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作文素材 - 寫壹篇思想和行動相結合的作文。

寫壹篇思想和行動相結合的作文。

希望對妳有幫助!!

聖賢主張三思,常講思考的好處,如“思想無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我們學成聖的時候,只要把思考和學習結合起來,我們就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然後就只能區分快悟和慢悟了。到了唐代,韓愈又添油加醋地把聖人的觀點說了壹句:“所作所為,是思想,卻是毀滅。”深思熟慮會大大增加行動成功的概率。希哲還有壹句名言“我思故我在”。我同意聖徒們的所有這些觀點。在思考與行動的關系上,我壹直覺得所有思考後的行動都是理性的,當事人應該勇敢的為理性的行動承擔相應的責任。說白了,想好了,行動了,就不能後悔。

進入不惑之年後,偶爾反思壹下自己的人生,想知道是不是壹邊倒地肯定需要三思而後行。最近看了蘇軾寫給他的朋友張誌福的《唐吉》,居然談到了他在這方面的經歷,引起了我的* * *。蘇軾說:“於者,天下無念者也。”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我不會去想。不去想,就不會到;想想就俗了,壹輩子懵懂。“思考而不思考,漫無目的,是無效的思考;遲到是明智的,事情發生後再思考才是明智的。蘇軾性格粗獷,大概是對這種謹小慎微的生活方式不耐煩了。他說:“話從心裏來,沖到嘴邊。吐了就反了別人,吐了就反了別人。“我以為我寧願和別人對著幹,就吐出來了。”我寧願得罪人,也不願違背我的本性。蘇軾行事有靈性,但我不贊成凡事都要考慮權衡,要謹慎跟風。想起來,蘇軾的說法似乎也有幾分道理。

比如火車轟鳴,突然發現不省人事的孩子在鐵軌上玩耍。妳是經過思考還是憑直覺行動?妳想想我覺得情況會復雜很多。這種思考壹定會包含這樣的內容:第壹,壹定是在問自己:要不要救援?二、確定搶救後的後果:撲上去,救下來,孩子脫離危險,自己安全了;我沒有救孩子,我的命也被抓了;孩子得救了,他被殺了...等妳想好了再說。我想這孩子已經被壹輛快速行駛的火車撞了。其他大多數突發事件也是如此。關鍵時刻,只有直覺反應能起作用,理性選擇大多無效。

那麽有必要否定理性嗎?當然不是。直覺的正確反應往往需要健全的理性背景。比如魏晉時期的嵇康(原諒我老是說他),脾氣不好,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只是嫉惡如仇,輕則言出必行,有事則成事”,這是壹種不加思考的瞬間反應,但這種不加思考的反應是建立在“只是嫉惡如仇”的基礎上的,又愛又恨。對同鄉湘繡友好,對鐘會本能地表現出厭惡;如果妳喜歡陸安,妳就會討厭魯迅。嵇康死得早。雖然《傷逝怒詩》中有對他處事方式的反思,但離理論總結還很遠,但也沒必要後悔。蘇軾的表達彌補了這壹不足。他直截了當地說:“君子好色;它也是不好的,比如惡臭。回來之前有沒有三思?考慮其美其惡,避之不及?所以,妳想義,那麽義就失效了;如果妳在面對戰爭時思考人生,戰爭將是虛弱的。“雖然妳動而不動,跟著感覺走,但是妳可以在妳平時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中找到行為的邏輯。君子行善,天經地義;小人作惡,必是其本性。

老師總是告訴我們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句話至今還在我腦海裏回響,可惜,想的太多,做的太少,仍然是我們的通病。

真正有用的知識、經驗和思想,都是從人們的具體實踐中獲得的。別人的書,應該說都是紙上談兵,我對此毫無概念。妳躺在床上的白日夢,寫在辦公桌上的座右銘和計劃,如果不轉化為立即的行動,只是自欺欺人的壹紙空文。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身體力行,付諸實踐。我們都知道《蜀誌》裏兩個和尚的故事。兩個和尚,壹個窮,壹個富。窮人對富人說:“我想要的南海是什麽樣的?”富人說:“我為什麽要去?”嶽:“我有壹瓶壹碗。”富人說:“多年來我壹直想買壹艘船,但壹直沒能買到。”妳為什麽想去?“第二年,窮人會從南海回來告訴富人。富人有羞恥心。這個故事主要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但也說明不要等到覺得萬事俱備的時候。壹個事情不可能完美的準備好,然後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所以,只有邊做邊學,邊做邊學,才能取得相應的成功。壹切都是這樣,從壹點壹滴做起,但最重要的是“做”!在條件還不成熟、思路還不清晰的時候,要敢沖敢冒,摸著石頭過河,遊泳中學遊泳,象棋中學下棋,戰爭中學打仗。小平同誌說:“不搞,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可言。“現在提倡踏踏實實做事,務實,這些都很有針對性。就連中國明朝中葉的唯心主義哲學家王陽明也主張“多在事上磨練”。可見行動難能可貴。

當然,我們說行動重要,行動緊迫,並不是說思想無關緊要。意思是線比線更關鍵。但這壹行只有在壹定的理論和理念指導下才能做得更好。盲目的行動,就像壹只無頭蒼蠅,同樣沒有用。

這些想法和行動,其實是同壹個問題的兩面,缺壹不可。思與行,又稱知行關系,是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壹個頗有爭議的命題。都說知識是行動的開始,都說行動是知識的開始。有人說知行合壹,有人說行與行皆可知。有人說知難而行易,有人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是我總覺得對於年輕朋友來說,旅行更重要。

  • 上一篇:未知而驚人的神話構成
  • 下一篇:周吉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