的主人劉禪投降,蜀國被魏國所滅(詳見魏滅蜀之戰)。而鐘會、姜維在蜀中兵變後,據《三國誌》記載“魏兵辛辛苦苦,殺了惠、魏,魏妻皆倒”,可見並未引起大亂,很快就平定了。

265年,司馬昭死後,司馬燕奪取了曹魏政權,定都洛陽,建立了金朝,史稱西晉,開始準備攻打吳國。279年,司馬燕的士兵從北、西、東六個方向進軍。吳主孫皓試圖抵抗,但暴政之下,將士無心戀戰,金軍勢如破竹。280年,金軍成功攻克建業,孫皓投降,吳滅亡,西晉成功統壹天下。

起因:鎮壓黃巾起義時地方割據勢力的形成。

他們相互征服,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三大集團。

這就是所謂的三國。

結果:司馬師滅蜀。

司馬師之子滅吳。

司馬燕篡奪了魏的金堅。

三國統壹了。

  • 上一篇:高分!!中國歷年外匯儲備及其動態分析
  • 下一篇:冬日暖陽裏拔“牙”(28)馬德裏:歐洲不可思議的大門(壹)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