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中學語文試題設計的基本原則

中學語文試題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壹,問題的層次性

中學語文課堂問題的設計應從基礎知識的掌握到基本技能的培養進行統籌安排。這符合三維課堂教學目標(即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的要求。比如我在教課文《沁園春·長沙》的時候,就是這樣處理的。我問了壹連串的問題:“妳知道歌詞嗎?”“妳知道什麽是形象嗎?”"妳能找出這個單詞中主要使用哪些意象嗎?"“妳能用文中最有表現力的壹個詞來描述每幅圖像的主要特征嗎?”“如果換成其他的話,妳覺得表現會怎麽樣?”“妳覺得毛澤東的秋景(四字成語)最大的感受是什麽?”“秋景如此充滿生機,這和作者的感受有什麽關系?”"妳能告訴我作者是如何創造性地運用古詩來增加文化底蘊的嗎?"“妳知道作者為什麽題長沙嗎?”。通過這些簡單的問題,學生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毛澤東筆下“長沙”的美景,共同感受到他博大的胸懷和對革命青年的殷切期望與美好祝願。這不是很刺激很刺激嗎?“人生是壹股洪流,這股洪流揚起的浪花有愛,有恨,有喜,有痛,但它總是不停地奔向‘唯壹的海’。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這唯壹的海是什麽’,但我們總能在生命洪流的掙紮中知道很多。”巴金說。

第二,問題的針對性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考慮到學生。要兼顧好、中、差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努力擴大參與面。在課堂教學中,要圍繞教學目標,讓語言的魅力和生活的情趣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內心,凈化他們的靈魂。比如在講授“世界上最美麗的墳墓”時,我考慮到學生壹般都能從課文中找出體現“樸素梅”的句子,但有些學生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不能完全理解“平凡而偉大”這個話題,這也是本文的亮點之壹,於是問題就出現了:“如果忠於我們的眼睛,托爾斯泰的墳墓應該是世界上最墳墓”(填空)那麽它的‘簡單’在哪裏呢?請默讀課文,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看了這些話,不知道其他同學除了‘單純’還有什麽感受。”,“為什麽托爾斯泰墓有這麽大的魔力?”“普通人也能‘偉大’嗎?" .這種提問有助於學生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和把握——托爾斯泰墳墓的美不僅在於它的形式,更在於托爾斯泰本人的人格美!是他恢弘的形象和感人的性格!其實,“美”不僅僅是指能給人帶來視覺享受的有形的東西,還包括那些強烈沖擊人心,給人以震撼力的東西。震撼力越強,審美效果越好。美還在於內容和形式的統壹。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經歷了壹次心靈的洗禮,真是“別有壹番滋味”。

第三,問題的趣味性

課堂的生動活潑往往是由問題的趣味性激發出來的。學生就像壹灘水,老師的提問就像向水中扔石頭,往往會從這樣的提問中迸發出壹些靈感的火花。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問題的興趣是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和成功的有效渠道。語文教學的趣味表演,把學生帶入壹種藝術化、趣味化的境界,娛人耳目,觸發情感,振奮心靈,使學生著迷,產生興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保持註意力穩定持久。它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創造最佳的教學效果。它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想象和創造能力。我在這方面不斷嘗試。例如,在與朱壹起學習該書時,學生雖然對其中有關山水、遊記的文章有所感悟,但只是停留在語言層面,並沒有真正深入其中。本文的重點是從吳軍作品所呈現的意境來理解語言的巧妙運用。為此,我設計了壹個情境:讓班上兩個有繪畫特長的同學在講臺前畫《富春江阿丘景圖》,然後讓大家當評委,比較誰畫得更好?大家經過討論,壹致認為比較好的畫是景物協調和諧的那種,給人壹種舒適寧靜的感覺。通過這種繪畫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重新點燃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充分體驗原始之美。關鍵是要有壹顆會感受的心。

第四,人性的問題

人本主義是指問題的設計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語文課堂問題的設計必須立足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關愛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讓學生開動腦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主動思考、領悟、總結問題,提煉其中蘊含的道理和思想,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在提問和討論問題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交流,獲得借助他人的力量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和情感體驗去體驗作品,課內課外有機銜接,課本知識與自己的閱讀積累相結合,從而對作品做出個性化的反應,在活躍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閱讀中的對話與交流應該指向每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平等對話者之壹,也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因此,學生在課堂提問時,也要抓住有利時機,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進行個性化的解讀,使課內課外和諧融合。比如趙的散文《如果妳想做蠟梅》就是壹篇感人至深的佳作。我對我的朋友說“妳”,臘梅對我說話,所以特別真誠親切。學生應該欣賞這壹點。於是,我接連問了幾個富有想象力的問題:“這篇文章裏有什麽打動了妳?”“妳願意做這樣的臘梅嗎?”讓學生四人壹組進行交流和討論。為了避免流於形式,組長負責做筆記,派代表發言。要求是充分流露真情,敢於說真話。同學們暢所欲言,大部分同學可以在合作中討論,深入問題本質,談“人要有壹點精神”“生活需要感動”“美可以這樣說”...通過師生互動,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現,審美情趣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動詞 (verb的縮寫)問題的開放性

“開放”的事物不止壹個正確答案,開放問題是指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回答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構建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問題設計也要開放。

從情感的角度設計

情感是人對事物的態度。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會對文本中的人或物產生喜愛、厭惡、欣賞、厭惡等情感。教師由此提問,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在《美過百年》壹文中,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毫無疑問,這篇文章是贊美居裏夫人的,但卻插入了很多別人的話或例子。這是作者對自己廣博知識的執著展示嗎?這是不是跑題了?學生甲:居裏夫人是壹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她的才華有目共睹。學生乙:這是壹種類比寫作手法,體現了她的獨特性。學生丙:這樣寫有助於豐富情節,自然讓人想起她背後更有價值的“美”,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當學生內心情感的大門打開後,他的靈感和人格就會悄然顯現,他會帶著自己進入崇高的精神世界自娛自樂。

從想象的角度看設計

“空白”是指作品留給讀者聯想和再創造的空間。讀者可以通過可知的部分進行想象和思考,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想象力越豐富,創新能力越強。因此,有效利用文中的空白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想象,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小說《最後壹片常春藤葉》的結尾,老伯曼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自己壹生渴望的“葉子”,在悲傷中失去了脆弱的生命,讓人感到惋惜和無奈。這時候老師問:老藝術家是怎麽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把救人脫險的“葉子”畫在墻上的?這部小說寫得不詳細。現在,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填寫這個“空白”卻又不可或缺的細節。經過這次訓練,學生們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遺憾的是有些學生可以說是精通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老伯曼當時的焦慮,在補充寫作中自然挖掘出了主題。可見,適當給學生留“余地”是好事!

(三)從經驗的角度進行設計

體驗是由對象的刺激而產生的個人感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同壹部作品,由於讀者的認知水平、生活經歷、思想境界不同,體驗也不同。"壹千個觀眾中有壹千個哈姆雷特。"比如在學習《激流之序》這篇文章時,我問:文章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談談妳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這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人生不是悲劇》,有的同學講巴金的性格,有的同學講“悲劇”的由來和走向,有的同學還聯系身邊的人和事,不禁驚嘆學生想象力的豐富和經歷的真誠與深刻。

第六,生活中的問題

立體化語文教學的目標是:過程與方法、知識與能力、道德與價值觀的形成。在淺層次上,學生通過壹堂語文課,不僅會掌握壹些方法和能力。作為生活在日益信息化和市場化的新時代的人,應該具有高尚的人格修養和審美情趣。不然人家文憑證書很多,卻不為所動,孝順,處事方式。

人們常說漢語的延伸就是生活的延伸,這是很有道理的。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設計題備課的時候,多準備學生,多準備學生的思想,多準備學生的生活。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圈子,他們喜歡看什麽書,喜歡看什麽電視,他們的偶像是誰,他們的交友觀和消費觀。也許只有走近學生的生活和內心,才能真正和他們有* * *音。

同時,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註現實生活。中國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圖書館、劇院、街道、住宅等等。無處不在;語文的觸角數不勝數:同學、書籍、電視、報紙等等無處不在。從“小課堂”到“大世界”的時空通道,使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靜態走向靈活。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積累了底蘊,也擴大了語文的“磁力”。

學生將在生活化的語文學習中激活靈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觀察力、審美力、批判力和創造力將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中得到充分發展。

如《史記》中所選的蓋夏之圍,表現了西楚霸王項羽屢遭圍攻仍在指揮的英雄氣概和突圍的勇敢,以及他“泣數行”的激情和烏江自盡的英雄氣概,因此被固定為立體的悲劇英雄。這個事件已經發生了幾千年,如何讓學生順利接受,並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顯然成了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於是我設計了這樣壹個問題:如果項羽和劉邦今天還活著,誰的發展空間更大?這個問題旨在讓學生以今天的視角審視兩人的性格差異,進而理解項羽悲劇的根源。問題進壹步引申:妳願意成為項羽還是劉邦?學生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有的說:我想成為項羽,因為他忠誠有男子氣概,我喜歡;有的說:項羽太愛鉆牛角尖了,不然不會被打死。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不管眾說紛紜,同學們都要明白壹個道理:學習之前,要學會做人,要有點固執。

七、“奇怪”的問題

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對外界信息的敏感度,激活思維,培養學生的有意註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如果課堂提問只是直來直往,啟發性不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這類問題感到厭煩,在壹定程度上阻礙思維的發展。如果我們以“曲徑通幽”的方式提出問題,而不是“壹個彎彎曲曲的問題”,尋求學生興趣與課堂深度的契合點,找到學生最感興趣的、與文章重量和難度密切相關的問題,壹切都迎刃而解。問題涉及註意提問的方式,思考提問的角度,努力使問題巧妙新穎,產生“風吹壹池春水”的良好效果,使課堂自始至終充滿挑戰、探究和興趣。

比如以偉大母愛為主題的敘事散文《合歡樹》,通過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筆觸,向人們展示了我母親在我生活中的領航者和助手的角色。而這壹切,都是通過母親親手種下的合歡樹體現出來的,可以說是母子合歡的見證,也是母愛的載體。在文章的最後,“當那個孩子有壹天長大了,他會想起他的童年和那些搖曳的影子……”中的“孩子”可能是指誰?這個問題既讓學生產生興趣,有解決問題的欲望,又有壹定的挑戰性,有利於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最後,我和學生們達成了壹個共識,“孩子”很可能代表壹個生命體。壹個生命從出生開始就被母愛滋養,卻總是習以為常。如果妳不理解這種真實的感受,妳會像史鐵生壹樣,常常錯過很多珍貴的東西。所以作者呼籲大家要有壹顆感恩的心,多關心別人,多理解和支持。這其實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在“陌生”中看到“意義”,回味無窮,可見設計壹個好問題有多麽重要。

第壹條和第二條原則是最基本的,而其他五個方面是可以融合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積累和反思,做到熟能生巧,這樣課程的實施才會邁上新的臺階,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才會更有效的形成。相信到那時,社會上會出現越來越多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和高尚審美情操的“健全人”,成為新時代。

綜上所述,提問既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藝術,當然,我們並不提倡讓繁冗的“地毯式”少子化問題充斥課堂,更不提倡過高過低這種高深莫測的問題。課堂是壹根線,問題是閃爍的珠子。如何恰當、恰當、漂亮地把這顆珠子戴上,真的需要老師的匠心。適時適度、富有藝術技巧的提問,可以加快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和能力培養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語文課堂的“提問”教學既要體現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結合,又要彰顯語文教師教學的特色,讓提問成為師生之間的橋梁,教與學之間的橋梁,成為能給師生雙方帶來思維享受的藝術。

  • 上一篇:鄭州亦舒高級中學有什麽特色?非藝術生不能報名嗎?
  • 下一篇:武威市實驗中學優秀教師名單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