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上的今天 - 精神病學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精神病學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精神病學是現代醫學的壹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精神障礙的病因、發病機制、癥狀和臨床規律,以及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

現代精神病學不僅涉及各種精神疾病、神經癥、心身疾病或伴有軀體疾病的精神障礙的診斷和治療,還涉及適應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偏差和多種兒童智力、能力或道德發展障礙的預防、矯正和治療。現代精神病學在理論上涉及自然科學、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幾個分支,在實踐上已經發展到與社會心理健康相結合的階段。

精神病學的歷史

人們對精神現象的認識,往往決定和影響著人們對待精神障礙的態度、觀點和方法。精神病學的發展不僅反映了人們對精神障礙及其規律認識的過程,也反映了人們糾正和扭轉對精神障礙的歧視和偏見的過程。

在不同時代的各民族文化和醫學典籍中,都記載了精神障礙的癥狀、診斷和治療方法以及人們對這些現象的看法。然而,在科學文化落後的漫長歷史時期,精神障礙被視為壹種荒謬而奇怪的現象,而患者則被視為魔鬼纏身,受到虐待或殘害。

物質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人們對精神障礙態度的改變。18世紀法國大革命後,皮內爾提出要解除病人的枷鎖,以人道主義的態度對待精神病人,從而在精神病學概念史上寫下了劃時代的壹頁。並將精神病學帶入了醫學的門檻。

Kraepelien總結了前人的觀察和研究成果,確定了早發性癡呆、躁狂抑郁癥等內在精神疾病和腦器質性精神疾病的診斷名稱,從病理解剖學的觀點對精神障礙進行了分類,為以後的生物精神病學奠定了基礎;弗洛伊德創立了精神分析理論,拓展了病理心理學的領域,探索某些精神疾病的病因,尋求治療方法。後來邁耶提出了心理生物學理論,強調形成人格或精神障礙的現實社會環境因素,從而推動了當時精神衛生工作的發展和社會精神病學的逐漸形成。

在實踐中,由於自然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直到1968+30年代中期,精神病學仍處於描述性討論和資料積累階段,缺乏廣泛有效的治療措施,醫院管理仍處於戒備狀態。

自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精神藥物被廣泛應用於精神病學領域,隨著精神藥理學和其他腦科學的發展,推動了當代精神病學的快速進步。人們總結出許多治療精神障礙的有效措施。例如,各種精神藥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或消除精神障礙的癥狀,從而有助於心理治療、職業和娛樂治療以及社會治療。

隨著醫療方法的革新,改變了精神病院的氛圍,由封閉式看守管理變為開放式管理,徹底解除了對患者身體的束縛,有利於患者康復。

與此同時,精神障礙的診斷技術也取得了進展。腦電圖、腦電位分布圖、腦誘發電位計算機斷層掃描、腦磁共振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客觀檢驗某些疾病。而很多心理測試、人格測試、智力測試更有助於精神障礙心理診斷技術的發展。隨著精神流行病學和社會精神病學的普及,人們從宏觀角度探討了精神障礙的病因,社會治療和康復措施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精神病學的內容

精神病學與臨床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很多神經系統疾病、代謝、內分泌疾病、內臟疾病,在不同階段都可能並發精神障礙,需要處理;患有壹般軀體疾病的人,也容易出現壹些心理和情緒問題,幹擾原發病的診斷和治療,需要識別和治療。

精神病學的許多研究方法,如人格測驗、情緒評定量表等,可以應用於心身疾病的調查研究或應用於其他臨床科室。另外,在綜合醫院開展關於健康和疾病的心理健康咨詢和心理治療,是廣大群眾迫切需要的,應該推廣。

精神病學病因學的理論研究已經擴展到心理學、遺傳學、生理心理學、神經心理內分泌學、精神藥理學、神經生理學、生物化學等多個基礎領域。在這些不同的領域,圍繞心理障礙的研究成果將推動相關基礎醫學的進步。

遺傳學研究揭示了智力低下的多種原因,如染色體畸變導致的先天愚型;其他遺傳性代謝疾病,如苯丙酮尿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患者體內苯丙酸羥化酶缺乏,苯丙酸不能被氧化成酪氨酸,最終導致智力低下。大量統計遺傳學數據表明,有精神分裂癥家族史的兒童預期發病率遠高於壹般人群。

生化討論也提出了壹些與精神障礙相關的病因。例如,研究發現,情感性精神病發作時中樞神經遞質有變化,主要是神經元突觸間去甲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的變化。躁狂狀態下,去甲腎上腺素增加,抑郁狀態下,血清素含量低於正常。

例如,在壹些精神分裂癥患者中,也證實在發病時存在高甲基化的生物胺代謝產物;其他患者血小板單胺氧化酶活性下降。精神藥理學還可以為某些精神障礙的發病機制提供線索。比如對安非他明這種興奮劑藥物的依賴,會導致類似精神分裂癥的安非他明誘發的精神病。

認為苯丙胺作為多巴胺的激動劑,增強中樞神經元突觸間的多巴胺能活性,引起類似精神分裂癥的精神障礙。然而,不同種類的抗精神病藥物通過阻斷多巴胺能受體來降低多巴胺能活性,緩解精神分裂癥的癥狀,這使人們認為多巴胺能多動可能在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許多三環類抗抑郁藥通過阻斷突觸前膜中樞單胺的再攝取,間接增加胺類的含量,從而發揮治療作用。因此,推測內源性抑郁癥的發病機制中存在單胺代謝障礙。

由於顯微形態學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神經病理學對腦器質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礙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例如,在大腦不同部位發現和研究褐色斑點,有助於了解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病理學特征,並區分阿爾茨海默病和壹般衰老。

心理學壹直被認為是精神病學的重要基礎學科之壹。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都影響了精神病學的診斷、治療和理論討論。其中,生理心理學探討了情緒、動機、記憶障礙等多種心理異常的神經基礎,有助於壹步步為精神異常提供理化基礎。

精神病學可以分為很多專業,如臨床精神病學、成人精神病學、兒童精神病學、老年精神病學、法醫精神病學、接觸咨詢精神病學、精神流行病學、社會精神病學、社區精神病學、職業精神病學等等。

精神病學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但阻礙該學科發展的主要問題仍然是精神障礙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因此對病因的探討是精神病學未來發展的重要問題之壹。

在病因學的討論中,人們已經普遍重視生物-醫學-心理-社會的新醫學模式,在方法論上充分重視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向。在微觀研究中,我們重視遺傳學和免疫學在某些精神障礙中的作用,在宏觀研究中,我們也重視在人群中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找出發病規律和發病的生態因素,從而總結出許多精神障礙的社會原因。

目前,許多專家認為,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和預後與個體遺傳因素、易感素質、患病前的人格特征、發病時的身體狀態、精神創傷、環境誘發因素和社會文化背景等有著廣泛的關系。因此,應充分利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成果,加強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廣泛積累信息,取得成果。

關於心理刺激因素致病理論的討論,現在已經發展到信息論的深度。壹般認為,個體對信息的理解和評價以及由此產生的情緒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人們開展了神經生理學、精神生物化學和精神內分泌學的研究,以闡明心理刺激因素引起精神障礙的機制。

再比如有些精神障礙,比如精神分裂癥,有明顯的遺傳因素,但遺傳因素的作用方式還有待闡明。在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必須綜合所有影響精神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相關生態和環境因素,從宏觀的角度尋求原因和規律。

精神障礙的治療通常采用綜合措施,如各種精神藥物、心理治療、作業療法、社會康復等。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對不同的治療流派采取務實和折中的態度。在實施治療時,壹般由精神科醫生、護士、社工、治療師、心理醫生組成的治療小組共同協作。

目前,精神障礙的社區治療受到了廣泛的關註和重視。社區醫療可以用較少的人力物力對大量精神障礙患者進行預防、治療和康復,說明當代醫學的發展已經到了醫療與公共衛生相結合的階段。社區精神衛生的實踐需要公眾的同情和支持,也需要與社會力量合作建立醫療設施,有計劃地進行既定的醫療目標。

現代醫學的其他分支

醫學概論、醫學倫理學、社會醫學、流行病學、急救醫學、法醫學、生物醫學工程、超自然醫學、海事醫學、航天醫學、潛水醫學、精神病學。

  • 上一篇:有沒有關於自行車發展史的紀錄片?有人說。謝謝您們。
  • 下一篇:鄺光華案件的調查處理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