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觀音井鎮的歷史演變

觀音井鎮的歷史演變

觀音井鎮位於巴中市恩陽區西南部,距巴州市區56公裏,東鄰茶壩鎮、雙升鄉,北與下八廟鎮隔“巴東橋河”相望,西北南與儀隴縣的賴藝、清泉、亞蒙、三交接壤。塘壩公路從鎮西北7公裏處經過,焦崖茶壩公路從鎮東經過。從觀音井場鎮東南40公裏經茶壩可直達朱德故裏。全鎮面積約48平方公裏,轄17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93個村(居)組。2009年底,全鎮有6500戶2.65萬人,集體耕地面積1.470公頃。種糧、養豬、勞務輸出是該鎮的三大支柱產業。2009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955元。

觀音井址鎮誕生於宋代,因長鎮鎮東有壹口井而得名。觀音井陘鎮是巴州區東部的玉山、曾口、丁山走私鹽、鐵、布進出儀隴、南部、成都的人力運輸通道。歷經數百年變遷,民國末年觀音井屬下八廟鄉管轄。解放後,1955設鄉,1958改為觀音井人民公社;1969,文革中改名為“洪光公社”,成立“洪光公社革命委員會”,下轄9個大隊,47個生產隊。1980年恢復為“觀音井公社”,稱“觀音井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成立“觀音井鄉人民政府”。

樂豐場位於觀音井鎮西部,距觀音井鎮6公裏,距巴中市區73公裏,面積約24.5平方公裏。嶽峰場興盛於明代。相傳有壹只鳳凰在飛來的途中落在這裏,呻吟數日,叫聲淒慘,導致鄰居搶救無效而死。人們以“鳳凰”為地名,後人諧音“樂峰”以紀念這個傳說。民國時期,八廟鄉屬樂豐管轄。解放後,1955設鄉,1958改為樂豐人民公社。文革期間改為樂豐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稱“樂豐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成立樂豐鄉人民政府。

1993年8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銷觀音井鄉、樂峰鄉,成立觀音井鎮人民政府,鎮人民政府駐觀音井遺址。1995年初,樂峰鄉恢復故裏,觀音井鎮名稱保留。2005年4月,在新壹輪區劃調整中,樂豐鄉被撤銷,並入觀音井鎮。

  • 上一篇:我還是朱格格的小說嗎?
  • 下一篇:誰是中國的第壹個皇帝?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