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仙桃市教育局教育概況

仙桃市教育局教育概況

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390所,其中幼兒園54所,小學251所,初中55所,高中2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職業院校1所,電大1所,職業中專7所。全市在校生25萬余人,其中幼兒園1.01.000人,小學9.5萬人,初中8.6萬人,高中4.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99所,職業中專5847所,職業院校1.700人,電大482所。全市教職工16955。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教育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九五”成就進壹步鞏固和提高。

我們不斷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基礎設施的投入。通過實施“兩免壹補”、“壹費制”,免除流動兒童借讀費,開展課程改革試點,有效提高了義務教育入學率和完成率。據初步統計,全市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達到98.8%,普通初中學生入學率達到97%。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素質教育的需求,我們投資10多萬元,高標準、高規格創辦仙桃小學,在實驗初中、實驗二小、東方小學實施小班化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成效顯著。

2001至2003年,市* * *將265所村小學合並為299所初級小學或教學點,平均每所學校學生人數由207人增加到292人。徹底改變了農村“壹村壹校”、規模小、效率低的辦學狀況,形成了布局合理、資源優化的農村學校布局。

教育投資正在增加。

壹是規劃、投資、竣工壹步到位的仙桃小學,2003年9月招生。二、仙桃壹中,投資654.38+0.5億元,占地568畝,設施先進,氣勢恢宏,2004年9月正式開學,在校生4000余人。三是投資6000多萬元的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四是湖北教育信息網絡中心建成。該中心既是E21網絡的二級主聯絡點,也是仙桃教育城域網的控制中心,提供仙桃、天門、潛江、江漢油田教育網絡的接入,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奠定基礎。五是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壹期工程通過省級驗收。項目總投資397萬元,為農村小學79個教學點配備廣播系統,為農村小學配備105衛星接收系統,為電影級初中配備7個多媒體網絡教室。惠及64,000所中小學和2,302名教師。六是投資1562.4萬元,改造項目學校78所,改造危房5.3萬平方米。第七,學校教育技術和設備的快速發展。全市“八類”中小學1.000%達到“九年壹貫制”標準,65438名中學生配備了1.10套網絡教室,26所學校配備了80套多媒體教室,7所學校建成了校園網。

辦學規模和質量明顯提高。

壹是高中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入學人數大幅增長。為滿足人民群眾對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十五”期間,市教育局通過多種渠道籌集教育經費65438+億元,新建、改擴建了仙桃八中、涵江中學、實驗高中、下岔高級中學、胡莎高級中學、彭場高級中學、毛嘴高級中學。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壹些企業和個人投資了仙桃壹中、興華中學、東升高中、香河高中等。同時,市教育局投資10余萬元,在仙桃市設立輔導中心——雲洲中學。高中的容量大大增加,教室、宿舍、食堂和學生的現代教育設施明顯改善。普通高中在校生從2000年的2.3萬人上升到2005年的3.8萬人,五年翻了近壹番,高中入學率達到71%。2004年,每萬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數為245人,居全省首位。第二,高考成績顯著。2003年以來,全市高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各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第三,素質教育取得豐碩成果。近年來,我市師生在各類競賽中成績優異。僅2003年,我校選送的節目在第六屆黃鶴美育節上獲得五項壹等獎,我校教師在省普通話比賽中獲得第二名,實驗小學在香港第七屆小學數學邀請賽上代表湖北省獲得團體冠軍。四是全市深入開展教育科研,國家課題20余項,省課題50余項。

高等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在我國取消中等師範學校的過程中,市教育局抓住機遇,積極爭取省教育廳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大量資金,遷建了壹所規模較大的仙桃職業技術學院。

教育改革穩步推進。

第壹,深入開展教育和人事改革。根據國家和省文件精神,對全市19個鎮(辦)教育組進行精簡,分流原教育組富余人員充實教學壹線。全市教育系統積極推行全員聘任制。對新分配的畢業生,實行“資格準入、競爭上崗、全員聘用、合同管理”,改變了教師長期的終身制和人事單位的歸屬。認真落實校長證書和教師學分登記制度,不斷加大以新課程、新知識、新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校長和教師培訓力度,學校教師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全市選拔市級學科帶頭人281名,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113名。截至2005年底,全市小學、初中、高中教師達標率分別為98.5%、85.8%、84.3%。其中,高中教師達標率位居全省第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小學、初中、高中高級教師比例分別為52.3%、4.2%、21%。二是不斷加快辦學體制改革。積極鼓勵社會力量投資教育,形成多種辦學模式,構建公辦和民辦教育同步發展的格局。全市有民辦教育機構150所,在校生3.5萬人,專兼職人員2500余人,固定資產總額3.5億元。被新聞媒體和業內人士譽為民辦教育的“仙桃現象”。三是課程改革深入開展。近年來,“遠學近用”活動在全市學校廣泛開展,有力地推動了新課程改革,提高了教學效率。第四,積極進行校辦企業改革。根據市委、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為進壹步加快校辦企業市場化步伐,我們對教育建設工程公司、教育招待所等校辦企業進行了改革,妥善安置了下崗職工,進壹步盤活了教育資源,維護了教育穩定。

管理體系日臻完善。

壹是“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全市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全部由市財政支付,教育和人事由教育行政部門管理。二是積極探索管理模式。農村學校實行“中心校-完全校-小學”的分級管理模式,分別建立了以實驗小學和仙桃二中為中心的四個課程改革實驗城鄉合作體,完善了農村中小學教學管理體制,提高了農村學校辦學水平,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三是建立和完善“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近年來,市教育局先後出臺了《中小學加強教師坐堂上課、集體備課、規範課堂教學行為、教學事故處理辦法》等常規管理文件,學校常規管理明顯加強。四是嚴控中小學亂收費。嚴肅查處群眾反映強烈的強制早餐、保險等違規違紀行為,有效遏制了教育亂收費。

教育科研實力不斷加強,在指導全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十五”期間,我們大力實施“科研興教”戰略,擴大教學科研規模和地位,建立健全教學科研體系,提高教學科研人員素質,創新理念和方法,積極推進新課程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深入開展教學指導和課題深入研究,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教育質量的提高。全市出版教學科研專著10余部,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百篇。數十名教師在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優秀論文、優秀課件評選活動中獲獎,市教科院成為湖北省十佳教育學院。

加大扶貧力度。

壹是堅決落實扶貧政策。市教育局嚴格執行貧困生減免政策。每學期受益的貧困學生人數不低於5%,減免學費總額超過654.38+0.6萬元。第二,積極爭取“希望工程”基金,獎勵社會組織和名人設立的基金,幫助貧困學生。第三,教育系統的教職員工和幹部踴躍捐款捐物,幫助貧困學生。市教育局常年堅持開展扶貧助學送溫暖活動,局領導以身作則,為貧困地區的貧困學生捐款捐物,掀起了教育系統的助學高潮。

深化基礎教育課程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堅持德育優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2002年,小學壹年級開始實施課改,2003年,初中壹年級開始實施課改。小學1-4、初中各年級進入課改實驗階段。為推動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市大力開展轉變教育觀念的討論活動,借鑒衡水中學、楊司中學的經驗,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在仙桃二中、仙桃四中、謝場中學、實驗小學樹立了壹大批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先進典型。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學校和德育課程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作用,把健康教育與文明禮貌教育、綠色教育、以活動為載體的學生自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情操,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化解教育矛盾,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化解教育債務。十五期間,市教育局嚴格學校財務管理,開源節流,有計劃地為九五和學校發展還清了4000多萬元債務,占教育總債務的1/4。壹次性解決私教問題。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出臺了《關於壹次性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實施意見》。440名民辦教師退休,43名民辦教師領取壹次性遣散費,743名民辦教師進入“最低生活保障”,徹底穩步解決了城市民辦教師問題;大力開展資助活動,確保農村貧困家庭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成立了資助貧困學生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積極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嚴格執行減免政策,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兩免壹補”政策,不斷發展壯大希望工程基金,廣泛開展資助活動,每年資助貧困學生2萬多人,資助金額300多萬元,不讓壹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同時,也加強了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

  • 上一篇:晉江市2017秋季小學幼兒園招生簡章
  • 下一篇:金華社會發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