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歷史故事 - 大寺鎮的歷史沿革

大寺鎮的歷史沿革

相傳大明永樂初年,四條河流在此匯合,故名泗水,後改名大寺。

民國元年(1912),臺縣設8市40鄉,大寺鄉是其中之壹。

16年,建立縣鄉,設大寺為鄉,屬泰興縣管轄。

18年至民國3年初,大寺鄉隸屬於太縣第三區(塘灣)。

民國23年,大泗設鎮,屬泰縣二區(廟巷)。民國36年,為適應對敵作戰的環境,大寺暫劃為泰興縣管轄,設立大寺區。

民國38年6月泰興縣解放,7月建立12區。同時撤銷大寺區,設立大寺鎮,隸屬宣堡區。

1950年5月,泰州、泰縣合並為泰縣,增設大寺區。同年,5438年6月+10月,泰縣、泰州被分,大寺區轄1鎮、14鄉。1鎮為大寺鎮,14鄉為瓦火、斯隆、馬爽、陳二、曹禺、朱利安、曹河、戴白、龍河、初葉、郟捷、南塘、彭三、山野。

1956年2月起,區與鄉合並,大寺設為鄉,隸屬張店區。

1957 10,泰縣完全撤區並鄉,大泗仍為鄉。

1957 11年6月,成立曹禺鄉,次年5月撤銷,並入大寺鄉。

1958年9月22日實現人民公社,政社合壹。大寺鄉改為大寺人民公社,當月並入張店人民公社。

1959年3月,從張店人民公社劃出,仍建大寺人民公社,屬泰粵二次合並後的泰州縣。

1960年2月,泰州縣由36個人民公社改組為33個人民公社,大寺是33個人民公社之壹,轄15個生產大隊(大寺、石莊、喬葉、樂康、馬龍、大馬、陳曦、陳中、活寶、陳壹、宜創)。1962年6月泰縣、泰州劃分時,大寺人民公社屬泰縣管轄,全社會劃分為30個大隊,198個生產隊。

1976中,大馬大隊第壹生產隊和喬葉大隊第五生產隊分別被分成兩個生產隊。大寺公社有30個大隊,200個生產隊。

1983年7月,政社分立,大寺人民公社更名為大寺鄉,轄大寺、曉莊、三星、石南、石莊、喬葉、樂康、金龍、馬驍、大馬、北田、周多、陳蓓、三崗、陳中、晨曦、漕河、曹禺、未來,等等。

2000年夏,大西撤鄉建鎮。

2001年3月,行政村合並,大泗鎮轄大泗、石莊、樂康、馬龍、大馬、北港、陳二、曹禺、前進、瓦陳、瓦莊、火包村12個村,200個村民小組。

2002年,大寺鎮成立大寺社區。

2008年9月,姜堰大寺劃歸高港區代管,2009年大寺鎮正式劃歸高港區管轄。

2011110泰州市將與集鎮相鄰的胡莊鎮楊穎、魚枷、魯垛三個自然村納入大泗鎮管轄範圍。

  • 上一篇:美國東部時間當地時間是哪個子午線?
  • 下一篇: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早在秦漢時期,臺灣省在三國時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